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晚集?對標花唄分期 微信上線“分付”補消金短板

北京商報訊(記者孟凡霞 劉四紅)“花唄已經受不住了,又來一個?這下讓本就不富裕的我更加雪上加霜。”3月26日,微信上線個人分期消費支付產品“分付”引發網友熱議。騰訊方面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分付是一款“類分期”消費貸產品,部分微信用戶自3月25日可使用該功能,用戶在使用微信支付時,可以通過“分付”先付款,再進行分期還款。有分析人士指出,分付的推出,一方面是基於利潤考慮,同時可提升用戶使用頻率,此外也有利於補齊消費金融短板,完善整個金融業務架構。

類似於個人消費貸產品,分付是在微信上使用的一種可先消費再付款的支付方式。騰訊方面指出,在開通微信分付和消費過程中,用戶無需提前申請分期,在支付時直接選擇分期即可。支付時,用戶也不用提前取現,付款時直接選擇“分付付款”即可。分付在還款上也十分便利,每期最低還款10%。

在利息方面,分付主要採取隨借隨還方式,按照用戶實際使用天數計算,在還款時支付累計利息。還款後,本金減少,利息也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分付”對標的並非支付寶花唄,而是花唄分期。簡單來說,花唄相當於信用卡。而分付和花唄分期則類似於信用卡分期,不同點在於,分付不是按月結算,而是按天計息。

無疑,分付的推出,有望補齊騰訊消費金融短板。目前,騰訊在金融科技方面,已建立起移動支付、財富管理、信貸服務、證券投資等多項創新金融服務,涉及產品包括微信支付、QQ錢包、財付通、理財通、信用卡還款、手機充值、乘車碼、騰訊微證券、騰訊區塊鏈等多個產品。不過,從騰訊金融科技整體佈局來看,其始終缺少了“消費金融”這一環。由此,分付的推出,在業內來看,已是騰訊順勢而為的舉動。

根據騰訊近日公佈的財報顯示,2019年,騰訊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收入達1014億元,同比增長39%,佔騰訊總收入27%,騰訊金融科技業務已成為推動騰訊營收增長的重要力量。

在易觀資深金融分析師王蓬博看來,騰訊推出分付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利潤上的考慮,因為支付連接的消費金融能夠帶來豐厚的利潤,此外,騰訊分付的推出能夠完善其整個金融架構。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指出,從產品本身功能和邏輯看,分付的推出,一方面可刺激用戶消費行為,另一方面也可產生金融分期收益。分期付款服務涉及幾端,一是個人消費用戶,從消費支付交易量和用戶量看,微信支付僅次於支付寶;二是商戶,花唄分期主要背靠自身的電商平臺和合作商戶,騰訊則依靠生態內的商戶;三是資金來源,三者均可利用旗下金融牌照和合作機構放貸兩種形式,從頁面看,分付是通過財付通小貸及合作機構放款。

“從以上三個因素看,分付背靠騰訊的優勢,發展將會非常迅速,不過,騰訊用戶的數據主要以社交為主,在風控上屬於弱相關數據,其信用分推出時間也比較晚。因此,其存在的挑戰主要是對於個人用戶的風控。”於百程稱。

王蓬博則指出,如何結合特定場景推廣、是否啟動補貼等都是騰訊需要考慮的問題。目前,花唄分期通過前期鉅額補貼,已佔領很多年輕人的使用習慣。而騰訊這個時候再發力,一方面基於盈利需求不會再有那麼高的補貼投入,此外騰訊真正控制的商業場景也並不佔優勢,所以即使用戶使用頻率很高,但是否願意接受這類消費金融產品,有待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