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恐怖?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謀士郭嘉。

1、郭嘉是誰?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什麼意思?就是如果郭嘉不死的話,臥龍根本出不了江湖,臥龍不出,江湖上也就不會有諸葛亮的一系列神奇傳說了,因為郭嘉的謀略太厲害,壓著臥龍,所以臥龍一直憋屈的待在家裡,由此可見,郭嘉是多麼強大!

不囉嗦,來簡要了解一下郭嘉。郭嘉,河南禹州人,曹操身邊著名的參謀長,善謀略,可以英年早逝,年僅38歲。早年投奔袁紹,無奈話不投機,無奈回家蝸居,後經老鄉荀彧推薦,來到曹操身邊,大展宏圖,成就美名。再來說一下他的老鄉荀彧,荀彧,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他可是個厲害角色,只可惜僅僅活了50歲。


2、郭嘉的厲害。

說到郭嘉的厲害,不得不提呂布,呂布大家都知道,是個厲害角色,要不人們常說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可這個大英雄偏偏反了曹操,讓曹操甚是頭痛,調集大軍好一個打,卻怎麼也攻不下下鄴城,郭嘉一出馬,水淹下鄴城,輕鬆滅了呂布,去了曹操的一塊心病,讓曹操好生歡喜。話說劉皇叔落魄投奔曹操,郭嘉建議曹操軟禁了劉備,以絕後患,就像蔣介石軟禁張學良一樣,可是曹操楞衝大尾巴狼,不聽勸告,放走了劉備,這就為以後三國鼎立埋下了禍根,到以後,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日漸強大,曹操再想滅他已經無能為力了,再後來,諸葛亮借東風火燒赤壁,徹底澆滅了曹操一統江湖的念頭,如果當時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建議,那麼就不可能有後來的三分天下,如果郭嘉不是早早病逝,那麼也有可能幫助曹操重新崛起,只不過多費點時間罷了,所以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智者說歷史


郭嘉不死無三國!

這隻能算是一個假設,並且只能是學術範圍內的假設!

在戰略上並不成立!

那麼原因何在呢?各位請看:

郭嘉VS 諸葛孔明

郭嘉之戰力:

1,十勝十敗論,曹操想討伐袁紹,但是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這套理論不僅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幫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

2,驅虎吞狼”,就是離間呂布和劉備,令他們反目成仇。結果是他成功了,呂布奪取了劉備的徐州,劉備走投無路只好暫且歸依曹操。後來下邳一戰也是郭嘉提出的建議打破了僵局,令曹操攻破城門,斬殺了呂布。

3,官渡之戰是三國的三大戰役之一,這場戰役尤其體現了郭嘉的重要性。他的十勝十敗論(也有說荀彧)讓曹操徹底下定攻袁決心。

4,他準確預知到孫策死於刺客!

5,判定袁紹的兩個兒子滅亡於內鬥。

6,曹操對郭嘉的評價:“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曾“欲以後事屬之”。

諸葛孔明之戰力:

1,“隆中對”判定三國鼎立之局勢,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

2,火燒新野、火燒博望,阻曹軍連勝勢頭!

3,赤壁鏖兵,聯吳破曹!

4,以退為進,巧借荊州,使劉氏天下終有寸土!

5,謀取西川,奠定三國鼎立局勢!

6,劉備對諸葛亮的評價:“孤之有孔明,猶魚之得水也!”並在臨終託孤!

諸位看到這裡應該得出正確的結論了,第一,郭嘉沒有諸葛亮的洞察力強,因為郭嘉在投奔曹操之前,見袁氏勢大曾投之,後對其失去信心才投曹操。而諸葛亮從一開始就看好劉備,並且運作出一個躬耕於隆上,三顧茅廬的局,在劉備最最需要他的時候方才出場!這也是讓世人誤以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這只是巧合,郭嘉正好這一年病死!第二,郭嘉謀略不及諸葛亮,因為郭嘉擅長計將安出,就是面對局勢提出最優的解決方案,如劉備投奔曹操後,郭嘉建議軟禁之,後來曹操讓劉備攔擊袁氏,郭嘉又建議曹操不能放走劉備,但是已晚了!而諸葛亮都是謀而後動,就是說每一件事還沒有發生,他就已經算到了結局,如舌戰群儒,草船借箭,都是胸有成竹,運籌帷幄之中!

