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赢家》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支彩笔


说到《大赢家》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可能和许多人不一样,也许大家都对“严谨”这个角色印象比较深刻,但我恰恰相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除了“严谨”之外的其他人,可以是银行行长,也可以是警察,银行职员,配合演出的群众,这些人是社会大部分人的现质,反而“严谨”是极少数的存在,这些大部分人早已被生活的各种压力,负担,因果,压的麻木了,其中有一段,田雨老师扮演的行长进入银行,威胁严谨(大鹏)让他认输,并以自己的方式制造现场,让严谨躺在地上,来让演习快点结束。现场的银行职工没有人配合行长鼓掌,他们都明白事情的真相,只是为了这份工作,没有说出来,这时,在一旁的小孩却说出了真相,而且后来银行职员和所有“人质”全部站出来为“严谨”作证,说实话这段真的很触动我,我想就是现实生活中也会是这样,大部分人会像银行职员一样,怕丢掉工作,明知事实真相,确没人敢说实话,而小男孩的角色一方面是因为孩子是没有那么多杂念的,是童真的,所以敢于说出事实真相,同时也是社会中一小部分的人表现,如果社会中敢说真话的人多一些。会不会更美好呢?


C的影视库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鹏的退伍军人身份,以及他退伍之后,考取的金融硕士。

因为我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我在退伍之后,考取了心理学硕士。

电影中的很多片段,对我来讲,其实都印象深刻。

真的拍的很好,很贴近我们退伍之后面临的状态。

很感谢大鹏!


千旬电影


看完了《大赢家》这部电影,真心不错,感谢大鹏,让我们看到了如此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本部电影的主旨就是最后大鹏的那段旁白: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劫匪,我们曾经被家人冷落,被同事排挤,被上司误会,我们的很多负面情绪无处释放,就容易有报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

但是我已经做了一个反面教材,即便我遭受了这些,但是我依然要做一个好人,如果努力看不到成果,那么就再努力一点。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部电影让人反思的一些细节:

1.爷孙俩的关系得到改善

最开始孙子只是自顾自玩手机,不理会爷爷,心安理得地接受爷爷给的钱,到后来爷孙俩关系改善,孙子主动把那些钱还给爷爷,并希望爷爷买个新手机,爷孙俩组队打游戏。其实这个孩子的父母已经离异了,而这也能反应出大部分离婚家庭中的孩子,他们有的被爷爷奶奶照顾,有的被姥姥姥爷照顾,有的被叔叔阿姨舅舅婶婶照顾,往往就会隐藏心事,沉迷游戏当中。电影中的这个孩子是幸运的,他的认知改变了,他不会总去得到爱,他也会付出爱了。


2.大胖苦苦追求女生一年,终于被女生同意见未来丈母娘

我们不妨想想,就算大胖和女生去看了未来丈母娘,就算他们最后结婚了就会幸福了吗?也许有的人会说,那是他心甘情愿的,但是我想说那是因为他的认知是,如果不是这个女人愿意接受我,那么我以后就再也找不到别的女人了。他有这样一个负性认知,所以他才会如此廉价地对女生付出,也许那个女生只不过拿他当备胎,或者是拿他当提款机,根本就不爱他吧。


3.唯利是图的银行行长

这部电影最搞笑的部分就在于,一个根本不应该当上银行行长的人却当上了银行行长,不以流程办事,一心想要获得业绩,幸亏有严谨最后做了防线,要不然贷出去的款很难收回。行长这个人设,不是也能说明,现在很多管理别人的人其实是不够智慧的,然后他们还要让底下的人去听他的,这样肯定会出大乱子。在我看来智慧是理性,是善于分析,而不是随意发泄情绪,更不会随意滥用职权。


总之,这部电影真的是对人很有教育意义,每一个角色的一些小故事都会足以让人引起反思,而它们的发生与结果,我们作为观众已经看到了,那就不要让不好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喝汽水看电影


印象最深的是警察局长说的一句话:

“我不能严格要求劫匪,但我能严格要求你们,因为你们是警察!”

