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才建立两年,为何周武王姬发就忧郁而终?

幸福的方向


根据先秦史书及史记记载,周武王姬发“克殷两年”后便病逝了,关于姬发的死,史学界并无太大争论,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姬发不是死于某种阴谋论之中的话,那么他的死一定与长期操劳过度有很大关系。

史书虽只用了“武王伐纣”四个字来简单概括了他的奋斗历程,但其中所付出的精力与压力都是常人难以想象难以承受的,当时的商王是天下共主,周只不过是西部一个小小的诸侯国,以弱小而对抗强大,没有远大的抱负及能力还有天时与地理等客观因素的同时存在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对于姬发而言,伐纣无异于赌博。

有的人生于乱世,也只为结束乱世而生,当他完成了命运赋予他的使命后,他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终点,姬发就是这么一位乱世雄主。

如今想来,姬发的死的确太过突然,因为“克殷”后天下并未就此进入太平盛世,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姬发来做,比如如何赢得商人之心,防止商人复叛,如何奖赏灭商功臣,如何选定接班人等等。这些事情都是亟待解决的大事,处理不好更会成为动摇统治根基的因素所在,为此姬发做了如下安排:

1,散鹿台之财以天下,开仓以救济贫困,以此收揽人心。

2,向商朝遗臣箕子求教治国之良策且任其自由离去,宣扬比干忠谏之精神,分封比干后人,以此向殷商遗民示好。

3,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商旧都,以商治商,继续管理殷商遗民,除此之外,还将自己的两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分封于殷都东西,建立卫国,鄘国,再加上北面的霍国霍叔,三国同时监视武庚,防止武庚叛乱。

由此可见,姬发灭商后,为了防止商人复叛绞尽脑汁,那么这是不是从侧面也可以反应出一个问题,即商朝虽然覆灭了,但商人的力量依旧非常强大,以周人自身的实力仅凭武力根本无法完成对商人的统治,只有向商人示好,才能够实现两族的和平共处?对于这一点,咸鱼持肯定态度,这也是基于武王灭商的过程而言的。

当初武王伐纣,据史籍记载,兵力如下:

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及甲士四万五千人。

而商朝当时派出多少大军呢?答案是七十万,虽然这个数字有夸大之嫌,但当时的商军数量远远多于周军。

武王曾在《泰誓》中说过:

受(纣王之名)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

武王的意思很明白了,商纣王有臣民亿万,但离心离德,而自己臣民虽少,但上下一心。

武王的话很振奋人心,但说出来也只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对于军事战场而言,亿万对三千,亿万再离心离德,三千再同心同德,那都是极其不对等的,在战争没有开始之前,谁也不敢保证,有亿万之多的商朝就一定不堪一击,所以于姬发而言,伐纣实在是孤注一掷的生死赌博。

再加上伐纣之后在如何安抚商朝遗民这件事上又过度耗费精力,姬发终究是油尽灯枯,事实证明,商朝遗民反叛还是发生了。

姬发死后,由于即位的成王尚且年幼,管蔡借机煽动武庚复叛,随即山东诸夷亦纷纷叛乱,周之王业陷于动荡之中,虽然周公东征叛乱敉平,但山东诸夷依旧叛乱不定,之后历代周王亦时有东征之举。

由此可见,周最初并不具备统御中原及徐淮之地诸夷之实力,武王姬发穷其一生都无法完全平定殷商及诸夷,也许这就是他一直解不开的心结吧。


咸鱼闲聊


个人觉得应该是兄弟之间的争斗。

鲁叔旦受封鲁国,但不就藩,而且搞掉了三哥管叔鲜和五弟蔡叔度,还把侄儿周成王撵到洛阳。孔子写的春秋孔子作主,他说鲁叔旦留在镐京是因为贤明,但明眼人一看就是夺嫡。


流水剑客


这个不太清楚,不过按我的理解,武王是个及其孝顺的人,在文王被囚,大哥身死的情况下估计身心受到极大煎熬。并且,那个时代,医疗本就不行,再加上长年征战落下的伤病,使其早亡。


