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女人是美还是丑?与匈奴和亲,汉朝皇帝为何不愿娶匈奴老婆?

生活360x


我们知道,匈奴的可汗经常会向汉朝求娶公主。在整个汉朝期间,有十多位公主嫁给了匈奴的可汗(或者是王爷)。但是,汉朝皇帝从来没有向匈奴求娶过匈奴女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匈奴女子长得丑吗?

(匈奴和亲)

“长得丑”显然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美有丑。如果是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的话,找个美貌女子,那是轻而易举的。就算不在全国范围内选,而是只在匈奴的王公贵族中选,选美貌公主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匈奴王公贵族所娶的女子,都是美貌的。基因决定了,她们生的后代,模样绝不会太差。

可能又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匈奴女子长期吃牛羊肉,又不洗澡,身上很脏,汉朝皇帝嫌弃。

这个说法,也没有道理。草原上确实比较缺水,但不洗澡的只能是一般的贫穷老百姓。对于贵族女孩子来说,她们是非常重视个人卫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吃牛羊肉,身体会产生不好闻的气味,也并不存在。如果是那些很少洗澡洗衣的女子,身上沾染了生熟牛羊肉的油迹,久而久之,产生了难闻的气味,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匈奴贵族女子衣服肯定是经常洗的。若当她要嫁给汉朝皇帝的时候,怎么还会穿有油迹的衣服呢?再说了,古代贵族女子,都会大量使用香料熏染衣服,同时她们使用的胭脂花粉也有着浓郁的香味。因此不会有难闻的气味。

(影视中的匈奴女子)

还有人说,气味不是衣服上的,是从毛孔里透出来的。这种说法,显然是不科学的。人的毛孔里,怎么会透出牛羊肉的味道!至于胃和口腔里传出的气味,只要胃好,口腔保持清洁,这种气味也是不会存在的。

还有一个说法是,匈奴人的婚姻状况很混乱,有“弟娶嫂”“子娶母”这样的现象。不过,就算是有这种情况,也与汉朝天子娶匈奴公主没有关系。因为汉朝天子要娶的是公主,公主肯定是不存在这种现象的。

那么,汉朝天子不娶匈奴公主。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古代皇帝的婚丧嫁娶,虽然与皇帝直接相关,但也不能完全凭皇帝的喜怒嗜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皇帝是一个政治人物,他的一切活动都是政治活动。他娶哪个妃子,在哪里娶,也是政治活动。就算皇帝的房事,也都是政治活动,明清时期设置了敬事房,这可不是无聊的机构,而是关涉到整个皇室家族江山稳固和延续的重大问题。

明宣宗的时候,因为胡氏只生了两个女儿,没有生儿子,因此,明宣宗就废黜了她的皇后之位,把皇后之位给了孙氏。也就是因为在明宣宗看来,这是重大政治问题,必须严肃对待。

所以说,汉朝皇帝娶不娶匈奴女子,所考虑的,主要是政治问题。

(话剧中的司马迁)

那么,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考虑什么政治问题呢?

最重要的问题是“和亲”。要知道,汉人对“和亲”的理解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对“和亲”的认识,是用女人换和平。但汉人不这么认为。汉人觉得,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是对匈奴的一种“施恩”。因为汉朝天子居于中原地区,是上邦大国。匈奴居于边陲地区,是蛮荒下国,所以说把公主嫁过去是“施恩”。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把匈奴当作“列传”来写。我们知道,“列传”都是写给那些“侯国”的。如果是“王国”,至少也得是“世家”。司马迁的这个安排,也可以看作是汉人普遍的思维认识。

既然汉朝皇帝把公主嫁给匈奴,是一种“施恩”,那么,把匈奴女子嫁给汉朝皇帝,那叫什么呢?那可就是对这个女子极大的抬举。问题是,汉朝皇帝有必要抬举匈奴吗?汉朝对匈奴一贯是“打抚”结合,抬举了匈奴,对汉朝并没有什么好处。

除了考虑“和亲”外,还有就是“德行”的考虑。古代皇帝娶嫔妃,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德行”。“德行”是一种礼仪问题。匈奴女子出生了蛮荒地区,从小很少接受“德行”的教育,因此,把这种没有经过教化的女子娶到中原来,进宫当皇帝的妃子,显然是不恰当的。

