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對世界的認識我多是從歌兒開始的,小時候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使我認識了一個民族——佤族,他們自稱阿佤人。後來又逐漸認識了他們熱情如火的歌舞,奇特的大木鼓,以及神聖的司崗裡,於是就夢想著有一天要走進西盟。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西盟是無法被忽略的一片區域,在滇南南部山區,這是除了滄源之外最主要的佤族聚居地。這裡地處橫斷山脈南緣,多山區少平壩,當地人稱為“阿佤山”。汽車在大山裡開挖出來的公路上反覆迂迴,無止盡的彎道連著彎道週而復始。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然而阿佤山的雲海也是這一路奔波的最慷慨回饋,足以讓外來的旅人樂而忘憂。正是這樣的地勢和氣候,使得雲海常年繚繞翻騰,彷如神仙眷顧,在山間不同的海拔高度,景象也隨之變幻,時而凌雲之上光芒萬頃,時而迷霧中緩行如夢似幻。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進入西盟縣城的時候就發現縣城兩旁的房屋建築顯得很整齊劃一,統一的茅草蓋頂和木頭結構的房子,很有民族特色,放眼望去,翠綠的山,潔白的雲,整齊的樓房,油黑的柏油馬路。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整個縣城顯得那樣的安詳。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小城雖小,但小得玲瓏,小得輕巧,小得靜美,它嚴嚴實實地被綠蔭環繞著,大朵大朵飄飄灑灑的雲彩停息在樓宇上,彷彿一伸手便可抓住。西盟沒有工業,也不象繁華都市裡滿大街上都擠滿了汽車,空氣像是濾過的一樣,非常的清洌。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敲響木鼓是淳樸厚道的佤山人表達自身熱情好客的一種方式。佤山人敲響木鼓,是在為當地的佤族居民祈福,祈求神靈的保佑,賜予人們平安,能風調雨順,能有好的收成而使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也是在為外來的客人祈福,願吉祥平安伴隨每個到佤山的客人。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西盟是佤族的聚集地,每年四月中旬的木鼓節是佤族最有民族性的節日。節日頭一天,頭人和祭司在高大紅毛樹下,舉行祭祀後,祭司揮斧砍幾下,然後由其他人連夜把樹砍倒,撿三個石頭放在樹樁上,意為給樹鬼的買樹線。再按所需木鼓尺寸截斷樹幹,鑿出鼓耳,繫上藤條。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第二天清晨,全寨男人老幼身穿盛裝,上山拉木鼓。祭司右手舉樹枝,領唱“拉木鼓”歌,指揮眾人協調動作。人們在木鼓經過的地面撒撥水酒,拉木鼓的男人一邊拉,一邊歌舞,其他人或吶喊助威,或送酒送飯。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這一天的拉木鼓,男女同拉,互擠在一起。一邊拉,一邊歌舞、逗趣,要鬧很久。木鼓做好試敲滿意,人們把它抬入木鼓房後,再次狂歡,人們合著鼓點,跳起粗獷的木鼓舞。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在龍潭公園門口前的主街上,看著兩隊男女青年拉著長長的繩索從公園的另一側邊唱邊拉著木鼓出場了,中間有祭司也是邊跳邊用一根樹枝在一段特別大的木段做成的木鼓上不停地撫摸,也許是他們的一種特別的祭祀動作吧。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分拉兩邊繩索的佤族青年男女在把木鼓拉到龍潭公園門口後,在鼓手音樂的烘托下下開始了載歌載舞的場面,歡騰的佤族舞蹈在街頭就此展開了。木鼓被敲響了,雄渾而激昂,舞蹈被激活跳出了火一樣的熱情,觀眾的情緒被激發,一起加入到狂歡中去了。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佤族姑娘瀑布似的頭髮在陽光下甩動起來了,緞子般在光線中跳躍飛舞,小夥們那噼啪噼啪雄壯的拍擊胸脯的聲響在西盟上空迴旋著,顯示著男人的那一份豪邁氣吞山河的氣勢,那豆大的汗珠子一顆顆劃下強健的肌肉在陽光下碎成幾片,劃下一道道無聲的水跡,灑向同樂的人群。