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和果敢斗了70年,为何还无法收复果敢?

zyl961955197


首先,收复这个词用的不是很恰当,一般收复是收回故土的意思,而果敢这个地方,对于缅甸来说,不是故土,也从来没有分裂过的情况。台面上讲,缅甸是对果敢有主权的,这个地方算是一个自治特区,可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里的人都说汉语,也用中国的货币,但是身份却是缅甸的公民,所以说,不能算是收复。



应该在六百多年前,那时候是明朝的时候,果敢这个地方算是王朝的一个部落群体,属于孟定州管辖,明朝的时候,当地人都被官府的人称为山民。但是现在的果敢人已经不是当年的后裔了,多数都是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后裔。早整个清朝时期,果敢都在清的管辖之内,当时也承认清政府为中央政府,一直到了1897年,英国殖民者来到了这里,让大清将这里划归了英国的所属。抗日时期,果敢的内部军队主动要求参加抗日的战争。在抗战的过程中,出了不少力,当时的蒋介石十分的感动,赋予了当时的领导者杨文炳军功章,还让他晋升到了少将。

后期果敢基本上就没消停过,在48年的时候,缅甸独立了,杨氏家族决定将果敢划入联邦领土力,这样一来,果敢就正式的脱离了中国并入了缅甸。而这里的汉族人,居然成为了少数民族。在上个世纪中,在英国人的通知跟缅甸当局的胁迫下,对这里的汉族人进行了文化隔离,让他们改自己种族叫果敢族。


65年因为缅甸军击溃了果敢的武装力量,杨氏就带领600多人逃跑到了泰国,这时候一个人物出现了,就是彭家声,他拉起了果敢人民的武装队伍,并像中国取经,坚持跟缅甸军打。多次的冲突让彭家声越打越实。到了89年已经形成了规模,成立了同盟军。这个人还是比较厉害的,利用了几年的时间,把全境的罂粟种植业全部铲除掉了,他不仅解放了当地的驻民,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他提出的禁毒已经不给种植罂粟对后期的人民发展得到很好的补充。

在08年汶川大地震的那个时候,本来就不挣多少钱的果敢人民,还向灾区捐款了一百多万元。不过这样祥和的局面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各自的权力争夺跟不断的内讧,一直让果敢没有停歇过,在与缅甸军激烈的交战后,同盟军被击败了,彭家声也逃走了,据说,他逃回了老家四川,还有人拍到过他在大街上散步的照片。


实际上,彭家声只是带领着他的两个警卫队员跑去了萨尔温江的边上嘛时候部队就剩下几十个人了,后面的政府军也是不停的追杀他们。这么多年来,果敢一直都在跟缅甸较劲,导致着这两个地方的人民都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民族太多了,而且这百十来年的时间里,一直都相互仇视,而且这里的关系也算是非常的复杂了。而且这里面的民族还都是偏向于战斗属性的,一打起来也是谁也不服谁。


小镇月明


战斗力只有五的缅甸军队。

当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和平解放之后,国民党残兵败将三万余人退到缅甸的果敢地区。当时缅甸军政府派大军来围剿,结果均被国民党军队击败。不仅如此这些军队还严重威胁到了云南边境的安全,经过中缅两国的协商,解放军入缅作战,成功消灭了大部分国民党军队,剩余的国民党残兵退入老挝、泰国境内才逃过一劫。事后这些国民党军队有的返回缅甸的果敢地区,有的留在老挝、泰国境内的金三角地区。

这些剩余的国民党军队在果敢和当地的土司家族融合,使果敢地区武装实力大为长进。后来缅甸政府军虽武器装备先进,多次出兵攻占果敢地区,但每次等装备落后果敢地区的军队重振武装之后,政府军就被赶出果敢。果敢地区丛林密植,有着“果敢王”之称的彭家声数次被缅甸政府军击败,在缅甸军队大兵压境都不能消灭果敢地区军队的主要力量,也为日后的果敢地区反复易主埋下了先决条件。不过缅甸在2015年攻下果敢地区,开始在果敢强制推行缅文教育,这或许是缅甸要收复果敢的一个信号。


陆弃


果敢地区原来是我国的领土,隶属云南省,现在全称是“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属于缅甸了,人口大约有25万人,其中90%人口为果敢族,大部分人就是华裔了,果敢紧邻云南省临沧市管辖下的几个县,位置特殊。

