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華僑城生態廣場案例分析


  華僑城生態廣場位於深圳市華僑城中部,西臨杜鵑山東街與歡樂谷隔街相望,南面是中旅廣場,有歡樂谷輕軌幹線總站,作為廣場的主要入口,北面是中旅學院與燕晗山。依據場地情況,與今後華僑城中內部發展的趨勢相呼應,景觀設計自然就形成了由南向北逐漸由人工變為天然的過程。所以小編就帶大家簡單的從建築風格,水景系統還有設計說明來分析案例吧。

深圳華僑城生態廣場案例分析

華僑城生態 廣場佔地4.6公頃,由艾格廣場和艾格生態花園兩大部分組成,建有2萬平方米的地下停車庫以及1萬平方米的社區中心,其內包括酒吧、茶室、商店、餐飲、藝術展廊、健身中心以及社區圖書館等服務設施。生態廣場正好處於居住社區與城市綠地的結合區。一端與居住區接駁,一端與城市公園相連,社區活動場地、開放空間、自然公園、商業配套等具有不同空間屬性和表現形式的場所領域,實現了多樣性活動的複合環境空間載體,激發了整個片區的活力。

深圳華僑城生態廣場案例分析

深圳華僑城生態廣場案例分析

建築風格 :華僑城周圍建築為傳統建築,而生態廣場周圍是現代高層建築與多層建築,作為開放型廣場結合部分,因而此廣場一定要有鮮明的風格,既體現深圳城市及社區的多元文化,又能融入周圍的建築組群。廣場內覆土種植的屋面,以磚、木、石等自然材料為飾的主體建築牆,山丘、溪流、瀑布、叢林、綠地和鮮花,充分體現了廣場的自然生態環境,為現代都市人提供了愜意、充滿野趣的休閒環境。

水景系統 :人工景區根據標高不同設計為A、B、C三個分區,自然景區根據地勢分為D、E、F三個分區。A區主要為連接輕軌車站,是整個廣場的入口,中西部設置圓形水池,噴泉,以及人工水渠。B區主要以一模結構步行廊連接,下沉式廣場,設置休息區。C區是熱帶景區,主要是硬質鋪地和熱帶植物組成的休息空間。D區為自然溼地景觀區,以圓形水池為中心。E區主要是水生植物區,並配合各種綠化與休息空間。F是廣場水系的起點,結合山勢,設置了多處水面以及綠化。

深圳華僑城生態廣場案例分析

設計說明 :華僑城生態廣場主要服務的是華僑城社區的居民,要滿足居民的日常休閒需要,給居民提供一個良好的休憩環境。除了因為自然景區內的空間形式靈活多變外,但是也需要空間的私密性,所以會出現有遮擋圍合的空間。

深圳華僑城生態廣場案例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