当然了,礼仪问题,其实也是政治问题。因为中国古代是礼治国家,礼仪是政治生活的核心问题。

也因此,汉朝皇帝不会考虑娶匈奴女子。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汉朝的和亲政策》)


张生全精彩历史


匈奴女子的长相不好一概而论,在匈奴当中有丑陋的女子,当然也有美丽的女子,匈奴是清一色的美女或者是匈奴没有美女这两种认知都是非常错误的。


首先,匈奴毫无疑问是有美丽的女子,但汉人一般无法欣赏她们的美丽。汉人未出嫁的女孩往往是深藏闺中,所以皮肤非常的嫩滑,而匈奴女子过着和男子一样的生活,每天都需要骑马打猎,所以他们的皮肤是非常粗糙了。匈奴女子有种阳光和健康的美,但因为时代的局限,所以汉人没有办法欣赏这种美丽。不过,在当今这个时代,这种美女挺受欢迎了。

汉人喜欢温婉的女子,而匈奴女人则是充满了野性,这会被汉人认为是举止不够得体,而且这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天性,很难改变。

此外,有些汉人女子可能颜值略有不足,但是精通琴棋书画,她们仍然会被定义为美女。而匈奴女子没有机会接触书本,所以她们会给人一种非常粗鲁的感觉,即便匈奴皇室的子女,都带着几分野性,别说是琴棋书画了,就连做到谈吐文雅都非常的困难。文化的差异摆在这里,注定汉人无法认同和欣赏匈奴的女子。


可能不只是汉人,就连匈奴人都对匈奴的女子都有几分嫌弃,匈奴的男性以娶到汉人女子为荣,如果他们娶到了汉人女子,会大肆炫耀,这是因为中原女子往往身材娇小,性格温柔,这符合绝大多数男性的审美。

说完了第一个问题,咱们再来聊聊为何汉朝皇帝与匈奴和亲,却不愿意娶匈奴老婆。

有关皇帝为何不愿意娶匈奴的老婆,咱们前面已经说了,匈奴的美女是不符合汉朝皇帝审美的,即便是个别匈奴女子能入得了皇帝法眼,皇帝也不会娶她,除了要维护血脉的高贵,还因为在汉人的眼中匈奴的女子是非常低贱的。在当时那个时代,匈奴女子是没有什么人权的,她们大多是被当成传宗接代的工具,非常的可怜。


至于与匈奴和亲,汉朝皇帝同样是不愿意的,汉朝皇帝不娶匈奴的老婆,是因为皇帝有选择权。而不拒绝与匈奴的和亲,则是因为他们不敢拒绝。形势比人强,汉朝只能选择通过和亲的方式讨好匈奴,以此来维系两方所谓的友谊。

汉朝的臣民对将公主嫁入匈奴是颇有微词的,而皇帝显然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去匈奴受苦,但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他们无论内心多么抵触和拒绝,最后都需要派公主去和亲,如果汉朝皇帝拒绝和亲,那么等待他的就是匈奴的大举入侵,虽然和亲听起来像是双方友好交流,但这对于汉朝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屈辱。不过一般因为舍不得,去的都是有公主代号的宫女罢了。


夏目历史君




古代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样有美女,美丽动人的美女。看看现在的新疆维吾尔族美女,多美啊。关之琳就是满族人,美不美?美。匈奴人是古代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是两汉时期。

但是,哪个时代的匈奴人,居无定所,住在帐篷里,常年洗澡困难,女人的化妆技术约等于零,脸上的高原红少不了,所以,哪个时代的匈奴人,外表看上去肯定是不行的。加上长期吃羊肉,身上的羊肉味估计很重,汉族皇帝一听说这个情况,头早就大了,还是算了吧,没有那个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其实要是挑一挑五官端正的,接到皇宫养一段时间,保证效果出奇。皮肤养好了,能歌善舞,多享受啊,可惜当时汉家皇帝不懂。

这是汉族皇帝不娶匈奴女人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更重要,就是大汉族主义,南蛮北狄,都是野人,没有开化的人,我汉族的皇帝娶了匈奴人,后世的血统不就不纯了?华夷有别,这是万万不可的。这个原因是根本原因。


