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还能发展秸秆产业吗?

用户8445246368313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秸秆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精准脱贫有力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污染防治得到加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深入推进精准脱贫,加强扶贫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社会帮扶,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稳步提高。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大力发展秸秆资源化利用、实现绿色产业精准扶贫,保障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全国贫困地图上可以看出:大多数的贫困地区,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但农业地区因为生产粮食,就会有秸秆等生物质资源。

资源禀赋匮乏是贫困地区的共同特点,这些地区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丰富,在这些地区发展秸秆产业脱贫致富,是切实可行之道。秸秆产业扶贫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产业扶贫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是扎实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任务取得积极进展。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优化能源和运输结构。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双下降。

近年来,焚烧秸秆已经成为雾霾天气严重的罪魁祸首。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对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精准扶贫都将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增施秸秆有机肥,是改良培肥土壤,保护土壤环境、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广应用有机肥。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秸秆有机肥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秸秆控股集团北京秸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无氧干馏分解工艺”生产秸秆炭化设备,将秸秆转化为炭粉,再以炭粉为基础原料生产炭基缓释肥和活性炭,并通过标准化布局,在各地建设秸秆炭化项目基地,有效处理各地废弃秸秆资源,达到秸秆综合利用、农用土地修复、精准扶贫、保护环境的整体目的。

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重点任务,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近年来,焚烧秸秆已经成为雾霾天气严重,和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的罪魁祸首。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对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将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国家秸秆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秸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倡导疏堵结合治理秸秆焚烧问题,根据各地秸秆品种和资源量、生产生活方式、产业布局等,为各地政府统筹编制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持续推进秸秆五料化利用,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格局,促进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持续开展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做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秸秆是重要的农村可再生资源。早在2017年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环保部、住建部等十部委共同编制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做好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优化能源和运输结构,做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产业。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绿色建筑。改革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培育一批专业化环保骨干企业,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秸秆控股集团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优、做强以秸秆综合为支撑的绿色环保产业。旗下已形成秸秆生物纤维、秸秆炭产业、秸秆环保餐具、秸秆有机肥,秸秆设备制造、秸秆产业示范园区、秸秆产业示范基地、秸秆田园小镇等多元的产业格局,汇集高端人才、前沿技术、优质项目,已形成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秸秆产业集团。

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秸秆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秸秆收储运难题,同时为各地秸秆禁烧、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保障,已成为我国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秸秆控股集团以“资源、资本、技术、设备、品牌、市场”为核心,采取“集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带动一切新型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加快秸秆产业化发展。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中关村秸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响应政府工作报告中“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会员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纽带,有效整合国内外秸秆综合利用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研究及自主创新,带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为产业规范发展、资源整合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我简单评论一下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秸秆产业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国家高度重视秸秆产业发展,各地不断探索、深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不断完善和推广,在秸秆用作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等领域得到较快发展。秸秆产业化进程加快,商用发电、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沼气的兴起,推进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进程。秸秆综合应用模式不断创新,各地探索出秸秆收获还田、秸秆青贮、秸秆栽培食用菌、秸秆有机肥加工等多种综合利用模式。

由于秸秆分散、体积大、密度较低、经济性差,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第一,认识不统一。对秸秆产业发展认识不一致,各地发展差距大,需要加强顶层规划。第二,收储运体系不健全。目前,在粮食主产省秸秆量大,茬口时间紧,劳动力少,秸秆收集储运成本较高,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有效的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很难对秸秆进行有效收集和利用。第三,支持政策不完善。秸秆产业化发展难度较大,表面上看是秸秆的季节性、收割、储存、运输等问题,实际上是产业效益、利益分配的问题。在秸秆收储运、技术应用推广等方面,还需要更加完善的政策支持。第四,资金投入不足。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等项目,都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秸秆产业化的发展速度。第五,产业化程度不高。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多数生产规模小,秸秆的商品化水平低,服务半径大,运行成本高,经济效益较差,产品档次较低,加工转化秸秆能力不高,难以推动秸秆大规模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