闲闲谈文武


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于牧野击败纣王军队,彻底击垮商王朝,纣王自焚,建立周朝。本来应该欣喜的武王,却反常的抑郁而终。其死亡原因其实就是压力大,忧国忧民让其身体状况让其身体每况愈下。所以我们来看看周武王的压力。

灭商之战的压力

商周之争可不止是周武王与纣王这一代的争斗。周王季历(武王的爷爷)在周国强大之后,滋生王霸思想,而同时期的商国君主文丁(纣王的爷爷)见周国日益强大,而且不断兼并小国,国土也不断增加。于是帝文丁在一次封赏大会上乘机杀掉季历,遏制周国的扩张。

而到了姬昌这一辈,则是大举率军伐商,但是被帝乙(纣王父亲)大败,但是文王仍不死心,在黎国开战,结果被纣王打败,被纣王囚禁,而后被纣王放归周国。

商、周战于黎,拘周侯昌,囚之羑里。

所以说,商周是有世仇的,而到了武王这一代,可以说是“奋六世之余烈”了,继承祖先的遗志,继续伐商大业,而此时的商国正在与东夷交战,国力正在下降,这给了周国千载难逢的时机,而周武王恰好处于这个时机期,所以说,成败在此一举,所以周武王的压力还是巨大的。

公元前1049年,武王即位的第二年,率领大军前往毕原祭拜文王,居然率大军迅速东转,抵达孟津,反对纣王的诸侯前来会盟,史称孟津观兵。诸侯们劝谏武王乘势进攻,但是被姜子牙劝住,认为时机不符合,等商朝与东夷两败俱伤后再出兵,武王忍住怨恨,退兵回国,整军备战,在长达四年的准备过程中,背负祖先和全族的愿望,武王的压力十分巨大。

灭商之后的治国压力

周国灭商并不是强大的军事实力,而是纣王举全国之力灭掉东夷后,迅速抓住商国的虚弱期,将其灭亡。当初,东夷骚扰商朝百年之久,纣王这一代举全国之力灭掉东夷,但是商朝已然是外强中干了,武王率领五万大军与纣王的七十万的大军在牧野对峙,而纣王的七十万大军大都是东夷族的俘虏,俘虏不堪纣王的统治,纷纷阵前倒戈,武王乘势攻灭朝歌,灭掉商国。

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所以武王是以小邦之主统治万国,灭商之后,天下并未太平,由于商人的势力还很大,所以纣王之子武庚被封于殷,以示周朝灭纣王是吊民伐罪,无灭殷绝祀之意,以安抚东方的殷人,并在武庚周围分封自己的弟弟来监视武庚。所以实行分封制,一方面牵制住原商朝的势力,一方面巩固自身的统治。

但是,还有一部分诸侯国听说纣王之子依然在殷封邦建国,纷纷前去朝贺,可见这些诸侯国还是臣服商国,这就是周武王所忧虑的。武王的忧虑是正确的,武王死后,武庚纠结武王的几个弟弟和原东夷部落发动三监之乱,声势浩大,历时三年才被平定。

所以周国在建立初期并不太平,甚至强敌环伺,所以在这巨大的压力下,武王操劳成疾,周朝才建立两年便撒手人寰。

浮人语

周朝是以小邦统治万国,虽然灭商,还是有许国家未臣服于周朝,所以在治理天下时,武王面对内忧外患的新王朝,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在巨大的压力下,操劳而死。


海浮人


大家都非常熟悉封神演义,在封神演义的最后,周武王姬发在姜子牙等人的辅佐下,最后灭掉了商朝,统一了天下。无论从哪一点看,周武王姬发都显得是非常的英明神武。虽然在真实的历史上大致的历史进程也是如此,不过周武王在统一天下之后两年就抑郁而死了。

因为在封神演义里面,周武王这边占着绝对优势,灭掉商纣的时候简直是势不可挡。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周武王显然没有这种优势,而且当时商朝的主力军在东方作战,来不及调回,所以才碰巧被大周所灭。而在封神演义里面被大家骂作是昏君的纣王,在历史上是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英明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开疆拓土,绝不是什么昏庸之主。

