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6亿吨,进口食品规模却突破700亿美元,为什么还要进口?

农村老俗话


我是农村走出来的硕士研究生小伊,这个问题我认为是这样的。

我国粮食产量连年递增,连续6年超过6亿吨,按道理来说这么多的粮食完全能够养活我们自己,那为什么进口食品土木700亿美元呢?难道是外国的粮食好吃?

  • 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WTO)

加入WTO也就代表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市场对外国开放,既然我们对外国输出自己的商品,比如衣服、小电子这些小东西,那就要允许外国商品的输入。食品和飞机、汽车相比成本低,得利高的优点,所以即使我们自己的粮食够吃,有时候也需要购买其他国家的食品(我国每年都要从美国进口大量的大豆)。

  • 二、食品安全

每个国家对食品安全的标准不一样,国内每年出现的一些黑心商家为了挣钱而铤而走险,让很多人宁愿花钱买国外的食品,也不愿意食用国内的同类食品。比如前些年的地沟油,三鹿奶粉问题坑害了多少人,现在孩子都是家庭的未来,多少家庭宁可花几倍的价钱托人购买外国奶粉。

  • 三、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

国内粮食虽然养活我们没什么问题,但我们既然富起来了,不能天天只吃馒头、吃面条,我们也要尝尝不同的东西,看看外国都在吃什么。国内外饮食文化地理位置不一样,有很多外国食品国内没有,有些口味儿不一样,也吸引了很多人购买。

比如我们在水果店看到的香蕉,有海南香蕉和进口香蕉之分,价格差了一倍,还有菲律宾芒果,越南香蕉、进口橙子等等,连西瓜都有进口的,而且买的人还挺多的,并不是说吃饱了就浪费起来,而是我们富起来了,我们开始有条件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

  • 一些人的攀比

生活中也有很多愚昧的人,他们崇洋媚外,有时候觉得外国的东西总是好的,当然视频也是。所以同类商品他们会选择国外生产的,而不是国内自产,反正他们也不在乎钱,他们在乎生活的“品质”;他们认为生活中物品和食品的品质,就代表着生活的品质,恰好在他们眼里国外食品的品质比国内食品的品质高。就像很多人愿意花几万甚至几十万买一个包,这钱买的是“面子”。

我认为咱们既然加入了WTO,就应该贸易自由,我们既要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也要进口人家的东西,这样有来有往才会长久。

进口食品只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部分,进口食品的规模大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人民富起来了,有能力为自己的生活品质买单,不再是那个只求温饱的年代了。

以上是农村土生土长的伊人间对我国粮食产量递增,为何还要大量进口的回答,如果喜欢点赞关注一下作者吧!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留言!


伊人间


不知检查组真正合查6亿吨真粮食吗?还是纸上编的虚假数字。


梨花雨雾


据了解,我国去年粮食产量又创了新高,已经达到了6.6万亿吨,这是历来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可以说去年就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大丰收年。而创造这个伟大的成绩是我国只有世界上耕地面积的7%,而人口却占了21%,但是粮食产量却占到了世界的24%,可以说这个成绩是非常伟大 ,也是了不起的。

在多年以前,我国的粮食总量是不够的,所以以前就有人经常饿肚子的时候。但是,现在粮食的产量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可以说粮食已经不仅能够自给自足了,还能够有富余的粮食能够出口。

所以,有很多的人在想,既然我们国家的粮食这么多,为什么还需要进口别的国家的粮食呢?

我国现在粮食即便不进口他国的粮食也是完全能够实现自给的,不进口粮食也不用担心国内粮食的问题。因为我国的粮食产量是非常高的。我们可以算下,年产量6.6万亿吨,国内人口按照14亿人算,人均粮食拥有量是4710多斤。而一个人一年能够吃这么多粮食吗?肯定是吃不了的。

之所需要进口粮食,其实主要就是国内的粮食结构不平衡。

粮食,主要包括大豆、玉米、水稻、小麦这些。水稻、小麦、玉米这些产量较高,但是大豆却非常的少。我们都知道,大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油料作物,而且豆粕也是非常重要的饲料。而我国在所有的粮食进口中,大豆占比就达到了80%以上。这也是我国大豆产量低,种植面积少的缘故导致的。

