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什么要清洗他的冲锋队呢?

第一军情


要理清一个问题,希特勒并非要“消灭”冲锋队,而是通过“清洗”来给这支已经不太忠于他个人的队伍大换血,因为冲锋队的总队长恰恰是希特勒本人,而罗姆仅仅是冲锋队参谋长。只不过希特勒上台后忙于军政要事,罗姆成为冲锋队实际上的头目,并且掌控了冲锋队的一切事务,在整个二战期间,冲锋队也始终存在着。

罗姆被干掉后,维克多·卢策于1934年7月1 日继任冲锋队总队长与参谋长,同时奉希特勒的特别命令全面整顿冲锋队。



(罗姆早期照片)

希特勒与罗姆在纳粹党夺权的早期关系非常深厚,所以才会把这个庞大的准军事组织交给罗姆管理,然而随着冲锋队的势力膨胀和纳粹党的上台执政,两人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矛盾主要体现在冲锋队的性质、任务和与国防军的关系等分歧上面,但希特勒一直不忍心对这个“老战友”下死手,最终下定决心在肉体上消灭罗姆和清洗冲锋队的举措,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或许罗姆激烈的言辞可以说明他为什么一定会死去:“阿道夫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任意践踏我的主张,我已经今非昔比了。别忘了我有三百万冲锋队,所有关键职位都被我的人占据,阿道夫也知道我在国防军里也有不少朋友。如果阿道夫讲道理,我们就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如果他不这样,我就打算使用武力了”!

到1934年4月间,罗姆居然开始与反对纳粹党的其他势力接触和试图联合,这等于是为自己敲响了丧钟。



(冲锋队参谋长罗姆)

罗姆主张“第二次革命”成为德国的合法武装

根据1934年2月希特勒、国防军和冲锋队三方会议的精神,国防军才是第三帝国唯一的武器持有者及合法武装力量,冲锋队的性质是负责“入伍前的青年和退伍军人的军事训练”的准军事组织。此时兴登堡总统还在世,希特勒尚未攫取德国的全部权力,他若想成为“元首”就必须得到国防军的效忠和支持,因此他暂时还得维护国防军的地位。

然而罗姆不是个政治家,这个粗人迫不急待的想夺取军权,将他已经发展到250万人的冲锋队变成德国合法的“第二武装”,自然引起兴登堡总统和国防军的不满与警惕,在这两个强大政治势力的压迫下,希特勒只能选择牺牲掉罗姆。



罗姆掌控的冲锋队逐渐脱离希特勒的控制

冲锋队又被称为“褐衫队”,它就是纳粹党在夺权过程中的一帮流氓打手,负责冲击竞争对手的集会、保卫本党政治活动等等,由于德国当时拥有大量失业工人和转业军人,因此冲锋队成员数量激增,但后果就是成分良莠不齐,远不如希姆莱党卫队的纯洁和忠诚。

而一旦当纳粹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冲锋队那套打打杀杀的手段已经过时了,希特勒既然通过合法选举成为了第三帝国的总理,老总统又病入膏肓,攫取军政全权是早晚的事情。然而冲锋队奉行的暴力政策正在破坏希特勒的既定路线,他们仍然在社会上制造混乱,这是纳粹高层不能允许的,势将影响执政威信,换句话说,冲锋队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希特勒和罗姆)

戈林和希姆莱因为权力之争视罗姆为绊脚石

戈林当时是普鲁士邦的总理兼德国航空部长,领导着特别警察并且已经成为国防军的将军,他宣布冲锋队为“辅助警察”,类似于协警的意思,以便将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而罗姆要的是冲锋队成为地位超越警察的军队,当然不鸟戈林的安排,在冲锋队和国防军的斗争中戈林显然站在军方一边,因此两个人矛盾加剧。而此时希姆莱的党卫队理论上还从属于冲锋队,也试图超越罗姆,这两个家伙若想成为纳粹的实权派,搬掉罗姆是必然的选项。

于是罗姆在纳粹党内最有势力的两个政敌联合起来,不停在希特勒面前挑拨离间,海德里希的党卫队情报部门开始秘密监控罗姆和冲锋队高级头目的言行,所有对希特勒不满的声音全部汇报上来,时间一长,自认为了解罗姆的希特勒也有所动摇。尤其是在1934年6月底,党卫队声称掌握了罗姆“企图政变”的材料,最终促使希特勒坚定了整肃冲锋队的决心。

(希姆莱和戈林携手)

兴登堡和国防军已经给希特勒下了最后通牒。

1934年6月21日,德国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司令勃洛姆堡代表兴登堡通知希特勒:“除非德国目前的紧张局势过去,否则总统将宣布戒严令并把国家控制权交给陆军”,希特勒随后在他的陪同下晋见兴登堡,老总统当面确认了这一最后通牒。陆军的态度是必须清洗冲锋队,但又不想脏了自己的手,杀人的事应该由戈林的特别警察和希姆莱的党卫队来进行,国防军负责提供武力后盾。

对于希特勒来说,这是一个没有他途的抉择,此时不仅他接任总统的计划受到了威胁,如果由陆军接管国家的话,他个人和纳粹党的政治前途也全得完蛋,因此镇压和清洗冲锋队势在必行。只要消灭罗姆及其亲信,顺利的接管总统权力成为德国最高统治者,将来权力稳固了还不是为所欲为,而为此牺牲掉罗姆等人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代价。



(罗姆和希姆莱)

