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地球》的精華所在是什麼?

磚家聊電影


《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2019年9月4日,教育部辦公廳、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廳印發《第39批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優秀影片片目》。該片推薦為中小學生觀看的影片。

影片演的是: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新家園。

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吳京飾)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領航員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轉眼劉啟(屈楚蕭飾)長大,他帶著妹妹朵朵(趙今麥飾)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吳孟達飾)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徵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影片中人類居住地底的世界極大地震撼了我,地球表面如同廢墟的場景也令人感慨萬千。學生時代曾經看過一個科幻片,地球由於碳化嚴重,不加以制止將極速暖化,人類不得不搬離地球表面,生命也將縮短,人類不得不尋找另一個可以生存的星球,流浪地球不止給人視覺上的震撼,也不得不令人深思,如果人類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那我們的未來的希望又能延續多少代。

地球上的科學家,通過觀察太陽活動,預測出太陽在不久的將來,將會發生氦閃,然後持續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地球將被膨脹的太陽包裹,進而地球上的人類將遭受滅頂之災。人類為了生存,地球上的全人類組建了一個地球聯合政府。

生存下去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建造一艘巨大的宇宙飛船,把地球上的人類載到最近的半人馬星座。另一個方法是把地球改造成一個巨大的宇宙飛船,地球自己飛出太陽系。

而當時的技術無法研究出光速飛船,要飛到最近的半人馬星座,按照當時的最高飛行速度要經歷2500年左右才能達到半人馬星座。所以考慮到任何一艘宇宙飛船不可能在宇宙中穩定飛行2500年之久,加上宇宙中存在的太多隕石和宇宙塵埃,因此製造飛船的計劃被作廢。

人類為了把地球推出太陽系,必須在赤道附近建造許多的反向推進器,把地球自轉的引力給抵消掉,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人類研究出了重元素聚合這一技術,有了這一技術,使得赤道上的反向推進器的方案得以實施。因此將地球停止自傳的時代成為剎車時代。

為了逃離太陽系,在地球停止自轉後,必須讓地球超越宇宙第三速度。由於地球自轉已經停止,還停留在太陽系的地球,一半成為了永無天日的夜黑,到處是冰天雪地的極寒之地,而地球的另一半成為了永無黑夜的永晝時代,加上地球上建造的那些碩大的發動機產生的熱量,地球永晝一面的溫度長年是七八十度,人類生存環境極度惡劣。

為了逃離太陽系,人類在地球永夜一面建立了碩大的重元素聚合推進器,高度有一萬米之高。地球藉助這些巨大的推動器,開始逃離太陽系,由於地球的速度超越了宇宙第三速度,因此地球變成了一顆彗星,人類被迫轉移到地下生活。在長達2500年的遷徙中,人類除了必須駕駛地球的宇航員,都必須在地下生活,全人類的命脈,就在宇航員的手中。

此時的地球,已經逃離了太陽系,地球已經擺脫太陽的引力,地球開始加速駛向半人馬星座。在人類逃離太陽系後,觀察到太陽並沒有像之前科學家預測的那樣,太陽依然穩定的進行著核聚變,這極大的激烈了當時飽受滄桑的人們,很多地方的人類開始揭竿而起,反抗地球聯合政府,並要求地球掉頭重新迴歸太陽系。暴亂四起,暴徒們最後成功的佔領了地球推進器,並推翻了地球聯合政府,將那些預言太陽將會發生氦閃的科學家和地球執行官們處以死刑。

在所有人看著這些被處死的科學家和地球執行官,並高唱《我的太陽》時,太陽氦閃爆發,很快太陽就吞併了金星、水星和火星之後便坍塌成為一顆紅巨星。

此時地球推進器開始停止工作,並且控制赤道推進器,讓地球恢復自轉運動,開始慢慢的靠近半人馬星座的比鄰恆星。

地球終於進入比鄰恆星,開始圍繞新的太陽比鄰恆星開始公轉運動,人類文明經歷了漫長的2500年的地下沉寂,終於再一次見到了新的希望。

《流浪地球》這部小說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巨大的腦洞,當我們耐以生存的地球環境遭受滅頂之災,當每天穩定的為我們釋放著光和熱的太陽開始變成一顆不受控制的定時炸彈,我們全人類又該何去何從?