除了大豆外,还有一些高端粮需要进口。因为同样的商品,人们都是有着三六九等不同档次的需求。就好比房子,有的人只需要住平房就可以,而有的人需要住别墅。在粮食方面,我们也听说过一些消息,比如有的进口大米能够卖到百十来块一斤,对于我们来说消费不起,但是对于有这个需求的人来说,还是需要的。所以,需要进口。

整体来说,我国粮食产量足够人们食用的,整量是不差的。之所以出现进口,一方面是因为结构性不平衡,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有些粮食有着更高品质的追求。有需求,就会有进口。特别是结构性不平衡方面,还有很多的事要做。


洞庭清水塘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粮食进口也是世界第一,这听起来可能有一点矛盾,但是事实确实如此。

根据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可能已经超过了1.3万亿斤,每年都在创历史新高,当然,我国的粮食进口量也在逐年递增,今年的进口量就已经超过了9000万吨。

有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我国,粮食产量那么高,为什么还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呢?

最大的原因还是目前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每年的粮食消费量太大,现在的粮食是供不应求。

以上说的可能有点笼统,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第一,我国的三大主粮分别指的是稻谷、小麦、玉米,这三大主粮,我国的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可以说完全达到自给自足,而国际意义上的粮食还包括薯类和豆类,如果算上薯类和豆类,我国粮食的自给率就会跌到90%以下,所以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第二是“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矛盾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豆,我国的大豆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随着餐饮消费多元化,奶类、肉类、蛋类等销量大增,引发食用油和蛋白饲料的需求量大大提高,而我国目前的耕地面积又非常有限,国产的大豆水平常年保持比较低,所以我国每年大豆消费市场需求难以自给自足,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

第三,我国粮价相比国际粮价高出了很多,所以导致很多企业从国外进口粮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内的优质稻米非常的稀缺。

第四,我国一直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只有利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市场,才能扩大我国农业产品的多元化。

总结:我国粮食产量虽然非常高,但是种粮效率比较低,再加上种植户老龄化等问题日趋严重,所以还没有达到自给自足的程度,需要通过进口粮食来实现。

您的每一次点赞和转发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如果有疑问和建议,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力帮你解答,谢谢!


路亚club


我国的粮食产量那么高,连续6年超过6亿吨,为什么每年还要大量进口?

我们先简单的来看一组数据;

2017年的国内粮食产量就以达到61791万吨,而粮食累计进口也达到了13062吨。

2018年的时候我国粮食产量就达到了13000亿斤,而且主粮方面,小麦,玉米,水稻的自给率一直都保持在98%以上。那明明这么高的自给率为什么还要每年花费700亿美元进口呢?今天老贾就来跟大家聊聊;

饲料加工;


首先是我国进口粮食主要都被饲料加工企业给吃掉了,大家也都知道粮食不光人吃,还要加工成饲料喂给家禽的,进口粮食当中以大豆为例,据数据显示进口的大豆有一大部分都被加工成豆粕占比超过75%-80%,而且还有一部分进口粮食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就比如泰国的香米。

缺乏高效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


要知道欧美国家不光工业技术先进,其农业技术和农业设备也是十分发达的,欧美国家早在8 9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实现了农业伸长机械化,信息化,他们往往5 6个人就能完成一个几千公顷的农场生产工作,而且效率也非常的高。而我们国家也是近十几年来才慢慢有大型的机械设备加入到农业当中,以前大部分生产都是靠人的生产效率不高。

适度进口;


像大豆和高粱大麦这些进口价格低,而且有没有关税额的限制必然是进口粮食的首选。但是也要把握一个度,要牢牢把饭碗把握在自己人的手里,近些年巴西,阿根廷,美国这些国家依靠着中国的大豆赚的盆满钵满,而国内的大豆却卖不上价,这就造成了国内的大豆种植户开始种植其他农产品,对国内的大豆种植造成不小的冲击。


好了关于我国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粮食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大家感觉不错的话就给点个关注和赞吧。


老贾聊三农


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目前已经达到6.64亿吨左右,其中2019年稻谷总产量为4192亿公斤,接近2.1亿吨,而目前国内大米消费量大概为每年1.9亿吨左右,也就是大米产能剩余接近2000万吨,而我们小麦产量近1.34亿吨,玉米总产量也在2.6吨左右,这样一来,国内谷物粮食产量高达6.1亿吨左右,足够满足国内每年粮食消费需求量!但我国去年进口粮食量仍高达1亿吨以上,至于为何还要进口粮食和食品,下面结合所了解情况简单聊一下:



