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指的是什么?

讲讲身边事


这个问题有意思。这句俗语如今看起来挺不搭的,新生代的年轻人基本上很少听到了吧。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些经验之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我们试着分析下看看。而且据我所知,这几句话最后好像还有一句。

一人不进庙

为什么一个人不能进庙?这在如今简直不可思议,庙里的和尚都是慈悲为怀,庙里的菩萨都是富丽堂皇,为什么在古时候一个人遇到庙宇却不要进去呢?

第一个是客观原因。古时候的庙宇大都在深山老林,不像如今都变成了旅游景点,人声鼎沸。都是在孤独清幽所在,可能有几个和尚在维持,也可能早就年久失修,被强盗、流民占据,甚至归了野兽容身,所以,一个人不要冒冒失失进去,否则的话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当然在闹市的大庙宇没有这个问题。

另一个就是主观原因。大殿内寂静无人,只有罗汉雕塑,四大天王怒目相向,一般都是极其高大威猛,对信众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一个人进去,再加上心理感应,很容易让意志不坚定者产生幻觉。环境的肃穆,雕像的威严,更容易让修行者达到修心的状态。不过普通人独自进去,就容易产生恐惧感,犯了魔怔。如果有人相伴,自然会减轻心理负担,甚至完全消解。所以,越是这种仪式感强的场所、活动越是不要一个人参加。

另外有个原因,就是瓜田李下。寺庙里大都有香火钱,你一个人进去,是想干什么?佛祖信得过你,庙里的和尚可未必信得过你。所以,有人相伴进出,类似于咱们今天替公家办事,“一人为私,二人为公。”互相之间有个监督,也有个证明。

所以,老祖宗的智慧可真是圆滑呀。既保证了自身安全,又撇清了坏人嫌疑。这个可以有。

二人不看井

这个如今更加没地方说理,井都很少见了。

这个大抵也是出于自保原则。我和你一起看井,你起了歹心推我一把怎么办?别说没有,乌鸡国的国王不就这么给推下去的么?

另一点也是撇清。你失足掉下去淹死了,我怎么办?我和你一起看井,自然变成了第一嫌疑人了。所以出于这两点,自保、自清,我都不和你一起看井。

三人不抱树

三人不抱树,这个“抱”是“抬”的意思。这就很明白了,抬一棵树,不要三个人去。

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嘛。两个人抬,一前一后,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你在中间插一杠子,你是靠前呢,还是靠后?靠前了,后面人吃亏了;靠后了,前面人吃亏了;不前不后,两头人都觉得吃亏了。

所以啊,这就是个费力又不讨好的事情。以老祖宗的智慧,当然是尽量避免了。

独坐莫凭栏

这就是题主这个问题,缺失的最后一句。

不要一个人去湖边或者高楼边靠着栏杆。

为什么?和一人不入庙的主观原因一样。大家往高楼下看,是不是有跳下去的冲动啊?人在某个低落的时刻,如果正好碰上这种冲动,有可能会犯下无法追回的错误。

这也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保障,一个人去这么危险,容易诱发冲动行为的地方,万一想不开,连个拉你的人都没有。多可惜啊。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老祖宗这些智慧虽然在今天已经脱离了实际生活中的存在条件,但背后的道理是不变的。

第一,要心理坚强。

第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第三,要懂得“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喜欢请点关注,谢谢。

梧桐树边羽


1、一人不进庙:这里有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香火旺盛的庙,难免有很多捐献的财物,而一个人进去了以后,容易被诬陷盗窃,而且有口说不出,为了避讳,一个人不要进庙。第二种原因,则是最重要的原因,自古歹人容易躲到寺庙中,也就是说正规的寺庙里面也难免混进去坏人,更别提不正规的庙了,一个人进去,存在风险,尤其是女子,风险太大!第三种原因则在于寺庙的阴森,一般寺庙都建在山上,或者偏僻的地方,一个人进去了黑乎乎的,再加上高大的佛像,看起来太恐怖,并不安全。

2、二人不看井:为什么两个人不看井呢?其实就是一个避嫌原因,如果有一个人不小心掉下去了,那么另外一个人肯定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再有就是防人之心,万一对方想谋财害命呢,只需要轻轻一推,就只能找阎王说理去了。所以,为了避嫌也是为了避免麻烦,毕竟这种事情只要发生了问题,另外一个人无论如何也说不清了!

