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動畫短片《識途》:相思刻骨成殤,"中國風"的前路又在何方?

"中國風"動畫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從紅衣到戰場,從相思到悽豔,國產動畫短片《識途》,在無聲的畫面之中,演繹出了一場國風元素的激烈碰撞。

國風動畫短片《識途》:相思刻骨成殤,

國風動畫短片《識途》

現在的動畫電影不僅僅只是給兒童看的了,越來越多的是給大人看的了,短片敘述的背後是對於中國風文化的思考。國產動畫短片《識途》是一部國風韻味十足的動畫短片,雖然只有短短的7分鐘,但是故事內容卻是恢宏磅礴、震撼人心。恰如動畫中所展現的那樣,輝煌與悽婉同在,相思刻骨成殤。

01、國風元素的滲透:待你凱旋,便是紅妝;倘若玉碎,為你披素

整部動畫不長,但是各個鏡頭都比較講究。在一開始,一位身披紅衣的美貌女子,在梳理妝容、點著朱唇,思念著征戰沙場的丈夫歸來。在惆悵的思念之中,提著燈籠外出而去。畫面一轉,來到了城門口。

原來,像她這樣的女子不僅一位,還有很多像她一樣的女子,都身穿白衫、外披紅衣來到這裡,苦苦地等待著出征丈夫的歸來。就在這時,遠處出現了模糊的駿馬身影,一時之間赤紅的回憶在鏡頭忽然閃現,如血的畫面也預示著一場悲劇的到來。

國風動畫短片《識途》:相思刻骨成殤,


國風動畫短片《識途》:相思刻骨成殤,

國風動畫短片《識途》劇照

悲憫情懷一直都是中國古風元素所喜愛表達的,這是我們民族在歷史長河中所沉澱下來的悲美傳統。國風動畫短片《識途》,雖然沒有一句臺詞,但是融入了豐富的中國傳統元素以及悽婉哀傷的音樂,喚醒了沉睡在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心目中的民族情緒。

可以說,《識途》講述的不僅是女子相思的哀傷故事,更是一段傳統中國風元素在銀幕上的激烈碰撞。

接下來的一幕,毫無疑問是整部短片情緒的爆發,只是這種爆發一反平常,顯得格外平靜。老馬識途,而將軍未歸,此處無聲勝有聲。女子似乎也意識到了什麼,手中的燈籠悄然滑落在地,只留下冷冷的紅衣。刺骨的寒風吹落紅衣,白色的長衫顯露出來,可能女子早已預料到最終的結局……由紅到白,表面上是單一顏色的轉換,實際上卻暗含主旨情調的跌落。

國風動畫短片《識途》:相思刻骨成殤,

最後的一幕在壓抑的氛圍中結束,依舊是寒風凜冽、白雪飛舞,只有滿城素縞相伴。真可謂,將軍百戰臥沙場,老馬識途載骨歸。婦人紅妝執燈望,終解紅衣換白裳。待你凱旋,便是紅妝;倘若玉碎,為你披素……

在整部《識途》動畫電影中,我們沒有看到女子的痛苦流涕,愛人的不捨、思念、堅毅都在一伸一縮、一轉身、一回眸之間,所有的深情都在無言的舉止當中,愛而不得,心有慼慼,曾經的美好皆如水中花、鏡中月,悄無聲息地被吹散在風中。

國風動畫短片《識途》:相思刻骨成殤,

02、"中國風"動畫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

《識途》這樣一部國風韻味十足的動畫短片,雖然沒有像《大魚海棠》《小門神》《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國風動畫那樣有名,但是不失為一例成功的典範。伴隨著社會輿論對國產動畫的民族特色期待值的攀升,不禁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風"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


首先,"中國風"動畫理應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質

國風元素不僅僅呈現在《識途》動畫短片中,在長片動畫電影中也有呈現。比如,《白蛇:緣起》的整體色調是飄逸溫婉的,好似一曲餘音嫋嫋的江南小調;畫面總是煙雨迷濛、溫潤含蓄,這是典型的中國風美學表達。整部作品彷彿從水墨畫中翩躚而來,背景雅緻細膩、人物柔若無骨,符合白蛇與青蛇半人半妖的身份設置。

相比之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場景風格是高對比度、高明度的,戰鬥場面頗似李賀筆下"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的悽麗悲壯,

