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77式手枪单手上膛的设计没有被沿用到我国后续的手枪设计上,这是什么原因?

诗和远方的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不知道算不算泄密。

打过77式手枪的人都会有个共识,单手上膛功能在实战中毫无意义。

即便是再激烈的枪战,也不可能在乎双手上膛那一二秒的时间。

至于说左手受伤以后,被迫用右手上膛,这种情况实战中基本不可能出现。

退一步,就算出现了,训练有素的军警也有专门的动作可以单手上膛。

那么,77式手枪花费如此大的精力,设计这个单手上膛的目的是什么?

很简单,萨沙听过一说说法,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这种枪的研发初衷,是为了让某位独臂将军能够使用手枪。

至于是谁,大家看看77式手枪是哪里造的,心里应该有数。

实际上,77式手枪的问题很多。除了子弹威力小以往,还有很多失败的设计,比如安全隐患。

77式手枪的保险机构是60年代作品,相当不可靠。

该枪只有一个手动保险能够锁住扳机、击针和套筒,缺乏其它的防止偶发保险机构或者自动保险机构。

民警日常携带手枪时,为保证安全一般不会在77式手枪弹匣里面装弹,以防止走火。

直到后期的改进型号和外销型号,77式手枪才修改了这个问题:增设了弹匣保险和击针保险机构。

总体来看,77式手枪是一款设计平庸的手枪,毫无特色可言,还不如64式,应该尽快淘汰。


萨沙


军警最痛恨的手枪就是77式了。



枪械始终还是属于机械,机械结构往往是设计得越简单可靠性就越高。

77式手枪单手上膛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使用者只需用握枪的手食指扣动扳机套就可完成上膛动作,理论上可以达到单手上膛快速完成射击准备的作用。



但该设计在实际运用上却暴露出极大的缺陷,食指在扣动扳机套上膛时,由于力道不足手枪套筒后退不到位造成卡壳,此时射手必须排除故障才能再重新用另外一只手拉动套筒完成上膛动作,这是它的核心缺陷。



另外,由于扳机套存在一个可供活动的缺口,在出枪时容易与衣物产生勾连。试想一下,假如你发现目标,在拔枪对射时枪却勾住了衣物……此时你心中是否有几万个草泥马在心中奔涌而过?



再就是受累于受苏制手枪在退弹匣上的糟糕设计。苏制手枪在换弹匣时与西方手枪不同,西方手枪在按下弹匣释放键以后弹匣便脱落;然而苏制手枪在按下弹匣释放键时弹匣只弹出一半,此时需要射手用另一只手把弹匣扒出来才能再换上满弹匣。



因其极差的可靠性,该枪深受用户痛恨,尤其是警察,宁愿用打不死人的小砸炮也不用这款打不响的77。

握把太短,紧急情况下不利于快速更换弹匣

最适合警察装备的是格洛克手枪


兵器知识谱


据我所知,当初77手枪借鉴这个设计是为了方便警察在骑摩托车或自行车追捕罪犯时快速上膛。现在,手枪的制作水平尤其是保险系统都已经十分可靠了,完全可以在开车前或出任务前子弹上膛,开枪时只要拇指打开保险开关就可以了,不用再设计单手上膛功能了。


勃朗宁WU


单手上膛就是个BUG,77就是个BuG,64仿制的比他早,现在你看有几个单位用77,不都是6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