缅甸和果敢斗了70年,为何还无法收复果敢?主要是文化和民族差异太大,说的语言和习俗都不一样,无法融合吧。

果敢人心理上更认同自己是汉人吧,

只是因为历史原因,又已经是缅甸人了。

果敢原来一直就是属于我国的领土,在13世纪至14世纪,果敢就是元朝云南行省大理金齿等处管辖的领地,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朝皇帝永历帝朱由榔“反清复明”失败,被吴三桂在昆明的逼死坡缢死。

永历皇帝是死了,可是他的部属还是很有骨气的,只有少许的人投降清军,大部分人都在永历帝部下杨高学的带领下进入果敢地区避难,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其实也是汉人了。

杨高学去了果敢后,当地进入了300年左右的杨氏土司政权时代,需要说明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果敢已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了,但是果敢的时任土司杨文炳还是不愿意给日本人卖命,他前往昆明面见英国驻昆总领事和我国的官员坚决要求:率土重归,参加抗日战争。

可以说,果敢人也是很积极抗日的。

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1960年,中缅两国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把果敢地区直接划给了缅甸,可是这里的人却大部分都说的是汉语,和缅甸是格格不入的。

1965年,缅甸废除了将近300年的杨氏土司制,时任果敢土司杨振材之弟杨振声带着600多个人南下泰国定居,缅甸政府军的步兵第6营和第39营宣布接管果敢。


可是没有过多久,杨氏土司的一个部下彭家声宣布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又开始和缅甸政府军抗衡,还得到了当地人的拥护,他成了领头羊“果敢王”。

彭家声率领的果敢军和政府断断续续打了20多年,并于1989年宣布成立高度自治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是特区主席,果敢人成了缅甸境内135少数民族之一,果敢族。

不过之后的果敢也是内乱不断,

彭家声还被赶出了果敢地区。

不可否认,彭家声还是做了一些实事的,例如禁止罂粟种植,在果敢内乱不断的情况下,他们还发动捐款,给汶川大地震捐款一百多万,要知道当地的果敢人可是一点也不富裕的。

多年之后因为战乱,果敢难民无家可归,很多人涌入云南境内,都得到了较妥善的安置,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支持的,因为这些人其实也是华裔了。

彭家声试图在2014年重新收复果敢,但是失败了,他也销声匿迹了,缅甸政府也开始重视这一边缘地带,在控制了果敢之后,引入了很多缅语教师,让他们也学习缅语。

只是这里还是用的临沧区号0883,全境都有我国电信和移动网络,特区政府的《果敢特区报》、《果敢民族报》等报刊还是用的中文,我国也有很多老师过去支教,果敢这里要想真的彻底融入缅甸,估计还是长路漫漫,需要很长的时间了。

纵观历史,果敢人也是汉族后裔了,

希望他们都幸福,得到善待吧。


湘西小木鱼


首先说明一点,果敢的确曾经长期处于高度自治状态,甚至拥有自己的武装和行政体系,但自从2015年3月之后,缅甸政府已经基本上控制了果敢地区。

果敢地处中缅交界地带,面积只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万人。果敢又名麻栗坝,关于其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解释。

其一,果敢的名字源于“科干山”,英国殖民者曾以此山称呼整个果敢地区,后来当地人又将“科干山 ”音译为“果敢”。

其二,“果敢”是掸语九户人家的意思,后来演变为整个地区的称呼。

果敢在历史曾长期属于中国,清朝时期这里一直是由杨姓土司镇守。

(果敢地图)

杨氏土司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时期,当时抗清名将李定国旗下有一员大将叫杨高学,他在李定国去世后投降了清廷,清廷于是在缅北地区设立木邦宣慰司,委任杨高学世袭统治该地。

在这里要先介绍一下明清时期的“羁縻制度”和“土官制度”。“羁縻制度”是中央王朝统治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重要方式,是由中央赐予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官职,然后由当地首领负责向中央缴纳赋税和维持治安,而少数民族首领的官职则可以世代相传,这些世袭官员就被称之为“土官”。

说白了,明清的“羁縻制度”和“土官制度”就相当于西周的分封制度,中央封你在此世袭当官,你替中央维护在当地的统治。

“土官制度”看似是君臣有别,但实则是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斗争的无奈妥协之举。到了雍正年间,雍正皇帝推行“改土归流”,废弃“土官”改为“流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过皇帝也有鞭长莫及的地方,对于一些偏远山区,中央还是坚持了“土官制度”,果敢地区就是如此。

在杨高学死后,杨家第二代首领杨猷才基本控制了果敢地区。由于果敢地区地处偏远山地,清廷对这里的统治力较弱,不愿意大动干戈,于是就册封杨猷才为“诰封奉正大夫”,此后杨家世代镇守果敢。

