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的最令你幡然醒悟的是哪一句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anna


人生如诗,诗如人生。读一首好诗能让你豁然开朗,读一首好诗能让你幡然醒悟,这就是诗的力量。总有一首诗让你泪流满面,总有一首诗让你彻夜难眠,这就是诗的内涵。人生当读诗,品诗韵,赏诗情,过诗意人生。

《插秧歌》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传言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这首诗自民间流传,通俗易懂,道理深刻。借着插秧的农事,告诉我们人生的真理。特别是后两句,读来体会深刻。心底清净是根本,心底清净能解决你的困难和彷徨。退步有时候并不是落后,而是为了人生更好的向前走。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共两首,此为第一首,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这首诗创作于庆元二年,朱熹应邀到农村讲学,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是抒发读书有感的哲理诗,后两句为世人称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水的清澈,比喻人读书,告诉我们读书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这首诗意境美好,颇具哲思,读罢后清新自然又神采飞扬,开阔眼界。

《阳关曲·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首诗作于熙宁十年,是苏轼与二弟苏辙相聚徐州共渡中秋有感而作。明月圆,高悬当空,兄弟相聚,分外开心,这是一生中难得相聚的时光。可是过了今天,又要分别,不知明年是否还能相聚?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写到人团聚的乐,又从今年中秋夜推想明年中秋 ,归结到人生,人生就是离别。全诗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是中秋赏月不可多得的佳作。

好诗如好酒,经典醇香;好诗如好歌,荡气回肠。有时间,请多读诗。在诗中品味人生,在诗中寻找生活。


大志读书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

春朝美,夏荷香,秋风凉,冬雪藏。

世人自古赞春好,秋来霜打叶落黄。

不见秋日天高阔,也有仙鹤排云上。

悲喜自是人心定,无阔无鹤也平常。



诗以当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常常看见身边的朋友因为不懂珍惜而与幸福擦肩而过,那时候品这句话就会知道,真的是这样吧。



超级飞侠我爱你


等闲变却故人心,故道故人心易变。

卦不敢算尽,畏天道无常。

情不敢至深,恐大梦一场。


保险小熊猫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愚翁182790716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惊蛰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东莞泰极涂新材料


说不出来


成为你们1


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借我》这首诗都伴随着我。


初读这首诗,刚上大学,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朋友,离开家,去一个从没去过的城市,但并不悲伤,只觉得自己终于从温暖的港湾中抽身,独立成一个个体。


高考成绩普通一本上线,但家乡可供选择的学校不少,四十分钟的车程,便能到“大学城”,那里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可是,离家太近了。


离家近对18岁来说,就是最大的问题,那意味着周末需要回家,或者爸爸妈妈随时可以来看我。不,我长大了,我要独立!


那时候读到这首诗,便很喜欢其中的“借我执拗如少年,借我后天长成的先天。”


大学四年有很多规划,我想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加入“学生会”、和朋友周末去购物、唱K,当然还有谈一场纯纯的恋爱。我要开朗一些,或许学个乐器或者绘画,小时候没有坚持学习乐器一直是我的遗憾。这些规划,在大学四年里都一一实现了。


但我忘记规划一件事,我要很努力地学习。



毕业后开始工作,和朋友一起吐槽领导,也隐隐羡慕那些保研的同伴们又得到了什么出国交流的机会。社会是锋利的刻刀,它对人的雕琢立竿见影,大家都在不同的环境下逐渐成长,也逐渐渐行渐远。


这时候便很喜欢其中的“借我变如不曾改变”,总是希望自己不忘初心,“赤子之心”难能可贵,便更希望“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借我温软的鲁莽和玩笑的庄严。”


一方面,希望自己成长,适应环境;另一方面,又希望岁月手下留情,让我保有一丝天真。


但总有远方在诱惑,趁着年轻,还有机会的时候,去做一做别的事,体会不一样的人生,趁着还不知后悔的时候,尝试那些“最初与最终的不敢”


时光荏苒,在寒冬未到的时候,夏天还会有怎样的风景?


席文书斋


卑读过最教人醒悟且激励人生之句莫过于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化作乾坤万里春!高洁真纯之人,生于尘世,伴随风雨冰霜,要秉持纯正,安于清贫淡泊。坚守初心,尽管生命生活环境对自己有诸多不公不平,但清者自清,历史人文终究公正,优秀者终被人民承认,並能最终名标清史!万代为人民追捧颂杨!非常励志。是作人作学文的一大行为准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