小松觀影視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流浪地球》小說本就想象力豐富,讓地球連同地球人一同逃難的創意蕩氣迴腸、驚豔無比。電影中的行星發動機很硬核,還原了小說中“雅典衛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寫;地球啟航產生的尾跡清晰可見,宛如一艘巨型飛船遨遊宇宙之間;北京、上海被冰雪覆蓋氣勢磅礴;地木交會更是讓人瞠目結舌,試問有電影能看到這樣一幕?

中國導演能拍出這樣的硬科幻,看到這樣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動,可以讓人原諒一切不完美!說這部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腳,畢竟國內早就拍過很多軟科幻,但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硬科幻電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說中國硬科幻電影的元年,這是任何人都無可反駁的,它的工業化程度在國內絕對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載入中國電影史的電影!

其實中國觀眾對於這類型的硬科幻並不陌生,只是國內一直沒有拍攝這種硬科幻大製作的工業基礎,也可能是因為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國獨有的文化語境,並不相信中國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終於有導演做了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給中國的硬科幻豎起了一個很高的行業標杆,在中國人的文化語境裡用中國人的方式拯救全人類,也一樣可以拍的毫無違和感,一樣燃爆!

最後表揚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說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畫翻頁片頭還精彩。電影保持了小說的整體框架,有一定改動(嚴格說其實是擴充),只拍了小說的前兩章,最精彩的《叛亂》希望能在續集看到。新加入的點燃木星很有新意,這種有創意的改動我還是能夠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讓“中國科幻電影”迎來真正的春天。中國科幻迷從此不再流浪,因為我們終於有硬科幻了!


小天電影剪輯


這部電影主演,吳京,屈楚蕭,李光潔 主要講: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造出推進氣,尋找新家園。然而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為了拯救地球,為了人類能在漫長的2500年後抵達新家園,流量地球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多秒的生死之戰。



喬巴衣櫥Ys


在未來的某刻,太陽將會急速膨脹,吞噬地球。為了生存,人類想出一個極具瘋和挑戰的想法,用10000座建立在全球堅硬地表上的巨型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這期間要經歷無數的末世考驗,如停轉地球、衝出小行星帶,利用引力彈弓計劃(在地球與木星之間的安全距離外利用引力進行彈弓加速,把地球甩出地日軌道)脫離太陽引力等等。之後用2500年的時間奔向另一個可供地球生態生存的星系。本電影的背景是地球多次變軌衝出極度危險的小行星帶後,偏移了原來的既定軌道,使地木距離變近,“引力彈弓計劃”出現更大的風險,而之後木星引力的影響使地球上大部分發動機停轉,地球面臨被木星引力捕獲解體的毀滅性災難,全球必須在有限時間內緊急救援修復受損發動機,擺脫毀滅的命運。我們的故事聚焦於一支從北京出發的中國救援隊,其中有中國人獨特情懷的表達,也講述了親情父愛的偉大,但還是在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背景下人類自救的故事。在這2500年持續100代人的漫長計劃中,有著太多的末日考驗,所以對未來抱有希望,是流浪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這也是電影的精髓所在。


帶草帽的豬


首先,這部電影在原著小說的設定基礎上,對原著的還原相當準確到位,整個團隊從導演到投資人到演員再到後期製作人員都是在用心用力完成這部電影,真正的上下齊心,所以這部電影稱之為藝術品實至名歸。

其次,科幻題材電影一直是中國電影的空白,而它起了一個很好的頭,既滿足了原著粉的要求,又吸引了大量普通觀眾對科幻文學和電影產生興趣。

最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我知道已經被思政課念煩了)是一個很偉大的構思,不僅是政治原因,而且的確關乎人類種群和整個地球生態的存亡,而這部電影與宣傳這一理念完美契合。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這不是預言,而是現實。