正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才有了1934年6月30日的“长刀之夜”,罗姆及其19名冲锋队高级领袖被杀,同时被杀的还有58名冲锋队队长和大约400多骨干成员,希特勒借机对反纳粹势力也进行了杀戮,整个事件期间被杀的超过1000人。7月2日,兴登堡总统对希特勒“及时扑灭叛国案和拯救德国人民免于大难的坚决行动和个人豪侠表现”表示了祝贺,希特勒的政治危机被用罗姆的血化解了。

1934年8月2日兴登堡逝世,希特勒集总统和总理权力于一身成为“德国元首”,在他的支持和纵容下,党卫队逐渐崛起并建立了武装党卫军,罗姆的“未竞事业”居然都在希姆莱的手中实现了,也是种绝妙的讽刺。至于那250万冲锋队员,精英分子被吸收进了党卫队,其他绝大部分在德国扩军备战的过程中加入了国防军。

在二战中后期,冲锋队已经成为一支衰弱的力量,充斥着不符合征兵标准的老弱病残。


度度狼gg


1934年6月30日凌晨,怒气冲冲的德国元首希特勒,紧握手枪,一脚踹开了位于慕尼黑维西浴场里一所旅馆房门。正在房内酣睡的纳粹冲锋队首领罗姆被惊醒,满脸疑惑地盯着脸色铁青的希特勒。还未等到罗姆缓过神来,一副冰冷的手铐已经戴上了罗姆的手腕。希特勒余怒未消地对着罗姆说到:“罗姆,你被捕了。”

(罗姆旧照)

随即,罗姆被押上了汽车,解往慕尼黑施塔德尔海姆监狱。

实际上,罗姆算得上是希特勒的患难兄弟和亲密战友。在希特勒建立独裁统治的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为希特勒夺取德国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堪称希特勒的左膀右臂。

关系如此亲密的两人,为何会反目成仇,直至发展成拔枪相向呢?

这要从希特勒的纳粹冲锋队说起。

希特勒的冲锋队成立于1921年,是希特勒在成为纳粹的党首后,一手组建的纳粹武装组织。因其成员都身着褐色制服,所以又称为褐衫队。冲锋队的队员大多来自于社会底层,有退伍军人,有游手好闲的无业人员,甚至还有一些无赖和罪犯。

冲锋队成立的初衷,除了保卫希特勒的安全外,还负责纳粹政治集会的安保工作,同时充当纳粹的政治打手,大肆破坏纳粹政敌的活动,为纳粹的政治对手制造麻烦和恐怖威胁。

在1923年11月的“啤酒馆暴动”中,罗姆就带领着手下的冲锋队,参与了这场政变,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希特勒因此被判9个月监禁,罗姆被关了一年多。

出狱后的罗姆,在希特勒的要求下,重新组建了冲锋队,但两人对冲锋队的性质和功能定位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希特勒只希望冲锋队维持政治力量的作用,但罗姆不想长期做打手和保安队长,他想将冲锋队改造成真正的军队。

于是,两人不欢而散,罗姆转投玻利维亚,成为了一名中校军官。

(纳粹冲锋队旧照)

1930年,希特勒再次邀请罗姆担任冲锋队首领,同时将希莱姆的党卫军划归冲锋队。至1934年,罗姆的冲锋队人数激增,已达到400万人。

随着冲锋队人数和势力的急剧扩张,罗姆的权欲也不断膨胀,这也为他最后被清洗,埋下了伏笔。

首先,罗姆试图取代国防军。

1934年1月,手握重兵的罗姆向希特勒提出,将国防军一并纳入冲锋队。并对国防军进行改造,企图控制整个纳粹的军队,掌握军队实权,成为纳粹国防部长。

但这对于刚刚当上德国总理的希特勒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如果失去了国防军的支持,希特勒连总理的位置都会不保,更别想今后进一步独揽大权,实现自己的独裁统治。

虽然罗姆的冲锋队人数是国防军的20倍,但其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和德国的国防军相比较,只能算是有黑社会性质的帮派组织。希特勒要成就大事,离不开国防军的鼎力支持。

因此,希特勒对罗姆的建议不置可否。

国防部长勃洛姆堡由此对罗姆恨之入骨。他派遣手下,秘密监视罗姆的一举一动,收集他的一切罪证。可这时的罗姆,还屡屡口出狂言,根本不把国防军放在眼里,甚至对希特勒也屡有抱怨。

(勃洛姆堡旧照)

为避免事态变得不可收拾,希特勒曾召集双方调停。但没想到,刚才还和勃洛姆堡握手言和的罗姆马上翻脸不认人,“去你的协议,我才不理会这些可笑的把戏。”

其次,罗姆和党卫军的矛盾激化。

党卫军最初是罗姆的部下,但自从希莱姆成为了党卫军的首领后,党卫军就深得希特勒的信任,成为了维护希特勒独裁统治的有力工具。同时,只要有罗姆的冲锋队存在,党卫军就永无出头之日,希莱姆也不会真正掌握党卫军的实权。

再次,罗姆叫嚣“第二次革命”。

罗姆在众多诉求,没有得到希特勒的回应和满足后,公然声称进行“第二次革命”,建立真正的“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同时,罗姆还在冲锋队中分发武器,频繁在各地组织大规模的演习。