当时的情况是:第二次营救行动失败,被派去的4名特警被判定为“牺牲”,负责指挥的民警直言局长有点偏心,这时局长说出了这番话。

其实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已经不耐烦了,因为从记者的话中我们得知,演习是有剧本的,劫匪躲进银行劫持人质是不在剧本里的,所以这次简单的演练成了真正的突发事件,这激起了很多人的怒火,大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抱怨,在这样的前提下,局长的这番话振聋发聩,让人醍醐灌顶。

我对这番话印象深刻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反映出现实中很多人性缺陷。

当突如其来的困难把我们难住时,很多人总是想找捷径,往往不能第一时间直面困难并解决,慢慢地就形成了思维惰性,不愿意主动思考。

而且在这番话之后,局长又对银行行长说了另外一番话:

“问题在演习中发现,总比在实战中发生要好一百倍吧?警察的生命也是只有一次。”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局长跟男主人公严谨一样,也是个非常“轴”的人,但这种“轴”劲儿值得点赞!


文叟


您好,我是一凡,很高兴回答您的,在《大赢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严谨演习开始的时候。严谨过着普通的生活,每天上下班,因为名字的特殊性,在大会上莫名其妙的站了起来,成为了这次演习的劫匪。

之后他认真的准备这次演习,每天踩点,锻炼身体,制定计划,这一系列都在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认认真真的去准备,要有目标,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自己埋头去做,终归运气不会太差。

在银行里面大家都饿了的时候,严谨给大家叫外卖吃火锅,而自己却吃妈妈做的饭(包子之类的),这时,于海娇过来也吃了一个,二人简单的对话,让我知道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是多么弥足珍贵。

在演习中他认真对待演习,除此之外,他还关心别人,女警察打他,他也不怎么还手;和自己在一起工作的女职员打他,他也用另一种我们想不到的方式来对待他,全程认真、严谨!真是对上了这个严谨的名字。


大鹏这次的演技进步太多了,演戏是越来越好看了,《煎饼侠》到《缝纫机乐队》再到《铤而走险》等等等,再从《受益人》到《大赢家》,就像影片中严谨那样努力、认真。真的感觉和严谨有点像。

影片这些暖人心的瞬间和一些事很让人感动,也在这特殊的3月份里,多了一些温暖、一些欢乐。

同时严谨(大鹏)也告诉我们只要努力、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大赢家!


一凡讲电影


你好,我是木可MK影视领域,我来回答:《大赢家》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 《大赢家》是大鹏和柳岩主演的一部喜剧,原定于2020年开年后播出,但是上映期一直在延期,如今字节跳动宣布将在3月20日晚20点准时上线。昨天也刚看了《大赢家》这部电影,心中也感慨万千!不认真,你就输了!真的是这样。然而这部电影,也是一部荒诞喜剧的题材电影。正是因为在他的前提下,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并不会有这种的场景,所以就会显得和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差异。但正是这种差异和对比,才会使得电影,更加的独特以及角度更加新奇。



2. 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大鹏说的那一段话: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劫匪,我们曾经被家人冷落,被同事排挤,被上司误会,我们的很多负面情绪无处释放,就容易有报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我们有时候会被亲人冷落,有时候会被领导误解,有时候会被同事排挤,但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应该认真坚持做个好人,去影响周围的人,让生活变得更好!最后他还举例自己说:但是我已经做了一个反面教材,即便我遭受了这些,但是我依然要做一个好人,如果努力看不到成果,那么就再努力一点。只要你真诚的想干一件事情,回报总是足够的,你定会是最后的赢家。


3. 科温顿的自我价值理论告诉我们:人们面对有挑战的事情时,往往有两种动机: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一是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我们渴望成功,又害怕去失败。遇到有挑战的事情时,不认真就是维护自我形象最好的借口。至少可以让他人认为,只要自己下次努力了就有可能成功。而一旦认真后还失败的人,人们会认为他智力低、能力差,不利于维护正面的形象。然而,认真的人不应该被嘲笑。耍小聪明,有时候或许可以在工作中蒙混过关,但那是一时的辉煌,只有一直认真的人,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而且还是永久的。



感谢你的提问,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同时也强烈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真的特别好。