所以說“郭嘉不死無三國”就是個偽命題,諸葛亮已算定,郭嘉不死,一般的小計策對曹操沒有用,也不過多費點腦細胞罷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大不了往後推遲個十天半個月的!





帶你望天涯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他輔佐曹操白手起家,逐步掃滅北方諸侯,奠定曹魏基礎。有人說:“郭嘉不死,孔明不出”,還有人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那麼,郭嘉到底有多厲害、多恐怖?難道他能幫助曹操統一三國嗎?

郭嘉是三國時期的奇才,而這個奇才主要顯示在郭嘉的腦回路上。

我們拿一個經典案例來進行分析,那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戰。在曹操完全掌控河北之後,面臨兩個情況,第一點就是直回許昌大本營,第二點就是繼續追擊將敵軍全部剿滅。而在這個時候,曹操的四大謀臣分別表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其中有三位謀臣都表明曹操必須立刻回到許昌,否則整個曹魏政權將會有很大的危險,只有一個人表示反對他就是郭嘉,郭嘉認為既然已經掌控了河北,就一定要把事情做絕,不能夠給任何敵人以喘息時間,並且他建議曹操此刻必須立刻率領自己的全部軍隊前往內蒙的烏桓地區,並且在烏桓地區徹底擊潰袁氏家族。就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下,曹操聽取了郭嘉的意見,徹底剿滅袁氏集團,鞏固了自己的大後方,平定了多年的隱患。

後來赤壁之戰戰敗,曹操說,如果郭嘉還活著的話, 斷然不會讓自己有這樣損失慘重的失敗,說明了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同時這話也是說給帳下謀士聽的!曹操此舉是在讓自己帳下謀士羞愧,埋怨沒人勸自己不要渡長江。

郭嘉獻計有一個特點,對敵人內部洞若觀火。孫劉聯盟的內部矛盾定然逃不過郭嘉的眼睛。基本上是能夠給曹操點明孫權和劉備面和心不和的本質,並以此為根據告訴曹操,只要放任一段時間,孫劉火拼可能極大。後來的歷史,已經證明了孫劉聯盟只要沒有共同的外敵,必然瓦解。

往往是在曹操陷入左右為難,並且無法看到未來發展前景的時候,郭嘉才會提出個人的建議,並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個人建議全都會被曹操所採納。而且郭嘉的腦回路非常奇特,他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很多情況之下是被所有謀臣和謀士所反對的。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郭嘉用實際行動表明了這句話有一定的理論實際操作性。

綜上。


一起聊歷史


我是專注歷史的莫地方,我來回答。

東漢末年,逢三國,在這個人才輩出的時期,無數英雄豪傑都在為了自己畢生的夢想而努力,這些英豪當中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的諸葛亮,出山後諸葛亮憑藉自己過硬的才能為西蜀的建立奠定基礎,並且要諸葛亮名流千古,成為無數人的典範,曾經有人一句話“郭嘉不死,諸葛不出”好多人認為郭嘉強於諸葛亮。

郭嘉曹操的第一知己,唯一懂曹操的人

郭嘉最早開始先投靠了袁紹,認為袁紹並不是可以成大事者,他就離開了袁紹賦閒在家,後經過苟彧介紹投奔曹操,給曹操視為上賓,這個時候曹操很看重郭嘉。

郭嘉在成為曹操的謀士後,很快就為曹操出謀劃策,並且在官渡之戰,提出十勝十敗論,堅定曹操抗擊袁紹之心,並穩定軍心,並且在其他戰役中鼓勵曹操,不斷為曹操出謀劃策,曹操按照郭嘉的計策不斷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曹操可以統一北方,有郭嘉的功勞。

郭嘉無數次出謀劃策,都給曹操帶來不錯的結果,曹操對郭嘉是十分信任的,郭嘉的才能,郭嘉能動曹操,曹操也懂郭嘉,可以說他們是人生難得一知己,曹操對國家有評價:“難奉孝為能知孤意

