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前,一个乞丐舍命送泡菜坛子到清华大学,坛中物质轰动中国

镭是居里夫妇在1898年12月发现的第二种放射性元素,这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钋还强,具有无可比拟的科学价值。因为镭的发现对科学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居里夫妇还因此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82年前,一个乞丐舍命送泡菜坛子到清华大学,坛中物质轰动中国

从1898年到1902年的这4年时间里,居里夫妇先后提炼了近一吨的矿石残渣才得到了0.1克的镭盐,它的珍贵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虽然居里夫妇是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可是却连1克用来研究的镭都买不起,后来还是在麦隆内夫人的多方奔走下,才为居里夫人筹集到了1克镭。由此可见,镭是多么的珍贵。

在当时的国内,只有清华大学有条件开展镭的相关研究工作。因为在清华大学的物理系,储存有50毫克的镭。这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赵忠尧在1931年访问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后,卢瑟福博士送给他的一件特殊礼物。就这么50毫克的镭,也是当时中国仅有的高能物理材料,它的重要价值可想而知。

82年前,一个乞丐舍命送泡菜坛子到清华大学,坛中物质轰动中国

正是因为这50毫克镭的珍贵,后来还引出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在83年前,一个乞丐不远千里舍命护送一个咸菜坛子到清华大学,坛子里的物质后来轰动了整个中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大学南迁至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整体搬迁校园不是一件容易事,在一片混乱中,存放在铅桶里的这50毫克镭,被遗忘在了实验室。如果这些镭丢失,那将是中国科学界的一大损失。如果这些镭被日本人获得,那更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82年前,一个乞丐舍命送泡菜坛子到清华大学,坛中物质轰动中国

当时的北京城里到处兵荒马乱,清华园里的师生也早已经离开。可是,有一个人却在这个时候悄悄地返回了清华园。这个人就是赵忠尧。当他发现实验室的50毫克镭落在实验室后,焦急万分的他立刻回到清华园,然后在梁思成的帮助下从实验室找到了存放镭的铅桶。

赵忠尧虽然寻回了铅桶,可是想要千里迢迢穿过日军的封锁去往长沙,仍然是一件危险重重的事情。在万般无奈之下,赵忠尧只好扮作乞丐,把存放镭的铅桶放在咸菜坛子里,一路乞讨往长沙行去。在经过长达三个月的艰难跋涉之后,赵忠尧终于来到了长沙韭菜园1号的圣经学院,这里是清华大学南迁后临时租用的校区。

82年前,一个乞丐舍命送泡菜坛子到清华大学,坛中物质轰动中国

为了保护这50毫克的镭,赵忠尧丢掉了所有行李,一路上只能靠乞讨为生。很难想象,这位文质彬彬的教授,在一路上究竟吃了多少苦。可是,最终他还是凭着一股毅力,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迢迢抱着咸菜坛子走到了长沙。当他到达这里的时候,身上的衣服早已经破破烂烂沾满油垢,因为长时间没有洗澡,他的身上还散发着一股难闻的味道。门口的守卫看到赵忠尧的样子,以为他是一个真乞丐,不但不愿意放他进去,还大声呵斥让他赶紧离开。

82年前,一个乞丐舍命送泡菜坛子到清华大学,坛中物质轰动中国

看到守卫不愿意放行,赵忠尧只好在门口扯着嗓子高呼梅贻琦的名字。梅贻琦是原来清华大学的校长,南迁后担任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当他听到有人高呼他的名字后立刻赶到门口查看,见到落魄如同乞丐的赵忠尧后惊讶不已。赵忠尧见到梅贻琦后眼泪便忍不住地流了下来,这个时候的他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因为这50毫克的镭终于安全了。

82年前,一个乞丐舍命送泡菜坛子到清华大学,坛中物质轰动中国

在普通人的眼里,50毫克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重量,甚至捏在手心里都无法引起人的注意。可是,这50毫克的镭却重若泰山,因为它是当时中国高能物理领域仅有的家底。这个咸菜坛子里装的不仅仅是赵忠尧教授的梦想,还是中国高能物理领域的未来和希望。

赵忠尧教授后来成为了中国高能物理研究的启蒙者和奠基人,是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他和老师叶企孙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后来的“两弹一星元勋”获得者,有好几位都是赵忠尧的得意门生。1998年5月28日,赵忠尧因病逝世,享年96岁。他的一生堪称传奇,实在令人万分钦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