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在我眼裡呈現的是怎樣的一副畫面啊,這樣的龍騰虎躍,這樣的雄壯奔放,這樣的無拘無束,這裡已成了沸騰的世界,觀眾的情緒全被帶動起來了,於是再也按耐不住興奮的躍動,一起跳起來唱起來笑起來吧!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最率真、直白的佤族人情感裡孕育了最粗獷豪放,或者說最原生態的行為方式,那麼這個剽牛獻祭活動的存在也是很自然的,一種用剽牛獻祭表示對神的虔誠,同時還說寄託著佤族人對牛的感恩和祭奠。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鏢牛源於佤族對水牛的崇拜,佤族是一個崇拜水牛的民族。走進佤族寨子,佤族房屋的壁板上都掛有水牛角。佤族崇拜水牛,是因為他們認為只有用水牛祭天祭地、祭神祭鬼,才能解決佤族人遇到的困難。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傳說遠古的時候大地被滔天洪水淹沒,佤族的先祖被困在一棵大樹上危在旦夕。這時一隻水牛游過來讓他們騎到自己背上並馱負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洪水退後,倖存的佤族先人面對荒蕪的大地又遭遇飢餓的威脅,那隻水牛為了拯救他們又請求佤族先人將自己宰殺充飢,水牛唯一的要求是讓人們留下自己的頭顱祭祀。從那以後,佤族人感恩水牛,每逢重要的祭祀活動便要剽牛並奉上最神聖的牛頭。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長長的祭祀隊伍排列好,人們抬著牛頭,開始往龍潭裡的龍摩爺祭祀地前進了,在那將再開展一場隆重的獻祭活動。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龍摩爺,佤語意為眾神靈居所,是每一個佤族部落都有的存放供奉牛頭、祭拜神靈的神山鬼樹林。位於普洱市西盟縣新縣城龍潭湖上方的龍摩爺聖地,歷經風雨滄桑,如今已存放了三千多個牛頭。每逢重大節慶日,阿佤人都要到龍摩爺聖地舉行祭祀活動,以祈求山寨平安、五穀豐登、日子和順。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長長的林間小道帶著我走到了龍摩爺祭祀場所,剛在街頭感染過他們的這些奔放和熱情,如今在這裡再次享受這些原生態歌舞的薰陶,真的是一種難得的享受,一樣的被感染和感動。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我慢慢地走向了背後高高的臺級,那是一條通往掛滿牛頭的路,走上十分鐘左右後猛抬頭卻在路前樹立著牛頭的樹樁,這是當地佤族祭祀的地方,他們把此處當成神靈之地進行祭祀。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腳步放慢,先往四周張望,這裡應該是個風水寶地,俯視而望下方,龍潭湖水盡收眼底,而背後山澗一條小溪旁掛滿牛頭,四圍是青山了。接著目光被眼前的這些靜穆的牛頭所鎖住,那一隻只無聲的逝去的牛頭就那樣被掛在樹上巖壁上等待著眾人的膜拜。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祭牛頭表示對神靈的虔誠,鏢牛和供奉牛頭採用佤族最傳統、最原始和最虔誠的方式在龍摩爺聖地舉行隆重而濃厚的祭拜儀式,在祭司的帶領下共同祭拜神靈,是佤族人民祈求安居樂業、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一種傳統祭祀活動,也是與神靈溝通的最有效方式。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旅遊攻略:

行:昆明-普洱:崑玉高速-玉元高速-元磨高速-昆磨高速,全程高速約410公里,4小時左右,過路費170元。

普洱-瀾滄:170多公路,3個多小時。二級路,油路,路面平整,彎道坡道多,貨車多。

瀾滄-西盟:54公里,1個多小時。二級路,油路,路面平整,彎道坡道多,往來車少。

住:縣城賓館,價格100元左右。節日漲價請提前預定。

吃:蘸水稀飯、酸竹筍、佤族的每押等,都是比較原生態的美食。

這是雲南最原生態的節日,拉木鼓祭牛頭,阿佤新歌唱起來

自駕車線路:從勐梭龍潭(龍摩爺聖地)→城區風貌體驗→博航民族文化特色旅遊村→木依吉神谷→佤山榕樹王→勐卡鎮(佤山天池及三佛祖遺址)→佤族村落(馬散村永俄寨)→娜妥壩(中緬邊境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