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赞同学校把学生分为重点班,普通班和差班?这种做法是否违背教育原本?

瓜太郎


我是赞成的。虽然教育领导部门一直说要平行分班,决不能分快慢班,但现实恰恰不是这样的。

1、每个孩子基础不同,分快慢班有利于因材施教。

其实从小学毕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就已经拉开了距离。

有的人总是说我们看到过到初三逆袭的,但是这是其个别的例子。正因为他是特殊现象,所以发生一例就被大家大惊小怪的展现千万遍,但在我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这样的例子我几乎就没有见过。

通常来说是入学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层次,最后中考毕业的时候就是一个什么样的层次水平。这才是真正揭示了一个规律,就是学习是一个连贯的逻辑过程,而不可能是突发的某一点的爆破。

举个例子来说,有的学生在初一入学的时候,分数的运算都不会,那么他怎么可能去学再加上负号的有理数运算呢?但其他同学都已经非常熟练了,那老师照顾大多数只能快速的往下讲,那这部分同学如果不分层教学的话,只会越来越差,落得越来越多。


2、每个孩子能力不同,分快慢班有利于学生各取所需。

尤其到了初三数学,初三数学的难度和初一初二相比是差距很大的,所有的重点初中数学内容都在初三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相似、圆等,它是对过去所有数学知识的一个综合和灵活运用,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上了一个档次的。

如果不分班教学,通常老师讲课重点是针对大多数学习中等的孩子。班里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学习好的同学上课觉着听的没意思,觉得“吃不饱”;而学习比较差的同学由于能力不足,根本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觉得“吃不了”。

而分层教学,恰恰是老师针对不同层次能力的孩子,分别备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学习自己所需要的数学。


3、反对分层的家长往往是学习比较差的学生的家长

  • 每年进行分班的时候,都有家长提出强烈反对,说这样打击孩子自尊,打击孩子自信,不利于孩子学习。这部分家长其实更多的是学习比较差的同学的家长。
  • 一部分家长是虚荣心在作祟。孩子被分到了慢班,自己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所以极力反对。
  • 还有一部分家长是怕孩子学不到快班所学的内容,觉得孩子吃亏了,所以坚决不能分层。抱定这种想法“要学大家一起学,不学大家都别学”。

4、家长没有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思考这个问题

其实这些家长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没有真正为自己的孩子着想。
  • 孩子在同一个班,学习别人学得会的自己学不会,反而更容易激发孩子的自卑心理。
  • 同时别人能学的快而自己学得慢,如果不适当放慢速度,孩子是越学越差。

  • 到了初中学的内容逐渐加深,有一些题目是一些孩子能力确实力不所及的。如果非得让孩子去学习并且学会,对孩子无异于是沉重的负担,这就是揠苗助长。不仅孩子学习得不到乐趣,反而容易产生厌学等不良心理。

综上所述,我认为分层分班教学到了一定的阶段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的。这才真正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才真正符合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

师者馥仁心


我绝对赞成。那些反对分班教育得绝对都是学渣的家长!我从上中学开始就在重点班,我我说一下我亲身经历,重点班的学生成绩都是不错的,整个班的学习氛围也很浓厚,对老师也是相当的尊重,老师对学生也是十分负责!试想一下,如果班里有一些学渣,先不说不好好学习,最重要的是他们会给好学生和老师捣乱,让这个好学生受到影响!所以把那些学习不好,还捣乱的学生集合在一起,让他们自己给自己捣乱去吧,不要影响想好好学习的学生吧!


一江春水142193518


分重点班和普通班,是否符合学生成长学习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学校、有利于社会,真不好说,也许专家能说清楚。讲讲我娃娃真实的初中三年,初一就近入学随机分班,每班45人左右,儿子成绩在班里属于35名左右,初二学校分重点班和普通班,儿子留在普通班成绩在班里20名左右,初三学校又再次增加一个重点班将各普通班里的尖子生集中起来,儿子还是留在普通班成绩排前10名,现在完全就是一个渣渣班,倒数几名学生中考650总分他们只能考100分左右。儿子初中三年下来成绩还是一样的稳定,分班对他没有什么影响,能进普通高中,但影响大的是当了三年的班主任老师,原引以为豪的尖子生都抽走了,现在班里将近大半的学生考不上普通高中,家长会上班主任十分伤心,表示以后不会当班主任了。曾经的踌躇满志变成了潸然泪下。希望没了梦也醒了。


