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理財|新手理財經驗分享:什麼是理財最好的方式?

現在很多人講,理財就是理生活。有人通過理財,給自己買了房子,實現了夢想,35歲就達到了財務自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等等,可是也有些人覺得理財很難,覺得沒錢就沒法理財。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理財故事。

一.我是怎麼和理財結緣的?

當一個人的眼中開始盯著賺錢、想要攢錢的時候,理財就開始了。

我是在9年前,也就是2011年開始,那時候已經畢業幾年了,始終沒有存到錢。眼看著別人開始成家立業,而我還是月光族,從那時起就想著怎麼攢錢,怎麼去賺更多的錢。

因為當時我住的地方附近就有一家銀行,上面會打一些存錢有多少利息的廣告。

記得那時的銀行定期理財年化收益率還是蠻高的,能達到5%、6%以上,等到終於攢夠了五萬元,就通過網銀買了我人生中的第一筆銀行理財。

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關注各種理財方面的信息資訊,股票/基金/外匯等等,並且感受到通過理財的收益比普通的定期存款要高。

二.在眾多投資品種裡,為什麼更偏愛基金?

在2013年的時候,我跑到一家證券公司開戶,裡面幾乎都沒有什麼客戶,那時股市已經熊了四五年了,正是很低迷的時候,我並不知道這些,只知道應該去開個股票賬戶,所以幸運地趕上了2014年的牛市。

可是當時我跟很多小白一樣,不懂得股票交易的理念原則等,把握不好時機,就憑感覺買賣,所以賺到的錢又全部還回去了。也正因為經歷了2014到2015年的牛熊過山車,讓我開始反思,怎樣找到更好的更適合我的投資理財的方法。

後來有朋友介紹炒白銀、炒外匯,炒期權等槓桿高風險的投資,我也都一一嘗試過了,結果都是悻悻而退。風險太高,心臟簡直是無法承受,從此以後就再也不玩這些高風險的投資了。

因為之前股票虧完之後,我就買了兩支基金,放在那裡一直沒管它,一年多之後想起來打開賬戶發現,它並沒有虧損而且還有盈利。

所以最後決定靜下心來好好研究基金定投,一邊看書學習知識,一邊做知識輸出,寫公眾號,分享在頭條等平臺。

我的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18%左右。股票賬戶也沒有讓它擱置,股票和基金基本上是同時期買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個對比。

可結果,股票賬戶卻跑輸了基金賬戶。所以,我的養老計劃和子女教育計劃都是基金賬戶,計劃是定投20年。

以上是我實踐的第一點,長期堅持下來,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在15%以上,比銀行理財的收益率要高很多。

第二點,基金投資更適合普通的上班族。

大多數人平時都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關注這些理財方面,更別說能夠天天去盯著賬戶了。能夠讓銀行賬戶上的錢去實現增值,又不需要承擔太大的風險,莫過於就是基金了。

第三點,基金的投資門檻低。

銀行理財的門檻一般至少上萬元,而基金100元就可以買。每月省下幾百幾千元,可以拿來定投基金,長期下來,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收益。

像餘額寶之類,是屬於貨幣基金,只要有點小零錢,都可以投入進去,沒有任何門檻,只是貨幣基金的收益比其它類型的基金要低。

所以基金適合90%的投資者,尤其適合沒有多少積蓄,又沒有投資經驗的、想要理財的夥伴們。


宅理財|新手理財經驗分享:什麼是理財最好的方式?


三.有什麼選基和養基的秘訣?

對於入門的夥伴們,一般建議選擇寬基指數。像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創業板指數等。它是跟蹤複製指數的,指數漲它就漲,指數跌它就跌,一般波動性不是很大。不用擔心它的陰跌,因為從長期來看,指數會向上的。

只要設定計劃按月定投就可以,它會自動從銀行扣款的,不需要我們過多的費心。在行情大跌的時候就多買一點,在上漲的趨勢當中可以少買一些。

對於有一定投資經驗的夥伴們,可以去關注行業指數,偏股型基金,ETF基金等。像醫藥、必須消費品、大金融之類,這些關係到老百姓日常衣食住行的方面,是永遠不會衰落的行業。

在選擇基金的時候,要參照基金的過往業績表現、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的操作水平、基金評級,風險等方面,擇優選擇。另外儘量選擇成立3年以上、資金規模超過10億以上的基金。規模太小的話,風險大,規模太大(超過50億),收益相對會低一些。

基金不代表可以一直持有,它有估值高的時候,也有估值低的時候。在估值高的時候,逐步地可以賣出;在估值低的時候,只要不斷地買入和持有就可以了。

要說養基有什麼秘訣的話,我想那就是耐心等待了。

四.有哪些理財和養基的書推薦給大家?

現在關於理財的書有很多。

像《小狗錢錢》、《富爸爸窮爸爸》《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等,屬於理財入門的書,另外推薦《貧窮的本質》、《投資最重要的事》、《太傻天書》、《韭菜的自我修養》。

多看經典的書籍,包括國學經典,裡面都有很多相通的投資道理。

每年我會將自己要看的書單都列在一起,一年讀50本書左右。不僅為了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還為了建立一套系統的投資體系。

理財是一生的必修課,除了投資理財外,還有思維認知類、傳記、心理學、哲學、中醫文化等,很多東西是相通的。通過廣泛的閱讀,可以讓我們的思維更加開闊,投資更理性。

五.理財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

1.對於女生來說,生活的樂趣之一莫過於消費了。買很多新奇特的、前沿時尚的物品,把自己的時間都打發在逛街、瀏覽商品之中,經常看著買來的戰利品,就會有一種滿足感。不知不覺地,錢也就花沒了。

所以為了攢錢實現一個個夢想,我學會了記賬。

從買基金時就開始記賬,收入和支出寫的清清楚楚。一年下來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賺了多少錢花了多少錢,分析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

記賬讓我變得更加理性,所以也就節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費,並且攢下了錢用來理財。

2.在沒有理財之前,我的生活可以說是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的,除了上班就是休閒。接觸理財之後,我就開始規劃自己的業餘生活,每週看書,整理資料。

我最喜歡的是,週末的時候泡在圖書館,因為那整整一個下午的時光,是淡定和從容的,並且完全屬於自己。這種充實的生活讓自己無暇去煩惱,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靈感。

3.生活規律有目標,會讓人的身心有激情有朝氣。

以前電腦前長期伏案,落下了頸肩和腰椎的毛病。現在就特別注重健康方面,有時間就會讓自己的身體放鬆,去鍛鍊和保養,這樣就會長期保持一種良好的身心狀態。

宅理財|新手理財經驗分享:什麼是理財最好的方式?


最後,送給新人的幾句話。

學習投資理財最大的成本是時間,而不是錢。

資本加上智慧,就叫投資。而智慧是由實踐產生的,沒有實踐不可能有智慧。實踐等於什麼?就是把所有的錯誤都犯一遍,找到正確的方法,叫實踐。

理財要趁早。不要等到有錢的時候才來理財,這是一個思維誤區。什麼時候有錢?多少錢才叫有錢呢?一生是短暫的,沒有幾個十年,也不可以讓我們從頭再來,在年輕時試錯一定比在年老時試錯的成本要小得多。

理財其實很簡單,只要想攢錢,從現在就開始,100元就可以去買一支指數基金,然後耐心的持有,一定會給你帶來意外收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