坐看东南了


匈奴人属于游牧民族,整日生活在草原之上,少不了风吹日晒,是马背上的民族,匈奴女人也是如此,因此,相对于汉族女子,匈奴女子多了些豪迈与强壮,而由于文化原因,汉族男子喜欢柔弱迁细一点的女子,所以在审美方面还是本族女子更讨喜欢。审美归审美,和亲是国之大事,关乎两个民族之间的兴衰,自然不会单以审美为考量,而之所以很少听说汉族皇帝不娶匈奴女子,原因也是多方多面的,下面为您详细解答一下。


匈奴女人是丑是美

这个问题不太有讨论的价值,每个民族的审美都是不一样的,现在也是如此,就像是白人大多喜欢白人,以白为美,黑人也大都喜欢黑人,以黑为美,而我们黄种人也是如此,喜欢黄种人的这个身材与皮肤。古时也是如此,匈奴人自然喜欢,强壮健康一些的女子,认为此才是美的,而汉族则喜欢汉族女子柔弱纤细的。所以,匈奴女人谈不上美丑,因为其美不美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汉族皇帝为什么不愿意娶匈女子呢?

汉族皇帝不愿意娶匈奴女子原因众多,上面说的有关审美的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点,而除了审美主要还有三点原因。

一、攻守关系

汉族人居住的中原向来是富足的区域,而我们汉族人又是小农经济的属于农耕文明,因此我们不具有侵略性,所以我们常听到保家卫国而很少听到入侵他国的消息。匈奴人则不同,是游牧民族,具有狼性文化,因此侵略性强。所以就造成了这样的一个局面,匈奴人常常骚扰汉族边境,抢夺财物。


在匈奴和汉族之间的关系,匈奴属于功,汉族属于守。而在匈奴强势的时候,汉族人自然要讨好匈奴人,安抚匈奴人,不骚扰自己,于是便开始送钱送女人,一般的女人地位又不够用,起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便送公主,进行所谓的和亲,而这场和亲主要是汉族人为了使匈奴人安定,自然是送人,而不能要人了,总不能说,你把你女儿嫁给我,然后你别打我了吧。

二、匈奴女人地位相对较低

上一点是匈奴强而汉族弱的情况下,而在汉族强匈奴弱的时候也喜欢采用嫁公主的方式进行和亲,而不愿意娶匈奴女人,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两方的想法不同,在匈奴,匈奴单于都以能够娶到汉族公主为荣,并且很多单于都是很爱自己的汉族媳妇的。而汉族则不同,因为审美的原因,都不喜欢匈奴女子,更重要的是在匈奴女子地位是很低下的,汉族皇帝贵为天子,自然不会找一个地位低下的匈奴女子为妃了。所以即便是强势的时候,也只需嫁公主过去安抚匈奴人就够了,自然不会去娶匈奴女子了。


汉族皇帝不愿意娶匈奴女子很正常,皇帝后宫佳丽三千,都是美之至极的女人,琴棋书画,歌唱舞蹈,样样精通,有这么多女子供自己享用,又何必找一个自己不喜欢的那种类型的粗狂的匈奴女子呢,除非想体验体验异国风情。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匈奴有很多漂亮女人,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贵族娶匈奴女子为妻或者纳为小妾了。

司马迁说,匈奴是夏之后裔,但是在冒顿单于之前1000多年匈奴人的谱系记载是非常混乱的,直到冒顿单于之后记载才开始正规起来,估计这是因为此时匈奴和汉朝联系频繁,所以有汉朝人给他们记载的原因。

匈奴人最早只是北方草原上的一个普通的部落,在冒顿单于之前由于北方草原没有统一,所以匈奴部落和其他部落互相之间没有统属关系。

在中原进入到春秋时期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还分成无数部落各自为政。例如,在北方和晋国、燕国接壤的地方生活着娄烦、林胡、东胡、山戎等100多个民族,他们居住在溪谷中都有自己的君长,就像中原的诸侯国一样没有统属关系。

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中原走向统一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在走向统一。等到战国后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剩下了三个,他们分别是东胡、匈奴和月氏。其中,东胡和匈奴经常和中原国家发生冲突。

燕国的主要对手是东胡,赵国的主要对手是匈奴,东胡人在燕国将领秦开的打击下后退上千里,失去了辽东。匈奴在赵国将领李牧的打击下损失了10万骑兵,从此让匈奴人不敢南下。为了防备东胡和匈奴的袭扰,燕国和赵国都在北方修建了长城,并且派出军队进行驻守。