其实,罗姆也并非要造反,他只是希望搞出一点动静来。给希特勒施加一些压力,以争取冲锋队得到更大的权利。

但来自于国防军的压力更加让希特勒坐卧不安,勃洛姆堡已经明确发出信号,如果希特勒不出手清洗冲锋队,他们就要自己动手了。

同时,希莱姆的党卫军,也收集了很多罗姆将要发动政变的材料。

众多的因素叠加,希特勒已经到了不得不对冲锋队动手的时候了。

于是,希特勒发动了史称“长刀之夜”的行动,干净利落地血洗了冲锋队,枪杀了数百名冲锋队高官。

不过,希特勒还是给了罗姆一个体面自尽的机会,但是罗姆拒绝了,党卫军只得开枪打死了他。

(参考资料:《冲锋队:希特勒的褐衫党的新历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说到希特勒大多数人只会以为他是一个简单的纳粹党的头子,可是除开这些身份之外,他也是一个极具谋略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受到了自己最崇拜的偶像墨索里尼的影响。不过对他影响最大的,应该还是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冲锋队,这个冲锋队就是一个纳粹党施行暴力,同时打击政治敌人的一种工具,而这种冲锋队的建立与墨索里尼当年建立的黑衫军,是属于差不多性质的武装力量。

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希特勒会血洗自己的冲锋队,这里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应该是威胁性大。对于希特勒来说,让自己的政治生涯更加持续久远的发展下去,是他最大的诉求,因此当自己发现这支虽然名义上属于自己的冲锋队,已经被其他人抢夺了主要控制权的时候,他也就认为这种部队的存在,对于自己的政治发展是有负面影响的。有了这样的认知,他自然会对这样一支不忠于自己,但是又带有一点威胁性的部队除掉。因此出于这种政治上的考虑,他除掉自己的冲锋队也是情有可原。

其次部队素质低下。这支冲锋队的建立最开始,也是为了保护整个纳粹分子的安全而组建起来的武装,可是在建立之初的时候并没有对人员进行一系列的挑选,因此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一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工人,或者在街头干着刀口舔血生活的小混混,而组成的这样一支部队。

它除了本身没有编制之外,也缺乏一定的军事素养,所以他们所做的事情是非常没有下限的。当这支部队已经严重扰乱治安的时候,希特勒当然不希望它存在于自己的队伍当中,除掉这些有影响力的不安定分子,也是让社会变得安定的一种手段。

再就是利益纠纷。当初这支冲锋队建立之初,就是因为相信希特勒在自己当选为总理之后,会为自己撑腰,并且也能够给自己一定经济上的支持,同时也能够达到他们最终的打土豪分田地,一起发家致富的这样一种理想。可是事实上,当希特勒上台以后,却并没有按照当初的预想,给他们进行这方面承诺的兑现,因此,当希特勒的行为已经倾向于国内的这些强权以后,这群人与他产生了利益上的根本冲突,所以想要将希特勒推下台,也是他们与希特勒之间,产生利益纠纷的矛盾爆发点。

最后也是形势所逼。正是因为这群人在自己利益得不到实现的时候,有了这种想要造反的心思,所以希特勒在政治上的处境也变得非常的艰难。一方面要赶快处理掉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要面对这些冲锋队给自己施加的诸多压力,在这种两方都不讨好,两方又都不能得罪的情况之下,希特勒选择了对自己威胁最少的冲锋队进行割韭菜。也正是因此,他才将自己从这种尴尬的位置当中解救出来,而解救自己的方式就是血洗了自己的冲锋队,让他们变得荡然无存。

这样一支陪伴他从低处走来的队伍,最终也消灭在了自己的手下,而希特勒却对这件事情没有任何的悔恨之意,反而觉得解决了自己最大的一个麻烦。其实历史往往不容假设,如果这个冲锋队一直存在的话,很有可能希特勒就不会在纳粹的这个位置上横行这么久,但是当时的这支冲锋队之所以会被取代或消灭,也是由于这个队伍本身的素质不强,战斗力也非常的弱,同时在面对诸多利益牵扯的时候,也没有坚定自己的立场。

当然除开这些之外,与经济能力上的不足,也是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样一支看似比较鸡肋的队伍,留在希特勒身边也肯定不会存在太久,所以希特勒血洗他们,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不是可以被忽略的一种假设。

猫眼观史


希特勒的冲锋队是德国纳粹党的武装组织,这支队伍并不是专业的军队,但却帮希特勒打下了一片江山,也是他后来统治走上政坛的一大基石。



如果说希特勒是君,那这支冲锋队就是他建国立业的大功臣了。但是他又为何卸磨杀驴,血洗自己的冲锋队呢?我想主要还是政治原因。

希特勒组建的冲锋队!

1921年8月3日,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武装组织――冲锋队正式成立。希特勒是什么人,法西斯。

四处屠杀、统一血统的希特勒,他手下的兵又能是什么正经组织呢?这支队伍成立初期到处破坏革命运动,聚众斗殴等,如同一群强盗。

所到之处也是恶贯满盈,1923年的啤酒馆暴动,冲锋队就是参战方之一。希特勒想要上台,他手里至少要有一把“枪”。

然而事实是,他并没有政治力量的支持,所以他把重心放在了社会的底层人群。这些底层人士大多是普通甚至穷苦老百姓和无业游民失业者。

希特勒开始打心理战,通过给这些一无所有的人画大饼的方式,答应他们成功上台后瓜分钱财、土地、打倒资本家,以此借口使他们保持高涨的热情。


这群穷途末路的亡命徒也就信了他的鬼话,将资本家、高阶层当做仇敌,到处打打杀杀,为非作歹,崇尚暴力。

希特勒为何血洗冲锋队?