木可MK


很高兴能参与你的好的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大赢家》采用了标准好莱坞4 1叙事结构。平均分布“构建设置”、“复杂情节”、“开发部分”和“高潮”的四个部分,并添加短结束。

1。让我告诉你叙事结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部电影被称为“后悔”。

第1部分:布局设置故事的设置很有趣。银行和公安联合进行了抗恐训练。从银行抽出一个人当强盗,然后警察制服强盗结束训练。对所有人来说,“走形式,塑造形式”的事情,在所有人的观念中,在这样的法制社会里,发生谁不抢银行等事故的概率是微不足道的。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我看了很多年的国内新闻,还能回忆起有多少人抢劫了银行。银行很难抢劫,为什么?电影解释了300万美元纸币近70斤的黑色幽默。抢走2000万,快500斤,怎么抢?每个人都认为是日常练习的时候,只有一个人认真地听到了电影中主人公3354的严格。他是银行职员,也是从银行挑选来抢劫银行的假强盗。退伍军人自学取得金融管理学位,而像他的名字一样,这种严格是一个非常严格地工作的人。为此,他认真计划了整个银行抢劫行动计划。电影采用了违背常识的模特,从一开始就犯了抢劫罪,抢走了钱,然后向10多辆警车严惩。就在那时,第一幕转折——,严密地逃离银行,控制了人质。第一部分构建部分在此结束。好莱坞电影模式中,构建部分在前20分钟至30分钟内部署所有人员,描述事件,以一个转折点事件结束构建部分。《大赢家》就是这样。

第2部分:复杂的情节这时电影开始制作各种复杂的情节。使用期限也是20-30分钟。《大赢家》复杂的人,5个银行职员,凶恶的老职员,光滑的经理,2个胖子,暗中严格的情妇,以及一些愚蠢的安全支持。另外,意外停留在银行的3名客人,爷爷和上中学的2名孙子,也一直有空隙。被未婚夫突然抛出的孕妇。再加上第一个能执行任务的男警察和突然入侵的“间谍女医生”。放大看,这10名人质就像代表大众的10名陪审员一样。他们在进行应该继续还是不应该继续的均衡训练。更深入地,他们代表我们每个观众,判断是否应该支持这个演技中严格的“严格”。然后越来越多的参与,平凡的运动实际上包括swat。最后四名swat队员强行闯入银行,诱发“假爆炸”,诱发“假死亡”,结束了复杂的情节。好莱坞电影中复杂的情节部分应该强调电影的核心目标,并以一个大事件结束。《大赢家》的核心目标是——,即使是训练也要以最严格的态度接近吗?为了强调——事态日益严重,共同使用了4名警察队员的死亡。

第三部分:展开情节好莱坞电影中的发展情节排除了所有的苦难,主人公们为目标而奋斗。严格的目标《大赢家》是逐步专心练习,他的态度逐渐使周围所有的“人质”受到关注和重视。这时银行负责人强行闯入,想强行结束这项训练,所有的人品都出面支持严格的决定,继续训练。这里的设定相当有趣,为什么这些人质开始接受严格的想法呢?很多是因为斯德哥尔摩效应。斯德哥尔摩表示,在强盗和人质被绑架和被绑架、恐惧和权力对立的关系中,人质被绑架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对人质的依赖,从而有可能采取有助于强盗的行动。在电影《大赢家》中,在“人质”的帮助下,在警察、媒体和网络上漂流的观众们都开始关注这一“虚假强盗”。

第4部分:高潮部分好莱坞电影的高潮部分,在“最黑暗的时候”过去后主人公们要采取行动来达到目的。随着银行负责人的出发,运动还在继续。训练总指挥严格定下最后目标:“如果我们在9336930之前没有进攻,即使你赢了。”此时我们看到了严格的,对这起假抢劫案作了详细的计划。a计划b计划失败。b计划失败。有c。他真的考虑了所有方面。最终在另一个精细的设定下,他出乎意料地获得了这个练习的胜利。严格的胜利是必然的。因为他做到了极限。另外,练习的总指挥也很高兴看到他们行动的“失败”。最终可以在练习中总结失败,一切都不迟。

