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炙手可熱”到“銷售偏弱”,小茗同學這五年到底輸給了誰?


從“炙手可熱”到“銷售偏弱”,小茗同學這五年到底輸給了誰?

昨天,統一對外公佈了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 2019年統一錄得收益人民幣220.20億元,較去年度增長1.1%;實現淨利13.6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2.7%,刷新自1992年在大陸地區投資建廠28年以來的業績新高。


從“炙手可熱”到“銷售偏弱”,小茗同學這五年到底輸給了誰?

不過,業績高光,難掩遺憾。統一表示收益上升主要得益於奶茶“阿薩姆”及生活面“湯達人”受到消費者肯定,收益持續雙位數增長,而曾經的寵兒“小茗同學”則無比失落,不僅存在感喪失,還被定性為“銷售偏弱,品牌定位重新調整中”。

短短五年時間,從“炙手可熱”到“銷售偏弱”,小茗同學到底誰給了誰?在我們看來,與以下四點原因有著直接關係。

一、“網紅飲料”風口期變短

從本質上來看,小茗同學從一開始就被歸入“網紅飲料”的範疇,甚至是最早的網紅飲料代表。這類產品的風口期本來就不長,如今隨著年輕消費審美口味的多變,走紅的時間更是大大縮短。事實上,小茗同學的失落並不是現在才開始的,早在2017年就可見端倪。屬於小茗同學的“美好時光”,僅僅是2015和2016兩年而已。


從“炙手可熱”到“銷售偏弱”,小茗同學這五年到底輸給了誰?

二、成也營銷,敗也營銷

小茗同學曾經的爆紅,是因為營銷;小茗同學如今的失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營銷。翻看小茗同學近年來的動作,視乎唯一仰仗的就是“營銷”二字,包括2019年讓人有點印象的無非是聯合大英博物館推出限量禮盒產品。至於產品本身的問題,比如定位、口感等,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決。而在營銷策略上,甚至小茗同學也在發生“錯亂”,過分討好95後讓人失去了曾經的消費主力軍90後。

從“炙手可熱”到“銷售偏弱”,小茗同學這五年到底輸給了誰?

三、競爭對手擠壓

在茶飲料市場,新式茶飲不斷湧現,直接擠壓了小茗同學的生存空間。前有茶π,後有Meco果汁茶,這兩款十億級大單品不僅和小茗同學一樣主打“新式茶飲”,目標人群也高度重合。此消彼長之下,小茗同學的市場份額被大幅切割。


從“炙手可熱”到“銷售偏弱”,小茗同學這五年到底輸給了誰?

四、統一“全面撒網”的產品策略

縱觀統一這幾年來的產品策略,可以歸結為八個字:全面撒網,不斷試錯。每年推出的新品一波接著一波,戰略重心並不聚焦,而是抱著一種撞大運的心態不斷試錯。2020年,統一關注的焦點也放在了茶裡王和茶·瞬鮮身上,基本看不到讓小茗同學復甦的跡象。


從“炙手可熱”到“銷售偏弱”,小茗同學這五年到底輸給了誰?

儘管董事長羅智先曾在去年表示,小茗同學本來是針對小眾市場的產品,他的預期是每年做到 10億—20 億元銷售額的規模。但是從目前來看,小茗同學正在走海之言的老路,離預期目標漸行漸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