这些被洗脑的冲锋队员成功帮希特勒走上了德国政坛,然而狡兔死,走狗烹。

德国大选之后,纳粹党取得了胜利,希特勒作为纳粹党领袖如愿做了德国总理,初步愿望达成后,自然要清理一下再施展拳脚。

此时此刻,冲锋队的规模已经扩大到450万人之多。然而,憧憬之中的翻身做主人没有等到,1934年6月30日的凌晨,一场屠杀却震惊了世界。

这一天,希特勒带领亲信戈培尔和几十个不知情的手下,怒气冲冲的来到了冲锋队的办公处,这次的目标就是冲锋队最高头目――罗姆。

不过,赶得不巧,此时罗姆和其他几个重要领头人不在办公处,气急败坏的希特勒几乎疯狂的命令手下“统统枪决!统统枪决!”

一番血洗之后,一众人等又来到了罗姆等人秘密开会的小旅馆,一声“你被捕了!”,罗姆的暴力生涯也结局了。



这次内部屠杀,希特勒杀掉了包括罗姆在内的一百多名冲锋队骨干,并且逮捕了几百个大小头目。其规模堪称“外科手术”,震惊了世界。

血洗背后有原因

按理说冲锋队一路的支持,这希特勒新官上任三把火怎么就对自己人下手了呢?这第一个原因是政党的对立。

罗姆一直是希特勒的铁杆粉丝,两个人有着同样的野心,残暴好斗的性格,并且罗姆还有慕尼黑陆军第7军区参谋部上尉参谋的外壳。

正因如此,希特勒想要武装力量,又需要一个可靠的领头,罗姆则是不二人选。

就这样,在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的路上,罗姆带着他的冲锋队是过五关斩六将到处做坏事,自然也得罪不少人。

首先的公敌就是德国国防军,这是德国三大政党之一,也是希特勒上台后需要倚仗和拉拢的势力。

眼看着冲锋队规模日益壮大,已经快到了国防军士兵人数的20倍,国防军的将军们都无法抗衡,且其胡作非为的作风丑闻也为国防军所不耻。

于是,国防军的要求首先就是削弱甚至取消冲锋队,见风使舵的希特勒自然要参考一下下一个“大腿”的意见。


第二个原因,就是罗姆的野心。前面说了,罗姆既是希特勒的得力手下,也是希特勒的好兄弟。

二人刚开始合作时,罗姆的目的是搞军队搞武力,而希特勒是想有自己的政治力量。短期来看,还是有共同目标的。

不过,在希特勒正式上台后,罗姆开始得寸进尺,他发觉当初的大饼可能无法实现。

于是提出了化三为一的要求,即合并国防军、冲锋队、和党卫队,自己做老大,也就是意图取代国防部部长。

这个荒诞的想法更是刺激到了国防军将军们,同时也让希特勒气愤和警觉,自然,他也没答应这个要求。

紧接着,誓不罢休的罗姆接二连三的提出来要做军权上的老大的要求,并且口无遮拦,到处讲希特勒的坏话。

这些都不是秘密,因为罗姆膨胀的野心和他没有脑子的嚣张早就使他四面楚歌,所以打他小报告的人也不少。


希特勒一忍再忍,等待时机,直到罗姆大量进口武器,扬言开展“二次革命”。

此时,希特勒忍无可忍,勃然大怒,选择了杀一儆百。据悉,血洗冲锋队也是希特勒和国防军的一项秘密协议。协议内容就是:

“国防军支持希特勒为总统和国防军总司令的继承人,作为交换,希特勒答应削减三分之二的冲锋队,解除其余三分之一的武装。

最后还有一点,功高震主说不上,可势力构成威胁是事实。希特勒没想将冲锋队作为主要武器,也没想过兑现诺言。

本想着用过扔掉,谁料想无心插柳柳成荫,悄咪咪的到了450万。这是个什么概念,夸张一点说,几乎全民皆兵啊,加之多方压力,希特勒怎么可能不管呢。


史之策


大家都知道在希特勒还没有正式上台之前,这支冲锋队无疑是他的一大助力。这是冲锋队成立于1921年,而任务就是对纳粹党的集会进行保护,消灭一切的反对势力。可是在1936年,他却对自己事业有着莫大功劳的功臣们下了杀手,实在是令人感到不解。

当然了,世界上不会有没有原因的事情,这里面其实主要还是有这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点:

在他取得政权之后,实际上已经与这支冲锋队有了利益上面的冲突。这个时候他所代表的已经是资产阶级,而冲锋队的成员们却是一些社会上的无业人士,这些队员们希望他可以为他们谋取一些实际上的利益,为此还向他施加了压力,很显然这两方面的需求是相悖的。

第二点:

他与冲锋队首领产生了意见上的不合。最早两个人是政治上的合作伙伴,还一起承受过牢狱之灾,但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的性格却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分歧也会很大。在他上台之后,这位冲锋队的首领还开始叫嚣着开展二次革命,这当然会使得他忍无可忍,从而展开了这种极端的行为。

第三点

这支冲锋队在此时已毫无利用价值了,不仅如此还威胁到了国防军的地位。要知道,冲锋队的人数,这时已经是国防军的20倍,这让那些将军们也是深感不安的,而他想要真正获得大选,还需要这些将军们的支持。况且冲锋队的想法一直都很是激进,而当时的国情是不允许这种情况产生的,也因此只能对冲锋队进行清洗。

而在事实上,这个冲锋队的存在就只是为他人做嫁衣,用的时候你说什么都好,不用的时候,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典型的卸磨杀驴。


