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时鲁肃起到了什么样的关键作用?

小小滴吟儿


鲁肃的关键作用,首先是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其次是替孙权统一了内部的声音。基于这两点,孙刘联盟才能全力以赴打赢赤壁这场战役。

一、争取宝贵时间

先来捋一下时间线吧,曹操7月出征,刘表8月去世,刘琮9月投降,12月赤壁之战爆发。从刘琮投降到大战来临,前后只有3个月的时间。从刘表去世开始算也不过4个月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东吴方面至少有3件事情要处理:

1、 必须搞清楚荆州的实际情况是什么?

2、 做出重大决策:是战是降?

3、 打应该怎么打?调兵遣将、调拨物资也都需要时间。

所以,鲁肃出使荆州,带回来重大消息和盟友,将直接促成孙权一方快速做出决策,才能有时间为打仗做足准备。

三国时期的信息传递毕竟还是慢的。鲁肃得到刘表病逝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孙权请缨出使荆州,以吊丧的名义去探听荆州方面的情报。结果鲁肃紧赶慢赶,走到南郡的时候,刘琮已经降了。他又抓紧去追刘备,在当阳遇到后,快速与刘备定下联盟的事宜。以当时的行军速度来看,鲁肃再度返回柴桑,恐怕已经进10月了,距离赤壁大战只剩2个月的时间。

而且,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刘备到底会不会抗争到底?刘备这辈子改头换面的次数太多了,东吴方面与刘备的接触一直也很少,如果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刘备最新的动态,东吴方面做决策会很被动。因为单靠孙权一方,很难与曹操打对抗赛。

这里要额外提一下,鲁肃在最早给孙权制定的战略方向中,是没有刘备什么事情的。他也从未定过三分天下的规划,而是坚定要全据长江以争天下。所以,拿下荆州一直是东吴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是,在得到刘表死讯以后,鲁肃快速调整目标,改二分天下为三足鼎立,并将刘备作为鼎立的一方,就不得不说他超强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了。

二、统一内部声音

江东方面,文以张昭为首,武以周瑜为尊。而张昭才是孙策临终的第一顾命大臣,所以他的态度极其重要。但张昭是坚定的主降派。

这就让内心想要奋起反抗的孙权很难搞。打仗最怕后方不稳,没有足够的理由就不能说服张昭,不能说服张昭,这仗根本就没法打。于是鲁肃为孙权设计了三步曲

1、鲁肃劝孙权。“鲁肃这样的人降了,官照做不误,未来还是能当一方牧守的,主公,您要是降了,曹操会怎么对您呢?”说白了,无论曹操怎么对待孙权,孙权的皇帝梦都彻底没了。

2、诸葛劝孙权。在返回东吴的路上,鲁肃一定和诸葛亮有过深入地探讨,如何与孙权对话将决定能否减弱投降声音。所以在议事厅内,孙权首先提问,为什么刘备不降?既然诸葛亮人都到江东了,这种问题,其实没多大意义,根本就是给张昭等人看的。这是典型的设计好的对话。所以诸葛亮的回答很妙:“我家刘豫州誓死不能降,像孙将军嘛,能打就打,打不了降了就是,犹豫什么?”孙权勃然大怒:“我坐拥江东,岂能受制于人?打!”

其实仔细品品,这段对话挺有意思,孙权不该先问问,凭什么能够和曹操对抗,再决定打不打吗?怎么还反过来了?

3、周瑜劝孙权。接下来,鲁肃又赶紧劝孙权把周瑜召回。再唱最后一出戏,由周瑜做出形势分析,给东吴重臣打一剂有理有据的,东吴必胜的强心针。所以周瑜的发言很简单:“曹操是汉贼,不是汉相;曹操后方不稳、不习水战、供给不足、水土不服,瘟疫横行,必败!”

孙权立马拔剑砍向奏案,“你说的甚合我意啊!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再有说投降的,如同此案!”

至此,张昭们彻底闭嘴,东吴全力应战。


孤罔炎史


赤壁之战时鲁肃起到维持孙刘联盟战略的重要作用。

鲁肃在《榻上策》中告诉孙权东吴要想完成霸业现阶段必须要走孙刘联盟策略,不然东吴必被曹操所灭。正是这个策略使鲁肃受到孙权的重用。而在赤壁之战中,由于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害怕诸葛亮以后对东吴完成威胁,所以一心想要除掉诸葛亮。

所以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被破坏,夹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想尽办法替他们调解两人的关系,在鲁肃在世时,一直维持着孙刘联盟不被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