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社會現實,電影《陽臺上》描述城市邊緣弱者的自我掙扎與和解

導語: 在當今社會,弱者是普遍存在的。無論是競爭激烈的大城市還是逐漸發展起來的農村,財富的多寡決定了一個家庭在特定群體中的話語權,表現出弱肉強食的自然屬性。時代的變遷之下可能會出現“一夜暴富”這些弱者變強的案例,但更多的是在殘酷社會現實下維持最基本生活、處於社會底層的普通人。以講故事和注重演員選擇見長的導演張猛2019年又給我們帶來一部描寫小人物命運的作品《陽臺上》,用一個城市邊緣青年的“復仇”故事完成對一類弱者的群體畫像。小人物的遭遇加入了青春迷茫的元素,文藝風格十足的影像視覺中讓人看到真實的生活模樣。關於城市新舊交替下的個體弱者,我們又有了另一番認識。

其實,每個人從某些方面來看也屬於社會的弱者,經濟上、精神上,甚至是價值觀上。看待別人,總是喜歡用居高臨下的姿態,同情弱者的慣性思維造成一種優越感的錯覺。生活的表象看起來就像肥皂泡一樣,絢麗的外表被戳破之後便是殘酷的現實。就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從來就沒有恃強凌弱的資本,因為同為弱者的身份應該認清現實而不是相互挖苦。

這部電影改編自任曉雯的原著同名小說,導演張猛在《鋼的琴》大獲成功之後依然保持著做電影的初心,用大量的視聽語言而不是依靠故事情節來感染觀眾。但從原著的劇本來看,簡短樸實的內容給了他很大的發揮空間。於是,導演儘可能地忠於原著,甚至在大部分的劇情和對白上都毫無保留地移植到電影裡,所以拍出了所謂高冷和零碎的不知所云的感覺。

就張猛導演而言,他是一個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電影人。用小人物的故事拍出耐人尋味的現實感,為了個人尊嚴,也是抓住這個社會被人遺忘的痛點。關於這部電影的總結,用張猛本人的話來說,就是“弱者無力地捅向另外一個弱者,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東西”。另外,他堅持全膠片拍攝的做法也是讓人信服,鏡頭本身參與到故事情節發展中來,顯得更為真實。

一部聚焦生活中社會底層小人物的作品,以其獨特的膠片質感和各種唯美的鏡頭,講述兩個弱者之間的故事。雖然雜亂的故事主線和空洞的內容讓這部電影並不討喜,但是你不能忽略這部電影背後對社會弱者內心世界的描述和探討。

“復仇”的青春故事,揭示一個男孩成長的心路歷程

直擊社會現實,電影《陽臺上》描述城市邊緣弱者的自我掙扎與和解

電影講述的劇情很簡單,一位初涉社會的男孩因拆遷糾紛替父尋仇,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卻慢慢變得成熟起來。一個生性懦弱的青春男孩,怎樣去完成復仇計劃,影片可沒有把重點放在這上面。按照觀眾的觀影喜好,這個扣人心絃的復仇行動才最有看點,因為它會帶來以弱勝強的心理暗示。

當“復仇”的動機被設定好之後,在男主人公的不斷偷窺和跟蹤尾隨之後,故事便偏離了原有的主題回到原有套路,變成了一個展現青春迷茫和情感迷失的故事。從故事上看,空洞的情節讓觀眾看起來難以理解,這也就是這部電影評分不高的主要原因。

直擊社會現實,電影《陽臺上》描述城市邊緣弱者的自我掙扎與和解

對於這部電影,很多人都是衝著被媒體稱為“90後四小花旦”之一的周冬雨去的。她既是主演又是出品人,這種雙重身份讓人對電影產生了一些看法。其實,無論是全膠片拍攝的巨大花費還是周冬雨對心理年齡只有10歲的電影角色的掌控,她身上獨有的青春元素正是這部電影所需要的。

上海市井小民的人物設定,讓名不見經傳的男主角成為城市迷茫一代青年的縮影,在拆遷的廢墟和極具地方特色的弄堂之間,構築一個男孩從生澀到成熟的心理矮牆,展現出他跨越年齡層段、逐漸成長的心路歷程。因為怨恨生仇、卻又因為情感糾葛完成自我和解,這其中註定付出的是成長的代價。

小人物內心的苦悶,描繪出城市邊緣弱者的情感訴求

直擊社會現實,電影《陽臺上》描述城市邊緣弱者的自我掙扎與和解

對於這部電影裡的男主角,很多人是比較有看法的。類似素人演員的王鏘飾演主角張英雄,這本身對他的表演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張英雄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但是普通的家庭背景並沒有給他帶來優越感。有了老房拆遷一夜暴富的這條捷徑,有著向富足生活的渴望。

至少從外表看,王鏘還是很符合劇本人物設定的。普通的五官戴著黑框眼鏡,木訥的眼神裡透露著懦弱的性格特質。受到家庭的過度溺愛,對社會的殘酷性沒有察覺,在整日無所事事和電子遊戲中淪為邊緣青年。一旦遭遇變故,無法獨立地去面對現實,只能在迷茫中掙扎。