四十五度历史


首先,我们讲一下这个冲锋队历史

冲锋队,简称SA ,成立于1921年,是纳粹党早期的武装组织,其头目是参谋长 罗姆,成员大多是来自于退役军人,社会流氓,无业游民,和释放的罪犯。冲锋队在希特勒上位的过程中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包括策划,实施”啤酒馆暴动“等一系列事件。


冲锋队的建立之初也是效仿意大利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武装“黑衫军”,因为冲锋队的制服是黄褐色的,因此冲锋队也被称为“褐衫军”。他是纳粹党的半军事武装组织,建立之初的目的主要是对纳粹党集会提供武装保护,清除党内反对派和纳粹党产生威胁的政客和非官方组织。简单的说,冲锋队就是纳粹党的暴力工具和政治打手。


伴随着希特勒的地位的上升,冲锋队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到1934年的时候,成员数量已经达到惊人的250万人之多,可是作为自己手下的一张王牌和老部队,为什么希特勒会痛下杀手呢?


答案很简单:

1. 卸磨杀驴,鸟尽弓藏

2. 冲锋队对希特勒的政治生涯产生了严重威

3. 党卫军的相互排斥,也进一步促使希特勒痛下杀手。

4. 冲锋队的指挥权,并不在希特勒手上,而是纳粹党2号人物,队长罗姆手中。


1.首先说卸磨杀驴,这一点在历史上的多次的出现过,因为一开始冲锋队的成员都来自底层人民,大部分比较贫寒,他们参加革命后的目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让自己过上好日子,但是不幸的是希特勒代表的确实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希特勒在1933年当选为德国总理,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纳粹党身后有大量的大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的支持。所以希特勒上台后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首先就是向其讨好与其结盟。

2.由于后期的冲锋队的人员太多,而且装备也不错,大有取代德国防军的企图,并且冲锋队的成员素质极差,经常搞一些违法暴力活动,名声比较臭,虽然罗姆和希特勒是创业时的好兄弟,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双方的政治分歧也逐步扩大。最后只能撕破脸,翻脸

3党卫军一开始只是隶属于冲锋队的一个组织,不过他的成员挑选严格,部队纪律严明,后来希姆莱担任党卫队的首领后,一心想把党卫队分离出来,进一步提高它的档次,升级改造,使之成为纳粹党御用的亲率卫队。所以此时的党卫队和冲锋队也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有把冲锋队搞死了,那么希姆莱的党卫军才能有出头之日。

4,实际上冲锋队的指挥权是在罗姆手中,而且不满足于现状,希望将国防军和冲锋队整合,最后由他来掌管国防军的指挥,就是想要冲锋队取代国防军成为正式的国家武装力量,这就直接导致德国国防军和背后的大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的兴登堡于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之间的巨大矛盾,这种矛盾让当时的希特勒处境十分危险,随时可能被赶下台(因为根据魏玛宪法规定,德国总统有权罢免总理职务)。


所以,在希特勒,党卫军,大资产阶级,容克贵族,国防军的努力和冲锋队的不断作死下,想不被灭都难,他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


努力复兴种花家


恩斯特罗姆在纳粹党中资历非常老,如果在黑帮里,他和希特勒算是一个辈儿的。性格狂妄自大,私下一直管希特勒叫“那个下士”,在公共场合能肆无忌惮地硬怼希特勒,而希特勒也只能受着。

最要命的是罗姆的冲锋队当时已达数百万人,数十倍于党卫军与国防军。如此庞大的准军事组织被一个与希特勒平起平坐的人掌管,怎能让希特勒和其他纳粹大佬安心?爆发点是罗姆终于提出了他的要求,注意不是请求也不是申请,而是要求,要求他来担任未来纳粹化了的德国武装力量总司令。这一下触动了希特勒紧绷的神经,同时罗姆也终于挡在了希特勒、戈林、希姆莱和国防军高层等所有人的路上。

关于罗姆要篡权和谋反的传闻不断从戈林与希姆莱的口中传进希特勒的耳中,纳粹党要员和国防军将领对于除掉罗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最后,希特勒终于说出了“我受够了,我要杀鸡儆猴”,下达了清洗命令。

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1934年“长刀之夜”,由国防军提供车辆与武器、由党卫军付诸行动,短短数日便把冲锋队高层和与纳粹有旧怨的老政敌抓的抓,杀的杀,很多冲锋队将领在被枪决的时候,都是一脸懵逼。希特勒在党卫军和盖世太保的簇拥下,亲自冲进罗姆的乡间别墅,将罗姆和男宠抓了个现行,被一顿暴骂后已经瘫软的罗姆被架进了地下密室,留给他了一把手枪和一份“长刀之夜”的报纸。而罗姆许久始终没有自裁,最后是由后来集中营部队总司令,也就是著名的武装党卫军“骷髅师”的首任长官艾克执行了罗姆的死刑。

PS:下面的照片非常形象体现出当年罗姆的地位:与希特勒平起平坐,而希姆莱在罗姆眼中不过是希特勒的保安队长。




silvercastle


1936年6月30日,希特勒以“二次革命”为借口,将为自己夺取政权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冲锋队血洗,从此它便消失在了政治的舞台,冲锋队是希特勒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力量,但为何他登上权力之巅后便血洗了冲锋队,笔者分析原因如下;

一:冲锋队的首领罗姆与希特勒之间的矛盾。

冲锋队的历史使命是帮助希特勒夺取政权,希特勒掌权之后,他的目标不再是所谓的“二次革命”,但冲锋队的首领罗姆却依然还在叫嚣着革命,这希特勒不能容忍,而且庞大的冲锋队还对自己产生了威胁,所以上演了一幕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