乾隆年间,缅甸国力逐渐强大,开始骚扰中缅边境,果敢也饱受缅甸的侵略,时任果敢首领的杨维兴多次请求云贵总督支援。在屡次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乾隆皇帝下令进兵缅甸,清缅战争打响。

清缅战争打了八年时间,双方基本上算是打了个平手,缅甸侵略云南的野心没能得逞,而乾隆皇帝灭掉缅甸的企图也没达成。但清军此战至少为云南赢得了上百年的和平,果敢地区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也没有再经历大的战争。

至1840年,也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的那年,云贵总督李星沅念杨家守土有功,册封杨猷才的曾孙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杨家正式成为合法土司,杨家的土皇帝位置更加稳固了。

只是好景不长,随着缅甸逐步被英国人吞并,英国开始蚕食中缅边境。而面对从南面来的英军,杨家第六代传人,同时也是杨氏第二代土司的杨春荣投降了英国。

有趣的是,英国人处理偏远山区的方式与清帝国是完全一样的,对于这些地区英国人也懒得管,他们感觉杨春荣对大英帝国还算恭敬,于是就命他继续在果敢当土司。

1895年,大清国在甲午战争战败,英国则趁机强迫清廷签署了《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果敢并入英属印度。(缅甸被吞并后就是划归英属印度管辖)

二战爆发后日军席卷整个东南亚,缅甸也未能幸免,果敢也成为了日本占领区。

日军占领缅北之后就立马召集当地土司,勒索各种军用物资,时任果敢土司杨的文炳不堪日军勒索,率部逃往云南,向重庆国民政府表示愿意率土重归。

原本这是一次中国收复果敢的大好时机,但是在抗战的大环境下,蒋介石不愿意和英国人闹翻,于是婉拒了杨文斌的请求,没有接纳果敢。不过蒋介石还是嘉奖了杨文斌,并将他带来的人马编入国军。

对于杨文斌的内附,驻守在云南的国运认为杨文斌内附不过是权宜之计,他内心其实并不想放弃权利,他所谓的内附不过是想借助国军的力量驱逐日本人而已,因此云南当地的国军对他很不信任。

1943年因为怀疑杨文斌私通日军,国军将杨文斌给逮捕了,直到1947年才将他释放。此次被逮捕的遭遇也使得杨文斌和国民政府之间彻底决裂。

二战后缅甸获得独立,杨文斌则代表果敢加入了由缅甸政府倡议的《彬龙协议》,果敢正式成为缅甸的一个自治区。

但是在1960年,随着奈温发动军事政变上台,缅甸中央政府一概往日对少数民族的怀柔政策,不断地收拢地方自治权利,引发了缅北地区的大动荡。

而就在此时,大批在内战中败退的国民党残军进入缅北地区,当地土司便与这些国民党军联合起来,一同对抗缅甸政府军。

面对着菜鸡一般的缅甸政府军,国民党残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他们打得抱头鼠窜。随后为了补充军事人才,国民党残军联合杨氏土司首领杨振材在缅北举办了军事训练班,这里培养了大量缅北风云人物,曾经的果敢王彭家声也是出自这里。

(彭家声)

彭家声自称祖籍四川,汉族人,早年间参加过国民党残军的军事培训班,之后他跟随杨振材,直到1967年他与杨家决裂,双方互为仇敌,展开了对果敢的争夺。到1989年彭家声成立果敢同盟军,击败了世袭果敢三百多年的杨家,逐渐过得了果敢的统治权。

但是杨家毕竟树大根深,果敢的内讧也一直没有平息。而缅甸政府也抓住时机,在2009年进攻果敢时,面对缅甸军政府的大军,身陷内乱的果敢同盟军迅速各主要城镇,退入深山老林打起了游击。时至今日,果敢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被缅甸国防军所控制。

(今天果敢与遇云南的边境地区已经被缅甸军方所控制了)


千佛山车神


首先纠正题主一个错误,果敢地区早在四年前的2015年,已经被缅甸政府控制。但在2015年之前,果敢地区一直保持高度自治,形同割据,是实际上的独立王国,缅甸政府对此无能无力。

果敢又名麻栗坝,相传果敢人是南明李定国部的残军后裔,这个地区属于驰名世界的“金三角”的一部分。这个地区长期由地方土司杨氏世袭统治,形同土皇帝。

上世纪中期,杨氏土司统治者杨振材、杨振声兄弟被缅甸政府驱逐出境。本为杨氏兄弟部下的彭家声崛起,他在缅甸政府和缅共的夹缝中求生存,势力逐步壮大。

1989年,彭家声成立果敢同盟军,脱离缅共宣布果敢地区独立。开始了对果敢地区20多年的统治。但是他的内部并不牢固,叛乱时时发生。1992年,彭家声部下杨茂良驱逐彭家声,坐上了果干地区的土皇帝。


