为什么说萧何是刘邦最大的贵人?

gg12345678910


个人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刘邦初举义旗,是萧何出谋划策推举刘邦为主,然后手下人关系都是有萧何去调节。可以说刘邦起义的班底是萧何帮他建立起来的。萧何是最早跟随刘邦起义的,也是刘邦最早的军师。

其次,刘邦出征时,萧何负责后勤,筹备粮食,输送兵员,是刘邦出征坚强的后盾。等刘备打下城池,又是萧何去安抚百姓,收拢民心。在打败仗时,负责安抚士兵,鼓励军心,是刘邦战斗最大的助手

再次,萧何为刘邦月下追韩信,使韩信死心塌地为刘邦卖命,使刘邦在与项羽的对峙中开始转换攻防关系。并在韩信的帮助下,最终战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

最后,萧何是最早让刘邦有统一天下的心思的,项羽和刘邦相约共同攻秦,结果刘邦先进关中。萧何恐项羽不满,立即建议刘邦克制金银的诱惑,封闭库房,以迷惑项羽,以图以后问鼎天下。后刘邦封汉王,萧何帮助刘邦富国养民,练兵屯田。最终出陈仓,得到天下。

综上所述,萧何帮助刘邦,建立了班底,稳定了军心民心,推荐了大将韩信,这是刘邦取天下的优势所在,而这些优势中都有萧何的身影。故可以说萧何才是刘邦最大的贵人。


华夏长河五千年


我认识一个企业高管,他大学毕业就在这家企业工作,始终跟着企业的董事长做秘书,后来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企业的董事长成了老板,他没有离开,依然做秘书,老板及企业对外联系、对内协调、甚至老板家族的事情他都极为尽心,深得老板和家族的信任,也得到企业内部的尊重,外围人士的肯定。后开老板不幸离世,老板的子女推出一个人做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任命他为常务副总经理,这就是近30年,企业也不断做强做大。我一次单独和他在一起,我对他说,你成就了企业。他连连说,不,不,是企业成全了我。但其实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企业成全了他,他也成就了企业。萧何和刘邦也是一样,与其说萧何是刘邦的贵人,不如说刘邦成全了萧何,萧何成就了刘邦,是相互成全,顺序不能颠倒的。萧何没遇到刘邦,不过终老于县吏。刘邦却未必,但有了萧何,却成就了更大的辉煌罢了。



人间正道70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应该了解一下,什么叫作“贵人”?

能称作你生命中的贵人,至少得达成以下几个条件:

1.内心无条件接纳你,赞成你的思想的人!

2.时刻唠叨你,提醒你少走弯路的人。

3.经常提点,教导你的人。

那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萧何到底是不是刘邦的贵人?

首先在是书上,并没有记载萧何这个人的详细出身,但他与刘邦相遇的时候,就早已是沛县的吏掾,官品级别比一般的县吏要大,那这个吏掾是个什么官呢?吏掾主管县内官吏进退,放到现在来说,就是一个大型集团公司人事部的最高上司,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个官职可不是一般的人物。

萧何是怎么跟刘邦认识的?

因为官职的级别不同,起初萧何并不算瞧得起刘邦这个一乡亭长,但刘邦这个人虽然出生乡野,但却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朋友,认识的人虽然都是三教九流之辈,但是却能办到一些常人所办不到的事情,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方地痞,地头蛇。

而刘邦也帮萧何出面解决过一些萧何自己不能出面的事情,这些事情萧何自然也是记在心里,当然他也出手帮助过刘邦,最有名的事件就是刘邦在芒砀山落草为寇时,县令派人捉拿了他一家老小,幸亏萧何及时出面,保护了刘邦一家老小,这才让刘邦一家老小没有遭受灭顶之灾。

萧何也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刘邦在芒砀山起兵抗秦之时,萧何冒着被抓杀头的危险投靠刘邦,并且还去帮助刘邦劝说县令,史书形容萧何的眼观很独到。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是萧何识时务,主要原因是当时秦朝大乱,天下人反秦之人众多,而当时还在秦国的做官的萧何,早已意识到,如果继续在秦朝做官,他的下场肯定不会好过,所以他选择了跟随人手众多的刘邦,为求自保。

其次,就是为刘邦发掘了韩信这个人才,起初韩信在刘邦的军中只是是一个小兵,但是眼光独到的萧何发现了韩信的才能,这之后才有了韩信的大展才能,也有了后来的汉室天下,与其说是韩信帮刘邦打下的天下,倒不如说萧何为刘邦发掘韩信的功劳更大。

一句话总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在刘邦得到天下后,追随刘邦的萧何最清楚他的猜疑之心,在刘邦分封的九个异姓王接连反叛的情况下,萧何选择了主动上交了自己财产和领地,证明萧何这个人相当机智,在后来刘邦与项羽大战时,却仍不忘调查萧何在后方的一言一行,足以证明刘邦的猜疑之心何其严重,最后萧何却是用贪污罪名自黑才得以自保!