(希特勒)

(冲锋队首领罗姆)

二冲锋队与党卫队之间的矛盾。

希特勒上台前,党卫队就一直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党卫队与冲锋队是相互制衡的关系,在对希特勒争宠的过程中,这两只政治力量必定会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但党卫队的规模很小对希特勒的威胁不大,所以希特勒更偏向于党卫队。

三:冲锋队与军队的巨大矛盾。

一战之后,德国战备受到严格限制,在冲锋队成立初期,军方以扶持为主。但希特勒上台后,罗姆的野心日益膨胀,竟然想取代军队的地位。这让军方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其中希特勒还被军方要求“将国防军作为武器的唯一持有者”。这时希特勒就面临着选择,要军队还是要冲锋队。因为战场上打仗不可能是冲锋队上去扛枪战斗,因为它较于军队还是差了太多,而且在血洗冲锋队之前希特勒已经获得军方支持他继任总统的承诺。所以权衡之下舍弃冲锋队是最好的选择。

四:庞大冲锋队会让德国外交陷入尴尬的境地。

前面说过,一战之后德国的战备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这是英法等国家战胜的德国之后,防止它对自己产生威胁的一种重要措施。况且希特勒已经当上了总理,获得了德国各方面的支持,已经不需要冲锋队了。若还保留冲锋队只会让德国的外交陷入困境,说不定英法等国家还会采取进一步的手段,所以只有铲除它。

当然根本原因是冲锋队帮助希特勒夺取政权后,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价值已经不存在了,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


千寻史记


这是德国版的“狡兔死,走狗烹”。

1934年6月30日凌晨,纳粹政权开启了一系列政治清算运动,一批对纳粹政权有威胁的人被处决,其中大多数是冲锋队成员。

这次处决行动被称为长刀之夜,在历史上有着德国的“圣巴托罗缪之夜”的称呼。(“圣巴托罗缪之夜”是指1572年发生在法国巴黎的天主教徒对新教徒的大屠杀。)

冲锋队几乎跟纳粹党同时产生,为纳粹运动保驾护航,为希特勒上台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希特勒上台后没多久,就对冲锋队大开杀戒,上演了一场“兔死狗烹”的大戏。

要理解希特勒为何这么做,我们首先得弄清楚冲锋队跟纳粹的关系。

一、冲锋队是纳粹的双刃剑

一战后建立的魏玛共和国采用了政党政治,瞬间涌现出无数的政党,如群星闪耀一般,但却没有一个政党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德国长期处于威权统治之下,没有英美那种民主传统。政党政治带来的只有混乱,没有人会好好说话,一言不合便动手。这种混乱可以参考如今的东亚某些地区。

为了在宣传时维持秩序、保护会场,各个政党纷纷组建了自己的战斗队,美其名曰“政治战士”,说白了就是保镖,冲锋队就是纳粹党的保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德国只能保留10万军队,数百万退役军人无处可去。当时经济混乱,也没有工作可做,很多人便选择去做这种“政治战士”。

恩斯特·罗姆原本是一名德国军官,后来被希特勒吸引,加入了纳粹党。在这之前冲锋队就已经存在,此后冲锋队开始为纳粹运动保驾护航。

魏玛时期各政党的“政治战士”,其职能主要有保护本党的集会、保护领导人人身安全、破坏竞争对手的政治活动、街头斗殴、协助本组织参加竞选活动等等。

由于罗姆在军事上的天赋,冲锋队很快名噪一时,和当时德共的红色战士前线联盟、社会民主党的黑-红-金国旗社、人民党的钢盔团一起成为魏玛时期势力比较大的几支“政治战士”。

冲锋队、红色战士前线联盟、钢盔团等都属于准军事组织,成员都是年轻人,平时会接受军事训练。

当时德国国防军也支持冲锋队,为他们提供训练场地,甚至提供武器。罗姆在很长时间内都掌握着一座军火库。国防军支持这种准军事组织,是在打凡尔赛和约的擦边球。

冲锋队的追求和纳粹的目标其实并不一致,罗姆希望重建军队,走上战场,他的理想就是把冲锋队变成德国军队,德国恢复到一战之前的状态。从本质上来看,冲锋队是政党和军事组织的混合物,他们渴望回到一战前军人有崇拜地位的状态。

希特勒的目标显然不是恢复到一战前的状态,而是要建立统治全世界的独裁政权,双方差距甚远。促使他们走到一起的是一个共同目标:暴力推翻软弱的魏玛政权。

啤酒馆暴动后,希特勒等人被捕。希特勒在监狱中经过反思,认为暴力夺取政权是不可行的,比如走合法选举的路线。

希特勒出狱后,重建了冲锋队。1929年以后,纳粹运动高涨,冲锋队势力发展迅速,他们通过街头造势、斗殴等方式帮助纳粹扩大了影响。

但是冲锋队并不认可合法选举的做法,他们反而认为纳粹党背叛了自己的纲领,他们誓言“将革命进行到底”。1930年发生了斯滕内斯叛乱事件,斯滕内斯是东部地区冲锋队最高领袖,无法忍受无休止的合法选举,加上利益冲突,在斯滕内斯的命令下,冲锋队冲击了纳粹党部。

希特勒凭借个人魅力解决了这次危机,冲锋队参谋长普非费尔引咎辞职。此前在玻利维亚担任军事顾问的罗姆回到德国,接任了冲锋队参谋长职务。

罗姆再次接手冲锋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冲锋队继续革命的诉求没有改变,只是暂时延缓了而已。