3、三人不抱树:这里的“抱”其实更确切的字应该是“抬”,也就是三个人抬一棵树的意思。这个也非常好理解,正所谓“一个合适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三人抬树是一项技术活,两个人一头一尾,一个人在中间,如果有任何两个人商量好了坑另外一个,那么另外一个人就要倒霉了,轻则受点累,重则受伤……所以,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麻烦,三个人就不要抬树了,有风险。



江河日上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

一人不进庙: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不要独自到寺庙之中烧香拜佛,因为在古代,寺庙都是不法之人藏身的地方,比如说有些杀人犯为了逃避惩罚,便直接跑到寺庙之中做了和尚,而古代一般上寺庙的都是布施之人,也就是有点钱的,所以很容易被那些潜在的不法之徒盯上,因为你是一个人,被弄死了都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所以这便是一人不进庙的原因。


二人不看井:关于这事儿其实有个故事,大家听完就明白为什么这么说了,在古代呀有2个进京城赶考的学子,他们在路上把盘缠几乎都花光了,于是开始在田野中找寻能吃和能喝的,很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一口有水的井,于是乎,一个伙伴赶紧跑到井边跪着够水喝,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突然起了歹心,直接把他给推进了井中,这样不但拿了他剩下的盘缠,还消灭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毕竟状元郎就一个名额嘛。


三人不抱树:说的是三个人一块去搬树,(其实2个人就够了)这个时候呢,这第三个人如果和其他两个任何一个关系铁磁,那么他就会由中间的位置向那个人的位置移动,这样的话,另一个人就飞累的喘不上气来,所以,这事儿说的就是,本来能单个完成的工作,不要2个人,能2个人的不要3个人,以防有小人暗自黑你。


老猪的碎碎念


哦,首先说:一人不进庙?这个说法是说一个人进入庙堂~怕庙里遗失东西,就肯定是嫌疑人一个;还说一人不喝酒!这个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喝闷酒要伤身,肯定不好。再一个:若长期一个人喝酒,断定该者有酒瘾,长期喝下去必伤害肝脏……∴说来~也不至于如此!

次讲:二人不看井?这个意思是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以防万一……当然,这个应该是属于那种‘兵荒马乱’混乱社会吧?!太平盛世,朗朗乾坤~不至于吧ಥ_ಥ?!哦,好像现城里都早用上了自来水~没有井了吧?!反正我们城市都已将井填了!……哦,还有讲‘二人不赌博’:意思是~两个人赌,只有一个人赢,若输赢太大,当心输方为夺回输桩,而起歹意行凶!

三说:三人不抱树?是指三人扛木料,肯定有一人在中间,若一人心思不纯~想偷懒,一溜肩~可给没思想防备的另二人造成伤害……还有一些说法已记不得了……

反正,上述应该都是以前的说法……哦,知识多一点好!我们说‘又不用管饭给它吃’,说不定那时?那地就做上了不是?!

哦,关于题主这个问题,肯定还有很多的说法。∵各地各作~各地方有各地方的说法讲究,∴请其他网友相继补充,大家相互学习、分享,这样才有味儿……ok,请转起来吧👄✌





闲庭客


古语有云:“一人不入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一人不入庙:故时庙观之中多有不良之辈住持,一个人行路晚间逢庙欲住,无良僧侣见钱财路费,顿起歹心,容易遇害。

二人不看井:这句话也说很好理解,就是两个人看井的话,你很难防备另一个人会不会趁你不注意,把你推下去,而把你推下去的原因,可能是为名,可能是为利,甚至是其他你想不到的原因;另外,两个人一起看井,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会被误解为是另外一个推下去的,所以说“二人不看井”。还真有故事:有两人同时赶路进京赶考,其中一人比另一人文才略优,并还带了丰厚的盘缠,另一人一路上就心中惴惴,怕同伴抢了他的头名,一直有加害之心。于是一路上寻找机会。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井台,两人正是口渴之际,他跑到井边,向同伴招手,你看这井水多么清洌,文才之人高兴的跑到井边,伸头观看,不料,无良之人,手按他的头一下按到了井里,无良之人去了心病,得了钱财,扬长而去。

三人不抱树:两人要加害一人,于是创造机会三人同时去抬一棵大树干,这俩人劝被害之人去抬前面,二人之中一人抬后一人抬中间。三人努力咬牙抬起后,中间之人俏俏的向后颠去,和后面的人同抬一头。而且前面之人还看不着,一段路后前面的人被压垮,内脏负伤,得了血唠,还不知是别人加害。

其实 古人也是告诫后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已是一句民间俗语。其意大致为:行善不能有伤害别人的坏念头,但是也要防备他人,警惕他人。特别是别人学坏在言语里害人要提防注意。

有一些老话听着很奇怪,却又不知道其中的意思,等到茅塞顿开之后,才感叹老祖宗们真有智慧!





雨后待天晴


不得不说,老一辈人真的特别的有智慧👍根据他们的血的教训,用短短的十五个字,警醒后人,告诉我们关于生活里环境的复杂,人性的险恶,如有遇到这种情况,应当果断避开!