由此可判定,萧何为刘邦出谋划策、挖掘人才,并非完全是一个“贵人”的做法,主要还是为求自保,只不过当时秦国大势已去,他做出了一个识时务的选择罢了!

所以,萧何,未必就是刘邦的贵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Me兔九哥


萧何出身历史没有记载,但自从他出现在刘邦面前的时候,就已经是沛县的县吏,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县吏,是吏掾。吏掾主管的是县内官吏的进退,也就是说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组织部部长,或者主管人事的常务县长,在地方上来说,可是很不一般的人物。

萧何和刘邦的结识其实很简单,刘邦这个人善于巴结关系,结交朋友,而且手下有人能够帮萧何出面解决一些自己不能出面的事情,所以两人交好,虽然是认识,但是刘邦最初只是一个亭长,和萧何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所以萧何并不看得起刘邦,但是萧何这个人还是很讲义气的,刘邦在芒砀山落草为寇,县令捉拿了他一家老小,萧何及时出面的保护了刘邦一家老小没有遭受灭顶之灾。

萧何虽然看不起刘邦,但是还是很有眼光的,刘邦藏在芒砀山不久就发现秦朝已经开始大乱,就决定起兵抗秦,而萧何竟然能够瞬间转变身份帮他劝说县令,甚至冒着被抓杀头的危险去投靠他,帮助刘邦解决身后事,说明萧何的眼观很独到。不过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秦朝已经大乱,而且天下人反抗的都是秦人,所以萧何作为秦国的官吏肯定是不安全的,而当时跟随刘邦,一是前期有感情基础,二是当时的刘邦手下已经有了些许人能够保他平安,所以从这点来看,萧何的眼光还是很敏锐的。

其次,就是在追随刘邦的时候,发现了韩信这个人才,韩信在刘邦的军中是一个小兵,在刘邦入蜀的时候韩信也想逃离军队,但是眼光独到的萧何及时的连夜追回了韩信,这之后才有了韩信的大展才能,也有了后来的汉家天下,与其说是韩信帮刘邦打下的天下,倒不如说是萧何帮刘邦找到合适的人才得到的天下,这个功劳应该萧何的功劳更大,包括后世所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是实际的证明。

萧何在刘邦得到天下后,深刻的明白刘邦对于身边人的猜疑心,特别是在刘邦分封的九个异姓王接连反叛的情况下,主动的上交了自己的财产和领地,就可以说明,萧何这个人还是很机智的,而且在刘邦与项羽的对抗中,刘邦连连问及他在后方的一言一行,萧何瞬间就明白刘邦是害怕他有别的想法,于是光明正大的贪污了一些钱财并让人去告发他,才及时的化解了刘邦的疑心,这件事情也可以说明萧何的智慧。


三分钟热爱


如果是萧何是刘邦最大的贵人的话,那刘邦同样也是萧何最大的贵人。他们两个人彼此依靠,相互成就。刘邦在萧何的帮助下建立汉朝,当了皇帝;萧何在刘邦的信任赏识之下,当了丞相,位极人臣。

根据题主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说一下萧何对刘邦的重要作用,看他为什么是刘邦最大的贵人。


一、萧何等人深知刘邦能力,共同推荐刘邦担任了义军首领

萧何和刘邦都是秦末沛县人。萧何是县衙主吏掾。他因为看出刘邦这人虽然看起来吊儿郎当,其实挺有能力。

所以萧何在刘邦还是平民老百姓的时候,就经常维护刘邦。等刘邦当了泗水亭亭长,萧何也经常帮助他。

刘邦带人到咸阳服徭役,其他小吏给刘邦3百钱,只有萧何给刘邦5百钱。

由此可以看出,萧何在地位高于刘邦的时候,就对他很是欣赏。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史记·高祖本纪》

等到秦末陈胜起义,天下大乱,各地诸侯百姓纷纷起兵反抗暴秦的时候,沛县官吏也商量着起兵背叛秦朝。萧何又极力主张把流浪在外的沛县子弟召回来。

刘邦回来后,萧何等人又大力推荐刘邦当义军首领。虽然这里面有萧何等人害怕失败全家受牵连的因素在里面,但对刘邦能力的认可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二、萧何慧眼识才,推荐了帮刘邦打下大半江山的兵仙韩信

