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全球大流行,全球都封了,中国最需要的粮食能不能得到保证?

02060519


这点一点也不要担心,一个国家的战略储备粮,足以使这个国家度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粮荒。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丶强国,应对任何粮食危机都胸有成竹。这一点绝对完全有保障。

前些年国家大规模的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耕还湖。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使祖国大好河山处处披绿妆。通过这些国策的改变,从侧面证实了这个国家己完全过了粮食安全这道关。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所以国家才有底气把这些剩余的土地改作其它用途。

当然一个国和民祖要时时处处有危机感。不能盲目乐观自大。我们国家还不很富,还有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土地流失还很严重,很多不合理的用地挤占了原本属于产粮的耕地。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珍惜方寸土,留于子孙耕。让我们的儿孙后辈代代有地耕,有粮吃。珍惜耕地应从现代做起,从我们做起。


闲散人居士


大灾大难中粮食最重要,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造反都是又灾难饥民抢吃抡物质,国人十四亿人吃饭是最重要的大事,什么贵重物质可以没有可以人生存,人类每个人离不开食物,三天无饭吃会饿死人,历史上的天旱天灾都为粮食最要事,本人就是困难年代过来人,从五九年六零年,喝粥的面粉不好买,我们这代人經历过饿肚子的难受味,灾难面前必须存粮是上策。


1236wsj


其他不说,保证全国人民吃半年,是绝对没问题。

目前国家究竟储备了多少粮食,没有公开报道,数据不得而知,毕竟,这个是属于机密,也不可能告知你我,但有几点可以肯定:

第一、中国是全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耗大国,中国的粮食生产和消耗,世界第一,同时,因为我们一年产粮食在6亿吨以上,我们一年要吃掉6.8亿吨,中间还有0.8亿吨缺口,就只能进口了,这就导致我国也是世界上粮食进口大国,进口粮食也是世界第一,一不小心,我们在粮食上,拿了三个第一。


说这个,就是想说,我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即便产量只够我们吃十个月,也足够我们挡住因疫情导致全世界封锁,至少可以熬过十个月。我想,疫情再长,也不至于十个月吧,十个月后,全世界早就解封了。

第二、即便不够,我们可以加大生产量。真遇到疫情持续不好转,世界长期封锁,达到一年以上,我们的缺口怎么办?同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大多数农村人外出打工,不种地了,出现了粮食缺口,但是,真遇到长期国际封锁,粮食供不应求,国家也会考虑让村民回去种地,如种植稻谷、小麦、玉米等,甚至会采取鼓励和补贴政策,激励农民回去种植粮食。


第三、国家储备的粮食,我们看不到,但可以感受到。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情况,出现市场供应紧张情况,这是国家层面年年都在做的工作,这也是为何一些地区粮食丰收后,国家储备粮单位就回去收购,储备起来,很多地方,都设有比较大的粮食储备库,你进去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储备粮,这些粮食,就是为我们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时准备的。那么,究竟总量储备了多少,不得而知,但公开信息显示,仅仅玉米,就储备了1.2亿吨以上,临储稻谷库存1亿吨左右,临储小麦库存7400万吨,临储大豆库存800万吨左右。


举例,在2015年,中国的玉米、小麦、大米及其他农业大宗商品的国家储备已攀升至极高水平。据估计,仅玉米库存就高达2.5亿吨,几乎是当年国内玉米产量的1倍还要多。巨大的粮食储备规模,一旦销售很可能会淹没整个市场,或者面临因长期存储而损坏的风险。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目前来看,新冠疫情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冲击还是很小的,也不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64亿吨,相较于2018年增产了594万吨,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东北粮食基地)

如果按照14亿人口计算,中国人均粮食产量约为475公斤,远超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说吃饭是绝对没问题,而如今中国人对粮食的需求早已不止于果腹那么简单,我们不仅要吃的饱还要吃得好。

例如,2019年我国白酒产量累计值达785.9万千升,这么多白酒,耗费的粮食何止千万吨。

另外还有大量的粮食被投入养殖业,毕竟大多数人更爱吃肉,而养殖业也是耗粮大户。还有我们现在的乙醇汽油,里面的乙醇同样是拿粮食制造的。

正是由于对粮食需求日渐多元化,精细化,国内市场对粮食的消耗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也是一个粮食进口大国。