1995年,彭家声东山再起,击溃杨茂良复辟,但他的威望逐步下降,使得缅甸政府看到了收复果敢的希望。2011年,缅甸政府控制果敢部分地区,2015年,果敢完全被缅甸政府控制。

果敢地区之所以能长期独立,得益于缅甸政府军事实力的弱小。而果敢地区的军队得益于扬威金三角的国民党残部李国辉、李弥当年的训练,拥有高于缅甸政府军的战斗力,这就是果干地区能长期独立的原因。


林屋公子


这已经是过去了很长时间的陈年旧事了,虽然说以前缅甸政府搞不定果敢,但并不意味着缅甸政府就一直无法解决果敢的问题。

在10年前,缅甸政府就通过里应外合的方式从彭家声手中夺下了果敢的掌控权,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缅甸政府军一直苦恼万分的果敢问题成为了已经被解决的定论,根本就不存在缅甸还无法收复果敢的问题。

在4年前的时候,失去了对果敢掌控权的彭家声也曾经带人对果敢发起过反攻,只不过当时因为实力差距太过于悬殊,他们当时并没有那么能夺回果敢,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果敢至今仍一直掌控在缅甸政府军手中。



果敢曾经的辉煌

不过这都是最近10年内发生的事情,早在10年之前,果敢的状况与现如今是大有不同的。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在我们逃窜到缅甸的国民党残部影响下,果敢地区的人们就和其他金三角地区的人们一样开始疯狂地种植起了罂粟、炼制起了鸦片。


那时候,国民党残部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军事训练学校,打算从当地的青少年中培养出一群果敢善战的士兵,以补充自己和缅甸政府军队战斗所消耗的士兵数量。

正是在交易鸦片所获得的钱财以及国民党全部所训练出来的优秀军事人才帮助下,果敢最终在缅甸北部建立了他们的独立王国。

在那些时期里,缅甸政府军一直把果敢当地的军阀势力当成了眼中刺、肉中钉,一直在想着如何把果敢给收入囊中。

但是由于他们的实力太弱、根本无法解决果敢的军阀势力,所以他们只能选择了跟果敢的军阀势力妥协。

在彭家声执政果敢时期,缅甸政府就特意给果敢授予了特区的独特地位、给彭家声授予了合法治理果敢的权力。


缅甸政府军的实力太弱

而总的来说,缅甸政府军以往之所以没能解决果敢,主要还是他们实力弱小的问题。

不说果敢的军阀势力,我们就说那些逃窜到缅甸金三角的国民党残部,仅就这些在我们国内只能算是三流的部队,就能把缅甸政府军打的落花流水。

国民党残部在从云南逃到缅甸之后,曾数次遭受过缅甸政府军的围剿,只不过最后的结局都是以他们获胜、缅甸政府军落败而归告终。


在后来,自国军将领李弥从台湾赶往缅甸之后,这些国民党残部更是加大了对缅甸政府军的欺压。

在面对着欧美国家的记者采访时,李弥说出一句非常狂妄的话:“我做不了云南王,但是做缅甸王还是轻而易举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就更加可以看出缅甸政府军实力的弱小,要不然不可能被一支曾经的败军欺压到如此程度,也无法把他们赶出国门之外。

其他的原因

除此之外,那就是果敢还有着其他的“盟友”。

在以前,缅甸其实就像我们的民国一样,北方地区存在着大量独立的军阀势力,这些军阀势力的存在,其实无形中为果敢分担了很多缅甸政府军施压而来的压力,这也是果敢军阀势力后来一直能存活到2010年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果敢的背后还有着一个强大的靠山,这个靠山有时候对果敢是非常支持的,经常会在果敢遭遇生死存亡的时候,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

只不过这一切都没能维持得了果敢的长久自立,从2010年开始,果敢人的自立时代就结束了,从此,果敢人丢弃了以往一直使用的汉字,开始在缅甸政府的压迫下使用起了缅甸的官方文字。


孤客生


缅甸国内有着很复杂的民族问题,时至今日,缅甸划分了135个民族,但目前来看,果敢已经不算缅甸的问题了,事实上,早在十年前果敢就大局已定。

果敢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族,在135个民族中缅族,克伦族,傣族,克钦族,孟族,若开族,佤族是主要民族。

而基本上稍大一点的民族中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民族武装和地盘,缅甸的少数民族曾经在20世纪末的时候,有至少17支民族武装与经政府达成和解或缔结停火协议,其中12只武装的辖区变为像果敢一样的特区。

