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房子,拖累了人們生活了嗎?你們覺得呢?

賀州大雲


很多人忽視了一個要素:房子是有折舊的消費品。

中國近二十年的高速發展,讓人們以為房產是可以穩固增值的硬通貨。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另外房子的折舊相對其他商品非常漫長,以至於有些人認為房子不存在折舊,會永久保持。

房價只是屈折體現了中國的發展而已,它本質還是一件會折舊的消費品。

房子的最佳使用期沒有那麼長。十年的房子就開始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二十年就需要大修,三十年的房子非常不宜居。

知乎上大部分人都是不到三十的年輕人,這些人充滿幹勁,嚮往先進的大城市,沒有家庭拖累,勞動力價值逐漸接近高峰。這些因素讓年輕人非常自信豪邁,但同時讓年輕人傲慢短視。

一個正常的家庭,為了滿足家庭所需,是需要不停地置換房產的。

20-25

剛剛踏入社會,收入較低,生活空間需要較小,對房產要求不高,租房或購置公寓。

25-30

成立新家庭,得到原生家庭巨大幫助,立即實現住房升級。收入逐漸升高,富餘較多,有一定積蓄,生活空間需要逐步增加,但扔處於較低水平。對房產要求一般,購置兩居室或小三居。

30-40

家庭穩固,事業定型,收支平衡。家庭重心逐步轉移至培養後代,生活空間需求空前巨大。對房產要求很高,購置三居室或四居室,條件優秀的衝擊洋房。

40-60

家庭分化,事業達到巔峰,積蓄非常多。家庭中心向養老轉移。生活空間需求出現社會分離,對房產要求各有高低。中層衝擊別墅,下層固守落位。

60-80

人生最後時間,大部分積蓄用於養老。生活空間需求不大,不再置換房產。

一個普通的大學畢業生,人生內普通的軌跡大概有此雛形:

22歲大學畢業租房——26歲父母幫助購買兩居室成婚——33歲出售(出租)兩居室,多年積蓄換購三居室——55歲整理資產,購置郊區帶院洋房——78歲離世。

不同的社會階層,有不同的發展路線,但人民群眾追求美好居住條件的本質不會變。這個大學生33歲出售的兩居室,可能被一戶剛在城市落穩腳跟的人家購買。同樣,這個大學生33歲購買的三居室,可能來自一位遷居到開發區的商人。

所以,強調居住屬性的房子不愁人買。即便是鶴崗,也不是所有的房子都賣不出去。

某些房子本質是金融產品,買賣的人都知道,他們死活不在討論內。



為小寶講故事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不管再苦再累過年都要回家,辛辛苦苦幾十年,努力攢錢買套房,家是一輩子的信仰,即使每個月都要還著房貸,那麼這個時候人們是幸福的,因為在打拼的城市有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家。



邯鄲人自己的房產事


一個房子也許會出現一家人甚至兩個家庭的積蓄來供給,當你在購買的時候確實會讓現有的條件變差,會過一段時間的苦日子,但是你越往後面走你會發現生活會越來越來。

有壓力才有動力!


沐沐house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買房子,不讓生活質量有明顯的下降才是明智之舉。高槓杆買房風險太大,生活經不起一點點變故,不推薦。我們能做的是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收入,讓收入跟房價相匹配。有時間抱怨房價高,不如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收入水平,早日買到屬於自己的房子


中年書凡


董小姐前幾天公開說:房奴有什麼資格談論幸福。可見房貨,月供壓力山大,的確拖累了人們的生活。


手機用戶範世界


如果能規範化租房市場,你說的問題會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人總要有一套房子作為安身之所的,這既是物質需要,很大程度上來說也是精神上的寄託,高昂的房價,每個月鉅額的房貸,是把很多人壓的喘不過氣,但是如果沒有這些,奮鬥的目標又是什麼呢?對美好生活的寄託一直讓我們為之努力,有一個好的居住環境正是美好生活的基礎啊!


逍遙地產


房價定價多少普通民眾都不會感到幸福,因為你對貧苦地區的廣大勞動人民一無所知,他們年人均收入可能不足10000元,很多地方還是通過原始種植來變現勞動成果,所以這個問題百人百答。


南海望UC


見仁見智,有的人強調活在當下,有的人看的長久。


威海海居房產旅遊指南


高房價造成的後果就是,不敢結婚,不敢換工作,不敢大額消費,對我們的經濟狀況產生一定程度傷害。


球球d蔥蔥


靠自己的能力 個人覺得不拖累 為孩子為家庭奔波這只是個小目標 沒有壓力怎麼能有動力呢 美好生活需要無限創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