一、经济全球化,进口粮食和食品多为调剂作用。关于市场经济活动,有进口自然也有出口,这样才发展正常。不过,每个人对于商品的属性和需求不一样,导致国内不能满足时,自然需要进口弥补。例如我们买一部手机,很多人可能会买国产手机,但总有部分人会更亲睐国外品牌手机,而进口的粮食和食品自然也在国内有一定消费群体。尤其是这几年食品安全和生态有机食品越来越重视,使得人们对食物本身的态度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奶制品,估计很多人更亲睐国外供应商吧,使得需求量大幅上涨,自然拉动进口量提高!

不过,每个国家对于进出口商品都会有一定约束力,例如我国进口粮食会有严格配额,在不影响国内粮食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允许一定量国外粮食进入国内市场,但配额并不高,除非某类农产品在国内无法达到足够供应量,只能提高国外供应份额弥补,例如进口大豆!



二、谷物粮食进口量并不多,进口大豆仍占“大头”!关于2019年我国进口粮食为1.06亿吨左右,其中进口谷物粮食量为1785万吨,较2018年降低了265万吨。具体数据为:进口大米为255万吨、小麦320.5万吨、玉米479万吨、高粱83万吨、大麦593万吨,除了进口小麦量有所增加,其他谷物粮食均为减少。

不过,2019年进口大豆量却高达8851万吨,相比去年增加了近50万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大概不足20亿亩了,抛出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的耕地共14.68亿亩左右外,再抛出蔬菜水果等种植面积,用于种植大豆的土地并不多,2019年豆类播种面积仅为1.66亿亩,再加上大豆产量低,大概产量仅为2130万吨左右,在国内种植和产量上处于严重劣势,并不能满足我国每年上亿吨的大豆需求量!



要知道,如果我国实现大豆产量自给自足,就得需要7.7亿亩以上的耕地种植面积,这样一来会导致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减少,而小麦和水稻涉及到粮食安全,为保障国内口粮安全,只能进行取舍,因此,进口大豆量逐年增加也是迫不得已,毕竟国内根本满足不了!再加上我国耕地成本高于美国等国外大农场模式,因此国内种植大豆只能依靠部分区域范围内通过高额补贴才能吸引农户种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豆播种面积明显增加!

总得来说,我国虽然粮食产量很高,其中谷物粮食产量居全球第一,但我国粮食产量多,并不代表质量也高,尤其是这些年很多农户种地多以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为手段,并不能保障粮食品质,再加上这种行为也会污染土地,使得土地可持续性利用越来越紧迫,因此,进口粮食也是一种补充方式,对于国内土地休养生息会创造一定条件,例如有些地区将一年两季改为一年一季,并通过补贴等方式进行休耕半年,也是一种积极的保护耕地措施,可以让农户在种地收入不高时有更多时间选择打工挣钱!(以上为个人见解)


龙百晓生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组数据,我国的可耕地面积占到了全世界10%,淡水资源占到了全世界的6%,生产出来的粮食完全可以供养20%的人口,也就是近13亿人的口粮,在我国三大口粮小麦、玉米、水稻的自给率可以达到96%以上,也就是说,我们如果不进口粮食,从基本生活来说是可以保证我国14亿人口的生活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每年还有进口超过1亿吨的粮食呢?下面咱们就从这2方面来了解下。

第一,品种方面

大家都知道,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品类就是大豆,而大豆的自给率在20%左右,进口率高达80%,而玉米因为工业需求也是增加了进口量,缺口达到了20%左右,这些情况如果一定要说出问题的话,那么就是一种结构性矛盾,一种无法更改的结构性矛盾。而在进口方面,我们也是为了摆脱垄断式的供给关系,于是就采取了多元化进口,也就是不只单一从一个产地一个国家进口,可以扩展到其它很多国家来解决这些粮食缺口。

第二,品质方面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小麦面粉质量一直都是低筋面粉,而这些面粉想要做一些比较好的糕点不是很适合,于是为了满足国人需求,我国常年在一些小麦优良产地进行进口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为了不冲击国内市场,在进口方面都会才去配额制度,把控进口量,不对国内小麦产生影响。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介绍,大家对于为什么还要进口粮食是否有些明了了呢,现在我国的粮食储备已经远远超出的计划储备,但因其品种和品质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是需要依赖进口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每年都要进口最少1亿吨的粮食来填补这些缺口,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您解决疑惑。