果敢历史

果敢从来都不是最有影响力,也不是地方最大,军事实力最强的一支缅甸少数民族武装,果敢之所以那么有名,在于它的历史。

果敢其实就是缅甸的汉人的别称,他们自称是世居缅北的汉人,他们的祖先是来自于明朝灭亡时期退到缅甸的永历皇帝的部下的后人,所以他们一般认为自己是明朝的遗民

后来这里一直都有世袭的土司来管理,在二战后,果敢和邻近的土司邦一同从英国独立,在彬龙会议中组成缅甸联邦,该会议决定这些联邦有极高的自治权,并且可以随时退出缅甸联邦。

由于缅甸后来的大民族主义开始欺压国内的少数民族,导致缅甸国内的民族矛盾上升,果敢地区也出现了各种势力,后来被果敢人彭家声统一,并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与缅甸政府达成和解,成立第一特区政府,保存有限的军力,独立的内政军事和财政等权力。

按道理这就算一个比较温和的结局了,在名义上成为缅甸的一部分,事实上具有高度的自治权利既符合缅甸的国家利益,又同时符合彭家声等人的利益。

十年前就已经被缅甸政府收复了

但是不符合果敢人的利益,因为彭家声在果敢地区就是事实上的果敢王,他实行非常浓厚的个人统治,除了他自己有绝对的权力之外,他的亲戚和自己的亲信都是果敢的实力派人物。

他的跋扈嚣张做法不仅让果敢民众觉得非常难受,更导致果敢一些高级权力阶层的不满,比如说果敢特区另一个实权人物白所成,所以既丧失民意支持,又有高层内讧。

缅甸政府抓住这个时机,在当时果敢地区,有人作为内应的情况下,对果敢进行了果断出击,虽然缅甸军队的实力并不怎么样,是面对只有1万人的果敢军,势如破竹。

再加上彭家声在果敢实行的是家天下,并没有人愿意为彭家卖命,可能对他们来说果敢变天,只不过是换了一个领导者而已,利益不变。

所以2009年8月缅甸在果敢发生了一场军事冲突,乘88事件两周后战争爆发,缅甸军以优势兵力三天就解决了果敢特区的反抗军队,发生领导的果敢军队,为保存实力很快就撤出了。

事实上从这天起,基本上果敢就已经掌握在了缅甸政府的手中,驱逐了彭家声之后,果敢地区临时管理委员会接管原来的果敢特区政府的角色,亲缅甸政府的果敢地区的副司令白所成也成为新的特区主席,并改名为果敢自治区,变成由缅甸中央和自治区双重领导,果敢自治区的政府机关也新增加了缅族的成员。

所以从这一天起基本上上果敢就已经被缅甸政府收复了。彭家声的那点人虽然曾经还试图进行夺回果敢,但是雷声大雨点小,在2015彭家声重整后的同盟军反攻果敢,但是因为自己的后继乏力,而主动撤退了。

彭家日薄西山

从这场战争上就可以看出彭家生已经失去很大的支持了,在没有足够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再加上没有地盘,彭家声的残余力量又能支撑多久呢?

而彭家声本人也已经日薄西山,命不久矣,这位果敢王又如何能够在缺兵少将的情况下,悍然去打败实力悬殊缅甸呢?自然也不现实……

随着时间的发展,彭家声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弱,如果他不能够等到缅甸发生大规模变化,或者没有超级大靠山的支持,显然果敢再也不会成为彭家的地盘了……


历史好奇怪


说不清楚的一块土地。

英国殖民期还是中国领地,与缅甸无关。

抗日时期为保运输线,国民党的国军还在此处有重兵几个师。且掩护英法部队撒入印度。

大陆解放后,蒋介石退入台湾,仍巨量军备供这些师,以反攻大陆用。

解放军得海南岛后,运物资增难,渐减少,不得以国军自给自足开始。

国军大陆虽败,而东亚海上除日本仍天下无敌,周边列国不敢欺中国人。

联合国席位归大陆后,台国军不再巡视海洋,缅中交界处国军彻底与台断联。

由是为谋生成金三角,贩毒换军械。

西南半岛列国,原都归中国诸候国,清未改成中国的保护国,略独立政权了,英入后才脱中,受英保护。从而才有了国界。但国民党政府不以理会,英法受日本击,才在美国催促下让国军在缅甸保由印度入云南的抗战物资大通道的。这是果敢军的来源。

