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進取分化:國字號逆勢拿地,中小型遭遇現金流大考

房企進取分化:國字號逆勢拿地,中小型遭遇現金流大考

近年來,房地產調控趨緊,加之疫情給房地產行業按下暫停鍵,越來越多的房企不得不面對資金回籠受阻、現金流承壓的困境。地產老大哥鬱亮也頻頻發聲說要“活下去”,這個目標現如今尤其真實。

2月以來,房企發債呈井噴之勢,各家房企都開始緊抓這一輪融資窗口期,拼命“活下去”,但並不是所有房企都能獲得一樣的融資待遇。資金實力雄厚的央企、國企和頭部房企可以通過融資“回血”,而家底慘薄的中小房企,在這輪生死存亡的較量中愈發搖搖欲墜。

疫情“黑天鵝”再次給房企敲響警鐘,現金流安全絕對是房企的第一要義。

房企進取分化:國字號逆勢拿地,中小型遭遇現金流大考


01 土地市場交易火爆,但分化明顯

受疫情影響,房企前兩月的銷售成績普遍一片慘淡,但是土地市場卻異常火爆。

2月單月,全國300城市共成交842宗住宅用地,有8宗成交金額超過40億元,其中6宗超過50億元。其中,綠城在北京、大連等10餘個城市耗資268億元擴儲,華潤7次拿地並奪得徐州東區新地王。

進入3月,世茂3.73億元浙江摘地一宗;佳兆業24.63億東莞摘地一宗;此外,祥生45億杭州摘地2宗,旭輝42億杭州、福州、南寧各摘地1宗,陽光城39億合肥、寧波各摘地1宗,龍湖、中梁等亦有所斬獲。

土地市場的頻頻交易,反映出非常時期下,房企紛紛尋找低位補倉從而彎道超車的良機。然而,在這場激烈的土拍角逐中,拿地狂奔的主要還是屬於自身財務槓桿較為安全,現金流充足的頭部房企。

數據顯示,1-2月TOP3房企拿地總金額較2019年同期增長19.8%,TOP50房企同比增長28%。TOP10房企1-2月拿地總額1413億元,佔TOP50企業的49.4%。

疫情之下,銷售停滯,工地暫停,疊加巨大的償債壓力和剛性的支出壓力,資金能否順利週轉直接決定了房企的命運。

對於頭部房企,一是現金流充足,槓桿較低,短期內資金壓力較小;二是受資金市場青睞,能夠更快地融資以補充資金流動性。

大多數中小房企,資金鍊相對脆弱,資金回籠和週轉壓力巨大,難捱寒冬。一方面,錯過返鄉置業的小高峰導致,銷售出現斷崖式下跌,直接引發資金面趨緊;另一方面,融資較為困難,很難從新一輪的融資潮中分一杯羹。


02 短期債興起,房企都在借新還舊

一廂土地市場上演激烈角逐,另一廂房企“找錢”的步伐也在加快,2月復工以來,房企集體上演了一波融資潮。

2月24日,美的置業發佈公告稱,2020年公司債券第一期發行規模14.4億元,票面利率4%,創下歷年融資利率新低;2月25日,濱江集團發行2020年度第二期短期融資券,發行金額3億元,票面利率3.24%,發行期限366天。

3月12日,世茂股份20億元公司債券在上交所上市,票面利率3.6%;濱江集團發行2020年度第三期短期融資券,發行金額3億元,票面利率3%,發行期限365天。

3月16日,萬科A完成25億元公司債券發行,利率最低3.02%;龍湖50億元小公募住房租賃公司債券獲上交所受理;綠城房地產170億元小公募公司債券也獲上交所受理。

截止2月29日,房企海外發債、信用債以及資產證券化融資金額為2713.4億元,同比小幅減少了5.7%。從各融資渠道來看,在公司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定向工具中,只有短期融資債同比有大幅增長,並抵消了其他渠道融資下滑的影響,一定程度保障了房企在疫情期間能夠償還債務。

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2月以來,房企發行的短債融資成本都較低,最低達到了4.80%,而從歷史房企短債發行成本來看,超過10%的不在少數。