直擊社會現實,電影《陽臺上》描述城市邊緣弱者的自我掙扎與和解

周冬雨飾演乖巧單純的仇人之女陸珊珊,這樣的角色對周冬雨來說可謂信手拈來。本身她清純的面容和完美的身形非常符合片中的人物設定,只是要想演出智商只有10歲的少女那種感覺,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很多人的感覺就是她在電影裡像是在拍唯美寫真,光注重外在和表情,而對內在的情感波動則很難能反饋出來。儘管如此,塑造一個智商有問題的鄰家少女形象,在博取人同情這一點上還是成功的。只不過,對於感情的模糊捕捉還是存在一定的短板。

直擊社會現實,電影《陽臺上》描述城市邊緣弱者的自我掙扎與和解

整部電影除男女主角以外,對於其他人的著墨並不多。不管是張英雄的父親還是陸珊珊的父親陸志強,倒是沈重這個小角色人物倒是一個例外。身處大城市的快速發展中,從沈重這個略帶痞氣的東北大哥身上我們看到了被社會千錘百煉的痕跡。人在社會,見慣了很多人和事,也深知這個社會的規則和人情世故。所以,他表現出來的一些習慣表現和本領,是與社會息息相關的。同時,同為處於城市邊緣的年輕人,他們也有著自己的情感訴求。

弱者被傷害和欺騙,在抗爭與和解中迴歸生活本質

直擊社會現實,電影《陽臺上》描述城市邊緣弱者的自我掙扎與和解

陽臺上一語雙關,既是對復仇者通過一扇窗戶對陽臺上覆仇對象的偷窺和觀察,也是藉助陽臺上這個地點反襯出復仇對象的受害者身份。趴在陽臺上的陸珊珊對社會沒有正常人的感知,被人反覆利用和傷害卻不明白復仇的含義,更沒有去贏得所謂尊重的機會,她才是真正的弱者。從設定來說,心智低於常人,對於侵害無力還手,陷入這種悲慘處境的弱者才需要社會的極大關注。畢竟,他們生活的本質就是活著,安靜地度過一生。

直擊社會現實,電影《陽臺上》描述城市邊緣弱者的自我掙扎與和解

對於張英雄而言,被傷害和欺騙,他把仇恨轉嫁到無辜的弱者身上,這種報復的行為本身比身體暴力更加殘忍,因為當一個弱者向另一個弱者伸出魔爪,這從本質上就是一種社會悲哀。心智不成熟的人與智商低下的人,同為弱者,不應該相互傷害而是受到社會的保護。好在,電影通過一些細節描寫展現出這種認知,和解意識的覺醒經歷短暫的擁抱之後終於放下,男孩瞬間長大了,女孩的生活又歸於正常,哪怕她受到過的傷害。生活的本質本是互幫互助,而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怨仇相報,因為大家都是弱者。

直擊社會現實,電影《陽臺上》描述城市邊緣弱者的自我掙扎與和解

具有膠片真實質感的手持和跟拍攝影角度下,跟蹤和偷窺成為一種非暴力下的精神傷害,只是在為最後的身體傷害做鋪墊的同時,也表現出邊緣青年心中的焦慮和不安。怯懦和生疏,無法快速地完成復仇的心願,只能一點一點地接近那個目標。粉紅的濾鏡和天真的背影,有點青春荷爾蒙的氣息,也最終完成了在抗爭中的和解。化解矛盾,收穫成長,生活的真諦就是成長過程中對是非善惡的辨別,以及形成對弱者的同情和保護觀念。

直擊社會現實,社會邊緣弱者的自我保護

直擊社會現實,電影《陽臺上》描述城市邊緣弱者的自我掙扎與和解

在這個社會中,弱者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與殘障人士不同的是,處在城市邊緣的年輕人群體同樣也是弱者。不管是本地貧困家庭還是外鄉尋夢者,在一個城市打拼容易陷入掙扎和迷茫。他們所欠缺的是如何融入這個社會,沉迷遊戲和遊手好閒,讓這個群體失去生存的本領,容易滑向犯罪的深淵。這不同年齡層次上,同樣存在很多被社會邊緣化的弱勢群體,但是起碼他們是手腳健全、心智健康的一類人。

直擊社會現實,電影《陽臺上》描述城市邊緣弱者的自我掙扎與和解

其實,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現比正常人更顯得弱勢便是那些殘障人士。不管是先天因素還是後天傷害,殘障人士沒有了正常人的生活,特別是對於智商存在障礙的精神殘疾人來說,他們的社會邊緣地位卻顯得更加尷尬。諸如自閉症、多動症等發育障礙的弱勢群體來說,受到傷害無法進行有力的抗爭,更不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這才是最悲哀的一面。面對種種社會現實,弱者更需要自我保護,但是作為正常人來講,我們應當做點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