而就在現在,人類共同經歷一場疫情,北極南極的冰川年復一年在加劇融化,有人依然在搞分裂,有人在詆譭其它國家,還有人還在動用槍炮侵略別人的家園。

你們想想,還會有救嗎。


量子傳輸HD


電影《流浪地球》的精華所在是什麼?我是笑盤劇場,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下面是我的看法:

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可以說口碑、票房雙豐收。電影講述為了自救,人類把地球從太陽身邊偷走的故事。整場電影看過來,感慨國產科幻片發展的太快了,可以與好萊塢大片相媲美。

首先吳京飾演的劉培強相當出彩,遠在太空站,作為宇航員的父親,為了地球能搬上太空,休眠、大負荷作業,十幾年未回家。在危難時刻,酒瓶、火柴、強勢、突圍等系列的動作特效,只為了家人孩子、家園。吳京電影特色特寫深深打動著我,不愧是實力派演員。從全片電影觀看效果來看,情感上引人共鳴,的確是一部不錯的科幻片,值得觀看!

其次 電影《流浪地球》精華有幾個方面:

1:勇氣突破

中國之前沒有這樣的科幻片,市場也一直欠缺。吳京能有勇氣拍下來並且上映,我個人覺得是吳京團隊很大的勇氣和信念支撐著的。這部《流浪地球》電影是中國最硬氣的科幻片,製作團隊可以說下足了功夫。影片不但對太空、航天、機械設備等有著豐富的表現,而且片中還蘊藏著各種豐富的科學知識,比如: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洛希極限,說的是行星與衛星距離到一定距離,潮汐現象會使流體團解體分散。

2:故事突破

看了那麼多好萊塢科幻大片,腦海中全都是國外元素。國產科幻電影加入中國元素,語言表達體系、思考方式、一股中國風在影片中彰顯的尤為可貴。《流浪地球》電影做到了,故事情節生動感人,超讚。

3:特技突破

這部《流浪地球》電影做出了這樣的特效,運用特技為拯救地球故事服務。我很吃驚,特技效果特棒,不會輸與好萊塢大片,《流浪地球》電影真的做到了。

4:里程碑式的突破

這部《流浪地球》電影相當成功,這是一部第一個吃螃蟹的電影。我相信以後,肯定會有更多的優秀的國產科幻片騰空出世。(當然有一些爛片在裡面)雖然有一些網絡噴子吐槽此部電影是一部爛片,但是我相信不管怎樣,它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國產品牌,應該支持。(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觀看《流浪地球》對於我來說相當震撼。在看了那麼多好萊塢大片以後,那些絢麗的特效,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伴隨著無數次的狂轟濫炸以後,大夥面對任何一部稍為有點出格的電影作品,可能隨口說說:“爛、假、俗”。但看了《流浪地球》以後,卻可能讓觀影者慢慢平靜下來,因為《流浪地球》是國產電影品牌,多多少少有愛國的力量在裡面。

影片呈現的家園、團結、親情、愛、自我犧牲等讓我極度哽咽。影片對地球家園愛的那麼深沉,人類那麼渺小,同時呼籲和平,共同保護人類美好的家園。

綜上所述,《流浪地球》電影確實是一部不錯的科幻大片,大家對此部電影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評論區留言、相互學習。


笑盤劇場


《流浪地球》,無疑是整個春節期間電影市場的最大贏家,口碑票房雙豐收。不過,你真的看懂了這部電影了嗎?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比肩好萊塢”、“載入中國電影史”等等形容是否過譽,可能也是見仁見智的,不過也是說明了確實中國在科幻電影上的缺失。

電影的臺詞和劇情雖然有些尬,設定也存在著一些硬傷,但是就創意腦洞和特效上來看,逆襲的確當之無愧。

如果問大家,這部電影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個部分,可能,下面這張圖是很多人的感受吧。

對故土的眷戀

帶著地球逃亡,這個不可思議的想法,竟然會在電影中真的實現,這在國產和好萊塢大片中都是前所未見的。

就連國外的一些工作人員都對導演郭帆表示,我們很少遇到你們想法這麼奇怪的電影,地球都要毀滅了,美國電影通常都是選擇坐上飛船逃去外太空,為啥你們跑路都要帶著地球一起?

