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烧窑工到威震敌胆的“徐老虎”

徐海东是著名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从入党到授衔,徐海东历经30年革命岁月,先后担任过团长、师长、军长及军团长,一家上下66口人死于反动派手中,

毛泽东称赞他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有大功于国。

从烧窑工到威震敌胆的“徐老虎”,细数徐海东戎马一生的几个片段,最光辉的仍旧是长征期间。

从烧窑工到威震敌胆的“徐老虎”

1900年,徐海东生于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的一户“泥巴人”家庭。

从烧窑工到威震敌胆的“徐老虎”

祖上六代均是烧窑为生的徐家,与泥巴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延续到其父亲徐本重这,还是靠着这门手艺混口饭吃。

徐海东在拥有十个孩子的家中排名老幺,母亲吴氏不顾家境的贫寒,硬是在冷眼下,顶着压力把他生了出来。

好在,徐海东很争气,天资聪颖,浑身透露着一丝灵气。

待徐海东9岁时,他便被吴氏送到村里的私塾就读。

教书先生对徐海东的第一印象很好,为徐海东取名“徐元清”。

从烧窑工到威震敌胆的“徐老虎”

私塾里的小孩来自不同的阶级,有人是地主家的宝贝疙瘩,有人来自书香名门,当然也有农民的孩子和徐海东这样烧窑家庭出来的孩子。

不同观念的碰撞,再加上徐海东个性十分要强,见不惯富家子弟的行事作风,矛盾渐渐滋生。

书读到第三年,因一位地主儿子出言不逊,当众侮辱徐海东,他一气之下拿起砚台就砸了过去,把那人的头砸出了血。

教书先生不问缘由,拿起戒尺就要教训徐海东。

徐海东盛怒之下,夺过夫子的戒尺丢到了门外,背起书包转身离开,再没回过学堂。

从烧窑工到威震敌胆的“徐老虎”

辍学在外的徐海东,就这样传承了家业,成为了徐家第七代的“泥巴人”。

靠着世代的生意基础,徐家的土窑其实已经初具规模,只不过干的活苦点累点,需要起早摸黑,辛苦劳作。

大别山脚下坐落着许多村庄,家家户户都有几样瓷器,譬如缸、盆、罐一类的物品,徐家窑都能制作出来。

但经济不景气,一连两三年,大别山区遭遇旱灾、水涝,粮食欠收,饥荒随之而来,徐海东一家和其他村民一起,开始了逃荒生活。

原本,徐海东也有过别的尝试,那就是养鸭子,可是鸭子得了鸭瘟,都死了,这断了他们的后路。

从烧窑工到威震敌胆的“徐老虎”

无可奈何之下,徐海东又回到了家乡,当起了烧窑工,一干就干了九年。

前前后后,从12岁到25岁,徐海东在烧窑的岗位上一共待了十一年。

工人阶级是很不好过的,烧窑不景气,和乞讨没什么区别。

就在徐海东快要失去对生活的的希望时,国民大革命的狂风暴雨席卷全国,徐海东响应号召,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之下,投身革命。

1926年夏,徐海东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次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国共合作宣告破产,黄麻起义蓄势待发。

从烧窑工到威震敌胆的“徐老虎”

有过打仗经验的徐海东,被黄陂县县委书记任命为自卫队队长,带领农民自卫队上阵杀敌。

起初,组织农民自卫队遇到困难,有些人知道了可能要流血牺牲,就退出了队伍。

没有足够人数,徐海东就到家族内部进行宣传,鼓励徐家子弟参军。

徐海东的四哥元海、五哥元波、堂兄元宏、元大、元庆、元兴及侄儿文初、文财、文阶、文治等,都纷纷投入了革命的队伍。

徐家也就变成了革命家庭,这也是后来66口人相继牺牲的源头。

从烧窑工到威震敌胆的“徐老虎”

创建了鄂豫皖苏区后,徐海东在大别山一带坚持斗争两年之久。

地主土豪对他恨之入骨,国民党军更是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

期间,他打过大小战役,均取得了胜利。

在与东北军五十四师代理师长刘树春交战时,他以智取胜,不仅全歼敌军两个旅,还活捉了刘树春,“徐老虎”的威名就此打响。

十里开外的国民党军听到了,都会抖上那么一抖。

从烧窑工到威震敌胆的“徐老虎”

1934年11月11日,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约莫一个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据中央和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召开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的会议。

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以策应主力部队转移为主线任务,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

会上,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的徐海东提议,让能文能武的程子华接任军长,自己退居副军长之位。

他觉得,这样的安排有利于下一步的行军。

11月16日傍晚,整编后的红二十五军踏上长征路。

从烧窑工到威震敌胆的“徐老虎”

敌人闻讯而动,沿路设置重重阻碍,想要将这支3000人的队伍收入囊中。

徐海东岂会给他们这个机会,他带着手枪排的战士,充当前卫,为全队的人开路。

桐柏山区本是红军抵达的第一个目标地点,敌情严重的局势下,红二十五军只能转向伏牛山前进。

当时,国民党派出了40多个团来围剿红军,徐海东率部边打仗边昼夜不停的赶路,接连取得了独树镇三要司、庚家河战斗的胜利。

在战斗中,他受了很严重的伤,一颗子弹从他左眼下方钻进去,由颈后穿出来,他也因此昏迷了三天。

从烧窑工到威震敌胆的“徐老虎”

敌军的追击没有停下来,苏醒后的徐海东,又再次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他把马让给别的伤病员,自己拄着一根棍子行军。

在他的带领下,红军顺利攻进陕南,创建了鄂豫陕苏区,这个苏区完全满足了丛林茂密、物资充盈、人丁兴旺的三大要求。

扩红工作、宣传工作都尽数做好,徐海东、吴焕先、程子华决定西进甘肃,为主力红军经过当地铺好路。

1935年8月上旬,红二十五军攻天水、战两当、克秦安、威逼静宁、切断西兰公路。

在徐海东等人的有力指挥下,部队成功地牵制了川、陕、甘边界的敌人,从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行动。

从烧窑工到威震敌胆的“徐老虎”

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抵达陕北永坪镇,成为了第一支抵达陕北的红军部队。

从出发到长征结束,红二十五军历经10个月,途径18000多里路,甩掉了蒋介石的重兵追击,还沿途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缓解了几支主力红军的扩红压力。

徐海东负伤九次,全身上下伤痕无数,却还是在每次打仗时冲锋在前毫无惧色。

面对人数高于红军数倍的敌军,徐海东使用最多的就是调虎离山之计,要么就是利用山地地形打出漂亮的反击战。

因为带有智慧的指挥,红二十五军的总人数才会在长征结束时不减反增。

从烧窑工到威震敌胆的“徐老虎”

他曾为了鼓舞战士士气,开过玩笑话:“同志们!我们的援兵到了,3个团。”尔后又指着三座山包说道:““你们看,那3座山不就等于3个团吗。”

他曾雪中送炭,划拨红二十五军中的5000元给中央使用,自己仅留2000元。

用他的话来说:“我们是困难,但主席来借钱,说明中央更困难。我们就是不吃不穿、挨冻受饿,也要支持中央啊!”

很多人不解,徐海东病休15年未带兵,却当上了大将,对其他将领不公平。

可是,从烧窑工到“徐老虎”,他所做的贡献,确实让他担得起这一身的荣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