周朝灭掉商朝实际上有很大的偶然性,正是因为如此,当时还有很多人非常忠于已经被灭的商朝。周武王迫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在灭掉了商朝之后,还不得不封商朝的后人武庚为公爵,也就是当时的宋国。当然为了监视宋国,还有其他一些忠于商朝的势力,周武王也封了自己的几个弟弟在周边。

周武王在封了武庚和几个弟弟之后,率领大军回到了西周。结果商朝的遗民们听到武庚被封之后都非常的高兴,武庚也继续居住着商朝的宫殿,继承商朝的祭祀王位等等,而周围的诸侯国很多都继续到宋国去朝拜武庚而不来周朝。这些事情都让本来已经在灭商之战中心力憔悴的周武王姬发感到非常的担忧,但是他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并且他为周朝的未来一直感到非常的担忧,不久就生了重病,最终抑郁而终。

在周武王死后,他所封的几个监视武庚的弟弟都背叛了周朝,而和武庚联合起来叛乱。最后周公和姜子牙为了平息这些叛乱,打了很长时间,最终才将这些反叛势力给镇压下去。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天妒英才,才华绝世的人才通常短寿,为什么天会妒英才呢?原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物生灵降生之时,心智之力都是有限的,英才燃烧生命以荣耀于世,心智损耗过多,于是就短寿了。那么无忧无虑的人,天真寡欲的人通常能活很长时间,那是因为他们无欲无求,故心力损耗较少,心力没有耗尽,就可以一直活着。周武王姬发常年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下,他的心力脑力损耗过甚,因此一旦大业完成,心智一松,也就油尽灯枯了,生命也就终结了。

商王朝是一个强大的王朝,商纣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而周部族只是一个中等族群,实力跟商王室相比,犹如萤火之光与日月争辉。周族投靠了商王室,负责给王室抓捕羌人,用于商室祭祀鬼神与祖先,商朝给周族的族长封了一个伯的爵位。周文王姬昌有不臣之心,他参透了《易经》,认为周室代商是天命所归,因此他把灭商的责任交给了几个儿子。纣王听闻姬昌称王了,十分愤怒,商朝大军直逼镐京,将姬昌拘走了,周室族人在商朝大军面前无法反抗,族长就这样被抓走了。

姬昌被抓走了,他的三儿子准备进京救父,起兵造反是不现实,因为周族势力弱小,其它诸侯也不会听周族的话。姬昌的长子伯邑考,二子姬发,三子姬旦三兄弟带了周族的所有财宝进京请罪,希望能赎回父亲一条性命。商朝祭祀十分频繁,普通奴隶并非祭祀祖先的佳品,部落长子才是祭祀的最佳选择。伯邑考被杀了,并且被制成人牲祭祀商室祖先,祭祀的肉被诸侯们分食了,姬昌也含泪吃了长子的肉。大哥被制成人牲,且被诸侯们分食的场景被姬发全程观看了,姬发内心疯了!

商纣王放归了姬昌、姬发、姬旦父子三人,且给姬昌了一个西方伯的称号,享有代天子征伐西方诸部的权力。姬昌回来后,他潜心研究《易经》,将发展周室力量,推翻商室的大业交给了二儿子姬发。不战,可能会被杀;战,可能成王,也可能成人牲。姬发常年在这些恐惧中煎熬,但是他顶住所有压力,在姜太公的辅助下兴周灭商。多少次姬发从恶梦中醒来,他梦见自己兵败,被制成人牲分食,弟弟周公旦每天都来给他解梦,用道德来激励与宽慰姬发。周公旦认为神灵是有道德的,上天助有德之人,而不是谁祭祀它,它就帮谁?

多年后,姬发灭商,将商纣王及部分商室大臣制成了人牲,用于祭祀上天,收买诸神保佑周朝,他再不用担心自己被制成人牲了。心里的压力一松,精气神就散了,两年后姬发死了,死于心力衰竭!周武王姬发立国两年而崩,死于长期的恐惧后突然放松,周公旦为他解梦的那些说辞他从来没有相信过,却最终成了周公旦治国的理论依据。


大秦铁鹰剑士


周武王一代圣主有何忧虑呢?