萧何是真心实意辅助刘邦的。因为刘邦对项羽作战屡次失败,所以刘邦手下的许多将领纷纷逃亡。

刘邦虽然有仁慈的名声,但面对项羽,军事实力明显出于下风。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萧何发现了韩信这个军事奇才,并且极力把韩信推荐给刘邦,让刘邦重用韩信,并且拜韩信为大将军。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史记·淮阴侯列传》

之后,才有韩信向刘邦献上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随后韩信先后灭掉魏国、赵国。降服燕国、攻占齐国。

之后正是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才能在垓下包围项羽,取得了四年楚汉相争的胜利。

可以说,如果刘邦没有了韩信,最终的胜利,很可能向项羽倾斜。

三、萧何眼光长远,对刘邦忠心耿耿,帮刘邦守卫了富饶的关中,源源不断地保障了刘邦的后勤

刘邦进入关中占领咸阳之后,其他将领以为可以打土豪分田地了,争先恐后地到藏有金帛财物的府库抢夺财物。

只有萧何目光长远,没有贪图眼前的利益,先把秦国丞相、御史的掌握的律令图书文件收藏好。所以等到楚汉相争之时,刘邦就根据这些材料详细地知道了天下要塞,人口多少,强弱的地方,以及百姓所痛恨的情况。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萧何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所应具有的风范。

刘邦再次占领关中后,他主要率兵跟项羽争夺天下,把守卫关中这个富饶根据地的人物交给了萧何。

萧何果然不负众望,一直牢固守卫住了关中。

楚汉相争的前期,刘邦面对项羽败多胜少,经常被项羽打得大败,有时仅仅只能自己脱身独逃,连老爹老娘,老婆孩子都被项羽俘虏。

每次刘邦失败,萧何总能及时地帮刘邦征集到充足的兵员和粮草,使刘邦可以跟项羽周旋而不至于灭亡,才终于把战争的局势慢慢扳了回来。

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也就因此,等到刘邦建立汉朝,当了皇帝后,要评定功臣的为此,刘邦才力排众议,把萧何定为功臣第一。

其他大臣不服气,刘邦这个小混混出身的皇帝就用很尖酸但又很形象的话告诉他们:你们猎狗能抓到野兽,但发号施令指示野兽踪迹的是人。你们就像那有功的狗,萧何就是那有功的人。

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四、萧规曹随,奠定汉朝数百年稳定的基业

汉朝建立,萧何担任丞相,跟刘邦一起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法令明确划一,使汉朝的经济逐步从多年的战争中恢复过来,百姓也拥护赞美萧何的政策。

更难得的是,萧何和曹参原本是好朋友,等到当了将相,两个人却有了矛盾。

等到萧何快死的时候,却秉持公心,推荐了曹参来代替自己为相。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史记·萧相国世家》

曹参代替萧何为丞相后,也并没有因为之前跟萧何有矛盾,就废弃萧何的法令,完全遵照萧何的统治方针,奉行清静无为的策略,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综上,萧何等人举荐刘邦当了义军首领,给刘邦举荐了韩信,守卫中了关中、巩固了后方,又为汉朝制定了合适的时政方针。正是有了萧何这样的忠臣,刘邦才能够以弱胜强,建立汉朝并巩固了统治。从这个角度来说,萧何是刘邦的贵人也不为过。


北冥说史


萧何为汉帝国律令做出重要贡献

今天,我从立法角度来说说萧何的功劳。1983年在西汉古墓中出土了竹简,这些竹简,有关法律的内容尤为丰富!人们发现其中律令有二十七种,三百余条。是一部毫不亚于秦律的立法文书!早在公元前206年,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的时候。萧何不同于其他人,他并没有去庆贺,而是去了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官邸,去搜集了所有秦朝律令!大家众所周知,秦朝的法律虽严苛,但是法律细致又体恤!对于他来说,这些典籍往往比金银财宝更重要,这是秦帝国留下的最无价的遗产!虽然,刘邦谈无为而治,比起刘邦萧何更加明白,社会的宽松不带表法律的空白。运营好一个庞大的帝国,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法律系统,才能维护秩序。他明白自己的皇帝随时都可能需要一部法律,于是他就在工作业余时间,整理所有秦朝的法令,在浩瀚的秦法中,他为刘邦找到了一套最适合汉帝国的法律!

单从法律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萧何在制定法律方面为刘邦做出了很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