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以“快字訣”應對“禁野令”保障貧困戶轉產就業“停養不減收”(1)

肇慶以“快字訣”應對“禁野令”保障貧困戶轉產就業“停養不減收”(1)

■封開縣南豐鎮利水村的養殖大戶梁錫初棄蛇養鴿,2000對鴿子即將運到梁錫初騰出的場地。

肇庆以“快字诀”应对“禁野令”保障贫困户转产就业“停养不减收”(1)

■德慶縣紅光村的對口幫扶對象江燕梅已經不養水律蛇,改為在鎮裡的道班崗位工作。

肇庆以“快字诀”应对“禁野令”保障贫困户转产就业“停养不减收”(1)

■聾啞人程儉強不養竹鼠了,現在到保潔崗位打工,重新出發。

以前清晨6點去蛇場喂蛇,現在清晨6點是帶著保潔工具出發——兩週前,德慶紅光村的江燕梅“轉業”了。2月24日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下稱《決定》),釋放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法治信號,肇慶對當地野生動物的養殖、銷售、食用均按下了“暫停鍵”。作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對象的江燕梅,親手封存了由扶貧資金幫扶養殖的300條水律蛇。在她還沒來得及擔心未來的收入時,“新飯碗”就已經送到了她手裡——她被招聘到了村裡的公益崗位就業,領了工資,有了穩定收入。

在肇慶,涉及人工飼養野生動物的扶貧項目共20個,像江燕梅一樣的受影響的貧困戶有435戶1671人。當中,養殖蛇和竹鼠受到的影響較為明顯。肇慶市扶貧辦以“快字訣”積極幫助養殖戶轉產,幫助養殖戶度過困境,排憂解難。

鎮村開“綠色通道” 促集體項目轉產

3月18日,白垢鎮望樓村的一處養鴿場裡,飼養員捧著裝有飼料的盆子,向梁錫初示範喂鴿子。生猛的鴿子羽毛亮白,在籠子裡撲騰著翅膀,梁錫初一見就喜歡。那天,他當場就和養鴿場簽了協議,選定2000對肉鴿,作為新的扶貧產業。

梁錫初是南豐鎮利水村的村支書、主任,又是一名扶貧產業致富帶頭人。過去,他運營著利水村的無毒水律蛇扶貧養殖基地。

養蛇是封開縣南豐鎮利水村的傳統。2017年,封開縣農商銀行對口幫扶利水村,扶貧駐村幹部提出發展扶貧項目時,梁錫初便提議,發展養蛇項目。

“利水村2017年11月成立了精準扶貧養蛇基地,借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東風,以蛇推進了‘一村一品’建設,逐漸形成了‘養蛇村’品牌。”據介紹,在脫貧攻堅階段,養蛇基地的運作為有勞動力的10多名貧困戶提供了就業機會,同時還提升了該村的集體收入。去年7月,基地賣出360條蛇,獲得48616元收入,所得收入又滾動投入到了產業,到年底,貧困戶還獲得了首期分紅,產業的成功大受幫扶對象點贊。

今年3月初,《決定》層層落實,梁錫初和在養蛇基地打工的貧困戶著手清點存欄的蛇,親自給養殖箱裡的水律蛇填滿飼料和水後,便關閉了蛇場。

“這些蛇對我們村的脫貧攻堅有著功不可沒的促進作用,現在不能養,實在是不捨得啊。”儘管不捨,但梁錫初眼前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為了不影響幫扶對象的集體收入,就要儘快轉型轉產。”

確立一項扶貧產業不容易,如今要與時間競賽,迅速找到替代的產業,梁錫初感到壓力巨大。“眾人拾柴火焰高,鑑於情況特殊,縣、鎮、村的扶貧部門,動員了一切力量,開通‘綠色通道’協助轉產。”封開縣農村農業局局長李桂華說。

於是,駐村扶貧工作隊和南豐鎮扶貧部門共同搭橋,將利水村的養蛇扶貧產業“嫁接”到香菇種植合作社和一個養鴿企業。合作社和養鴿企業落戶在利水村旁邊的白垢鎮,合作社負責人得知利水村的困難,馬上同意搭把手幫忙,以“公司+基地”的模式開展香菇種植,由合作社提供菌棒和技術支持,並保量保價回收,帶動利水村,壯大集體經濟。與此同時,封開縣扶貧辦還迅速申請新的幫扶資金,分步投入到利水村新規劃的養鴿扶貧產業。

“沒想到,這麼快就促成了轉產事宜。按照計劃,村裡要將原來的養蛇基地改造成養鴿基地後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現在,場地還未收拾好,有關合作協議就簽訂好了,企業還派出專家教導貧困戶養鴿。如今萬事俱備,待培訓結束,場地收拾好,我們又可以重整旗鼓了。”轉產計劃比梁錫初想象的更順利,加上養鴿比養蛇簡單,收益快,他對新產業充滿信心。

■採寫:新快報記者 李斯璐 通訊員 陳震 ■攝影:新快報記者 龔吉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