一起种植


不太够用,粮并不完全用于人吃,及饲料,工业耗粮更巨大。

另备荒屯粮须保全国无收条件下吃三年,那么每年倒仓须新进旧出,需求也巨大。

所以,曾热搞过陈粮转酒精替汽油说,还制成大豆纤维向布料进展说。

而工业可水溶的精糊都是淀粉,耗量随工业扩大更巨耗,文职用粘合胶也粮制品的,归办公耗材项。

越向环保植物为原料越侧重,即汰化学合成法的无机式,向有机式拓展。

中国人的酱.酱油.醋.酒.味素.食用色素等调料耗粮也很巨大。

再加上肉蛋奶鱼等饲料转换率,其量算不得,可吓人呢。

即,14亿人,加肉蛋奶鱼,张开口,一口几十节火车皮粮仅粘下牙,不够满口嚼的。

曾化肥没研出,良种没出现年代,外国人就有论断,中国近五亿人,仅粮就把中国人拖垮。

中国史也是闹饥荒超三年,民暴乱的。

现在再添工业及宠物,所耗真吓死人。

18亿亩仅人用耕田底线,不带其它的。

国家备粮三年无收量不是无依据的。

世界工厂不是虚名称号的。

次才是,世界贸易中的平衡必然,即输出工业品,进口工业品者只能输出农业品,否则贸易不能进行。

巨体量的经济体,不是钱量式的,仅物流式的;中体量的经济体是人与物流量的;仅小体量的经济体才钱流量的。

流量,即啥由自手里经过的数量,而人生最终是占物质的多少才显生存状况的。

因此,国层面是物产量及拥有量体现的,钱仅收支凭证而已。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我国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一方面,我国粮食生产分散在几亿农户手中,一家几亩地,各家自主经营,这就导致在品种选择,管理过程上的不一致,进而导致产品的一致性不够。以玉米为例,目前在一个地区推广种植的品种就有几十种,再加上收获、晾晒、去杂过程也不一致,导致国产玉米产品非标化。而另一方面,国内的粮食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饲料加工企业手中,不论是生产食品的企业,还是生产饲养的企业,出于对产品一致性的要求,必须选择一致性的原料,这就导致了一边老百姓生产的粮食卖不掉,而另一边,企业又必须舍近求远,到国外采购符合他们生产要求的粮食原料。其次,是价格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成本远远高过国外,基本上是国外的一倍以上,企业从国外进口粮食,价格大幅度低于国内,加上进口关税,原料的单位成本依然比国内低。这两个因素叠加,导致了一面是国内粮油增产卖不掉,而另一面企业又花费巨额外汇从国外进口粮食。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落伍了,粮食生产的高成本,已经让我国农业不但失去了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市场也节节败退。而非标化的粮食产品,又无法被工业企业采用,更加剧了国内粮食产业的危机,种的粮卖不掉,卖掉了不挣钱。而在加工企业眼中,这些粮食基本上是不可用的"废品"。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条路,就是变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大面积单品种机械化经营,从品种、管理到产品与国际接轨。


黑哥迟万胜


我是金风,点击右上角关注,欢迎评论!

这个问题,我简单用自己的观点回答一下。

中国古话说:晴带雨伞,饱带干粮,也就把我们的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手段说的清楚和明白,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保障性粮库的设立,古代是每个地方州府自行设立储备性粮库,已备各种不可预期的灾害发生时或者战争爆发的一种粮食储备机制,到了现代,各地至少到县一级政府都会设有粮库,储备粮食,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出现的粮食减产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毕竟粮食是百姓活下去的基础。

既然有这些机制,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粮食产量能够自给自足还要进口,毕竟粮食多了心不慌,这是不管哪个政府都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情,借用一个不恰当的对比,美国的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单是德克萨斯州的,已经足够美国自己消耗的了,但是美国却把德州的油田大部分封存不去开采,而是全世界发动战争去抢也好,进口也好,满足日常所需,为什么呢?就是自己的虽然够,但是也不要嫌多,考虑远一点,今天想着明天没有,这才能做到未雨绸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