郭嘉為什麼能如此瞭解曹操心思

郭嘉善於性格分析,並且喜歡冒險,不按常理出策,並所出之策,都是良策,這是因為有這樣的本事,郭嘉看袁紹,呂布都有精準的分析,從而可以保證他在合適的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

郭嘉對人心瞭解十分透徹,他知道劉備十分得人心,並有關羽張飛相助,不會久居曹操之下,果真劉備背叛了曹操,後來又預測了孫堅會給刺客說殺,孫堅死在了刺客手下,可以說郭嘉對人心是十分了解。

郭嘉知道曹操也懂得曹操,他可以在曹操需要他的時候,他就可以馬上為曹操想好計策,這樣一個十分懂自己一個人,自然可以獲得曹操的喜歡和熱愛。

還有最重要就是郭嘉把曹操當朋友,曹操這個級別的人,朋友必然和很少,可以說曹操十分需要一個人可以和他好好說話,這個人就是郭嘉。

郭嘉不死,諸葛不出,徐庶進曹營,不獻一計

郭嘉死去的同年,諸葛亮出山,諸葛亮是個全能型人物,郭嘉並不是個全能型人物,只能說郭嘉強於一項,而不是多項,諸葛亮會在郭嘉死後出山,主要是一個巧合的原因,才會要不少人在這句話上做工作。

徐庶是個三國十分著名的謀士,原本他投靠劉備,成為他謀士他又推薦了諸葛亮,諸葛亮才會給劉備請出山,可以說沒有徐庶的推薦,就沒有諸葛亮,徐庶是個孝子,曹操抓住他母親,逼徐庶前來投靠,無奈徐庶離開了劉備。

併到曹操軍中後由於十分感激劉備,不給曹操出一計謀,就算他已經知道火燒連環計他不違背誓言,從而曹操慘敗後大哭:“要是郭嘉郭奉孝先生在,怎能如此慘敗”可以看出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總結

郭嘉的去世,對曹操打擊確實很大,少了一個懂他的人,只要郭嘉有在他的勸言曹操必然聽之,以那個時候曹操的勢力完全是有機會在幾年內統一天下,無奈郭嘉死了,也就沒人可以在進入曹操的心中,原本徐庶是個不錯的替代者,無奈徐庶不願給曹操效力,最終要曹操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莫地方


三國時期有兩大謀士的死亡最令人嘆息,一個是劉備失法正,一個是曹操失郭嘉。如果劉備不失法正,也許不會有夷陵之敗。如果曹操不失郭嘉,也許不會有赤壁之敗。世人皆稱,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那麼郭嘉到底有多厲害呢?

郭嘉二十歲的時候意識到天下即將大亂,這正是他大顯身手的好機會,於是他投奔了四世三公的袁紹,並且得到袁紹的重用。但是隨著郭嘉在袁紹身邊待久了,就慢慢意識到袁紹並非明主,袁紹優柔寡斷,缺乏霸主應有的氣概,恐怕難成大事。郭嘉就這樣一人獨自離開袁紹,轉而投奔了曹操。

曹操與郭嘉可謂知己,他們相見如故,郭嘉對他這位新主子十分滿意,並且說到“曹操真可謂吾主”。此後郭嘉在曹操身邊的十一年裡,不斷獻謀獻策,讓曹操統一了北方成為最大的諸侯。

曹操與袁紹官渡對峙,又恐怕身後呂布偷襲自己,為這事頭痛不已。這時候郭嘉對曹操說:“應及早滅呂布,否則日後與袁紹大戰,呂布必偷襲,袁紹性格優柔寡斷,應趁袁紹沒反應過來迅速打敗呂布,在回過頭來對付袁紹”曹操聽從了郭嘉的意見,果然一切如郭嘉所說。