也就是说,冲锋队并非纳粹驯服的工具,而是可能伤害自己的双刃剑。

二、清洗冲锋队是纳粹巩固政权的需要

传统的德国政治中,国防军的态度非常关键。一战后,国防军虽然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但他们在德国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国防军背后代表着一大波保守势力,包括教会、容克贵族、大资产阶级。

魏玛时期,政党变动频繁,如走马灯一般。而政党间的街头暴力愈演愈烈,这种形势下,德国还能维持下去,没有分裂,没有爆发内战,简直不可思议。归根结底,就因为以国防军为代表的保守势力在维持着德国,包括当年镇压啤酒馆暴动。

希特勒的上台,跟保守势力的扶持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是保守势力选择了希特勒。

希特勒上台后,首先要解决的是经济问题。要发展经济,就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也是保守势力的期待,他们希望恢复秩序。

但冲锋队要的不是秩序,至少不是他们期待的魏玛共和国的秩序,他们希望建立自己的秩序。

这种激进态度无疑会危害到希特勒的执政,如果没有稳定的秩序,希特勒就没有机会解决经济危机,解决不了经济危机,纳粹就得下台。

不仅如此,罗姆还希望将冲锋队变成德国的常备军,兼并人数只有10万的国防军,这让国防军感到了威胁。

罗姆的想法也引起了英法的担忧,英法是不希望德国重新武装的。罗姆的想法一旦实现,希特勒就会很被动,毕竟那时候德国还没有准备好。

因此,对冲锋队的清洗,使希特勒得到了保守势力的信任,为后来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奠定了基础。

三、清洗冲锋队是纳粹集权的需要

冲锋队在很多方面是不认同纳粹理念的,比如罗姆本人有同性恋倾向,这跟纳粹的罪恶观非常不符,而且跟德国的保守观念也不符合。

冲锋队对于纳粹的反犹主义也不太热衷,就在长刀之夜前夕,罗姆还在准备跟一个犹太人准军事组织犹太前线者联盟合作。

冲锋队势力庞大,在长刀之夜前夕,冲锋队拥有400万成员。这400万人中,有许多机会主义者,有大量的失业者。他们躁动不安,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即使是罗姆也无法完全掌控。而纳粹就更加不能掌控了。

冲锋队这个曾经的保镖已经脱离了纳粹运动的轨道,具备挑战纳粹权威的实力,这对于希特勒以及纳粹高层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对清洗冲锋队最来劲的就是戈林和党卫队的希姆莱,他们嫉妒冲锋队的势力,拼命在希特勒跟前说罗姆的坏话,甚至捏造罗姆要搞政变的谎言。而具体负责清洗行动的就是戈林。

长刀之夜清洗掉的不仅仅是罗姆等人,还包括其他异己分子,比如施莱谢尔将军,纳粹党左翼领导人施特拉塞,以及一批无辜者,比如一批犹太人。

这次清洗之后,党卫队从冲锋队脱离了出去,承担了冲锋队的职能,但是党卫队是纳粹忠实的工具。而冲锋队本身在清洗之后,势力遭到削减,再也不能对纳粹形成挑战。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江蝶梦


希特勒当初为什么要血洗自己的冲锋队?其实这件事也有几方面的原因,从希特勒本人的角度来说,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说是卸磨杀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他还没有完全控制德国局势,因此要通过弃子战术强化对德国政局的控制。而从冲锋队的角度来说,当时冲锋队的效忠对象已经从希特勒本人转向了冲锋队头目罗姆,等于当时这个组织成了一个不完全受希特勒控制的独立王国,而且是拥有一定军事实力,有发动政变能力的独立军事组织。这些因素相互结合,冲锋队最后被希特勒清洗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冲锋队是什么组织?

其实在德语里,冲锋队(Sturmabteilung)这个名字最早是一战时西线德军在战时成立的一个战术组织,顾名思义就是向敌人发起冲锋时的士兵团队,但这类团队却并不是以大军团的方式向敌人发起冲锋,而是采取几个士兵一组,按照不同分组协同行动的方式向敌人发起冲锋。从1915年3月这类组织在西线德军中出现以后,因为效果良好,很快在一年多时间内就被推广到了整个西线德军的序列之中。当时这个名称在德国民众中有不错的观感,所以后来被纳粹党拿来作为自己的准军事组织的名称。

1923年的啤酒馆暴动中,冲锋队是希特勒发动暴动的主力

而冲锋队的一些早期领导者,包括后来冲锋队的头目罗姆本人基本上都是退役的一战德军。比如罗姆本人就曾经在一战中负伤,战后他加入了以极端反共而著称的自由军团,1920年又加入了纳粹党,他和其他自由军团的一些退役军官从一开始就成为了纳粹党准军事组织冲锋队的中坚力量。

在1923年11月希特勒发动的啤酒馆暴动中,冲锋队成为了暴动行动的主力。但在啤酒馆暴动失败之后,首先希特勒被判入狱18个月,另外冲锋队也被德国魏玛政府取缔。而在此期间,罗姆则将冲锋队改头换面,以“前线联盟”的名称使其组织得到了维持。不过在希特勒出狱之后,罗姆就与希特勒发生了分歧,甚至一度退出了纳粹党的活动,过起了隐居生活。但在1930年,当时冲锋队的头目斯坦内斯不服希特勒管束,在党内造反,结果被希特勒解职,希特勒又重新请罗姆出山掌管了冲锋队。

罗姆曾经是希特勒的左膀右臂

而罗姆此次出山之后,先是任命了大量自己的亲信控制冲锋队,之后又对冲锋队的组织结构进行改组,使其各地分支在组织上不再受纳粹党地方党部领导,还大量扩充人员,使冲锋队成为了纳粹党内一个谁都不敢惹的强力组织。同时,冲锋队因为主要是吸纳来自社会底层的青年人,所以形成了在纳粹党内更为激进的政治主张,比如他们要求完全没收德国所有贵族的土地。而且他们继续把德国共产党视为自己的死敌,在德国各地不断与支持共产党的人发生冲突,比如仅仅在1932年6月一个月之内,他们就参与了超过400次街头械斗,造成82人死亡。

冲锋队的敌人是谁?