来看一下整体原话和释义故事: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

1、一人不进庙:

这里的意思是,古代的寺庙都在比较偏僻的地方,那时候的寺庙里经常会隐藏着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如果你一个人去寺庙上香,你很难防备寺庙的人为了你身上的钱财把你杀人灭口,或者如果你一个人进了某个寺庙,这个时候寺庙里的人说,丢了东西,矛头指向你,那么你就有口难辨了。



2、二人不看井:

这里的意思也比较容易理解,它讲的是两个人看井的话,你很难防备另一个人会不会因为嫉妒你身上的某种才华,或者本身就看不惯你,或者是想谋财害命,甚至还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然后趁你不注意,把你推下去。

当然,这里还有另一个比较深层的意思,两个人共同去井边,如果另一个人不小心,失足落井,你来不及救他,那么,事情出了,因为当事人已经去世了,而去井边的只有你们两,人们总是习惯相信眼睛看到的!这时候,你有一百张嘴,一千张舌头,也不可能说的清。和第一个意思有些相近。



3、三人不抱树:

这里讲的是,三个人不要同行去做一件事,古代时期,砍了树木,大多数都是两个人把树抬下山,如果突然变成三个人,首先就不合理,其次就增加了算计你的机会,如果其中两个人约定好想要谋害你,这时候你蒙在鼓里,就会被他们迫害,而你全然不知。

还有一个意思是,明明两个人就完全可以做的活,那么,一定不要三个人去做。因为,每个人都会觉得另外两个人有偷懒,出工不出力的嫌疑,那么最后,很可能会导致分配不均而闹矛盾。从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4、独坐莫凭栏:

这里指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独处,但是不要靠着栏杆休息,特别是高处的栏杆。为什么呢?有栏杆的地方一般都比较高,而且危险,意思是如果栏杆这个时候不小心断了,是没有人能够救我们的。这里有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的武功,学问都很高,这样他就遭到很多同窗的嫉妒,而同时呢,这个人有个习惯,就是每次做完功课,都会喜欢爬到山顶上靠着栏杆休息一些时间,于是,嫉妒他的同窗发现后,就悄悄的把某一处的栏杆给锯断,然后再粘好,有一天,这个人继续来这里休息的时候,栏杆突然断了,他就掉下去摔死了……



总结,这四个释义故事告诉我们:

1、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2、人心很复杂,别总是那么单纯,不要轻易信任托付,行事小心,时刻保持警惕。

3、我们要行善不能有伤害别人的坏念头,同时也要做好时刻防备!

4、随时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理性的思考,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5、人心难测,出门在外一定要时刻小心提防别人对自己使坏。此外,这些事情不能做。遇到一定要马上避开!以免招来祸患!



做一个时刻保持善念的人,方可利行远矣!


芷兰小时光


古语云:“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 这句话的原话是一人不住庙,两人不观井,三人不抬树,独坐莫倚栏。意思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差不多。

庙里的神先泥胎各样各色,有的张牙舞爪,举抢弄棍的。确实有下人的一面,胆子小的人,也可能被下出病。所以一个人一搬情况下,不进庙。



两人不观井:故有典故,有两人同时赶路进京赶考,其中一人比另一人文才略优,并还带了丰厚的盘缠,另一人一路上就心中惴惴,怕同伴抢了他的头名,一直有加害之心。于是一路上寻找机会。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井台,两人正是口渴之际,他跑到井边,向同伴招手,你看这井水多么清洌,文才之人高兴的跑到井边,伸头观看,不料,无良之人,手按他的头一下按到了井里,无良之人去了心病,得了钱财,扬长而去。



三人不抬树,也有典故。两人要加害一人,(不想害命之想害病)于是创造机会三人同时去抬一棵大树干,这俩人劝被害之人去抬前面,二人之中一人抬后一人抬中间。三人努力咬牙抬起后,中间之人俏俏的向后颠去,和后面的人同抬一头。而且前面之人还看不着,一段路后前面的人被压垮,内脏负伤,得了血唠,还不知是别人加害。



其实原话还有一句,独坐莫凭栏。一人不进庙,是说一个人不要轻易进庙,如果胆小,容易被神情狰狞的神像吓到。如果遇到有歹心的僧人可能会遭遇不测,还有一说是万一庙内物品有所损坏会解释不清;

二人不看井,是说两个人不应该去看深井,如果另外一人有加害之心的话,看井的时候是最好的杀人机会,此时很难找到杀人证据。当然也防对方意外坠井你有口难辨。

(此时忽然想起张小凡去看井了,碧瑶啊,一生之痛)三人不抱树,是说三个人游玩的时候不要看见一颗古树,就想着去合抱测量树有多粗,如果另外两人有加害之心的话,你不会有反抗的机会。

也有人认为是抬树,如果不用同一肩头抬,扔掉的时候会砸死某一个人。独坐莫凭栏,是说一个人无聊的时候不要登高凭栏远眺,容易触景生情,万一有厌世念想,会一时想不开跳下去。

总而言之,都是古人为防意外的经验之谈,个人粗浅愚见,请各位斧正!