袁術稱帝,曹操號令天下諸侯討伐,這時候只有劉備只有願意去討伐,郭嘉聽說後急忙勸說不可讓劉備去討伐袁術,果然不出郭嘉所料,劉備後來佔據徐州並且與曹操為敵。

曹操為了打敗二袁,問郭嘉計策,郭嘉系統的分析了當前形勢,讓曹操撤軍,二袁必定會反目。曹操後來撤軍,二袁果然反目,就這樣曹操輕易的打敗了二袁,二袁一死一傷。

只可惜郭嘉性命不長,僅僅追隨了曹操十一年,便因病去世了,郭嘉一生計策從未出錯。郭嘉要是不死,曹操很有可能早早就統一了天下,沒有三國也是有可能的。

郭嘉去世後,曹操十分痛心,親自到其靈堂前大聲痛苦,曹操視郭嘉為知己,卻不曾想郭嘉如此短壽。


三農天下185


偉大的軍事家毛主席曾說:世上沒有先知先覺,沒有什麼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劉伯溫,無非是多謀善斷,留有餘地。《三國志》裡《郭嘉傳》值得一讀。這是毛主席對2000年前鬼才能力的肯定,可見郭嘉的影響力。

郭嘉早期投奔袁紹,但認為袁紹並非明主,於是離開。196年,曹操麾下第一謀士戲志才因病去世,荀彧推薦好友郭嘉接替戲志才。曹操與郭嘉相見之後認為能幫助他成就大業的人,非郭嘉莫屬,任命郭嘉為軍師祭酒,之後十年郭嘉成為了最懂曹操的謀士。

郭嘉在曹操賬下屢獻奇謀,立功無數:

1、“十勝十敗論”,即: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其中拍馬屁的成分較大,但也正因如此讓曹操有了戰勝袁紹的信心,也給予了所有曹軍信心,是曹操打敗袁紹的重要條件之一。

2、消滅呂劉,解後顧之憂。郭嘉勸說曹操在於袁紹開戰之前應先消滅呂布和劉備,不然兩人肯定會在曹操與袁紹開戰之時背後搞小動作。

3、預測江東小霸王之死。在曹軍和袁軍官渡對峙的時候傳來江東小霸王孫策將要趁火打劫,準備偷襲許都,導致曹軍人心惶惶。郭嘉在此緊要關頭卻斷言說:“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後來孫策果然死於許貢的門客的刺殺。

4、佯攻劉表,等二袁內亂。袁紹病逝之後,曹軍攻擊袁譚袁尚,並且連戰連捷,當時曹軍諸將認為應當一鼓作氣攻破二袁。此時最初的主戰派郭嘉確認為二袁本來就有間隙,而且手下謀臣也不能一心,如果此時攻打,二袁肯定一起抗曹。不如先假裝攻擊劉表,讓二袁內亂,消耗二袁的兵力。曹操再次採用了郭嘉的計策,果然,二袁內亂,曹操乘機將其逐個擊破,減少了損失。

5、兵貴神速,奇襲烏桓。袁尚被擊敗以後逃入烏桓,曹軍諸將認為胡人貪婪不義,不會幫助袁尚;而且烏桓偏遠,如果攻打烏桓的時候劉表乘虛而入並定會兩面受敵。郭嘉認為袁紹曾多次幫助胡人,袁尚不死終究是一個變數,而且胡人也肯定認為地處偏遠,曹軍必定不會出兵,不如此時奇襲烏桓。並且路途中郭嘉認為速度還是太慢了,勸說曹操丟棄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

然而一代鬼才卻英年早逝,終年37歲!曹操在郭嘉死後說過,本想在自己百年之後託孤給郭嘉,但沒想到郭嘉英年早逝。赤壁之戰失敗後,曹操痛哭:“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現在有很多人拿郭嘉和諸葛亮作比較,我認為這是沒有意義的,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雖然兩人都是戰亂年代最傑出的人才,但是卻不是在一個時代,不能以成功輪勝負,不好比較。但我認為郭嘉在曹軍陣營眾謀士中對人性的把控以及軍事大局觀當屬第一。


開心侃史


郭嘉(170年-207年),東征烏桓途中病逝,年僅37歲!這一年諸葛亮出山,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可見郭嘉對當時的影響!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曹操帳下謀士,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郭嘉早期投奔袁紹,後轉投曹操!良臣擇主而事,初投袁紹時對袁紹謀臣郭圖說: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立稱王稱霸的大業,實在很難啊!”於是從此離開了袁紹。此後,郭嘉過了六年隱居生活。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臣去世,曹操傷心之餘,託荀彧為自己推薦一位賢才!郭嘉荀彧私交甚好,於是將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討論完後,曹操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且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了極大貢獻。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謀略,當時各路諸侯割據一隅,勢複雜。在這種情況下,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是曹操常勝的關鍵。

對戰袁紹時曹操明顯底氣不足,此時郭嘉提出:“公有十勝,紹有十敗。”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官渡之戰,袁紹戰敗自殺!兩個兒子節節敗退,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他為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說:“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後來曹操果然以極小的代價輕鬆擊破二袁!



