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詩》中一首特殊的邊塞詩,被胡人統治下的漢人原來是這樣的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唐代是邊塞詩最為盛行的時代,因初唐至盛唐時期國家氣象恢弘,於內則國治民安,對外則開疆拓土。這樣的背景下也就催生了很多崇尚從軍、描述邊塞風光、歌頌國家強大的邊塞詩。

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就曾說道:“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可見從軍風氣之盛;王昌齡“黃金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表達出人們內心殺敵報國的激情;還有李白的“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所刻畫的英雄本色。

這些都是時代背景下所催生出的盛唐之音,即便單純寫景的邊塞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也將盛唐的邊塞風光展示的壯麗瑰奇。


《全唐詩》中一首特殊的邊塞詩,被胡人統治下的漢人原來是這樣的


不過這種盛唐氣象在安史之亂唐王朝開始沒落後也隨之消沉了,中晚唐時期的邊塞詩雖也不乏佳篇,但在氣象上遠遜盛唐。而且多帶有對戰爭的批判性。比如“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可以說國家的沒落雖然沒有導致邊塞詩沒落,卻讓邊塞詩少了一些讓人振奮激昂的精氣神兒。甚至有些邊塞詩讀來令人痛心疾首,就像下面這首司空圖的《河湟有感》:

河湟有感

唐·司空圖

一自蕭關起戰塵,

河湟隔斷異鄉春。

漢兒盡作胡兒語,

卻向城頭罵漢人。


《全唐詩》中一首特殊的邊塞詩,被胡人統治下的漢人原來是這樣的


河湟,是指黃河與湟水,也就是河西隴右一帶。安史之亂爆發時,大唐一心平亂,邊防空虛,吐蕃趁機入侵,河西隴右相繼淪陷。後來吐蕃以此為根基,再次攻陷了北庭都護府,河西走廊就此被吐蕃攔腰截斷,致使大唐與西域安西都護府的聯繫被阻絕達百年之久。而吐蕃佔據河湟三十餘載,使得當地漢人再不思唐,司空圖此詩正是為此有感而發。

詩中前兩句“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首先簡練地概括了河湟一代被吐蕃侵略佔據的歷史。蕭關是河湟與中原之間的軍事要塞,蕭關失陷,河湟斷絕也隨即淪陷。


《全唐詩》中一首特殊的邊塞詩,被胡人統治下的漢人原來是這樣的


一個“隔斷異鄉春”形象地表明兩地自此音訊不通,國家被分裂的狀況。此處的“春”不惟指季節氣候,也隱喻民族風俗習俗。身處吐蕃統治下的河湟百姓,再也難享唐朝教化,漸漸被同化為“胡人”!

後兩句則直接寫出漢人胡化後的表現,三十餘載近乎兩代人的時間,使得河湟漢族青年都說吐蕃話。更為痛心的是,這些說吐蕃話的漢人儼然將自己當作胡人,在城下用胡兒語大罵漢人。


《全唐詩》中一首特殊的邊塞詩,被胡人統治下的漢人原來是這樣的


聯想最近全球疫情之下紛紛回國的華人,有“只喝礦泉水”的,有大喊“歐洲回來的就這待遇”的,甚至還有已加入別國國籍卻回國跑步的“跑步女”…盡是醜陋姿態,與“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何其相像!

河湟的“漢兒”自幼被吐蕃統治,已被胡化尚可理解一二,而現今的“跑步女”和“歐洲回來的”生於國內反而辱國禍國,卻是更為可惡可恨了!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