食光小记


旧时的社会跟现在可不同,村外二里就成了荒郊野外,人们外出多为步行,就是到个县城去赶个集,卖点农产品换点盐钱,也得四更出发,回到家中已是深夜,而沿途中又不像现在,有许多的饭店旅馆,那时外出赶不会家中,只能寄宿于庙中,有的还是许多破庙,不过那时的乡村寺或庙还是很多的。普通百姓是这样,那讨饭的、打劫道的、盗贼等也是这样,晚上也常宿于庙中。不仅如此,过去的乡村,野兽很多,像狼、野狗甚至蛇等,也常居于被遗的破庙里。还有,过去人迷信,认为被遗弃的破庙里,鬼啦怪啦也会居于庙中。

旧时以小农经济为主,大都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不过有些日常生活用品总得购买,如食盐等,购物就得有钱,想得点钱就得出售农产品,而过去出售农产品或购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是到集市。过去的人们有结伴前行的习惯,就是为了出行完全,假如走到半路上天黑了,需要荒郊野外的庙里借宿,也有个照应,无论是遇到贼或野兽或鬼怪什么,几个人也能应付。但如果是一个人,就不要单独住庙了,其中原因,上面已讲,不然会失了钱财,甚至会丢了性命。所以,人们说“一个不进庙”。

井是过去农村的标配,井多为大口井,有的是泉水井,有的是旱井。泉水井是挖了井挖出了地下水,旱井是挖了井蓄了雨水,由于雨水少时会干涸故称旱井。过去农村的井有二种用途,一种是生活用井,一种是浇地用井。有的井也建于荒郊野外,远离村庄的地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过去的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的生活经验。两个人一起外出做买卖或办事时,如走到半路上口渴了,想找水喝,如见到水井,切忌不要一同去看水井有水无水,防止同行者见财起歹心,将自己推进水井,抢了财物而去。所以,人们说“两人不看井”。

抬过树的人都知道,由于树前后的粗细不同,以及人的个子高矮不同,几个人抬一个大总会有人会用不上力的,甚至在上下坡时,树的重力有时会压于一个身上。如果再遇到偷懒耍滑者,更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再碰到黑心之人,故意推树,会将同抬树者的身体压伤。因而,人们说“三人不抬树”。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树”。这都是过去普通百姓在生产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对于保身安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图片来自于网络)





春日之虎


俗语说,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一人不进庙,这是因为古代的庙都远离村庄,庙里面经常藏不法之徒,一个人进庙烧香一但有事无人救援,这时候你想跑也没有机会了。二人不看井,二个人看井,如果身旁这个人起歹意,想谋财害命,乘你看井的时候把你推下井里,这时候你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三人不抱树,三人抱树正好一边一个人抓住你的手,如果有两个人想合伙害你 ,正好乘你抱树的时候,抓住你的左右手用绳把你捆绑在树上面,然后把你杀害,这就是三人不抱树的真实原因。古人这些话都是血的教训留下来的俗语,这些事情在古代都发生过,古人为了警示后人不要从复前人之错,才留下这个民间俗语。


文字小博士


俗语总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老人既然会在你出门的时候这样叮嘱你,也只是希望你平平安安的去,平平安安的回来,关心你的同时也在提醒你小心小人,看清身边的人。

一人不进庙是说,一个人不要进入无人的庙,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善男信女,所以都会有香油箱,有些善男信女也会放贵重物件,也是因为如此,饭菜供奉所有的庙都会有,有些庙因为小虽然有供奉的人但也不会呆一整天一个人,为了防止被诬蔑成小偷一个人不要去庙。

至于一种破落的庙,也不要去,鬼怪多不说还有可能有一些乞丐之类的住在里面,一个人会被欺负。两人不观井的意思是说,井的周围很滑,经常都会传出有人不小心滑进井里死去,两个人去看的话,不能保证对方对你没有怀心思,把你推下去完全可以说是你自己滑进去的,而且如果是对方不小心滑进去,也会传出流言是你推的,对你的未来不好,所以两个人不要去看井。

三人不抬树说的是,三个人一起去,如果另外两个人要害你,那么你的危险系数是非常高的,再加上三个人抬树的话,身高不同,树木粗壮不同,就会出现每个人用的力气不同,会心生怨恨,所以三个人不要抬树。老辈人的智慧总结的总是非常好,即说明了简单的事物,同时也告诉你一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