黔山秀水14


今年华为的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中国需要顶尖的高科技人才。今年的高考数学卷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暗戳戳的体现出了“选拔”的意思。

怎么办呢?中国教育一直有两种声音:一个是要成就大多数孩子,因为“大多数”才是中国的基石,坚决反对分重点班普通班,另一个是必须选拔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科技人才,这样中国才能不处处受压制。

有的人说:这也不矛盾啊。怎么不矛盾?讲一遍就懂和讲十遍还半懂不懂花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那个一遍就懂的,在讲另外九遍的时间里在干什么?说不定就不耐烦地玩去了,时间一长,也给耽误了。如果这些学习力强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按照他们自己的节奏学习,因为强中自有强中手,傲不起来,也能踏踏实实地学习。

那分班?没有成绩好的孩子带动,这个班可能会越来越差。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小学不建议分重点班普通班,没意义,还打击孩子自信心,初高中是建议分的,但是建议把特别特别优秀,就是那种学习能力超强的孩子分出来——不是靠刷题得高分那种,人数应该也不会太多。你把这类孩子放普通班,真的是耽误人家了,人也不能太自私了,你自己孩子成绩一般,你还想把别人拖死,没这么干的,声明啊,我自己就是普通那种。

我当过学生,也是家长,能理解家长的心情,好学生的家长肯定愿意分班,人家没工夫陪你玩,志向跟你就不一样,还怕你耽误人家呢,成绩一般和不好的呢,坚决反对,怕他们一走,没有学习氛围,事实也是这样。

但大趋势决定,“选拔”是必然的,而且在如今的时代,越来越必要,一个真正的人才能起到的作用太大了,他甚至能推动一个行业的新生,以及社会的发展,我们迫切需要人才来改善环境、医疗、教育等方面。

有的人要问了:学习好就是人才吗?

不一定,但是概率上大,他用一个月掌握的知识,够你学两年的。你必须承认,能靠真实成绩考上985、211的孩子,不管在智力上还是方法上,肯定有独到之处。记得韩寒的话吗?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学习”两字,不分地点环境,是一件终老要做的事情。

我就是曾经在那个挑战里不太能胜任的一位,所以之后,花了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学习。低得下头昂得起头,如果没法改变,不如安安心心陪你的太子读书,让太子殿下也成为优秀的那一类。


道由的木里


非常应该分。

作为一名老师,深知课堂教学的难处,自然有权利回答这个问题。

幼儿园的孩子还好,毕竟小,特别调皮的,老师还是可以控制得了。

到了小学,一年级是幼儿园的过渡期,相对还是比较难于沟通。到了二年级以后,孩子开始有了明确的主见,老师的管教已经对他们构不成权威了,有的孩子直接顶撞,有的孩子内向选择默默不知声。

这个时候的班级里面,有太多调皮的,不听管教的,甚至特别特别调皮的,上课自动离开课桌满教室走动的,走出教室门口的,总是去挑逗别的同学的,哪怕老师把他安排坐在老师课桌河边上,都依然控制不了他随时起身走动的习惯,等等等等,现在的老师又不敢打孩子,又不敢骂孩子,真是好话歹话都说了也不起作用的,真的很是头痛。

所以说,在当今社会,这个不能体罚,不能打骂,甚至不能严厉批评的情况下,真的应该分班,要不然太影响课堂上学习注意力集中的孩子了。我认为这也不违背教育原本,教育的原本就是为了教书育人,而不是为了总去处理不听话的孩子。那就有点偏了!

只是个人观点,可能会冒犯一些喷子们,请谅解。



小莲谈情说婚


我赞同,但认为不必提倡。学校可自行决定。

因为我儿子刚经历了高三,并且也几进几出重点班,我对此稍有心得。

赞同是因为,儿子在从重点班进入普通班后,明显感觉老师讲课太啰嗦,不着重点,课业进程太过拖拉,浪费时间,让自己与重点班的差距越拉越大。就这样班上还有同学认为教学进程太快跟不上,老师讲的不够细听不懂。儿子只能与一起从重点班退下来的几名学生一起自学。而以前在重点班时,又被学霸们拖的精疲力尽,知识点生吞活剥掌握不牢,那些学霸们却半学半玩轻松应对,成绩还遥遥领先。