建安三年,劉備敗於呂布,依附曹操。程煜建議曹操殺劉備!曹操又問郭嘉;郭嘉提出,劉備此時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代表賢能,殺劉備,以後能人異士只會對主公望而生畏!建議軟禁劉備,而曹操並沒有採納此條計謀。想以個人魅力讓劉備心服於自己!以致後來養虎為患!

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圍困下邳。呂布堅守不出。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他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曹操依計而行,最後擒殺呂布。

郭嘉神機妙算的一面。官渡之戰時一條不好的消息傳到曹營!江東孫策準備偷襲許都,許都是曹操的大本營,此時的曹操騰不出手來對抗孫策。以致曹操帳營之中極為恐慌,有不少人勾結袁紹,為自己留後路。在此關鍵時刻郭嘉推測出:“孫策剛吞併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孫策到了江邊,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

 後來赤壁之戰戰敗,曹操說,如果郭嘉還活著的話, 斷然不會讓自己有這樣損失慘重的失敗,說明了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同時這話也是說給帳下謀士聽的!曹操此舉是在讓自己帳下謀士羞愧,埋怨沒人勸自己不要渡長江。

郭嘉獻計有一個特點,對敵人內部洞若觀火。孫劉聯盟的內部矛盾定然逃不過郭嘉的眼睛。基本上是能夠給曹操點明孫權和劉備面和心不和的本質,並以此為根據告訴曹操,只要放任一段時間,孫劉火拼可能極大。後來的歷史,已經證明了孫劉聯盟只要沒有共同的外敵,必然瓦解。

綜合以上,郭嘉助曹操一統天下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九一王先生


事有兩面,話分兩說。

先黑一黑

三國中有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然而他的前半句是志才不死,郭嘉不出。,此人叫戲志才。陳壽的《三國志郭嘉傳》記載說,曹操最開始創業時,身邊有一個籌畫士,是潁川戲志才,此人謀略過人,曹操“甚器之”。但是這個戲志才卻天生短命,很早便去世了。戲志才去世後,曹操對荀彧再詢問人才時,荀彧才舉薦了郭嘉。關於戲志才和郭嘉的才能,在《三國志荀彧別傳》有記載:“戲志才、郭嘉等有負俗之譏……皆以智策舉之。”只是歷史牛x點兒的人遇見的時代而已。放現在來說就是踩中了時代的紅利。

再誇誇郭嘉

其一 他牛在識明主,棄袁紹而投曹操這在當時人的思想中算很靈活的。沒有愚忠

其二 郭嘉牛在具有出色的軍事才華和參謀能力。他提出的計策和建議總是符合曹操的意圖。這不是揣摩領導心思以便鑽營逢迎,而是設身處地地為領導著想,從事業發展的角度提出實現集團利益最大化的戰略主張。

其三郭嘉牛在天妒英才,207年37歲的郭嘉就退出了三國的舞臺,他去世時真是曹操平定北方時期,天下豪傑正慢慢出現,所以他留下的只能是傳說了。

其四郭嘉牛在連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都為郭嘉點贊你說他有多兇!!!




XXX3757


郭嘉很恐怖嗎?沒多恐怖吧。


網絡時代,郭嘉被人捧上神壇,原因之一是三國遊戲的盛行,第二個原因大約是《三國演義》中,曹操赤壁兵敗後哭的那句: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好像有了郭嘉,曹操赤壁就不會落敗一樣。


曹操雖然不像劉備一樣喜歡哭,但是,也不是隻哭過郭嘉一人,他還曾哭過典韋。

曹操有特殊的愛好,喜歡和已婚婦女交朋友。


在打下宛城張繡投降後,曹操和張繡的寡居嬸子鄒氏搞到了一塊兒,張繡覺得丟人,半夜發動襲擊想殺了曹操,曹操褲子都沒來得及提,倉皇而逃,他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為了孟德這次的春風一度付出了生命。


事後曹操親自設酒祭奠典韋,那一次曹操哭的很痛:


又設祭祭典韋。操親自哭而奠之,顧謂諸將曰:“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


毛宗崗認為這就是曹操得人心的地方,但是毛宗崗認為曹操親口說出來,又難免太假。


不過如果曹操不說,手下人那些武夫粗人又怎麼知道自己愛將之心呢?