一、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岁月不饶人,几经周折武王姬发才建立周朝,周武王得天下后,为了巩固全国政权,自夜不寐。过度操劳也让这个一向为后世儒家人物所尊崇的古代明君心力交瘁、积劳成疾。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武王在返周后选定伊水、洛水一带夏人的故居地,准备建立新的都邑,但不久病逝,未能实现计划。

二、建立周朝后,没看到不稳固的根基背后的阴谋是周武王最大的忧心之处,广施仁政最后却得不到各路诸的诚服,周武王的很多怀柔政策,尤其到做出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政策更让人觉得这个天子的天真。具体如下:

1.且看其巩固政权的政策,不是以德施政就是收买人心,这也跟其性格和看惯战乱生死有关,《史记》关于武王打败纣王以后的记载非常详细,特别是对武王敬天安民这一块,有意识的突出了他为民请命,替天行道的思想。

牧野之战,是西周武王对殷商灭国一战,此战结果,纣王自焚,武王将殷商遗民交给纣王的儿子禄父治辖,殷商及其方国全部变成了西周的诸侯国。

2. 分封诸侯是造成春秋战国春雄争霸的主要根源。也是削弱天子威望的主要原因。

为了加强对已经受周朝的控制下土地管理与武装殖民,对周的开国元老实行大分封,如将吕尚封于齐,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

据说,周初总计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15个,同姓之国40余个。

3.作出马放南山刀枪入入库这一决策:在武王的心里已经把天下看得太平了,他征战一生终于有了回报,该封王的封了王,该给领地的给了领地,不仅赐封了黄尧帝和神龙氏的后裔,连纣王的儿子都继续当了官,这么施德,天下还有谁会不服他呢?所以,他认为大周不会再有威胁了,战马没有了驰骋疆场的需要,刀枪没有了作战的用途,剩下的就是大兴土木修建王都,百姓们可以休养生息了。

施此政与当时西周国势也有关系。文王文治西岐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得到较大提高,但西岐与中原殷商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中原的文化经济繁荣和各个方面的进步相比西岐要成熟得多,所以,武王认为打仗不是主要的,把经济发展起来才是眼下最重要的。

可能在武王看来,大周现在是天子,只要发号施令就可以了,各个诸侯国是大周的四梁入柱,天子不需要再保留那么多军队。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一政策的实施给西周带来了诸多隐患。

三、导致周武王郁郁而终的导火线我想应该是:关于如何处理殷商遗孤事上,当时周公和召公提出让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统领殷商旧族,居住在朝歌,这样算是送给殷商势力的一个橄榄枝。经过大家反复讨论,姜子牙最后提出,如果让武庚继续留在朝歌,必须有人监视的建议。

最终结果是姬发把自己最亲密的三弟管叔、五弟蔡叔、八弟霍叔调到了朝歌周边,在其附近建立邶、墉、卫三国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做出了部署后,姬发带着大部队离开朝歌,返回了西岐。

然而姬发还没到家,就听到奏报:殷商旧民欢天喜地的庆祝武庚留在朝歌,许多小国也都送去了贺礼。姬发为此闷闷不乐,而不久后又听说武庚竟然居纣宫、续殷祀,还带领尚臣去鹿台、玉门祭祀纣王在天之灵,同时他又收拢殷商遗民之心,暗地联络东夷方国部落,磨刀霍霍,十分嚣张。

姬发十分憎恶武庚这种做法,本来姬发就是忌惮殷商旧势力才采取对武庚的怀柔政策,没想到事与愿违,武庚肆意妄为,殷商势力越发扩大。

为了制衡武庚即殷商旧势力,姬发努力安抚各诸侯国,以求各国不为虎作伥,但姬发越是给各国好处,各国越是与武庚走的近,尤其是徐、奄、薄姑、熊、盈等国,甚至不来朝贡。

姬发在为伐纣之战已经耗尽了精力,如今又被殷商旧势力的发展所困扰,终于身心不支,忧郁病倒。

众大臣都来安慰,不过姬发没能想开,终于驾崩,在临终前,他还非常放心不下新建大周的前途,把十几岁的儿子托付给了最信任的、有才能的弟弟周公,请他全力辅佐侄子,一定不要辜负大周的祖先。

