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歌颂了什么品格或志向?

tduedursgydvnfvjcb


单从这两句讲,主要还是个歌颂了不畏严寒、傲霜挺立、坚韧不拔的高尚品质。

不过,还是要联系全诗来看的,语出苏轼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言简意赅,比较好理解,简单说一下。

  • 前两句,从“已无”、“犹有”的强烈对比中就很容易看出,作者是在咏菊,也就是以菊喻刘景文,突出了傲霜斗寒的景象,虽然已是“残菊”,可气节不变,绝不是“荷花”等泛泛之辈可比的。而且还交代了时间,为秋末冬初,百物凋零,毫无生气之时节。

  • 后两句算是直接勉励好友的语句,“橙黄橘绿”,体现了时节特点,虽已入冬,万物萧瑟,可是又有丰收的景象。

再来看一下写作背景,这是苏轼任杭州太守时为好友刘景文所作的勉励诗,两人交往甚密,刘景文性情豪放豪放,苏轼夸他“慷慨奇士”,此时刘景文以58岁,却一直不受重用,有些意志消沉,郁郁寡欢。

  • 苏轼故用“冬季”来代指刘景文的暮年,用“残菊”来赞扬他当时的状态,用“橙黄橘绿”来激励他夕阳无限好,仍可有所作为,要乐观向上。

  • 苏轼也是很够朋友,多次向朝廷力荐刘景文,终得升迁,可造化弄人,仅过1年多,刘景文就与世长辞了。

所以,整首诗的重点不在前两句歌颂了如何的品格或志向,甚至可能有部分吹捧之嫌,更多的还是劝解好友,勉励刘景文要乐观,并鼓励其定会有所作为。


语留人


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赠刘景文》中的前两句。全诗如下: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间“进士”。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小蹦跶呀


歌颂了乐观积极,努力不懈的志向。

苏轼的《赠刘景文》后两句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单看前面两句,比较容易断章取义,似有傲立寒霜,气质高洁之意。

放归全诗来看,更多的是在跟友人讲萧瑟的冬也有硕果累累的一面,珍惜大好年华,积极向上,往好的方面看,努力不懈终有收获。


邈邈


我是 ,来回答您的问题。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橘红柳绿时。

大致意思是:深秋时节,荷花开败了之后,连荷叶也枯萎了,菊花虽然也凋谢,但是花枝还昂扬。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景色,现在也是最好的时刻。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祐五年(1090年),在杭州任知州时,写给好友刘景文的诗。为什么要在开头描写这样的“萧条”的秋天景色呢?

如果把生意盎然,万物生长的春天比作青春期;把活力十足,丰富多彩的夏天比作二十出头的青壮期,那么,秋天就是力不从心,开始走下坡路的中老年人,冬天就是垂垂老矣,万物萧条的冬天。

好朋友刘景文就是“秋天”的年纪了!

有人说,秋天也是硕果累累的季节呀!为什么苏轼没有把秋天写成收获的景象呢?这就要联系写作背景了。

当时的刘景文仕途不顺,正垂头丧气,自怨自艾。如果再把秋天写得那么美,岂不是像是在嘲笑他?

然而秋天虽然没有春天,夏天丰富多姿,却也不是好朋友那般值得妄自菲薄的。哪怕是连初秋的菊花都谢了,那翠绿的花枝也美得像是一幅画!

这就是在劝诫好朋友,这个年龄也有其独特的魅力,此时此刻也可以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候,要悦纳现在的自己。

结语

这首诗的内涵,是想要劝诫人们珍惜当下,悦纳自己,乐观对待生活,更重要的是,抓紧现在的时间去奋斗,让每一个现在,都是最好的人生时刻!

关注 ,一起阅读吧!


天山灵知


歌颂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品质。人生在世,无论身处何方,年龄几何,都不能丧失斗志,都不能失去进取之心。要永远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我承认我不再年轻


这首诗通过以物喻人的象征手法,描写菊不畏严寒、傲世独立的高洁品格。


爱微笑x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一首咏菊诗,歌颂菊花不畏寒冷所压,坚强不屈的生存风格,以菊拟人,暗示自已做人要向菊花一样坚强,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要勇往直前。

秋季寒风送冷,一天比一天凉,万物凋谢,百花零落化作尘。唯有菊花香如故,迎风傲雪依然绽放,那一珠珠耐人寻味的秀菊,披着冰凉晶莹的露珠,顶着飒飒的秋风,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看那白色的金丝菊,吐丝含蕾,晶莹剔透,洁白无瑕;金黄色的大菊,雍容华贵金灿灿;红菊绚丽多彩,红的象火,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紫菊苍劲有力,凝重浑厚。在万物萧条的秋天,看到秋菊仍在冷风中怒放,让我联想到唐刘禹锡的一首写秋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菊花给秋末的大自然增添了美感,也为悲秋的人增加了前进的动力。每当看到这多姿多彩的秋菊,总会自然想到苏轼下一句诗的提醒,“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人类的收获季节,远远望去田野一派金黄,枝头硕果累累。稻谷籽粒饱满,沉甸甸的压弯了腰。金黄是它成熟的丰韵,饱满是他历经风霜的体现。我虽已步入了人生的秋天,愿人生的秋天也金黄灿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