郭帆回應稱:“因為北京房價太貴,我們捨不得丟”。

這個玩笑一般的對話,其實深層次也能體現出東方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落葉歸根”。

中國人一向將“故土”看得十分重,很多成語例如“落葉歸根”、“解甲歸田”等都體現除了中國人心底的一種對於故土的眷戀。

即使是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家鄉,否則有個詞叫做“客死他鄉”。所以電影中最後,Moss在廣播中說道,所有人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中,擁抱家人。同樣的情況,放在好萊塢,可能就會變成珍惜眼前,及時行樂,死也要死在自己喜歡的地方。

不按套路走的小破球

說《流浪地球》是一部反傳統災難片,還體現在其劇情安排上,以往的災難片基本觀眾看了開頭就知道哪些人馬上要死了,哪些人下一步要做什麼,而《流浪地球》不同,每一步的劇情推動,你都會覺得猜不透。

1.剛子用自己的性命將韓子昂踢進了大樓裡,按照一般套路,韓子昂會為了不辜負剛子的犧牲而重新燃起年輕時的熱血,最終在某個節點與主角相遇,最後哪怕是死也毫不遺憾。

結果韓子昂也沒多活幾分鐘,找了個沙發直接當場去世。

2.李光潔飾演的救援隊隊長,將火石送至杭州重啟杭州推進器,但是杭州地下城開始了岩漿倒灌,一般的電影套路都是救援隊和主角一起歷經千難萬險,成功救了上千萬人,也讓主角劉啟邁向成熟。

結果還沒走幾步,杭州地下城全面崩潰,主角甚至都沒出現,火石也被救援隊員打壞。

3.重啟蘇拉威西赤道轉向口,是電影的一個高潮點,按理說這回總該輪到主角團隊上場了吧,結果車還沒開到,轉向口就已經重啟了,因為“飽和式救援”,別的救援隊已經先行趕到一步。

4.重啟沒用之後,發現地球無法脫離木星引力,主角劉啟終於想到一個“點燃木星計劃”,還沒等落實,Moss就已經表示“以色列人早7小時就已經提出來了,連結果都算出來了,成功率為0,你嘚瑟啥”,讓觀眾和劉培強當場傻眼。

5.好不容易大家齊心協力一起將轉向口點燃,在橙色光柱發射的一瞬間,旁邊還有兩束橙色光束,也就意味著在別的地方還有同樣的人在做著同樣的事。

6.即使是片中最引人爭議的吳京,看上去似乎最個人英雄主義,電影中也交代了,其他艙的宇航員也同樣在反抗著Moss,即使沒有劉培強,還會有其他人突進到總控室。

這部電影結束了,你會有這樣一個想法,主角團隊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意義?沒他們不是也行嗎?其實這正是電影的精華所在。

拯救人類的永遠是人類自己,一個人是永遠沒有辦法推動整個地球的,哪怕犧牲50萬、100萬人,但是隻要35億人能夠活下去,那就是希望。

傳統的好萊塢災難片,強調的是個人英雄主義,強調的是沒有主角就沒有人類的希望;但是,《流浪地球》講述的恰恰是每個人團結起來的力量,對於生命的追求和希望,一個人是無法拯救地球的。

生死攸關,捨生取義,成全新生。

從這個意義上,《流浪地球》不是為了啟蒙科學,而是為了啟迪黑暗。





米斯特歐i


《流浪地球》稱得上是這些年國產電影在科幻領域的一個里程碑,當然換個說法說《流浪地球》不僅僅是“里程”而更像是一個“起點”, 該片如果找準一個定位,我認為這片是“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影片中有很多元素都是致敬國外某些優秀電影,比如劉培強給木星畫形狀是為了記錄離木星的距離,他從休眠艙出來之後發現窗口的木星不見了,立刻意識到空間站已經“叛逃”。在那個窗口旁,掛著一個《盜夢空間》裡的陀螺,而盜夢空間的結局是,主角終於回到家見到了孩子。這個細節引起了很多觀眾的共鳴!