总结:短结尾4 1的' 1 '结束,好莱坞电影模特的结束很短,通常只有1 ~ 2分钟。最终目的是确认现状的稳定性。在《大赢家》年漂亮地拥抱回来的两个人幸福地吃了路边摊,结束了谈话。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模式融合在一起,有自己的特色和观众。最近几年电影票房冠军全部是国内电影,可见——我们陷入了中国式电影中。


农村小金1


“我所面临的,正是每一个人都在面临的事情。家人的冷落,同事的排挤,领导的不重视,周围人的不理解,所以我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是一个非常轴的男主角,在一次银行抢劫演习过程中,认真扮演劫匪的角色,因为过于认真,被领导辱骂威胁,被同事吐槽殴打,被警察嘲讽轻视,却也在最后因为这种轴不可逆的态度,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整部戏虽然是翻拍,但觉得很有中国色彩呀。其中最羡慕的居然是男主角的原生家庭氛围。虽然他在戏中提到受到家人的冷落,但他不提起的话完全是非常让人羡慕的父母呀。无论儿子做什么事都非常支持,非常配合,丝毫没有觉得自己的儿子太轴或者太无理取闹,甚至是以儿子这么认真的工作态度觉得非常自豪,而且妹妹也非常愿意担当哥哥的同伙帮忙开车,即使声带受损非常自卑平时不愿意说话,但为了哥哥,仍在最后努力吼出来了,真的特别感动。

警察先生在最后说:“一万人里面有这么一个人就够了,但没有这么一个人还真不行。”大概是社会的运转,还是需要规则来制衡,也需要一个轴人来坚持原则吧,果然是心理强大的人才能活出自己,可是当我问起身边的人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大家却都是说没有呢……


嘟嘟君混剪


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故事的内核,尽管这部电影是从日本原著改编的,但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却加入了中国社会的百态图景。他提醒了一个可能已经被快速发展的社会忽略了的观点,叫做:生活太快,但严谨能赢。

我们当下的生活被催得太快了。5G的网络,5G冲浪,每个人以5G的速度在人生道路上奔跑,最终发际线极速后移,我们疯狂焦虑。而《大赢家》就是要告诉你,被别人视为傻子似的“轴人”严谨才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慢慢来才最快。

猫眼电影去年4月份发表了一篇名为《专访于淼、李潇:海外IP改编要找准中国观众的共鸣点》的文章,文中导演于淼在谈到这部由都井邦彦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时,就认为它“放在中国社会可能比在日本更有意义”。

于淼认为:“我们大家从小就被教育说你脑子要特别变通,要知道利用身边的关系,懂得成功的捷径,但其实这不是生活的常态。或者说,这个世界恰恰因为有一丝不苟的人,其他人才可以享受相对自由的生活,这些少数派的精神值得被拿出来讨论。

严谨是一个周全的人,工作中事无巨细,但在当下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周全意味着“慢”,这种“慢”又使他在投机取巧的大环境里显得格格不入,外人看起来像个傻子。庆幸的是外人的眼光并没有影响严谨,反而是他在不断坚持自我中逐渐证明自己,从而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从演员选择上看,这个名叫严谨的角色与我们现在看到的饰演者大鹏,不管是外形抑或是模样、演技上都完美匹配,让人有一种专门为大鹏量身定制的效果,一方面增加了影片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呼应了导演于淼的那句“放在中国社会可能比在日本更有意义”。

电影实际上分为了三个部分:1、严谨的工作:不按照流程办法可能会有陷入法律纠纷的风险;2、严谨的爱情:默默地相互支持才是最好的爱情;3、严谨的生活:努力如果没有结果,那就再努力一点。最末,警花屈箐箐玩笑似的说了一句“严谨一点儿都不傻”,看似无意,实则点题。

结局随着严谨在这场演练中的胜利,同样也展现了两种价值选择的结局,“认真严谨”终将打败“随意走场”,那些被别人看起来像个傻子的事无巨细,终将被时间证明它的正确性。严谨不傻,他只是比别人用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已,严谨不傻,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如果努力没有结果,那就再努力一些”。