在武王死后不久,纣王的儿子武庚就联络殷商旧部,并在武王的三个弟弟帮助下,对继位不久的武王儿子成王造反,史称“三监之乱”,为了平息这场叛乱,姜子牙率兵打了三年,比打纣王时间还长,可见一味的绥靖、羁縻也没能阻止武庚为首殷商势力的反叛,而令武王姬发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连他的弟弟们都背叛了他。







爱你的小知识


历史的局限性,和个人的局限性,导致了周武王姬发忧郁成疾,英年早逝。

一,夏,商,周三朝,在历史上都处于分封制度。即天子坐拥最强地位,兵力,疆域最大,而分封的诸候国以公侯伯子的爵位由大到小分封下去。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姬发这个天子过于注重“贤惠”名声,并没有吞并殷商富庶之地,反而为了招搅人心,封商纣之子武庚于朝歌,但是商原有贵族仍有不臣之心,不服啊,终于还是反了。

二,如果武王当时强势一些,把中原富庶之地归于己下,也能让财力,军力始终屹立于诸候国之上,“小国寡民”的思想终使西周早亡。

姬发忧郁而死就是被自己“怀柔”思想导致的呀!武庚反,连自己的弟弟也没有起到监控作用,还“助商为敌”,已成反势,所以才二年就病死了。

当然,武庚及三监之乱还是被姜子牙历时三年扫平了。


南雷霆峰


周武王姬发在兴周伐纣过程中,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建立周朝后,也是终日忙于政事,思考着如何治理国家,积忧成疾。

要说国家都已建立起来了,对手纣王也被消灭了,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这就要从根源上来说一说了。

虽说国家建立起来了,但是国家不稳固的根基始终是武王姫发的一块心病。虽说继承了父亲姬昌的基业,以天下二分之一的势力击垮了殷商,逼纣王自焚而死,但殷商残存的势力还是非常大的,况且他们对周还有一定的敌意。虽然他们暂时是群龙无首的状态,目前不敢公开起来反对,但一旦机缘成熟,就会酿成大祸。

当然,说把他们全部杀掉是不现实的,那么针对这种棘手的局面呢,周武王就想了一个办法,想用恩威并用的手段来对付,一方面命令弟弟周公把焚死纣王的首级割下来,游街示众,斩断那些殷商旧势力的妄动之念。也就是用武力来威慑,另一方面就用怀柔的办法来软化他们臣服。于是经过同大臣们商量讨论,让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统领殷商旧族,还是居住在朝歌。但姜子牙提出了建议,说如果武庚留在朝歌,就必须有人来监视。

武王就把自己的三弟管叔,五弟蔡叔,八弟霍叔调到朝歌周边,建立邶,墉,卫三国来监视武庚。

后来在武王带领大部队返回西歧的途中,就得到了朝歌传来的奏报说:殷商旧民欢天喜地的庆祝武庚留在了朝歌,许多小国纷纷送去了贺礼,姬发得报后就一直闷闷不乐,一时也无计可施。不久又得到奏报说武庚竟然居纣宫,续殷祀,还带领尚臣去鹿台,玉门祭祀纣王的在天之灵。同时还拉拢殷商遗民之心,联络东夷方国部落,势力不断壮大,已是磨刀霍霍。

武王对武庚的做法十分反感,没想到本以为怀柔政策可以安定民心,但在武庚的妄为下却适得其反。

为了制衡武庚旧势力的发展,姬发努力安抚各个诸候国,以求各国不为虎作伥,但姬发越给各诸候国好处,各国却越和武庚走的越近,尤其是奄,薄,姑,熊,盈等国甚至不来朝贡。

姬发为此深感不安,每日被殷商旧势的发展形势所困扰,终于心身不支,抑郁病倒,虽说有众大臣来劝说安慰,姬发最终还是没想开,于(约前1043)年,留下了他还没来得及完成的遗愿,终于驾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