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天涯何处觅知音,戏里戏外,知己难寻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古语有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知己,向来难遇难求。而有这么一部电影,便是讲的:知己难寻。

正是《功夫》。

电影里关于知己这个话题并没有过多提到,但知己难寻这个概念却贯穿全片,以我的角度来看看吧。

电影里的知己


首先是三义士

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洪家铁线拳。

《功夫》:天涯何处觅知音,戏里戏外,知己难寻

这三人因为见义勇为,被赶出城寨,同时也惹祸上身,不幸惨死街头。

在离开城寨之前,分别之时,他们异口同声说不切磋了,却又心照不宣的同时出手。

对他们来说,这种手痒的感觉是很难压制的:如果就此离开,以后大概再也没有机会了。于是,先痛快一战,再好聚好散。


然后是二琴师

这二人形影不离,互为琴音知己,从他们对战的时候可以看出,他们的配合十分默契,根本无需任何的语言交流,甚至都不需要眼神示意,你方唱罢我登场,无缝衔接行云流水,显然是长期合作培养出来的。

他们说过一句话: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功夫》:天涯何处觅知音,戏里戏外,知己难寻

这句话,我觉得是全片的点睛之笔,至于为何,稍后再讲。


之后是包租公夫妇

他们二人都是隐世高手,不世强者,我想也正是如此,他们才能有共同语言,才能结为夫妻共同生活。


最后就是火云邪神了

他是一个武学天才,同时,他对于知己的渴求也最为明显。他曾说过,他是找不到对手才隐居起来的,如果有对手,他早就出山了。

这种对手,也可以看做一种知音。

就像他对包租公夫妇说的话:我只想打死两位,或者,被两位打死。

《功夫》:天涯何处觅知音,戏里戏外,知己难寻

他这句话并不是狂妄,而是他的真实想法,他对于对手的渴求已经到了一种疯狂的程度。

如果能打败这对神雕侠侣,对他来说是一种成就:又有新的高手败在了他手下。

如果被神雕侠侣打败,那对他也是一件好事,他终生都在寻求一败,如果确实有比他强的人,那他终于可以不再寂寞,不用再

高处不胜寒。


还有一些人,结伴而行不一定就是知己

比如那个谁和他大哥。

《功夫》:天涯何处觅知音,戏里戏外,知己难寻

他们两人是臭味相投才凑到了一起,但他们算不上知己,因为志向不同,所以他们最多只能算“

同是天涯沦落人”,这种关系,并不能称为知己。


电影外的知己

知己,或是志同道合,或是心有灵犀。

知己可以是同伴,比如钟子期和俞伯牙,二人互为琴音知己。

知己也可以是对手,比如诸葛亮与司马懿。他们处在不同的立场,为不同的阵营出谋划策,但他们互相之间都很了解,正如这句话: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功夫》:天涯何处觅知音,戏里戏外,知己难寻

没有对手,是很孤独的。

而我们常看的一些武侠类小说与影视剧里,也经常出现这种对于知己的渴求之心。

比如小说《雪中悍刀行》里的王仙芝,他称霸江湖六十年,一直没有遇到一个真正的对手,而当这个对手出现的时候,即便他可能战死,他也绝不会退缩,甚至,他极度渴求这一战,纵身死,亦无憾。


但也不是说互为对手便是知己,比如项羽刘邦。

他们虽然互为宿敌,但项羽从来看不起刘邦,知己之间,从来都是互相尊重且惺惺相惜的,他们之间并没有这种感觉存在。

《功夫》:天涯何处觅知音,戏里戏外,知己难寻

周星驰的知己

《功夫》里,很多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知己,而那句“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正是对此的点睛之笔。

周星驰,在娱乐圈里被很多人不待见,甚至被孤立,他总是找不到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

虽然有很多人曾与他合作,但都算不上他真正的知己,除了吴孟达。

《功夫》:天涯何处觅知音,戏里戏外,知己难寻

吴孟达曾和周星驰合作过很多影片,以至于让人觉得:如果一部电影里只有周星驰而没有吴孟达,那么这部影片就不“完整”了,正如《功夫》这部电影。

在《功夫》里,周星驰的搭档从吴孟达换成了林子聪,然而,就算林子聪表现的再好,也无法取代吴孟达在周星驰电影中的地位,因为他们是黄金搭档。

这是我觉得这部电影美中不足的地方。

而那句点睛之笔,我觉得也正是周星驰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知音难再遇的一种感慨。

《功夫》:天涯何处觅知音,戏里戏外,知己难寻

不曾风雨同往的人,不知留恋。

那曾风雨同往的人,有缘再见。


怎样才算知己

知己,在现代来说,便是了解自己为人,明白自己意愿,知晓自己心思,并且志同道合的人。

举例来详细说明吧:

例如唐代诗人王勃,曾有诗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真正的知己,他们之间的交流从来都是一种灵魂的碰撞,心神的对话,这种交流,无关距离,无视距离。

又例如春秋时期,管仲的一句话被后世引用了无数次: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与鲍叔牙可谓情谊深厚,二人彼此非常了解,互相也非常信任,

他们之间的友情,没有任何如个人利益这种杂质在内,清澈干净,恰如一个成语:君子之交淡如水。

《功夫》:天涯何处觅知音,戏里戏外,知己难寻

再例如,古语:舍命陪君子。今语:君子一言,可生死相随。关于这个,恕我愚钝,不知怎么讲。

因为我觉得,如果没有遇到一个真正的知己,是很难明白的,毕竟士为知己者死,如果没有那个知己的人,又怎能明白为何要死呢。

就像一个不曾拥有过爱情的人,怎能靠来让他明白殉情为何呢?

不曾亲身经历,如何感同身受。

结语

人生在世,知己难寻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