Joonii



从《我不是潘金莲》的自毁形象,到《铤而走险》中的搏命演出,再到《受益人》里边缘人的入木三分。

大鹏已经完全摆脱了屌丝男士带给大家的“土味喜剧段子手”的印象,正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电影风格——黑色幽默。

包括这部刚刚上映的电影《大赢家》。

《大赢家》采用了标准的好莱坞4+1叙事结构。

将建置设定、复杂情节、发展部分、高潮这四个部分平均分配,并加一个短结尾。

接下来我将说说究竟什么是4+1叙事结构,以及这部电影为什么称得上“遗憾”。

第一部分:建置设定

故事的设定很有意思,银行和公安联合举行了一次防恐演习。从银行选一个人来当劫匪,然后警察把劫匪制服,演习结束。

这对于大家来说都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的事情,每个人的观念里都认为在这样一个法制社会,哪个人会不要命了去抢银行,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可谓微乎其微。

实际生活中也确实如此,你可以仔细回忆回忆:你看了这么多年的国内新闻,有几条是抢银行的?

银行难抢,为什么?

电影给出黑色幽默的解释,300万的钞票有70斤重。如果抢个2000万,那有快500斤,怎么抢?!

就在大家以为这是一次例行公事的演习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当真了,就是电影里的主角——严谨。

他是银行职员,也是被银行选出来抢银行的假冒劫匪。

退伍军人,自学考取金融管理学位,而正如他的名字,这个严谨是一个做事非常严谨的人。

他为此认真的策划了整个抢银行行动计划。

电影采用的是一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模式,一开始抢劫就错误百出,抢了钱出来,很快这个严谨就曝光在十几辆警车面前。

而就在这时,发生了第一幕转折——严谨逃回了银行内,并控制人质。

到这里,第一部分建置部分结束。

在好莱坞电影模式中,建置部分就是开头的20至30分钟之内,把所有人设、事件交代明白,并且用一个转折点事件结束建置部分。

《大赢家》正是如此。

第二部分:复杂情节

此时电影开始构建各种各样的复杂情节。用时也是20—30分钟。

《大赢家》复杂的来自人物,五个银行职员,凶神恶煞的老员工、圆滑世故的经理、两头草的胖子、暗中支持严谨的女主和有些憨厚的保安。

此外还有三个意外滞留在银行的客人,爷爷和上初中的孙子,二人一直有隔阂。一个被未婚夫突然抛下的孕妇。

加上最早安排执行任务的男警察,和一个突然闯入的“卧底女医生”。

其实放大了来看,这十个人质就像是代表大众的十个“陪审团成员”。他们正在均衡着一场是不是应该继续的演习。

更深刻来说,他们是代表着我们每个观众,在决定是不是应该支持严谨在这场演戏中的这份“严谨”。

而后牵扯越来越广,一场平平无奇的演习竟然把特警队都牵扯来的。最后四名特警队员强行闯入银行引发“假爆炸”并“假死”,而结束复杂情节。

在好莱坞电影中,复杂情节部分需要强调电影核心目标,并且用一个大事件来结束。

《大赢家》的核心目标正是——是不是应该连一场演习都要用最严谨的态度对待?!同时用四个特警队员的死来强调——事态正在越来越严重。

第三部分:发展情节

在好莱坞电影中,发展情节是指所有的磨难都排除了,主角朝着目标进行奋斗。

而在《大赢家》中,严谨的目标就是一丝不苟的完成演习,而他这份态度渐渐让身边的那些“人质”都注意并且重视起这件事。

此时银行负责人强行闯入,并企图威逼终止这场演习的时候,所有的人质都站了出来,他们支持了严谨的决定,继续演习下去。

这里的设定相当有意思,为什么这些人质会开始接受严谨的想法?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斯德哥尔摩效应。