moss的紅色光點,劉培強在休眠艙裡的掙扎,致敬了2001太空漫遊,而之後喊的“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果然是奢望”來自原著中最高執政官對反叛軍的話,“我理解所有的人,因為在已經進行了40代人,還要延續100代人的艱難奮鬥中,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個奢求。”

國產電影能出現像《流浪地球》這樣的優秀科幻電影,真讓人欣慰。





沫沫撩影


首先,這部電影在原著小說的設定基礎上,對原著的還原相當準確到位,整個團隊從導演到投資人到演員再到後期製作人員都是在用心用力完成這部電影,真正的上下齊心,所以這部電影稱之為藝術品實至名歸。

其次,科幻題材電影一直是中國電影的空白,而它起了一個很好的頭,既滿足了原著粉的要求,又吸引了大量普通觀眾對科幻文學和電影產生興趣。

最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我知道已經被思政課念煩了)是一個很偉大的構思,不僅是政治原因,而且的確關乎人類種群和整個地球生態的存亡,而這部電影與宣傳這一理念完美契合。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這不是預言,而是現實。

而就在現在,人類共同經歷一場疫情,北極南極的冰川年復一年在加劇融化,有人依然在搞分裂,有人在詆譭其它國家,還有人還在動用槍炮侵略別人的家園。

你們想想,還會有救嗎。



蝸牛友影


電影看過了,與從宣傳階段時被吊起的胃口,和作為原著粉積累的高期待相對應的,是依然比較滿意的體驗。

儘管電影幾乎是對原著的徹底改編,但很高興電影保留著原著的一些精華,比如行星發動機,比如流浪地球計劃的五個階段,比如在不同情境下仍然成功化用的“讓人類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望”這一話語,再比如對原著中無常與荒誕的更充分發揮。比較遺憾的是原著中叛軍處決五千名流浪派這一場景沒法展示了,可以留待拍續集。 讓我更興奮的還從是這一電影中看出了大劉其它作品乃至世界經典科幻電影的影子。放棄人類的“火種計劃”構想彷彿源於《三體3》,用空間站點火的想法和《全頻帶阻塞干擾》構想類似,劉培強懷疑Moss叛逃的情節與《2001太空漫遊》如出一轍(其實,2500年的漫遊,難道還不能被稱為另一場“太空奧德賽”嗎) ,父與子之間的協作讓人想起《星際穿越》中庫珀與女兒的超時空協作。取其硬核,能有創造性繼承,難得! 作品獨創性很值得誇。囊括了大劉小說中不會出現的賽博朋克元素,這一點是個人覺得最好的創新,其他的小點子,如“五十年的妹子”等等,哈,也很好,讓人看了有新鮮感。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依然能感到對好萊塢電影工業的模仿,還有一些《戰狼》味,所幸程度控制在了不至於使人不快的範圍內。好萊塢電影把人胃口養出了依賴性,走出它的影子,還得很長一段路。 《戰狼》 味,是因為吳京表演的緣故吧,這個倒完全合理,不應苛責。 讓人不快的是,帶著地球流浪的想法是很棒,但很多媒體鼓吹說這是體現了中國人的民族思維,並上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上,我認為這是拔高,真的大可不必。劉慈欣原著中便有“流浪派”與“飛船派”的激烈交鋒,並非眾人一致,而且原著中帶著地球的原因是出於生存的現實考量,而非電影中貫穿的“家”的情結,而且《三體》乃至王晉康、韓松等人的科幻作品中也有逃離,但並沒有帶著地球。只能說,這種“中國思維”是出於偶然,媒體用它來鼓吹中國科幻,和郭帆導演以“家”來應春節檔的景一樣,是很好的權宜性的宣傳方式,卻不是事情的真相。 人說劉慈欣以一人之力把中國科幻提到了世界的水平,那麼也可以說這部電影以自己的堅持把中國科幻電影提到了世界水平,不過,敬重歸敬重,稱讚歸稱讚,一人之力畢竟單薄,小說也好電影也好,中國科幻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看到了一點遠景。路途還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