2019年我国累计进口谷物和谷物粉1785.1万吨,进口大豆8851.1万吨,合计10609.2万吨。

从我国进口粮食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大豆是我国进口粮食的主力品种,这是因为国内大豆的产量跟不上食用油的需求。

目前我国主要是从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进口大豆,现在这些国家的大豆产量仍然非常稳定,疫情对上述三国农业的冲击并不大。

(进口大豆)

除了大豆以外,小麦、玉米、大米也是我国进口粮食的主要品类,其中玉米主要是用于养殖业,例如喂牛、喂猪,作饲料。而小米和大米则主要是进口一些高端的产品,以满足国内高消费人群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小麦和玉米主要进口自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大米主要进口自泰国和越南。而这些国家当前的农业形势也非常稳定,进出口一切正常。

总的来说,我国的粮食产量是绝对能够自给自足的,所进口的粮食只是用于高端消费人群,只有对大豆的进口比较刚需。

不过现在疫情对于世界农业的冲击极为有限,各大豆产区受到的波及很小很小,国际粮食市场也没有什么大的起伏。而就算是粮食进口中断,我国的储备粮也绝对能够满足国内的需求,所以对于国内粮食安全咱们大可不必担心。

(我国专业的粮食储备基地)


千佛山车神


说粮食,我想还是我们农民最清楚。病毒全球大流行现在已经成为事实了,而且已经有40多个国家封闭了国门,禁止一切与外界的联系,这种做法显然是抗击疫情最好的办法,我们都是非常赞同的。但很多人就开始关心了,如果所有国家都关闭城门了,那么我们需要的粮食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大家真的不用担心,我是一个农民,我最了解咱们农民的粮仓到底什么样,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咱们国家的粮食有多富有吧。

我们国家有着世界10%的耕地,这10%的耕地每年产的粮食可以供养全世界近20%的人,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那么很多人问了,既然能自给自足为什么还每年要进口粮食,这个我们就不得不说我们粮食结构的矛盾性了。

我们进口的粮食主要就是大豆,进口大豆占了我们大豆总量的80%,这主要还是我们大豆的产量有限,我们把耕地都用在了小麦、玉米、水稻的种植。其实我们的小麦也是有进口的,但每年就300万吨左右,这些小麦主要是制作高筋粉的原料,因为我们种植的小麦筋度不够,为了需求才会进口国外的高筋小麦。我国水稻基本就是那种香米,而玉米主要就是一些产能过剩地区的玉米都会被我们国家低价收购。

看过上面的解释,大家是否对我们国家的粮食有了很大的认识呢,其实我们中国现在现有的粮食储备都可以够我们不种地吃两年的,就像我们这收玉米的都说,粮食太多了,粮站都不愿意收,底层都这样,何况我们的国储粮了,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放心粮食的问题。


一起种植


全球一共177个国家已经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总感染人数已经超过27万,用不了多久,全球感染人数就会超过30万,一个星期左右,全球感染人数就会超过50万!

因为疫情,有的国家已经下令进入紧急状态,有的国家已经下令封城,有的国家已经下令封国,下令禁止集会,下令禁止串门,以此来抗击疫情!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到处肆虐,已经严重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亚洲股市暴跌,欧洲股市暴跌,美洲股市暴跌!

疫情会人传人,只要有人员的流动,就有可能导致疫情的传播扩散,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最需要的粮食能不能得到保证?大家不要急,不要慌,我们国家的疫情已经进入收官之战,很多企业都已经复工,在企业工厂都已经开始复工的情况下,农村地区地广人稀,人口不密集,也开始农业生产,所以不会影响我国粮食的产量!

我们国家虽然有14亿人,但是我们国家每年的粮食产量早已提高,我们国家早已是粮食生产大国,一年最少可以生产6亿吨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其次,中国人都有储蓄的习惯,喜欢存钱,喜欢囤积粮食。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存钱和囤积粮食,就是为了防止没有粮食吃,防止没有钱花。我们是有存粮的国家,存粮很多,最少够吃几年!

当然,很多人担心的是,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情况下,进口的粮食不足,其实大家都已经发现,人多的地方,疫情才是最严重的,而美国这样的国家,地广人稀,虽然会有很多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是在这个农业早已机械化的时代,种庄稼用不了几个人,一个人开着机器就能完成种植、收割的任务,所以,也不用担心粮食的进口量会大幅度下滑!