应该说在纳粹党夺得德国国家政权之前,无论冲锋队有多激进,势力有多大,只要它还没有公开背叛希特勒,它都还是希特勒最有力的政治工具之一。但问题是在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为了德国总理,纳粹党夺得了德国的国家政权。

而当时德国总统兴登堡愿意任命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部分原因其实就是希望他能控制局势,平息冲锋队不断在德国各地制造的暴力事件,因为当时德国的中产阶级已经将冲锋队视为公害。但罗姆的想法却完全不一样,他想的是如何也从纳粹党成功执政这个胜利果实中分一杯羹,所以他的想法是让冲锋队直接取代德国正规军,成为德国的国家军事力量,这样自己也就能执掌德国的军事大权了。

1932年在柏林街头耀武扬威的冲锋队


但反过来,知道冲锋队这种野心的德国军队对冲锋队当然也是深恶痛绝的了。而德国军队主要是由普鲁士贵族所掌控,这个群体也正是冲锋队希望打击的势力,所以双方的矛盾在纳粹党一上台就迅速激化。而且德国正规军在当时仍然受一战停战条约《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兵员不能超过10万。但以民间组织形式发展的冲锋队到1934年却已经将规模发展到300多万人。所以到这时,希特勒已经必须在正规军和冲锋队之间做取舍了。而罗姆虽然当时表面上仍然服从希特勒的安排,签署了冲锋队从属于德军的声明,但私下里却表示自己不会听命于一个可笑的下士,当然这个“可笑的下士”就是指希特勒本人了。

希特勒为何卸磨杀驴?

同时当时德国的状况也决定了希特勒不可能选择冲锋队。首先是当时希特勒虽然已经在德国激起了疯狂的民粹浪潮,但却仍然没有完全掌控德国的局势。当时在德国拥有绝对权威的老总统兴登堡仍然在世,他是希特勒搬不动的大山,因为他身后就是在德国社会同样强大的军界以及工业界保守势力。

其次是前面所说的,希特勒本人对冲锋队已经不能完全控制,罗姆才是冲锋队的真正老板。而冲锋队此时也不断对希特勒施压,要求他针对贵族及工商界推行更加激进的政策。甚至在冲锋队内部有人认为有必要进行“二次革命”,名义上进一步打击纳粹党的反对派,但其实这恐怕也隐含着踢开或者架空希特勒,自己取而代之的目的。

罗姆在后期树敌众多

而冲锋队的这种倾向,更加加剧了工商界对其的不满,当时德国政府内的保守派代表帕彭以辞职威胁希特勒,要求他对冲锋队动手,而兴登堡甚至也威胁希特勒如果不及时解决冲锋队问题,就会实施戒严,解散希特勒政府,直接让德军实施军管。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经过考虑,在戈林与希姆莱的支持下,下定决心要除掉以罗姆为代表的冲锋队势力。

之后希姆莱与手下伪造了罗姆接受法国人两千万马克贿赂要除掉希特勒的证据。6月30日凌晨,希特勒亲自飞抵冲锋队老巢慕尼黑,开始大规模逮捕冲锋队高层。在此期间,纳粹党利用在逮捕过程中发现的冲锋队领导者之一海涅斯的同性恋行为,揭露包括罗姆在内的冲锋队高层都是同性恋,将针对冲锋队的行动宣传成对道德堕落行为的痛击。这一夜在德国历史上被称为长刀之夜,包括罗姆在内的冲锋队高层全部被当场击毙,或在被捕后处决。同时,希特勒也借此机会将副总理帕彭等纳粹党外政敌免职,并进一步打击了社会党和共产党等纳粹党的敌人,在纳粹党内外两个方向全面巩固了自己的执政根基,奠定了自己在德国全面独裁的基础。

希特勒和其他一起曾因为啤酒馆暴乱受审的纳粹党成员,右二就是罗姆

而冲锋队在长刀之夜后其实也继续存在,因为名义上希特勒只是清除掉了其道德堕落的领导层,后来冲锋队在希特勒的反犹政策中仍然起到了爪牙的作用,但因为希特勒的既定目标是放弃这一组织,所以其规模在后来被不断缩减,重要性也不断下降,1939年之后被改组成为了军队预备学校之类的组织,政治影响力完全消失。


所以长刀之夜本质上是希特勒联合德国军队与工商界等保守势力,与自己上台之前所依赖的街头政治势力进行的一次决裂,也可以说是一张投名状。当时已经行将就木的兴登堡在事后甚至发表通电,对希特勒“制止叛变于未然”表达了“深深的感激”,甚至在与希特勒会面时称他为“陛下”。在此之后,希特勒得到了德国保守势力的全力支持,真正成为了在德国无人能撼动的独裁者,而冲锋队也就成了希特勒走向元首之路上的最后一场垫脚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