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房子,拖累了人们生活了吗?你们觉得呢?

贺州大云


很多人忽视了一个要素:房子是有折旧的消费品。

中国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让人们以为房产是可以稳固增值的硬通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另外房子的折旧相对其他商品非常漫长,以至于有些人认为房子不存在折旧,会永久保持。

房价只是屈折体现了中国的发展而已,它本质还是一件会折旧的消费品。

房子的最佳使用期没有那么长。十年的房子就开始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二十年就需要大修,三十年的房子非常不宜居。

知乎上大部分人都是不到三十的年轻人,这些人充满干劲,向往先进的大城市,没有家庭拖累,劳动力价值逐渐接近高峰。这些因素让年轻人非常自信豪迈,但同时让年轻人傲慢短视。

一个正常的家庭,为了满足家庭所需,是需要不停地置换房产的。

20-25

刚刚踏入社会,收入较低,生活空间需要较小,对房产要求不高,租房或购置公寓。

25-30

成立新家庭,得到原生家庭巨大帮助,立即实现住房升级。收入逐渐升高,富余较多,有一定积蓄,生活空间需要逐步增加,但扔处于较低水平。对房产要求一般,购置两居室或小三居。

30-40

家庭稳固,事业定型,收支平衡。家庭重心逐步转移至培养后代,生活空间需求空前巨大。对房产要求很高,购置三居室或四居室,条件优秀的冲击洋房。

40-60

家庭分化,事业达到巅峰,积蓄非常多。家庭中心向养老转移。生活空间需求出现社会分离,对房产要求各有高低。中层冲击别墅,下层固守落位。

60-80

人生最后时间,大部分积蓄用于养老。生活空间需求不大,不再置换房产。

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人生内普通的轨迹大概有此雏形:

22岁大学毕业租房——26岁父母帮助购买两居室成婚——33岁出售(出租)两居室,多年积蓄换购三居室——55岁整理资产,购置郊区带院洋房——78岁离世。

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发展路线,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居住条件的本质不会变。这个大学生33岁出售的两居室,可能被一户刚在城市落稳脚跟的人家购买。同样,这个大学生33岁购买的三居室,可能来自一位迁居到开发区的商人。

所以,强调居住属性的房子不愁人买。即便是鹤岗,也不是所有的房子都卖不出去。

某些房子本质是金融产品,买卖的人都知道,他们死活不在讨论内。



为小宝讲故事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不管再苦再累过年都要回家,辛辛苦苦几十年,努力攒钱买套房,家是一辈子的信仰,即使每个月都要还着房贷,那么这个时候人们是幸福的,因为在打拼的城市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家。



邯郸人自己的房产事


一个房子也许会出现一家人甚至两个家庭的积蓄来供给,当你在购买的时候确实会让现有的条件变差,会过一段时间的苦日子,但是你越往后面走你会发现生活会越来越来。

有压力才有动力!


沐沐house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买房子,不让生活质量有明显的下降才是明智之举。高杠杆买房风险太大,生活经不起一点点变故,不推荐。我们能做的是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收入,让收入跟房价相匹配。有时间抱怨房价高,不如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收入水平,早日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


中年书凡


董小姐前几天公开说:房奴有什么资格谈论幸福。可见房货,月供压力山大,的确拖累了人们的生活。


手机用户范世界


如果能规范化租房市场,你说的问题会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人总要有一套房子作为安身之所的,这既是物质需要,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精神上的寄托,高昂的房价,每个月巨额的房贷,是把很多人压的喘不过气,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奋斗的目标又是什么呢?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一直让我们为之努力,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正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啊!


逍遥地产


房价定价多少普通民众都不会感到幸福,因为你对贫苦地区的广大劳动人民一无所知,他们年人均收入可能不足10000元,很多地方还是通过原始种植来变现劳动成果,所以这个问题百人百答。


南海望UC


见仁见智,有的人强调活在当下,有的人看的长久。


威海海居房产旅游指南


高房价造成的后果就是,不敢结婚,不敢换工作,不敢大额消费,对我们的经济状况产生一定程度伤害。


球球d葱葱


靠自己的能力 个人觉得不拖累 为孩子为家庭奔波这只是个小目标 没有压力怎么能有动力呢 美好生活需要无限创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