疫情虽然在全球肆虐,但是每个国家的严重程度完全不同,有的国家疫情严重,有的国家疫情轻,疫情轻的国家经济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医疗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农业生产能够正常进行,进出口贸易能够正常进行,粮食就不会短缺,世界各国缺的是医疗物资!


老鳄鱼观天下


这个关键要看封多久,如果单纯封了三个月两个月的,是不会有任何影响的,但若长达一年之久,可能会有一些影响。因为粮食是季节性的慢作物,它不像生产口罩,加加班使使劲多上几台设备就出来了,时间上可以争取,粮食需要生长的周期,只要我们安全度过了这个周期,那么就会进行良性循环的通道,是可以完全自足的。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年产粮达到6亿吨,但是进口数据也连年上涨,尤其从2016年开始正式迈入“亿吨级”规模,而且呈现连年上涨的趋势。我们的粮食是个什么状态,我记得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表达过一种担忧,那就是我们的进口规模占比太高,而且相对应的是,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现在我们的储备是个什么状态,到底能够应付14亿人吃多久,我想也只有他们才明白。

不过我们可以现实的种粮情况,其它地区不太了解,但从我们老家的情况来看,农村土地种粮的利用率不高,很多做了经济作物种植,有些甚至是直接撂荒。有些虽然种了,但是应用于小麦水稻这种主粮的并不太多,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吃粮主要来源还是靠购买,单纯靠当地农民的种粮,连农民自己都无法满足。


元芳有看法


我国历来就十分重视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才能保证在关键时候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

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们这些年做了大量的努力,众所周知,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很大,但是耕地面积并不多,很多地方因为是山地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因此,常年来我国非常重视提高粮食的产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由于袁老的杰出贡献,我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值。

中国每年的一号文件必然是关于农业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保护,近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取消农业税,鼓励农民种地。大面积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质量。设置保护红线,全国18亿亩耕地的红线绝对不能碰,如果有地方因各种原因占据耕地,必须从别的地方再腾出相应面积的土地作为耕地,做到占补平衡。近年来,国家还在不断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每年都投入巨资,通过实施农产品补贴、农机补助等多项财政政策,支持农业综合开发。

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中国的谷物产量(小麦、大米)达到了6.1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比1996年的4.5亿吨增加1.6亿吨。目前,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大量的农产品进口更多的是品种和花样调剂,原因不是因为“吃不饱”,而是因为“想吃好”,中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因此,疫情期间,即使所有国家都封闭锁国,不能实现粮食出口,中国人仅靠中国自己的粮食完全能够自给自足,这一点无需担心。当然,这种情况也不可能出现,现在各个国家还远未到完全闭关锁国的时候,即使未来有的国家关闭了进出通道,但在粮食等产品上,进出口的通道应该还是开放的,所以,大家请放心,该吃吃,该喝喝,不用想法为国家省粮食。


大国纵横


新冠病毒肺炎已经进入了全球大流行的状态,目前全国已经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了封国或者封城状态。中国人口目前有14亿,很多人担心中国的粮食究竟能不能够能得到保障呢?

中国的主要粮食产量

2019年的最新粮食产量已经公布了。根据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66384万吨,比上年增加594万吨,增产0.9%。

大家吃的主要粮食作物是谷物。我国全年谷物产量61368万吨。其中,稻谷产量20961万吨,减产1.2%;小麦产量13359万吨,增产1.6%;玉米产量26077万吨,增产1.4%。也就是说,大家熟悉的稻谷和小麦只有34320万吨,对于14亿零5万万人,人均只有245千克,490斤而已。不过,稻谷和小麦并不等于大米和面粉。稻谷有很大一部分只是牲畜饲料。


据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20年度中国大米产量预计为1.465亿吨。2019年预计中国进口大米约300万吨,出口约360万吨,基本上还是自给自足的。实际上,为了应对风险,中国的大米有大量库存,2019年末大米库存至少有1.136亿吨,能坚持9个月。

至于面粉,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小麦粉进口总量只有25万吨,数量更是微乎其微了。从这些角度上讲,我们国家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根本不受进出口影响的。

