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改口,悄悄劃掉了“中國病毒”

“這不是人為的,只是發生了。這種可怕的病毒來自隨便什麼地方,而且它就發生了。就這樣發生了。”

你沒看錯,說出上面這句話的不是別人,正是此前一直堅持借新冠病毒問題汙名化中國的美國總統特朗普。

當地時間3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他決定不再將新冠病毒的名稱與中國聯繫在一起。無論是在推特上的發言,還是在當日舉行的白宮新冠病毒應對特別小組的新聞發佈會上,特朗普的“口風”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態度180°轉變 :

“亞裔美國人群體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3月24日報道,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電視臺(FOX)採訪時表示,他決定不再使用“中國病毒”這一說法。“我決定不再用這一點大做文章了。”(I decided we shouldn't make any more of a big deal out of it)特朗普說道。

但在後續回應中,特朗普堅持說,他不後悔使用“中國病毒”這一說法,理由是“參考了其他傳染病用地名命名的情況”。“這病毒是從中國來的”,特朗普說。

在24日的記者會上,特朗普將“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的內容手動刪掉了,並加入了一段有關“維護亞裔美國人”的段落。而在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19日在白宮新聞發佈會上的講稿被記者拍下,照片顯示,稿件中的“新冠病毒”被劃掉,手寫改為了“中國病毒”。

特朗普19日在白宮新聞發佈會上的講稿,將病毒名稱改為“中國病毒”。

特朗普在24日的記者會上,將“中國病毒”的內容劃掉。

3月23日,特朗普曾推特呼籲保護亞裔群體,他表示新冠病毒不是亞裔美國公民的錯,他們是很棒的人。

3月23日,白宮疫情簡報會上,特朗普更公開表態,保護美國及世界的亞裔美國人群體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他們是很出色的人,病毒的傳播從任何角度來說都不是他們的錯,他們與我們密切合作來擺脫病毒,我們將共同取勝。

當天有記者問及特朗普為何作此聲明,他這樣回應——“因為國內可能存在一些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下流語言,我一點也不喜歡這樣。”19日,他還被拍到將講稿中的“新冠病毒”故意改成“中國病毒”。

特朗普此前多次叫囂“中國病毒”,被指種族主義並助長歧視。他當時回應稱“這一點也不種族主義,一點也不。”《紐約時報》23日披露,美國亞裔人士近期“被吐口水、謾罵、攻擊”幾乎已成為某種“新常態”,很多受訪者表示不敢單獨外出、乘坐公共交通,也不敢購物。一位華裔人士感慨稱,這是他在美國二十餘年生活中經歷的“最黑暗時刻”。

汙名化中國

特朗普此前連遭炮轟

特朗普等美國政客汙名化中國的行為也遭到美國媒體批評。20日,美國《紐約時報》專欄評論版刊發名為”別讓特朗普跑了“的文章,指出特朗普汙名化中國的行徑,是在試圖轉移公眾注意,以掩蓋其抗疫失敗。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近日表示,近來美國一些政客把新冠病毒同中國相聯繫,這是對中國搞汙名化,我們對此強烈憤慨、堅決反對。耿爽強調,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明確反對將病毒和特定的國家和地區相聯繫、反對搞汙名化。我們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立即停止對中國的無端指責。

特朗普頻頻以潑髒水的方式轉移公眾注意,就連美國的盟友們也看不下去了。據德國《明鏡週刊》24日晚報道,即將舉辦的七國集團外長會議原先計劃發表一份有關新冠疫情危機的聯合聲明。但由於美方“一意孤行”,各方無法就新冠肺炎的命名達成一致,恐將作罷。報道援引歐洲外交人士的話稱,其他六國一致反對美方提出的“武漢病毒”說法,要求沿用世界衛生組織的方式——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命名為“COVID-19”。

特朗普上演“變形記”

帶有明顯政治動機

批評人士認為,特朗普此時上演這出“變形記”,無非是因為之前的煽動性措辭反噬到了自己的“票倉”。隨著國內亞裔人群的不滿情緒愈發強烈,上報的人身攻擊案例數量與日俱增,特朗普也自食惡果,自身選情受到影響。

有社會調查顯示,亞裔美國人是全美增速最快的種族群體,進入21世紀以來增幅超過70%、佔美國人口比例的5.6%;而華裔又是亞裔中比例最大的族群。根據調查,如今這一龐大的選民群體已越來越向民主黨方面靠攏。

而CNN進一步解讀道,正如特朗普堅持汙名化中國是政治原因作祟,此番他試圖重新“洗白”自己,也還是出於政治考慮——意在爭取華裔社區的選票支持。

在這點上,不少外國網友表示認同:

特朗普改口,悄悄划掉了“中国病毒”

尷尬的是,總統的態度轉折似乎並沒有打動受眾群體,反而起到“反效果”。加州民主黨聯邦眾議員、國會亞太裔美國人黨團主席趙美心表示,如果不是總統和他的支持者之前發佈有害的仇外言論、傷害到那麼多人,他壓根就沒必要做出上述表態。美國“商業內幕”網站稱,特朗普這番話雖是為了“促團結”,但表達方式上卻存在硬傷:他把亞裔美國人稱作“他們”,把其他美國人稱為“我們”,兩個群體間涇渭分明;在社會科學家看來,這種典型的“族群心態”恰恰是很多民族主義團體的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