即自古本中国人居处。国军入加强了而已。

缅甸同印度一样,非战争取得民族独立,而由殖民者退出,获独立的,没经战火洗礼,不会打近现代战争,而国军自出现就战不断的,虽打不过解放军,其它军可随意灭的。

果敢一带很模糊,本中国又由国民党军控有,而成共军敌对人,不得以入湎籍,但又不接受缅控,才成现在这个样子。

而其人多四川两淅人员,略有些云南广西人,但将官多山东河北人。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果敢虽然属于缅甸,但果敢是个高度自治的地区,果敢人精通汉语,缅甸称之为果敢语,学校都是用简体中文授课。流通人民币。通讯采用中国联通或者中国移动,电力由南方电网通过云南电网向老街变电站输送。

果敢高度自治的现状其主要原因如下:

1.历史原因

果敢又名麻栗坝。关于 “果敢”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引用的新名, 英文名称叫“Kokang ”,来源于科干山的音译; “果敢”二字系由掸语变音而来,“果”是掸语的九, “敢”是户口,意思是这个地区由九户人家组成。

13世纪至14世纪,为中国元朝云南行省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镇康路军民总管府和孟定路军民总管府的领地。

14世纪至17世纪,为中国明朝镇康府(州)和孟定府的领地。

17世纪至19世纪,为中国清朝云南省永昌府镇康土知州的“六户”领地。

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联合“大西军”张献忠的部将李定国“举旗反清”,兵败后从腾越(腾冲)一路出逃,退入缅甸。

清朝康熙元年(1661年),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进攻当时缅甸贡榜王朝的首府瓦城(曼德勒),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缅王莽白将朱由榔送交清军,并押解回昆明。次年,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

朱由榔的部下随从,除少量降清之外,大部分人在朱由榔的一个部下叫做杨高学的带领之下逃入中缅边界线附近科干山(今日的果敢地区)避难,此后又长期在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其后,清朝在今腊戌附近设立“木邦宣慰司”,命其世守其地,果敢由此进入300年左右的杨氏土司政权时代。[1]通过300 多年艰苦而漫长的日子,这些流落在果敢地区的朱由榔的部下的后代最终发展成今天缅甸的果敢族。

雍正八年(1730年),杨高学的后代杨猷才以“诰封奉正大夫”之名在果敢地区行使职权。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杨猷才病故,其长子杨维兴继职,此时其辖区范围已超过“兴达户”三倍。

乾隆六十年(1795年),杨维兴长子杨有根袭父职,次子杨有泮助理执政。

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杨国华袭职期间,云南总督念其捍卫边防有功,“奏封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并颁发封印,从而取得了合法的汉族土司统治权。[1]

同治十三年(1874年),杨国华之子杨春荣袭职,此时果敢辖境,东至尖山寨,南至滚弄,西至勐汞长箐山,北至慕泰、红岩。

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将其作为印度的一个省。缅北的木邦土司困桑董红降英后,与之关系亲昵的杨土司投向英国,成为英缅治下的土司。[2]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英在伦敦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明确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1]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1]生活在果敢的汉族由此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2][3]

1935年,中英会商南段未定界有关事宜,成立“中英滇缅勘界委员会”并着手开展会勘工作。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后,在滚弄召集掸邦土司、头人开会,要求他们服从日本人的指挥,许以“民族独立”等各种利益。果敢土司杨文炳前往昆明面见英国驻昆总领事和中国政府官员,要求参加抗日战争。在中英双方折冲之下,杨文炳被国民政府委任为果敢自卫队上校司令的职务,属宋希濂的第11集团军指挥,率领所部1000余人配合进驻的新编第39师对日作战。杨文炳同时派人前往大理中国远征军驻滇干部训练团大理分团受训。[4]

1943年7月,杨文炳前往重庆面见蒋介石,得到了蒋授予的勋章,提升为少将,杨文炳返回果敢后驻屯在老街附近的中国远征军第9师便出动部队包围土司衙门将其逮捕。事后,第9师师长张金廷指责杨文炳与日本人有勾结,并将他送上了军事法庭。[4]

1947年,杨文炳被证明无罪回到果敢。英国授予他官员级不列颠帝国勋章(OBE)一枚。4同年2月,缅甸的“国父”昂山在与掸邦各族代表签订了《彬龙协议》,就共同建立缅甸联邦达成一致,杨文炳以果敢族代表参加,并在“彬龙协议”上签字。[4]

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果敢土司杨振材被选为缅甸首届上议员兼掸邦财政部长,杨振声任果敢地区下议员,两人在缅甸联邦首届国会中提出议案:“果敢系缅甸联邦领土,果敢人民应当享受缅甸联邦的合法公民权益。”经国会通过,被载入缅甸联邦宪法,[2]缅甸宪法正式有了“果敢族”的书写体。[3]