其实,人们在考虑粮食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大豆。2019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810万吨,同比2018年增长13.4%。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数量达8851万吨,我们的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3%。我们的大豆进口主要来源是巴西、俄罗斯和美国。

大豆富含大量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矿物质,含铁质也非常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大豆进口可以榨油,制作动物饲料等等。美国的转基因大豆更是由于产量高、出油好受到美国农民的广泛青睐,美国大豆2019~2020年产量约是1.14亿吨,出口量约0.545亿吨,大部分来到了中国。

新冠肺炎疫情不会影响粮食生产。

实际上,粮食生产是一种低密度的生产。本身由于处于广阔的室外通风空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非常小。

高度的机械化生产一样不需要受到新冠病毒肺炎的影响。像美国的农民,一个人可以管理几千上万亩土地。他们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作物可以供养上百人。

不管美国人的工资比我们国家的人均工资高6~7倍,但是美国每吨大豆的人工成本只有21.26元人民币,而中国却高达133.18元,这还是2009~2012年的数据,现在中国人工成本更高了。



进出口贸易中,现在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就可以实现交易了。人与人之间的见面传播是几乎没有的。国际贸易,人与人见面的次数要远,比国内贸易少得多。

总体来看,不管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怎么样,世界粮食的进出口都不会停止的。毕竟这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货物,这些贸易不会对新冠病毒疫情防疫产生影响。


暖心人社


大家好,我是历史领域优质创作者,喜欢我的可以点击一波关注。

目前,疫情已经蔓延到100多个国家,像美国、英国、韩国、意大利、伊朗、德国这些国家,形势非常严峻。

可以这么说,新冠肺炎已经是事实上的“全球大爆发”,这场灾难,对人类、对我们带来的影响可能远超我们想象。地球从开天辟地距今已有46亿年,生物起源距今也有38亿年;而人类文明(以文字的诞生为标志)在地球上存在时间充其量才几千年,我们的大千世界就像宇宙的刹那间擦起了一个小火花……

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中国解决粮食供需问题的基本方针。中国将努力促进国内粮食增产,在正常情况下,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净进口量不超过国内消费量的5%。

从历史上看,中国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度不大。从新中国建立至六十年代之前,中国是粮食净出口国。六十年代以后,粮食有进有出,进大于出。七十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净进口粮食占国内粮食生产的比重呈减少趋势,1978—1984年为3.2%,1985—1990年为1.2%,1991—1995年为0.4%。

因此,中国进口少量粮食,绝不会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国际上所谓的“中国粮食威胁论”是毫无根据的。中国在进口一些粮食的同时,还出口一些具有较高附加值的食品。1985—1995年,中国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畜禽等出口额为756亿美元,进口额为340亿美元,是食品净出口国。中国愿意与粮食出口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比较稳定的粮食贸易关系。

中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十几年丰收,看新闻确实“振奋人心”,毕竟这也是有记录以来从未有过的好成绩。特别是有关部门公布数据的时候,总是能引起“一片哗然”。当然,时至今日,到底有多少人信呢!

尽管粮食生产连续十多年丰收,引起普遍的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粮食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粮食供应总体在逐渐增长。特别是在保温饱阶段,以稻谷、小麦、玉米为主的高产作物面积的增加、单产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保证粮食自给率、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装的都是中国粮等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方方面面,农业生产当然也会受到打击,叠加非洲沙漠蝗虫灾情的影响,个人觉得当前是时候考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时候了。

我国是世界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粮食进口最大的国家,粮食自给率已经降至80%。全部农产品自给率仅为70%。今年,一场20多年以来最为严重的蝗灾在东非爆发,并向南亚、西亚延烧,占地一平方公里的蝗虫群,每天可吃悼3.5万人的口粮,对当地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威胁。日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已发布粮食危机警告。从粮食进口构成上看我国进口的主要品种是大豆,每年进口量11255万吨,主要是来自于美国和巴西。当前正是大豆进口季,而且我国的大豆库存己降至十年来低位,截至3月5日,中国从美国2019年至2020年进口的大豆仅有一船未装运,巴西港口的大雨也导致装货延迟,到3月中旬我国港口大豆库存已降至392万吨,是2010年8月以来每周数据的最低纪录。

毕竟,接来下的一段时间,如果经济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影响的将是整个消费层面的倒退。

以上就是我回答的内容,欢迎在评论区积极发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