到了冒顿单于时期, 月氏被赶到了西域,东胡被兼并,匈奴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游牧帝国。

这个时候,北方游牧民族就统一称为匈奴了。

所以,匈奴并不是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而是北方无数草原民族经历了上千年的兼并之后形成的游牧帝国。

这个帝国的成员,曾经分别叫做山戎、东胡、娄烦等名字。

所以,这就为我们判断匈奴女人好看不好看提供了线索。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很多春秋时期的贵族都有过北方少数民族女人,甚至周天子也娶过少数民族女子为后,这个人就是生活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的周襄王。

当初,周襄王想要讨伐郑国,于是想要借助戎狄的力量,所以他就娶了一位戎狄的女子为后。

还有晋献公,一次晋献公攻打骊戎,得到了骊姬和她的妹妹,非常宠爱,骊姬和他妹妹应该挺漂亮的。

而匈奴人也经常以嫁女子给汉朝将领作为条件让其投降,在东汉时期,耿恭镇守疏勒城的时候,匈奴人就曾经许给耿恭匈奴女子希望他投降。

还有李凌,他在投降后娶了匈奴女子,并在一个雅利安人部落当酋长,该部落的女子应该有很多人有波斯人的长相。

以上可以推断,匈奴中还是有很多漂亮女人的。

那么,为什么汉朝皇帝不愿意娶匈奴人做老婆呢?

首先,汉朝虽然在一开始面对匈奴人的时候采取的是被动防御,但是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夷夏之争,中原人对北方游牧民族有着很强的心理优势。所以,不仅皇帝不愿意娶匈奴女子,就连朝中的官员也没谁娶匈奴女子为妻,只有那些已经投降匈奴的汉朝降将才会娶匈奴女子为妻。

其次,如果汉朝皇帝娶了匈奴女子为妻,在未来很难避免她里应外合引来匈奴人大军。

周襄王的例子就很典型,为了对付郑国,周襄王娶了戎狄的女子为后。

后来,周襄王又把狄后废黜,结果遭来狄后的怨恨。当时周襄王的后妈惠后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天子,所以找到狄后,希望能够借助戎狄的军队推翻周襄王的统治。

狄后和惠后一拍即合引来戎狄大军,她们再里应外合打开了城门。戎狄大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到了城内,打败了周军赶走了周襄王,并且支持惠后的儿子子带为天子。

有这个前车之签,汉朝皇帝不得不考虑娶匈奴女子为后很可能会在国内政局发生变化的时候引发国际争端,这对国家安全来说也是很不划算的。

所以,汉朝只对外和亲,利用外嫁女子在当地的影响力左右所在国的归属。

以上!


历史风暴


在古代汉朝的时候,匈奴是汉朝的大敌,汉朝曾经有很多次和匈奴进行联姻。但是这些和亲基本上都是大汉王朝的公主嫁给匈奴的,而汉朝的皇帝基本上从来没有娶过来自匈奴的女子。为何汉朝的皇帝不愿意娶来自于匈奴的女子呢,这是有很多原因的。

因为中原王朝一般都认为自己拥有先进的文化,自己是天朝上国的皇帝。而那些游牧民族在中原人眼里都是一些野蛮未开化的民族而已,总之,即使匈奴最强盛的时候,在文化这一方面,中原王朝的人对于匈奴都拥有压倒性优势的优越感。总之中原人都认为自己是文明人,而匈奴人是野人,与禽兽差不多,所以中年的皇帝怎么会娶一个这一类的女子呢。否则的话,娶进来事小,引起了众多天下人的非议,恐怕就不妙了。

再就是匈奴的这些女子都没有中原女子所有的那份温柔和文化。不得不说匈奴的女子长期生活在草原上,容貌自然无法同中原的女子相提并论。因为长期在草原的那种恶劣环境下生活,长期风吹日晒的,自然不可能有很好的皮肤,这样的女子自然入不了汉朝皇帝的法眼。反而汉朝的公主嫁到了匈奴,匈奴的首领都如获至宝。而且匈奴的女子,文化上也和中原王朝皇帝格格不入,双方基本上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可能双方之间说话都困难,基本上是鸡同鸭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娶匈奴的女子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还有,汉朝的皇帝如果娶匈奴的女子到后宫,会加剧后宫的争斗。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尤其是皇帝的后宫,号称有三千佳丽,女人扎堆的地方自然纷争也就多。大家都看过不少的宫斗剧,最有名的就是甄嬛传了。后宫之间的争斗可谓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层出不穷的事情,任何英明的皇帝都无法避免。但是不管怎么样,皇帝至少把控着大局,后宫的那些女子的家族,都是皇帝的臣子,所以后宫的争斗还被限定在一个范围内,不至于影响太大。但是如果娶了匈奴的公主的话,那可就不一样了。因为她如果在后宫真的受了委屈,匈奴的首领来替她出头的话,那该怎么办。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娘家在那里,汉朝的皇帝恐怕都感到害怕。而且如果生下皇子的话,到时候匈奴的首领就会作为这个皇子强力的外援,最终让皇帝继位的问题都受到相关的影响。

