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何日再朝凤

前些日子,好友某君向我提到电影《百鸟朝凤》,我顿时就起了兴趣,认为不可不去一观。随后,我又十分偶然读到了肖江虹所写的这部中篇小说,感慨颇多。然而我压抑压抑再压抑,将最后的感情宣泄在今天这一次观影之后。


旧时的武林,师父收弟子,总是要经过长达数年的考核期。这数年的时间里,师父通过仔细观察,可以看出一个弟子的心性品行如何,再决定是否正式收入门下。因为武术毕竟不同于其他技艺,倘若一个人心术不正,习得武术之后很有可能会为非作歹,所以不可不慎。可是收徒教授吹唢呐倒不必如此麻烦,因为你道德水平的高低与你会吹唢呐与否对这个社会并没有什么危害。大可以高高兴兴收下徒弟,赚得一笔拜师费,家中又免费添了一个劳动力。何乐而不为。如果真要这样想的话,那可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太过于小瞧我们中国传统的这些百工百匠。

其实,在我们这个国度,品德的高低从来都是摆在第一位的。为医者,如果只是唯利是图而没有一颗济世安民之心,根本不会拥有最高明的医术。习武者,如果一味恃强凌弱而没有一颗除暴安良之心,根本不会拥有最上乘的武功。因此即使是最简单的技艺,如果一个人德行有损,他也不可能达到最高的高度。吹唢呐亦然。

吹唢呐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会吹百鸟朝凤这个曲子。而片中焦三爷也说了,要想学会这个曲子,条件有二:天赋高,品行好。从某种程度上说,品行好远比天赋高更重要。如果说在焦三爷的有生之年,没有遇到一个品行好的弟子,我想他宁愿绝技失传也不会轻易传之于人。这是中国匠人最根本的持守。这也就是为什么焦三爷没有将百鸟朝凤传给蓝玉而是传给了游天鸣的缘故。但是这并不是说游天鸣天赋不高。片中的游天鸣对于各种鸟类的叫声有超乎常人的敏感,能够将各种鸟类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这一点是蓝玉做不到的。所以当游天鸣在众师兄面前模仿各类鸟声之后,其中一个焦三爷的徒弟,游天鸣的师兄就向焦三爷道喜:师父终于后继有人了。只是如果单纯就对于唢呐的领悟能力而言,游天鸣确实逊于蓝玉。然而这应当是后天的勤奋可以弥补的。游天鸣看见父亲摔倒时的那滴泪打动了焦三爷,焦三爷留下了他。从此悉心教导。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唢呐技艺的传授,更是让游天鸣人格不断丰满的过程。“唢呐离口不离手”,既然选择了它就应该一生坚持。百鸟朝凤只能在白事时用,且受用者必须德高望重,否则不配享用。这就要求吹奏者必须要有一定的操守,能够不为利益所动。所以当焦三爷在金庄查家出活时,有亲属要求出钱请焦三爷吹奏百鸟朝凤,焦三爷拒绝了。镜头在焦三爷与游天鸣之间不停转换,游天鸣无疑收到了影响。而当窦村长去世时,焦三爷病重仍然要支撑吹奏百鸟朝凤,最终呕血。受用者德高,否则不配享用;吹奏者德高,否则极易受外物影响。这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无关乎权势金钱,无关乎世俗人情,所有的只是公道人心。这完全已经超乎了某项技艺的范畴,达到了某种人生的至高境界。


焦三爷是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最普通的艺人,他对于自己的唢呐技艺有着近乎痴迷的虔诚,唢呐是他这个人一生的信仰。影片不断通过细节的展示、比对来表现唢呐这一技艺的消退衰亡。比如开始时的接师礼,连游天鸣蓝玉这样的小孩子也不敢忽视到后来直接支会一声而不行接师礼;比如窦村长葬礼上洋乐队的出现吸引许多人的观望表明人们越发对这个吹了几千年的唢呐的厌倦生恶。最后在吹奏百鸟朝凤时焦三爷的血从唢呐里流出来,表明他已经成为了唢呐这一传统技艺的殉道者。呜呼哀哉!何其悲也!
影片中有一幕尤其令人难忘:原本吹唢呐的游天鸣的几个师兄外出谋生后,一个断了指头,一个在石棉瓦场上班后剧烈咳嗽。这很能引起人的深思:放弃原本依靠传统技艺的谋生手段来到现在的世界中,也许会失去更多:肢体、健康、生命……

百鸟何日再朝凤?我不得而知。或许已成绝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