斯德哥尔摩是指:劫匪和人质在劫持与被劫持,恐惧与强权的对立关系中,当人质在被劫持到一定时间后,人质会对劫匪产生依赖,甚至会做出帮助劫匪的举动。

而电影《大赢家》中,在“人质”的帮忙下,外头的警察、媒体、互联网上的观众,所有人都开始认真关注这场“假劫案”。

第四部分:高潮部分

好莱坞电影高潮部分是跟在“最黑暗的时候”过去以后,主角不得不开展行动,实现目的。

而随着银行负责人的离场,演习继续。

演习总指挥对严谨定了一个最后目标:“9:30前如果我们没攻进来,就算你赢。”

而此时我们见识到了严谨的厉害,为这次假抢劫他足足写了一本笔记本的详细计划。

A计划失败了用B计划,B计划失败还有C。

他真正考虑到了方方面面。最终在一个又一个细思极恐的设定中,他出乎意料的赢得了这场演习的胜利。

严谨的胜利是必然的,因为他将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同时相信演习的总指挥也是很乐于看到他们行动的“失败”,毕竟能在演习中总结失败,一切都还不算晚。

一个短结尾

4+1中的“1”是结尾,好莱坞电影模式的尾声是很短的,通常只有一两分钟。

尾声的目的是用来证实现状的稳定性。

在《大赢家》中严谨抱得美人归,两人幸福的吃着路边摊,故事结束。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正与好莱坞电影模式接轨,并拥有自己的特色和受众。从近几年电影票房冠军都是国内电影就可以看出——我们已经爱上了中国式电影。

中国式电影有着特有的深度,那么在观影之后,我们也应该看到这部电影留给我们的三重反思。第一重:家庭和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有多重要?

电影中有一幕,警察让严谨的父母去银行门口喊话劝严谨投降,正常的父母都是大哭大叫,劝儿子赶快放弃抵抗。

但是严谨的父母很有意思,他们一直在“支持”着儿子,还有他的妹妹,甚至帮助严谨完成这次抢劫。

当然,这不是真的抢劫。电影表达的是一种支持。

正是有着爱与包容的家庭,才让严谨成为了“严谨”的人,他坚定的做自己,做他想成为的那个人。

第二重:我们对于那些“杠精”该持有什么看法?

这里的“杠精”是个褒义词,是指特别较真的人。

大多数时候,我们讨厌这类人,我们总是在试图用一些小聪明希望获取生活的方便。

比如有些事可以先办,手续后补上。比如理所当然会希望演习快点结束,大家放半天假多么惬意,有必要撑到大半夜吗?

那些特别较真的人通常是会影响到我们小利益的人。

于是我们经常责问那些人:“你那么认真干嘛?你这不是有病吗?”

认真也是一种错吗?遵守规定的人为什么让我们觉得他们是异类,觉得他们脑子一根筋,“冥顽不灵”?

而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那个有病的人,或许不是他,而是我们。

第三重:我们是否应该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我们都在过着一种大多数的生活。

大多数人干什么我们干什么。大多数人觉得应该巴结领导,大多数人觉得应该少管闲事。

哪怕有时候我们真的很想发声,哪怕有时候我们明知这么做是错误的,可还是选择忍,选择遵循大多数。这样最安全,也不需要承担额外风险。

只有很少人会坚持自己的愿景,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

有人会说,真正做自己好难啊。和大多数人一样生活有问题吗?

有人会说,真正做自己会给我们带来点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呢?

做自己意味着什么?

是坚持自己的梦想,是忠于自己的想法,是勇敢面对不公,是不与卑鄙者同流合污。

是哪怕可能要面对一无所有,依然迎风破浪。

我们一直在追求金钱和利益的大赢家,而真正的大赢家只有我们都做到“严谨”,做到成为了我们原本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在平凡的世界中活出自己想要的不平凡,不虚度和浪费时光,才能无憾这不会再重来的此生。

结语:

当经过这三重反思之后,电影结束,我们应该会感到遗憾。

这部《大赢家》可能是2020年最遗憾的电影,就像电影里警察说的那句对白:“像严谨这样的人,一百个里应该要有一个,如果没有,还真的不行。”

如果这部电影能早数月上映,或许它引发的讨论和反思就能早一些到来。

那么2020年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许会出现很多个“严谨”,或者灾难就不会降临,或许我们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