1959年,缅甸政府采取金钱补偿的方式,要求掸邦各土司放弃世袭治权,实施地方自治,并由政府军进驻。果敢土司杨振材交出了权力,并移居腊戌以示诚意。自治政府成立后,地方权力仍然把持在以杨氏家族为首的几大家族手里,并且借着自治的名义不断扩大势力范围。[4]

1962年,中缅两国划界,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精神,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版图。3月,缅甸发生军事政变。奈温军政府上台后一改文官政府的温和政策,重点改组东北军区,增强作战能力,开始着手收回掸邦自治权,并将打击的重点置于果敢族群。[2][4]

1963年8月17日,缅甸军事侦探部及东北军区同时行动,杨文灿在仰光、杨振材在腊戍、杨二小姐杨金秀在仰光、罗星汉在勐东几乎同时被抓。缅军77师大规模集结完毕,开始向果敢地区快速挺进。

1965年,缅甸废除土司制。3月29日,果敢土司杨振材之弟杨振声带领家眷随从600余人离开果敢南下泰国。缅甸政府指示由步兵第6营和第39营接管果敢。政府军接管果敢后,与当地民众矛盾重重,杨氏土司地方民族武装,受缅甸政府扶持的罗星汉“自卫队”武装先后统治果敢地区。[1]6月,彭家声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在果敢百姓中赢得了支持,公开与缅甸政府军对抗。

1968年,缅共开辟缅北根据地,杨氏土司武装和罗星汉与缅甸政府合作共同对付缅共人民军。不久,罗星汉自卫队被缅、泰两国军队击溃。1969年3月,缅甸政府军放弃果敢,撤至滚弄,并强迫果敢3000多户百姓15000多人搬家。

随后彭家声兄弟等人加入缅共人民军,跟随缅共重新反攻攻占果敢地区,果敢成为缅共东北军区果敢县。接着缅共人民军南下,攻占了萨尔温江以东大片的果敢、佤邦、小勐拉等地方。[1]

1989年3月11日,时任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的彭家声在果敢杨龙寨发动兵变,宣布脱离缅共,驻萨尔温江以西的一旅、二旅、贵概县大队和原缅共果敢县大队共4000余人与彭家声一道成立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又称果敢同盟军)。彭家声出任同盟军司令。3月31日,果敢同盟军与政府和解,成为1988年以来第一支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的少数民族武装,其辖区被中央政府划为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兼任特区政府主席。果敢保留自己的武装,缅甸中央政府仅在当地派驻少量行政、教育人员。[1]

2.人口及民族

生活在缅甸掸邦果敢及周边的汉族,在缅甸被称为果敢族。

2003年,据初步统计果敢当地人口约14万人,其中汉人占百分之九十,其余则有掸族、崩龙族、苗族、佤族、傈僳族、白族、缅族等。在果敢经商务工旅游的中国人较多,流动人口加常住人口有30万左右。

2005年相关数据显示,果敢当地总人口约2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20万人,流动人口约10万人,农业人口3万人。老街市总人口约1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约8万人。

截止2018年,果敢当地总人口约为30万人,流动人口约15万人,老街市人口约20万人,整个果敢常住人口80万人,

果敢的缅族人多为缅甸中央政府派遣的军人和家属以及行政官、小学教师、技术人员、医务等人员。

3.民族认同感

果敢地区的汉族人一直把自己当中国人,但是,中国政府确是无法承认他们的。只是,我们是同一个民族,又是友邦国人,所以,中国尽可能给他们最大的帮助。在果敢,电力,通讯,教育,经济全方位由中国提供支持。并且,也有很多中国人在那里做生意。当地的缅甸人,也就是缅甸华族,自称果敢族,讲的是中国西南官话,和云南汉人一样方言。教育也完全按照中国的小学教育来教,甚至连教科书都是采用的中国教科书。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武装力量。他们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服缅甸政府统治,只是他们需要缅甸政府给予他们更好的,更自由独立的权力。之所以有冲突,是缅甸政府想更彻底,更完全的治理果敢地区。而果敢人却不想这样,所以扛枪为自己的自由斗争。当然,果敢地区有乱,就会影响中缅边界安全,这样,中国政府不得不管。战火烧到家门口,总会有火苗烧过来,所以,中国从中发挥影响力也是为了保障我国边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收留难民,是尽自己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另外说一下果敢地区,曾经是金山角产毒品的重要地区,由于毒品也危害我国,于是在中缅双方的合作下,果敢地区不再种植毒品植物,而改种甘蔗香蕉等经济作物,这对于果敢人来说,是对中国的最大让步,因为,种甘蔗赚的钱远不及当初。所以,我国也在经济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我们在看待问题是必须乐观理性看待,在国家面前,以国家为重。在国家之外,以民族为重。在国家与民族面前,还是以国家为重。