影片的終極題旨便是"隻手補天裂"的人性大美與擔當意識,豪邁狂放的主題需要與之相映襯的美學風格作為依託。

國風動畫短片《識途》:相思刻骨成殤,

《白蛇:緣起》場景


國風動畫短片《識途》:相思刻骨成殤,

《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

無論怎樣,塞北朔漠風雪、杏花煙雨江南,這些迥然不同的意象,都來自於中國古典美學對現實的體悟與擷取,在跳躍閃爍的銀幕中,依舊延續了中華傳統文化特質。


其次,"中國風"動畫也要具備完整的故事情節與敘事表達

《識途》雖然表現的僅僅是一個"小故事",但是其中卻蘊含著"大情懷",故事線索雖然單一,但是情感細節的處理卻頗為生動。相同的,動畫電影《風雨咒》也十分注重情節體現與故事傳遞。

影片除了涉及上古異獸、江湖秘術以及五行八卦等諸多中國傳統文化,還讓觀眾在歡聲笑語和感動中看到了一個少年的成長,引發大眾對親情和愛情的思考。《風雨咒》不僅僅講述了"少年英雄江湖記",更讓觀眾體會到了夢想、愛情和親情互相交織的"少年成長記"。 《風語咒》運用了慢節奏的水滴石穿式來進行情感鋪敘,講述了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武俠故事。

只有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與敘事表達的帶入,才能真正地引起觀眾的共鳴。

國風動畫短片《識途》:相思刻骨成殤,

《風雨咒》劇照

最後,"中國風"動畫也要打造音樂與畫面的融合,通過音樂傳遞情緒

一部電影的好壞,音樂的配置佔有十分重要的一環,國風電影也不例外。電影音樂的主題常常是給觀眾留下最為深刻印象的部分,特別是在有著較多情感場次段落的影片中,不同主題的貫穿不僅豐富了影片的音樂語言,也有助於幫助觀眾梳理劇情,和進行有導演意圖的情緒引導。

《大魚海棠》的電影配樂是頂級的,歌手周深飽含深情的吟唱為整部電影增色不少,也多多少少彌補了一下其在故事敘述中的缺陷與不足。影片的開篇音樂,伴隨深海的畫面,大混響下的鋼琴單音顯得晶瑩剔透,配合畫面中的光亮,伴隨畫面"下潛"越來越深,音樂中的低頻部分不斷增強, 同時混響也逐漸加大,形成更為逼真的"深海"之感

此後,隨著畫面中"小嬰兒"的出現,音樂逐漸達到高潮,少數民族的女聲吟唱出現在遠處,並在尾音表 現出明顯的延遲效果,之後音樂逐漸弱化到結束。

國風動畫短片《識途》:相思刻骨成殤,

國風動畫短片《識途》:相思刻骨成殤,

動畫電影《大魚海棠》

有張有弛的音樂,宛若一部國風電影的內在靈魂。

而《白蛇:緣起》是國產動畫中旋律性音樂主題的典型案例,該片音樂中比較明確的主題有多個:男主人公阿宣和女主人公小白之間的愛情主題;小白與小青之間的情愫主題;寶青坊主的主題;小道士的主題。

最主要愛情主題的《何須問》在影片中更是貫穿始終,如一條"聲音線索"一樣,渲染勾勒出了阿宣和小白的愛情發展。《何須問》在影片中不但是主題曲、主題音樂,同時更是貫穿了主人公阿宣與小白整個相 識—相知—相戀—離別的完整過程,是他們愛情發展 在配樂層面不可或缺的一條線索。


03、《識途》帶來的"中國風"思考,傳統文化與大眾文化可以兼容

"中國風"如今已經帶動傳統融入現代,動畫電影更是通過虛擬的銀幕再現,打破了傳統文化的審美窘境。理性的操作與認識之下,傳統文化不能因為藉助大眾文化的形式傳播,而喪失自己的純粹性和獨立性。

國風動畫短片《識途》:相思刻骨成殤,

《識途》無疑是悲壯"中國風"的代表,演繹的完全是一種全知視角下"無差別"的悲憫情懷。眾夫人皆褪去紅裝迎戰馬,君未如期歸來,此戰無人生還。將軍百戰臥沙場,老馬識途載魂歸,婦人紅妝執燈望,終解紅衣換白裳。整部電影宛若一首悲壯的詩,然而它又不是一首詩,它是一種新型的大眾文化傳遞方式。不變的是,國風元素的內核從未變質!

國風動畫短片《識途》:相思刻骨成殤,

最後,我想用一首小詩作為結尾:

老馬識途來,載魂踏血而歸,

佳人垂淚,褪紅裝披素雪相迎,

長亭萬里遙相望,

前路又在何方?

一切盡在不言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