曹操第二次哭典韋,在一年之後,徵袁紹時,路過淯水時他放聲大哭,手下人問他為何無緣無故哭泣,曹操說:


吾思去年於此地折了吾大將典韋,不由不哭耳!


於是再次命人設酒,祭奠典韋,手下人無不感嘆,曹操要的就是這種感嘆。


毛宗崗在這兒還不忘酸酸的說一句:鄒夫人不知如何下落,亦當一哭。


曹操祭奠典韋,無非是給手下諸將看,我對死人尚且如此念念不忘,你們只要跟著我老曹安心幹活,銀子房子娘子要啥有啥。


哭一既死之典韋,而凡未死之典韋,無不感激。此非曹操忠厚處,正是曹操奸雄處

其實這和後來哭郭嘉異曲同工之妙,哭典韋是為了激勵武將哭郭嘉是為了羞辱文臣。


一揚一抑,足見曹丞相用人手法高妙。


《三國演義》中曹操赤壁之戰大敗,從華容道敗走,率領二十七騎僥倖脫險,曹仁給曹操設酒壓驚,酒席宴間曹操忽然放聲大哭,眾人不解,問他,當時兵敗的時候他不曾哭泣,現在安全了為何大哭呢?


曹操說:


“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這其實是在打臉眾謀士,所以,眾謀士皆默然自慚。


哭郭嘉不是《三國演義》獨創的,是記載在《三國志》郭嘉傳上的。


曹操為啥哭郭嘉呢?除了給諸位大臣看之外,還有他和郭嘉之間的君臣情義在的。


郭嘉跟了曹操十一年:


又以其通達,見丗事無所凝滯,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忽爾失之,悲痛傷心。


赤壁新敗,曹操大約想起郭嘉當年的建議。


郭嘉建議他要想謀天下,必須先定荊州。


郭嘉身體不好,曾和人說過,往南方去,自己必然會死,但是他生前依舊堅定的要和曹操去平定荊州。


郭嘉在曹操一眾謀士中年紀最小,曹操還想自己百年之後託孤給他,沒想到不到四十歲郭嘉就死了,曹操難免傷心,人都是有感情的,曹操其實也是一個很重情的人,哭郭嘉這點我覺得不完全像毛宗崗說的那樣,只是為了羞辱眾謀士。


郭嘉很有謀略,這點沒錯,但是說郭嘉的計謀恐怖到,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郭嘉不死三國不立之類的,真的是過譽了。郭嘉死不死諸葛亮都會出山,只不過諸葛亮出山時正好趕山郭嘉死去,於是現代人,尤其是郭嘉的粉絲就編出來郭嘉不死諸葛不出的段子來。



其實郭嘉的影響力真的沒有那麼大。


在曹操的陣營裡,郭嘉的絕不會比荀彧更重要,荀彧和曹操的關係類似於蕭何之於劉邦,雖然從不和曹操一塊兒出征,但是卻是曹操的堅強後盾。


曹操出征是因為有荀彧坐陣後方,才讓他可以安心在前線開疆拓土。


曹操出征時,戰場上的主心骨是荀彧的侄子荀攸,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荀攸是曹操的軍中第一謀士,官渡之戰陣前主要的謀劃者是荀攸,許攸來降,勸曹操相信許攸火燒烏巢的是荀攸好賈詡,不是郭嘉,袁紹死後讓曹操乘勝追擊對袁尚袁譚各個擊破的也是荀攸。


官渡之戰前郭嘉的唯一戲份是給曹操獻上了征討袁紹的《十勝十敗論》,從理論高度幫曹操堅定了徵袁紹的信心。


不過也只是理論高度而已。


後來在實際操作整個官渡之戰中,郭嘉都是:


從破袁紹,紹死,又從討譚、尚於黎陽,連戰數克。


只是從,跟隨,具體出了啥有用的謀劃,正史上沒說,應該是沒有。即使郭嘉出過什麼謀劃也因為不太重要被忽略了。

其實,歷史上的郭嘉的本事不在出謀劃策上,他更擅長決斷。


比如有一件事有三種計劃,可以向東也可以向西,曹操面對截然相反的意見拿不定主意時,請郭嘉來,郭嘉會給他一個明確的判斷:一路向西。


比如徵呂布的時候,曹操和呂布接連打了三次,把呂布打得丟盔卸甲,只有防守之力,曹操這時候想停下來休整一下,但是郭嘉勸他要一鼓作氣拿下呂布:


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今布每戰輒破,氣衰
力盡,內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乗勝攻之,此成禽也。


曹操聽了郭嘉的建議,一鼓作氣擒住了呂布。


郭嘉另外一個著名決斷是,斷定孫策會死於小人之手。


郭嘉的判斷原理是,孫策這人得江東之地,殺了很多當地豪傑,這些人都是能得人心的人,手下有很多死忠小弟:


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馬親王根據這段話,腦洞大開的寫了《孔雀東南飛》的故事,那個故事中作為特務頭子的郭嘉雖然未正式出場,卻是恐怖的存在。


真的恐怖。


不過那畢竟是小說,大膽假設,合理猜想而已。


對於郭嘉判斷孫策之死,裴松之認為只是巧合,他說起郭嘉這次判斷給了四個字的評語:


自非上智。


曹操手下人才太多了,論奇謀算計郭嘉不如賈詡,論掌控全局郭嘉不如荀彧,論陣前謀劃他不如荀攸,不過長於判斷這點,足以讓他在曹操陣營脫穎而出,但是說郭嘉影響了整個三國走向,甚至郭嘉不死諸葛,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之類的話,真是聽聽就算了。


=============


薛白袍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恐怖?

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吹得神乎其神,其實,此人缺點不少。郭嘉計謀不少,長處是看人極準。郭嘉死後,諸葛亮謀劃赤壁之戰,將天下一分為三,如果郭嘉未死,就會阻止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犯下如此多的錯誤,赤壁之戰就不會失敗,也不會三分天下,所以有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之說。

可以說郭嘉之死,再加上諸葛亮出山,導致三分天下,延緩了華夏民族統一大業百年進程,對歷史沒有推進作用,雖說,這兩件事的巧合,導致改變了歷史進程,也只是讓歷史走了彎路,拐了一個彎,百年後,中華大地還是統一了。

郭嘉一生做過幾件非常有代表性的事,成就其名。

郭嘉剛出道時投奔的是袁紹,但半個月後,郭嘉離開袁紹回家,他對袁紹有一個總結,“袁紹雖然勢大,也喜歡謀劃,但優柔寡斷,不善決斷,不可能成大事!”此時,郭嘉年僅21歲。

六年後,曹操的重要謀士戲志才死了,曹操深感沒有好的謀士可用,致信荀彧,經荀彧舉薦,找到閒賦在家的郭嘉,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郭嘉二次擇主,選擇了曹操。郭嘉從此跟隨曹操,長達11年之久,直至在征途中獲病不治而死。

在官渡之戰,郭嘉提出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分析了袁紹必敗的十個理由,曹操必勝的十個理由,入木三分,將局勢看的十分清楚,曹操聽後信心大增,出兵攻打袁紹,果然袁紹大敗,曹操勢力因此一戰得以擴大,奠定局面。

此時,曹操想追殺袁紹的兩個兒子,郭嘉進言,袁紹的兒子不用追殺,撤兵,他們自己就會打起來,等他們兩敗俱傷,再來收拾他們。曹操依計,事後袁紹的兩個兒子果然因為袁紹死後分配問題,打起來了,兩敗俱傷,曹操趁機出兵,以極小的代價,收復大片土地,一舉穩固北方,再無後顧之憂。