不可否认人的智商是分三六九等的,把不同智商的学生混为一班,老师只能照顾中间的学生,而学霸会因此被耽误,后面的差生也会被拖得丢盔撂甲跟不上进度。

因材施教才是最合理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以上中下分班学习,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老师才有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同学。应该正视在智力水平上的差距,并不应为了所谓的公平,就削低高草、拔起低草,人为制造所谓平等的假象,其实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聊聊而已db


我初三时候被分在快班,暑假要加课补习(学校免费组织,92年),我感觉吃力跟不上,主动退到中班,中考班第一也还是没考上,还有个慢班也是全军覆没。第二年我去温州复读一年,班共100人,每次考试排不到前50,很差,但非常刻苦,学得扎实,中考居然冲进前20。现在做了16年教育培训,有一点心得,对于名师来说,不分班,总有办法整体提升。一定要分班话,纪律(服从安排),非常重要的一点,吵闹的学生,成绩再好也容易掉下来,还影响教师授课。


拾级教育


这种事没法说,分了对成绩不好的不公平,伤自尊,不分吧,对成绩好的有影响。成绩不好的,一种是脑子不灵光,怎么学都不好的那种,还有一种是淘气不学习的那种。记得初中的时候,学校没有分快慢班,一个班成绩差异大,清楚的记得,一个脑子聪明学习好的同学,整天被一群淘气的差生拉着一起玩,结果可想而知


Ange628



作为一名工作20多年的语文老师,这种情况很早以前就出现了,现在很多初中和高中依然存在。

1.把学生分为重点班,普通班和差班,有利于老师组织教学。

小学阶段几乎没有没有分优差班,但是老师们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不好安排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太浅,优生吃不饱;课程内容太深,差生吃不了。而将学生分为重点班,普通班和差班,这样孩子们的基础都相差不大,更有利于老师安排教学内容。

对于重点班老师,可以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拓展训练,更有利于优生的发展;普通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 基础知识,然后对知识点进行适当拓展,促使这部分同学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而对于差班的孩子,主要就是单纯的掌握基础知识,他们只要能够把最基础的知识掌握好就比较可以了。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分班不应该是绝对的。

有的家长会担心孩子一直在差班,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也有部分学生在重点班受不了,要求进入普通班。 这种情况都是有的。

很多学校的分班都是灵活的,比如孩子本来是在一个普通班,但是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孩子的成绩大幅度上升,在连续几次考试中都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这样就有机会进入重点班。

我儿子上高中时参加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考的不太理想,但是他是经过点招进入学校的,于是按照约定还是可以在大英才就读(大英才是二类班级)。根据孩子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决定缴费金额,进入年级前20%就可以只缴正常费用。孩子那半年特别努力,终于在期末老师中排名200多名(年级共2000人),也就顺利进入免费生行列。

同样的,分班也是一个道理,要想进重点班就必须成绩优秀,在重点班里如果不努力照样会被调到普通班。

这样给每个孩子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3.分班有利于陪葬孩子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

分班把握一个原则,要想进重点班就必须付出努力,进入重点班还是得努力,不然就会被淘汰,孩子的压力是有点大。但是没有压力 哪来的动力呢?

人 在就像弹簧轻轻压一压,就轻轻弹回来,使劲儿压一压,就使劲儿弹回来。只要是在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有压力太正常不过了。

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只要我们心平气和地对待,去努力,都可以解决。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以前不赞同分快慢班,可几年下来却觉得真的有必要分,学生也分三六九,一类刻苦学习的学霸级学生,他们一心要考取好的大学,博个好前程,一类是学习不好,但他们会本分做人的,但还有一群学生,不懂事,自私妄为,自己不学习,还带坏班风学风,逢课必吵,作业不做,上课不听,只卖班主任面子(这不是自愿的)。考试低分率,现在讲培优辅差,这也能理解,可一个低分抵三个优生,好学生再努力,最终被不学习的轻松拉下水,时间久了任谁也会灰心丧气,别为了所谓的学生尊严,而毁了上进学生的前程,都是第一次做人的,凭什么好学生就要为品学兼劣的学生买单。分了快慢班,个人前程各自掌握。有尊严的人,你不说他也会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没尊严的,你给他也是白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