所以由于这么几个原因,在中国汉朝的时候,虽然有不少中原的女子作为公主嫁到匈奴去,但是自始至终汉朝的皇帝都不愿意娶匈奴的女子到后宫去。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在汉朝时期,虽然一统天下,国力强盛,但它也时常遭受来自西北的匈奴的滋扰,匈奴处于北方的苦寒之地,生产力低下,经常没有吃的,不得不到中原来抢劫一些粮食等财物,使得边境地区鸡犬不宁,让皇帝非常头疼,如果倾其国家的财力物力未必就不能剿灭匈奴,但杀人一千自损八百,自己也将承受巨大的损失,未免得不偿失,如果采取和亲的方式向他们示好,用自己的女儿换取一方平安,免动干戈,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因此汉朝时期以示弱的方式向匈奴送去了十多个公主,却说来也巧,没有一个匈奴女子嫁入汉室,是汉朝皇帝不愿意娶她们吗?


匈奴的游牧民族,在生产方面十分落后,她们不懂农业生产,不种粮食,没有文字,没有书籍,而且匈奴的居住地大多处于奴隶社会阶段,有些地方甚至还是原始社会,而当时的中原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各方面都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程度,因此汉人对匈奴难免会产生轻视、瞧不起。像苏武在匈奴近20年,他就娶了一个匈奴女子为妻,但在正史里,对苏武的这个匈奴妻子却只字未提,就是持有一种排斥、不屑的心态。

所以匈奴为了学习汉朝的先进文化和技术,都非常喜欢娶汉人女子为妻,并且将匈奴女子嫁给处在困境之中的苏武、李陵等人,就是希望通过妻子跟家庭来将他们拴住,让他们留在匈奴,替匈奴出力。


此外匈奴还有一个土得掉渣的习俗,就是继婚制,所谓的继婚制就是父亲去世后,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财产,还有父亲的一些小老婆们,这就叫子承父业,父亲所有的东西,包括女人都一并笑纳;兄弟之间也是如此,哥哥去世了,弟弟可以继承哥哥的财产和老婆。

中原是比较讲究伦理道德,长幼有序,与这种丑陋的习俗格格不入,这如此大反差的习俗也让许多汉朝男子望而却步,无法接受。


匈奴女子以牛羊肉为食,又很少洗澡,身上难免有一种异味,再过匈奴人是马背民族,匈奴女子也经常骑马,身体彪悍,经常日晒风吹,因此皮肤粗糙,肤色偏黑,又没有文化,不像汉人女子那样贤淑,知书达理,所以匈奴女子是不为汉人男子所动心的。
而汉朝的皇帝更是无法接受匈奴女子,如果他们接受了匈奴女子的话,势必是对中原礼仪的颠覆,那么此举将会激起巨大的民愤,这种滔天愤怒很有可能会威胁到皇权,这根本不是匈奴女人美与丑的问题,所以汉朝皇帝在皇权与美女作出了理性的抉择,他们选择让自己的女儿嫁过去,打悲情牌,让民众化悲愤为力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遗产君


秦汉时期匈奴人,是由许多游牧部落聚合而成的联盟体,主要分布于今天的东到辽河、南至内蒙、西达甘肃、北抵贝加尔湖的广阔区域。

这些地带大多处于草原戈壁环境下,是中原汉人极不情愿踏足的苦寒之地。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匈奴人日常生活少不得风吹日晒雨淋,即便女人也成天骑马、放牧,一个个都磨成了高原红,想要皮肤好基本上是不太可能。