二休影视锦集


之所以存在果敢问题,我认为这个锅必须由缅甸军方来背,缅甸军队战斗力长期处于战五渣阶段,并且始终顽固地停留在青铜这个最低段位上,迟迟不见提升,最终导致果敢问题久拖不决。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我国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摧枯拉朽,蒋介石军队一路败退,随着云南的和平解放,一部分蒋军进入了缅甸境内,这部分军队汇合了流落在缅甸的远征军士兵,盘踞在缅甸的果敢地区。

这支大约三万余人的部队可不是战场初哥,他们中有人经历过抗日战争血雨腥风,也接受过解放战争洗礼的部队,战斗力不弱,加上吸收了部分远征军的兄弟,对于缅甸山区丛林作战经验极其丰富,很快这支部队就在果敢地区打出了自己的一份天下。

在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何况还是一股三万人这么庞大的势力!

缅甸政府军立即调集主力对这支残军部队展开了攻势,可是缅甸军队的战斗力实在太渣,每次都是进攻不成被反杀,无论投入多少先进武器结局都是被吊打,可以这么说要不是这支国军部队的规模不大,补给不足,他们完全有能力把一个缅甸给搞得翻天覆地。

不过既然自己青铜的段位不是敌人的对手,缅甸人就找来了帮手带自己,这次他们请来的是东亚地区最强大的军队至尊王者——人民军队,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在人民军队面前曾经各种花式吊打缅军的国军残部大部被人民军队或消灭或赶走。

残军变得更残,他们化整为零,有的继续待在果敢地区,有的则朝老挝以及泰国方向渗透。这些留在果敢地区的国军残部,因地制宜与当地的土司势力相结合,他们为果敢地区的军阀武装带来了先进的战术,使得这些地方军阀实力有了突飞猛进,有了叫板缅甸政府军的实力。

其实,在这些国军兄弟到来之前,缅甸的果敢地区就是一个有独立倾向的地方,他们这里的居民相传是明朝爱国将领李定国残军的后裔,应该说这些果敢的汉子是我们同根同源的汉人同胞。他们长期接受杨氏土司的领导,形成了事实上的独立王国。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上个世纪的中期,在缅甸政府的操作下,杨氏土司的杨振财兄弟被驱逐出境,缅甸政府的这一顿操作猛如虎,本他们以为只要驱逐了杨氏兄弟就能够触手伸进果敢地区,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原本杨氏兄弟的手下彭家声应运而起,开始了对果敢的统治。

这是一个比杨氏兄弟更加难缠的对手。

他靠着坚韧不拔的意志,通过吸收国民党残军的经验,以及自主学习北邦大国游击战的心得,断断续续的与缅甸政府展开了长达数十年之久的斗争,他也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八旬老人,但是他依然坚持与敌人作斗争。

上个世纪缅甸政府在西方势力的支持下,在缅甸境内大搞民族主义,少数族裔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同时为了切断果敢地区汉人和北邦大国的联系,将果敢地区的汉人改称为果敢族,这种掩耳盗铃的行径着实可笑。

在这种形势之下,彭家声拉起了一支队伍,与缅甸政府死磕到底,保护整个组群的利益。受益于国军残部的加持,彭家声的武装部队多次挫败缅甸政府军的攻击,最终在一九八九年成立了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出任第一特区主席。

在这个时候彭家声可谓是名震一时,他是缅甸诸多反政府武装中第一个放下于缅甸政府仇恨达成民族和解的军事领袖,在他的表率作用下诸多政治派别都放下成见,一时间战火纷飞的缅甸北部,出现了和平的曙光。

同时这位彭家声也是缅北第一位宣布要废除毒品种植的军事领袖。通过不懈的努力,在2002年果敢地区彻底终止了罂粟的种植。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果敢地区并不是一潭死水,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城头经常变化大王旗,各种阴谋,内讧始终没有停过。内部的不团结给了外部的强敌机会,二零零九年的8·8事件,缅甸政府军背信弃义大举进攻果敢,猝不及防的果敢军队被打的落花流水。

彭家声仅以身免,但是这位八旬老人依然没有放弃,仍然在继续着斗争。

不过目前果敢地区已经被缅甸军方控制,开始了缅甸化进程,彭家声要重新夺回这片根据地真心很难,但是我们应该为彭家声的这种百折不回的精神击节叫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