在下邳之戰中,曹操信心已失,準備撤兵,郭嘉及時進言,分析形勢,提出“呂布,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時,便是敗亡之際”,向曹操說明,此時不但不能撤兵,還是絕好的時機,應一鼓作氣,拿下下邳。曹操聽從郭嘉的計謀,水淹下邳,將呂布擒獲,斬殺,除去一個後患,也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實力。

孫策攻打遼東,取得勝利,但孫策卻殺了許多不能為他所用的名人志士,郭嘉準確分析判斷出孫策會被刺客所殺,提前進言曹操,做了戰略準備,為曹操爭取了時間和機會,再次擴大了曹操的勢力範圍。

劉備勢單時,曾投奔曹操,曹操意識到劉備以後必是後患,就想趁機殺了劉備,郭嘉及時阻止,說你要是現在殺了劉皇叔,就會落得嫉賢妒能的壞名聲,有能力的人就不會來投奔你了,對統一大業不利,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劉皇叔軟禁起來,不給他機會,到時機成熟後,再將劉皇叔殺掉,以絕後患。

曹操深以為然,將劉備收留,看的很緊,但一番試探下來,曹操被劉備演技欺騙,放鬆了警惕,劉備藉著要為曹操勸說袁術,阻止袁術投奔袁紹之際,逃出曹操控制,放虎歸山。

後來曹操面對郭嘉,十分不好意思。曹操對誰曾有過難為情,感到過不好意思?曹操是一個寧願我負天下人,也不能讓天下人負我的性格,也只有這次事情,對郭嘉感到了不好意思,說明了曹操對郭嘉的信任,和兩人之間感情之深厚,已成為朋友,已經超越了謀士與主公之間的關係。

郭嘉臨終之前,力勸曹操北征烏桓,曹操擔心劉備寄居在劉表那裡,趁自己出兵北征烏桓之際,慫恿劉表出兵,攻打自己的後方,郭嘉說,劉表就是一個誇誇其談的人,遇事猶豫不決,劉備獻計,劉表會難以決斷,失去戰機,等他想出兵之時,咱們已經北征烏桓勝利了,不用顧慮劉表。

曹操依計,出兵北征烏桓。果然如郭嘉所料,劉備確實給劉表獻計趁機攻打曹操,劉表直到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回朝,還在猶豫不決,將大好時機錯失,也使劉備失望至極,深感劉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最後離開劉表。

郭嘉與曹操關係超然,深得曹操信任,深受器重,奉為知己。曹操對郭嘉曾有一句評價:難奉孝為能知孤意。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郭奉孝知道我的心思。對郭嘉的信任和喜歡,可見一斑。

那為什麼曹操對郭嘉如此喜歡呢?郭嘉此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善於把握人的心理,分析局勢,眼光獨特,思考角度另類,與大多數謀士不同,總能提出不同意見,事實證明郭嘉總是對的,屢建奇功,於是,深得曹操喜愛。

正因為曹操喜歡和信任郭嘉,郭嘉的許多建議曹操才能聽進去,才能屢建奇功,阻止曹操犯錯。其他謀士就算看出來,分析的也對,但曹操疑心極重,從不輕易信人,總有自己的看法,有時顯得有些固執己見,有點持才傲物之感。

在赤壁之戰前,程昱和賈詡已經向曹操提出了正確的意見,因與曹操意見不同,曹操當成了耳旁風,結果導致慘敗。如果此時郭嘉還活著,向曹操建言,曹操一定會考慮,不會置之不理,歷史走向就會發生改變。但歷史不能假設,所以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只是假設,這裡面沒有考慮諸葛亮的作用。諸葛亮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能,在赤壁之戰中,借東風就是諸葛亮懂得查看天象,懂得季節氣候變化之理,估算出這幾天內會起東風,但為了建立自己的個人威信,故弄弦虛,建了借東風的作法臺,並吸引別人的注意力,自己趁機逃走,脫離東吳,與自己的大部隊成功會合。

諸葛亮善於利用別人的失誤,善於利用不是機會的機會,也是大能,如果郭嘉活著,誰能佔上風還很難說,從這個方面考慮,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也不一定準確,一切都是假設和猜測,這句話更多的是對郭嘉能力的肯定和褒獎,不必當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