一方面主要在於房企發行境內債較多,成本相對境外債權融資低,從而拉低了融資成本,此外,2月發行了多筆超短融以及海外短債,期限較短,利率較低,而發行利率會隨著發行期限的下降而減少。

另一方面,部分企業財務持續改善、融資能力提升,從而融資成本較於此前得到改善。如佳兆業發行的1年期4億美元債券利率6.75%,較於2018年底年發行的1年期美元債券下降了5.25個百分點。

現階段房企通過大幅發行短期債,一是為了進一步補充現金流的流動性,二也是為了應對巨大的償債壓力。

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是房企債券到期的高峰期,95家房企年內到期債券超過5000億元,同比上漲45%。據不完全統計,即將到來的3月份,房企到期債券總量達到330億元以上。到7月,房企將面臨超過1500億元的到期債償還量,壓力迫在眉睫。


03 “房住不炒”未變,行業加速洗牌

疫情之下,家底慘薄的中小房企,一個個被逼到了生死存亡的風暴中心。

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顯示,3月以來,有5家中小房企的境外美元債融資成本依舊超過10%。

3月5日,當代置業發行1.5億美元境外債,利率為11.95%;新力發行2.8億美元境外債,利率11.75%;8日,正商地產發行額2億美元境外債,利率12.5%;景瑞控股分別在3月5日和9日發行規模1.8億和1000萬美元的境外債,利率高達12.75%,創下近期融資成本新高。

根據人民法院公告網發佈的公告顯示,2020年初至今,全國已有近百家房企進入破產程序,甚至有數日平均每天有2~3家房企被清算。其中,大多是中小型開發企業,不乏佈局北上廣的企業,例如2月28日被刊登破產文書的北京金豐科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欠債超過7億元,被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

同樣處於危機中的還有億達中國,今年2月億達中國成為唯一一家被境外評級調低評級的地產商。

的確如此,疫情之下,房地產行業的馬太效應愈發凸顯。萬科、碧桂園等頭部房企的發債利率相對較低,數額較小,現金流較充裕。招商蛇口、金茂等央企更是有明顯優勢,發債利率均未超3%。而高槓杆的中小房企信用評級較低,融資難,融資成本高,陷入資金緊張的局面,即使發債其利率也較高。

丁祖昱曾表示:上半年行業洗牌將加速,因此帶來更多的行業併購機會。確實如此,疫情倒逼行業紅利向頭部房企傾斜,中小房企的命運則岌岌可危。

即使開年後央行向市場投放3萬億元,近期又再次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疫情下國家又施行了流動性寬裕政策,這對於房企而言確實屬於一個重要的融資窗口期。但長期而言,房地產行業“穩”的基調不會改變,“房住不炒”、政府對房企融資政策的大方向不會改變。

常言道,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如今重要的融資窗口期雖然可以為房企提供流動性補充,但是並不意味著不存在流動性風險。房企仍要保持警惕,重視疫情持續或將帶來的資金鍊危機。

一方面,要做到保現金流。抓住當前相對寬鬆的融資窗口期積極發債,以長債置換短債,以低利率債置換高利率債,緩解現金流狀況。另一方面,要積極促銷售,抓緊回款。此外,對於資金雄厚的房企,若能把握機遇憑藉資金優勢及時擴充優質土儲,未來實現彎道超車也未可知。


房企進取分化:國字號逆勢拿地,中小型遭遇現金流大考

“高槓杆、高負債”是懸在房企頭頂的兩把利劍。疫情之下,兩者的“發病率”和“致死率”被動提高。房企必須管控好現金流、優化債務結構、降低資本槓桿。


重壓之下,房企應該如何確保現金流健康?中小房企又該如何面對未來的收併購風險?加入易居沃頓PMBA第9期【房地產投融資】課題組,與百位同學一起撥開內心迷茫與焦慮。


[1] 房地產 | 房企債券融資額上升46%,融資利率差5倍擴大. 陸債會

[2] 房企融資復甦,18天發行40筆272億元信用債. 經濟觀察報

[3] 焦點 | 窗口期出現!現金流可控“玩家”暗戰土地. 中國房地產報


文 | 唐高文欣 編輯 | 唐高文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