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唑醇·多菌灵防什么病?对小麦赤霉病防效怎样?

只争朝夕125


戊唑醇主要可以防治白粉菌、柄锈菌、喙孢属、和壳针孢引起的病害,比如说小麦的白粉病、散黑穗病、纹枯病、全蚀病、腥黑穗病、大麦云纹病、散黑穗病、纹枯病,以及玉米的丝黑穗病,高粱的丝黑穗病,大豆的锈病,油菜菌核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葡萄黑霉病等等,全都可以用该药物。



戊唑醇属于三唑类杀菌剂,有一定的内吸性,既可以杀灭附着在种子和植物液部表面的病菌,也可以消灭作物内部的病菌,是一种很有效果的杀菌剂,一般主要用于经济作物的种子处理或者是叶面喷洒,像小麦,大麦,燕麦,玉米,高粱,葡萄果树等作物都可以应用。多精灵的保护和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当然也可以用于防治小麦的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在很多地区都普遍发生,尤其是在潮湿的地方,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最为严重。小麦得了赤霉病,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降低它的品质,会使蛋白质和面筋含量都减少,从而导致出粉率降低,加工性能受到影响,所以说防治小麦的赤霉病很重要。


药剂防治时就可以用戊唑醇、多菌灵,一般可以用100千克种子拌100~200克的药,通过这种种子处理的方式来防治赤霉病。当然也可以通过喷雾防治来防治穗腐,最佳施药时期是小麦齐穗期一直到盛花期,施药应该尽量早不要推迟,此时比较有效的药剂就是多菌灵,内吸杀菌剂基本上每亩地用30克到40克药液兑水进行喷湿。

防治小麦赤霉病除了药剂要到位,其他方面也要做好配套,才能更好的进行防治。比如说要选好抗病品种,这样可以保证发病较轻;第二播种时要精选种子,减少种子的带菌率,播种量也不能过大,以免造成植株群体过于密集和通风透光不良;第三上一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的翻根灭茬,促使植株残体腐烂,减少田间菌源数量。这样多措并举就可以有效的防止赤霉病,预防产量降低。


一品小十六


在感病品种和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分析多茵灵、戊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活性和田间防效以及对小麦产量及DON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戊唑醇2:1~7:1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均呈加和作用,多菌灵与戊唑醇4:1、5:1、7:1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在60.3%~73.3%之间,小麦产量增加49.1%~72.2%,多菌灵:戊唑醇7:1比例混配在用药量较少的情况下防效与其他比例混配药剂防效相当,但3种配比处理间小麦产量和DON毒素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合生产实际,48%戊·多悬浮剂、80%戊·多可湿性粉剂、40%戊·多悬浮剂在其中高剂量下在小麦扬花10%、小麦扬花100%时期各施用1次对小麦赤霉病有理想防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