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線“分付”!騰訊入局信用支付戰局,金融科技成長下的陽謀與危機

於後進者而言,騰訊上線“分付”,入局消金市場,還會有多大發展空間?

“微信上可以借錢花了。”近日,柒財經旗下互聯網金融新聞中心注意到,部分用戶的微信上出現“分付”功能。具體而言,這是一款信用支付產品。

對於此,騰訊金融科技工作人員表示,“分付”是一款全新“類分期”消費貸產品,開通後可在支付時選擇使用,主打按日計息、隨借隨還。

該工作人員表示,“分付”也是微信支付為用戶提供一種新的支付選擇。另“分付”將逐漸向更多用戶開放。

對標“花唄分期” 按日計息

微信推出“分付”被網友冠上“騰訊版花唄”之名。去年9月,曾有消息稱,騰訊孵化信用支付產品,預計在去年第四季度上線。不過,這一消息被騰訊方面予以否認。

從目前來看,微信“分付”介紹頁面顯示,這項功能可以吃飯、購物、旅遊等線下場景。

微信上线“分付”!腾讯入局信用支付战局,金融科技成长下的阳谋与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分付”功能對標的是支付寶“花唄分期”。不同點在於,後者按月結算,在每月還款日前可申請分期,分為3期、6期、9期、12期,期限越長利息越高。

前者“分付”則是按日計息,按一用戶開通的“分付”頁面顯示,日利息為0.04%,年化利息達14.6%。在還款上,“分付”每期最低還款10%。

此外,據北京商報的報道,“分付”按照用戶實際使用天數計算,在還款是支付累計利息。還款後,本金減少,利息也減少。

對於“分付”背後資金方情況,互聯網金融新聞中心採訪前述工作人員,不過其就此問題給出回覆。但據微信“分付”介紹頁面顯示,“本服務(分付)是由財付通小貸及其合作金融機構提供”。

而就在3月24日,深圳市財付通網絡金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發生一項工商變更,註冊資本由3億元增至10億元。不過,據天眼查顯示,其實繳資本仍為3億元。

騰訊上線“分付”,在業內人士看來,是為了彌補消費金融的欠缺。值得一提是,在通過信用支付產品進入消費金融“戰役”中,騰訊算是“趕了個晚集”。

具體而言,2014年,京東上線“白條”。2015年,螞蟻金服推出“花唄”,蘇寧金融上線“任性付”。2019年,美團“買單”來了。

場景方面,“白條”覆蓋旅遊、租房、教育、婚姻、汽車等。“任性付”不僅具有電商消費金融產品屬性,還可以在蘇寧線下實體店裡使用。

美團APP顯示,“買單生活”可用在叫外賣、住酒店及美食。另外,百度旗下百信銀行推出的“pay伴”類似一款虛擬信用卡。

於後進者“分付”而言,柒財智庫高級研究員畢研廣表示,從微信的基本屬性上來講,社交是微信最大的功能,微信分期付款的業務肯定依託於社交來做,如紅包業務可能會出現,幫朋友分期支付,又或是分期購買物品這類社交金融。

他認為,再者,騰訊遊戲商城中購買皮膚等,也可以使用微信分期付款功能,這樣以來,整個生態系統就形成完整構架。

從低調潛行到如今主力隊伍

從財付通到騰訊Fit(騰訊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騰訊的金融業務一直在低調謹慎的潛行。在之前騰訊財報中,金融及雲服務被稱為“其他業務”。

2017年,騰訊的其他業務取得收入433.38億元,同比增長153%,成除增值服務外佔比第二高的業務,比例達18%。到2018年9月,騰訊Fit以“騰訊金融科技”的整體形象對外呈現。

而金融業務的相關財務數據是到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中從“其他業務”中分離出來。

從2019年各季度財報來看,(Q1—Q4)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分別為218億元、229億元、268億元、299億元,對應同比增長44%、37%、36%、39%。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整年,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達1014億元,同期“現金奶牛”遊戲業務達1147億元,兩者基本上處於持平狀態。

在金融科技成為主要支持動力之下,騰訊在這方面產品包括微信支付、財付通、信用卡還款、手機充值、乘車碼、保險服務(微保)、徵信(信用分)、騰訊微證券、騰訊區塊鏈等。

互聯網金融新聞中心注意到,其中大部分產品依附於微信之上。“支付寶、微信這樣一個大生態中,很多機構都會選擇入駐、接小程序等方式,藉助這個生態的流量。”柒財智庫研究員向互聯網金融新聞中心稱。

微信上线“分付”!腾讯入局信用支付战局,金融科技成长下的阳谋与危机

不過他指出,從嚴格意義來說,支付寶是螞蟻金服的,微信不屬於騰訊金融科技,反過來說,騰訊金融科技部分業務在微信平臺上。“我認為,它(騰訊金融科技)問題在於缺少獨立APP。”

相比而言,支付寶場景延展性很強,而同樣優勢落得在微信上,“也可以說微信整個光芒彌補掉騰訊金融上諸多不足。”該研究員指出。

柒財經(qi_caijing)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最早的新媒體平臺和專業服務機構之一,專注金融創新報道。

中心出品必屬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