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微信開啟“分付”測試

剛剛!微信開啟“分付”測試

騰訊把金融科技業務獨立出來之後,又重磅打造信用支付產品“分付”以彌補消費金融板塊的空缺。在與一眾消費金融巨頭的對決中,微信勝算幾何?


撰文 | 陳大柴

出品 | 支付百科


作為移動支付超級app的典型代表,微信與支付寶的戰事從未休止。微信推出的信用支付產品“分付”近期啟動灰度測試,已經有幸運的小夥伴開始試用了。“分付”一直被市場解讀為微信版“花唄”,以“分付”為支點,微信與支付寶在消費金融領域也將開始正面PK。


剛剛!微信開啟“分付”測試

在科技巨頭競逐消費金融的過程中,無論先行者還是後來者,只要產品向善、生態豐富,均能成為消費金融市場中的受益者。微信立足生態中的千萬商戶場景,用社交和移動支付連接11億月活的用戶流量,把“分付”內嵌於用戶和消費場景中,迅速形成規模相當的信用支付體量也不無可能。

與市場上的其他信用支付產品不同,“分付”不利用前期免息的方式獲取用戶,不需要拉高付息人群的支出覆蓋免息的成本。“分付”在產品設計上更加透明,使用方式比較靈活,用戶用多少付多少,利息較低且沒有硬性的還款期。

移動支付下半場的一個重要主題是信用支付,雙寡頭圍繞信用支付展開的市場博弈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移動支付事業繁榮壯大。在這場利於用戶、商戶、服務商的信用支付浪潮裡,微信不畏後來者標籤,顯然是具備足夠的優勢和底氣。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而以慢打快,以柔克剛是高手的又一境界。“分付”呼之欲出,微信破局消費金融,中國信用支付的格局很可能從2020年開始被改寫並重建。

入局雖晚,市場猶在


微信相比其他互聯網玩家較晚佈局消費金融業務。在微信之前,老牌玩家支付寶、京東已通過花唄分期和白條取得規模化的收益,而後來者美團也上線了消費金融產品買單,百度系的百信銀行上線了pay伴。


剛剛!微信開啟“分付”測試

雖然入局晚,但“分付”背後的消費金融潛在市場依然寬闊。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佈的報告,目前我國消費金融獲得率偏低,至今仍有近40%成年人從未獲得過消費金融服務,而發達國家的這一指標不到10%。

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8 年末,全國人均個人消費貸款餘額為 27089.4元,同比增長 19.54%。個人消費貸款持續迅速增長態勢,業內人士預測中國消費金融市場規模有望在2019至2023年間實現翻番。

在龐大的市場容量裡,單一平臺的影響力就會變得有限,即使是體量較大的花唄和白條也難以掌控全部市場。“分付”背靠微信及騰訊生態發力消費金融,不僅能提升消費金融存量市場的活躍,而且能挖掘更多增量市場,為商戶和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消費信貸服務。

此外,微信推出“分付”也順應了監管層鼓勵發展消費金融的意志。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肖遠企曾公開表示,監管部門支持消費信貸發展,這與當前擴大內需、支持消費升級的大環境相匹配。銀保監會也支持金融機構去挖掘這一市場。

“分付”落地後,用戶可以像使用其他信用支付產品一樣使用“分付”先消費再付款。因此在教育用戶方面,微信無須再下功夫。同時作為資產端產品,“分付”在與資金端的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機構合作助貸、聯合貸款等模式時,更有成熟的市場經驗可借鑑。

“分付”的優勢在哪裡


任何新產品的崛起都少不了資本與生態的加持。在“分付”商用推廣過程中,微信生態從高粘性的用戶、活躍的小程序、成熟的線下服務商體系等方面撐起“分付”的市場,打通海量的“分付”應用場景。

在用戶方面,微信目前是國內最大的社交app,在打開率上居於手機應用首位。騰訊Q4財報顯示,微信、WeChat合併月活躍帳戶數達11. 64 億,商業支付日均交易筆數超過10億,微信支付月活躍帳戶超過 8 億。高粘性的用戶和高頻的打開率,為“分付”提供了充裕的曝光展示,有效降低獲客成本。

在小程序方面,集結社交、營銷等功能的小程序吸引眾多電商平臺及商戶入駐,這為“分付”帶來了相對獨特的線上場景優勢。有了“分付”,用戶在微信小程序中的京東、小紅書、拼多多、美團等電商和外賣平臺上消費時,可通過微信支付直接選擇“分付”支付,形成線上信用支付商業閉環。


剛剛!微信開啟“分付”測試

在服務商體系方面,數萬家服務商支撐了微信支付線下業態的優勢地位,同時服務商所連接的千萬家線下商戶造就了“分付”的線下受理場景。基於線下掃碼支付的市場體量,“分付”能較快佔領商戶和用戶的心智,“本店支持微信分付”將成為收銀臺上又一重要提示語。

微信支付在2019年深耕“智慧36行”,針對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接觸最高頻的36個主要的行業,如零售、餐飲、政務等,進行逐一剖解研究,制定專門的營銷解決方案。隨著對場景的滲透加深,“分付”以微信支付為支點,通過微信生態與特定行業產品有機組合,不斷輸出不同場景下的信用支付方案。

信用支付成趨勢


移動支付下半場,服務商貼碼大戰模式雖能獲利但已式微,因為僅僅一個碼牌不足以讓商戶產生較強的粘性。而以“分付”為代表的輕金融產品能為商戶增加銷量,為服務商帶來更多分潤。消費分期趨勢下,信用支付將成為支付巨頭守衛市場的重要工具。

筆者和多家聚合服務商交流時,一致同意未來移動支付消費場景會是分期場景。C端用戶中的90後漸漸成為消費主力,90後對消費分期具有較強的需求,甚至是一些小額支付,他們也更願意使用分期。


剛剛!微信開啟“分付”測試

服務商利用“分付”等信用支付產品,能對商戶進行快速滲透,反過來由信用支付產生的交易流水也會提升服務商的收益。僅僅使用信用支付數月,分期業務上的收益在營收中的佔比就從萬分之幾到百分之幾。

信用支付產品意味著能充分挖掘商品價值潛能,使商品價值最大化呈現,進而助力用戶側和商戶側獲取更多增益價值。這也是微信“分付”盤活支付流量的價值所在,而疫情影響下“分付”提振消費的價值會進一步加深。

剛剛!微信開啟“分付”測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