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的意大利戰役:挺進羅馬之路為何如此艱難?

意大利戰役發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指同盟國從1943年開始至戰爭結束,在意大利及其周邊地區進行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在北非戰役勝利之後,同盟國之間就下一步該採取什麼行動產生了分歧。1943年1月,同盟國成員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舉行了第一次戰爭會議,做出了入侵意大利的決定。會議期間,羅斯福和丘吉爾進行了協商,確保會議圍繞著制定盟軍戰略和如何結束戰爭而展開,會議還確定了軸心國無條件投降的條件。


二戰期間的意大利戰役:挺進羅馬之路為何如此艱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吉普車駛過一個被炸燬的小鎮,駛向羅馬。

正當盟軍準備入侵西西里島時,意大利人民和他們的政府對這場戰爭越來越不抱幻想了。盟軍希望入侵能使意大利徹底退出戰爭。征服意大利將使皇家海軍能夠完全控制地中海,從而極大地改善與埃及、遠東、中東和印度的通信。佔領意大利還能為盟軍在德國和巴爾幹半島附近提供飛機場。


二戰期間的意大利戰役:挺進羅馬之路為何如此艱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意大利人在沿亞壁古道前往羅馬的路上看著美國的裝甲部隊經過。

同年7月10日黎明前,15萬名美國和英國軍隊,連同加拿大人、自由法國人和其他盟軍,以及3000艘船、600輛坦克和4000架飛機,向地中海最大的島嶼——西西里島的南部海岸進發。其目的是移除該島作為軸心國航運和飛機的基地,允許盟軍船隻在地中海自由通行,並對意大利政權施加壓力,要求其退出戰爭。德國人沒能阻止盟軍佔領西西里島,但他們成功地將大部分軍隊撤離到大陸,最後一次撤離是在1943年8月17日。


二戰期間的意大利戰役:挺進羅馬之路為何如此艱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隊美國醫療車駛往羅馬。

在西西里作戰的美軍比在北非作戰的美軍要老練得多。他們有新的登陸艇,有些能夠裝載坦克,使登岸更加迅速和可靠。此外,新的水陸兩棲卡車緩解了海灘上的供應問題。指揮官們也很警惕,極力避免在北非經常犯的一種錯誤,那就是把各個師分成小股部隊。


二戰期間的意大利戰役:挺進羅馬之路為何如此艱難?

二戰期間,在前往羅馬的途中,美軍站在一座被炸燬的建築物前。

1943年9月3日,英國軍隊在意大利的“腳趾”上登陸。意大利軍隊幾乎立即投降,但德軍準備在沒有其幫助的情況下進行戰鬥。美軍在薩萊諾登陸,英軍在塔爾納託登陸。崎嶇的地形是極佳的防禦陣地,使盟軍部隊無法快速推進。但在這一年餘下的時間裡,盟軍還是不斷將德國人推向北方。


二戰期間的意大利戰役:挺進羅馬之路為何如此艱難?

1944年,拉比多山谷的廢墟。


在此次戰役中,作戰雙方都有成千上萬名士兵被殺或失蹤,另有數十萬人受傷。當然,與其他戰爭一樣,還有成千上萬的平民被殺害,無數人受傷,被強姦,乃至無家可歸。


二戰期間的意大利戰役:挺進羅馬之路為何如此艱難?

在盟軍前往羅馬的路上,路過一處德軍的墓地。

來自《生活》雜誌的攝影師卡爾·邁丹斯在這場意大利戰役中,拍攝了一系列罕見且經典的彩色照片。值得注意的是,在入侵西西里島的幾周內,統治意大利20多年的法西斯獨裁者貝尼託·墨索里尼被趕下臺並遭到逮捕。但他後來在德國人的幫助下逃跑了,從此開啟了近兩年的逃亡之路。1945年4月下旬,他被意大利游擊隊抓獲,並被當場處決,他和情婦,以及其他幾個法西斯分子一起被當眾絞死。


二戰期間的意大利戰役:挺進羅馬之路為何如此艱難?

1944年,在盟軍向羅馬推進的過程中,一名美國士兵試圖發現德國的位置。

1945年春天,盟軍突破了德國最後的防線,進入了波河流域肥沃的平原。5月2日,在意大利的德國人投降了。意大利戰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本場戰役中,進行了整個戰爭中最艱苦的幾場戰鬥,美軍傷亡達11.4萬人。但這場戰役對決定戰爭的最終結果至關重要,因為德國軍隊被捲了進來,法國境內的戰局終於打破了平衡。(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