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董卓:年少有為,義薄雲天,僅用三千兵馬就平定了京城亂局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作為一部文學著作,無論是故事還是人物,都刻畫的十分入骨。當然,文學作品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誇張手法。用誇張的手法放大故事裡的恩怨情仇,突出故事中的起轉承合,才會讓故事變得精彩。

有情有義的劉備,志在千里的曹操,作惡多端的董卓……董卓是書中的一大惡人,無論是他如何屠戮百姓,燒殺搶劫,強搶民女,這些惡行都列不完。沒有董卓禍害天下,這亂世也不會來的如此之快。

真實的董卓:年少有為,義薄雲天,僅用三千兵馬就平定了京城亂局

但是,雖然書中對董卓的貶損之詞不甚而語,但是他真的是這樣一個人麼?一個陰險狡詐心術不正的廢物,一個不思進取禍亂朝廷的反臣?當然不會全是,雖然後期的董卓確實太過妄自尊大,但歷史上真正的他,也是個義薄雲天的一代梟雄。

董卓出身平凡,是涼州人,父親曾為官,但官職不高。涼州離羌族居地很近,所以董卓時常會認識到一些羌族的朋友,嚐嚐與他們一起觥籌交錯侃天侃地。董卓和這些彪悍的羌族勇士們一起長大,自然也深受他們的民風影響,成為了一個驍勇善戰的戰士。

真實的董卓:年少有為,義薄雲天,僅用三千兵馬就平定了京城亂局

董卓的臂力十分了得,騎射之術尤為擅長,他射箭的本領哪怕是羌族人,也是要忌憚三分的。從小家庭小康的董卓早有了不同常人的見識和眼界,所以他對錢財之事並不上心,反而極重義氣。

在父親離官之後,董卓回到了隴西老家,開始了種田的日子。他結交的那些羌人朋友們聽說了,也紛紛去看他,可是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沒有什麼可招待別人的了,左思右想,董卓就把家裡唯一的耕牛殺了款待朋友們了。

當時村裡最稀罕的就是耕牛,一家能有這麼一隻就彌足珍貴,畢竟全家都指望牛耕田帶來豐收。而董卓將自己的牛殺了來招待自己的朋友,實在是疏財重義慷慨大方,便得到了人們的一致好評,而他的朋友們也非常感動,回去之後就給董卓籌了不少家畜送來了。

真實的董卓:年少有為,義薄雲天,僅用三千兵馬就平定了京城亂局

之後,由於邊關地區時有動盪,常常會有匈奴來擾亂邊境。這個時候董卓就自告奮勇,被招為涼州的平定戰亂的官吏,這是董卓壯志雄心的開始,他的作戰能力和勇猛氣概,得到了官員們的讚許,他的抱負也得以施展。

後來,董卓被幷州刺史推薦成為了御林郎。董卓跟隨將領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的光輝戰績讓他一度十分輝煌,官職也升到了郎中。僅憑著自己的高超武藝,董卓就做到了如此成績,這樣看來便可以得出,董卓並不是什麼不學無術的下流之輩,反而是個意氣風發的英雄少年。

當然,沒有人可以一帆風順,董卓在平叛黃巾起義的時候戰敗了,朝廷便毫無顧忌的貶謫了他,將他以前的功勞全部作廢。董卓雖然非常不甘心,但是他覺得有才之人自會有伯樂賞識,所以,他的卓群之才很快又被朝廷想起,董卓被重新任用了,官拜大將軍,一路戰功無數,受以封侯拜相。

真實的董卓:年少有為,義薄雲天,僅用三千兵馬就平定了京城亂局

但是董卓立下了豐功偉績之後,就開始有點居功自傲的想法了。在他手下集結的士兵越來越多,人們嚮往勇猛無雙的大將軍,而朝廷開始慢慢忌憚這個手握重兵的斄鄉侯。但是董卓是個精明之人,帶兵作戰不僅僅是莽夫之勇,更要能善於算計籌謀。

於是朝廷幾次想要削減兵權,都被董卓糊弄過去,亂世將要開啟,只有兵權不可拋棄。後來朝廷將董卓召回,董卓便帶了三千人決定回去朝廷。這個時候董卓已經開始有了狼子野心,所以朝廷召他回去他非常開心。

但是他初來乍到,董卓擔心朝廷裡的那些人會不服他,會針對他,所以他必須要第一次就將對方完敗。當時他聽聞了小皇帝和十常侍出逃,所以他千方百計打聽了行蹤並且找到了皇帝。

真實的董卓:年少有為,義薄雲天,僅用三千兵馬就平定了京城亂局

董卓知道自己的兵馬並不夠威懾別人,於是心生一計。他將自己的部下安排晚上出城,白天進城,給人們造成一種誤會,讓大家以為他帶了大兵臨城。於是朝中的那些人都嚇破了膽子。

真實的董卓:年少有為,義薄雲天,僅用三千兵馬就平定了京城亂局

董卓帶著小皇帝進城,僅憑他手中的三千士兵就威震了當時朝廷眾人,而且他還靠著自己的計謀挑撥離間的京城的禁軍統領,將禁軍也一起拿下了,這樣一來,便是沒有人敢與他相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