匈奴人是马背民族,天生崇尚勇猛强壮,视劫掠和杀戮为英雄的举动。在这样的价值观引导下,族群里的女人自然也沾染着不少豪迈和英武之气,日常生活状态是男人在外头套马、打猎,女人则在帐篷里煮肉、熬奶茶,身上少不了烟火、腥膻味道,就连上层的匈奴贵族女子也不例外。

而由于文化层面的原因,中原汉人大多喜欢温柔恭顺的女子,很少会对北方的异域风情感兴趣尝试。

尤其汉朝的建立者刘邦,与身居权力中枢的丰沛功臣集团,都是六国时期楚国的遗民。楚国崇尚纤细、柔和的美态,以至于都流传出“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歌谣,匈奴女人粗犷的身型自然不符合汉朝皇帝的审美标准。

不过审美只是一方面,与匈奴和亲,干系最大的还是两国之间政治外交、和平共处的邦交大事,当然不会只停留在粗浅的以貌取人层面。

那为何汉朝皇帝不愿意娶匈奴老婆和亲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汉朝与匈奴双方,究竟是谁求着谁?

西汉建立之初,高祖刘邦面对匈奴人对边境无休止的抢劫和杀戮,原本的反应是带着几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向边境杀去,哪料到却被冒顿单于的30万骑兵围困在白登山7天7夜,差点就被困死当俘虏。

幸好陈平献计,用金银财宝、丝绸美酒打动匈奴人,并且许诺送公主跟单于和亲,才换来了刘邦的活命。

可见,是刘邦求着匈奴的冒顿单于!求人家自然就要给好处了,哪能说让冒顿单于给刘邦匈奴的女人。

此后几十年,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攻守关系一直没变,基本都是匈奴人骚扰汉族边境、抢夺财物,汉朝这边送一位公主过去嫁给单于和亲,并随行附上大量的粮食、丝绸、美酒等生活物资,省得匈奴骑兵来边境抢东西还顺带着杀人,损失点东西是小,命没了可就亏大了。

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吕后、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初期,西汉政府全都延续着拿钱和女人换取和平的政策。

但问题又来了,西汉到了汉元帝时期,匈奴人已经彻底被打残打散,一下子分成了五块势力,可却为何还要派出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和亲呢?

这就又要讲到古代中国的“华夷之辩”了。

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观点里,只有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国家是深受礼乐文化熏陶文明人,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尚未开化,风俗习惯与中原人差异巨大,是绝对不能混居在一起的。

西汉立国初期,刘邦采用叔孙通的建议亲自祭拜孔子,并且依照儒家的标准制定朝廷的君臣典章制度,儒家思想由此开始介入汉帝国上层政治,当然也就影响到了皇帝对娶匈奴女人的文化层面考量。

此外,如若皇帝和亲娶进来一个匈奴公主,至少应该像匈奴单于立汉朝公主当正宫胭脂那样,也给立成皇后吧!

那可就是件关系帝国权力分配格局的大事了!

西汉时期,外戚已经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立匈奴公主当皇后,岂不是给了匈奴人干预汉帝国内政的机会?因此,还不如把汉朝的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如若他们生的儿子当了继位人,汉朝反过来说不定还能干预匈奴的内部事务呢!


剧透历史


这跟汉朝皇帝看待匈奴的态度有关!汉朝皇帝比如刘邦等,采取和亲的方式,把汉朝的公主嫁给匈奴,是为了暂时性的安抚匈奴,确保边境的稳定。

但是这并非是说,汉朝就真的认为匈奴比自己汉民族更加高贵,相反,即便采取和亲这种妥协和求全的方式,在汉朝皇帝和士族的眼中,认为自己采取的和亲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控制反复无常的游牧民族的有效手段。

因为,和亲和岁贡等方式,是汉民族给予匈奴的妥协,匈奴得到汉民族的物资和和亲的公主,会限制自己对汉朝的侵扰。并且,在历史上,东汉南匈奴的降伏和与北匈奴的对抗,是依仗能从汉朝得到岁贡,从而部族能够得以发展。

这虽然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是一种唾面自干的虚伪,但从古代就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汉民族王朝,打心底里还是会认为匈奴等游牧民族是蛮夷。

即便这些蛮夷需要用暂时的和亲、岁贡等方式来安抚,也改变不了汉朝皇帝对匈奴的鄙夷。

在这种情况下,汉朝皇帝绝对不会去娶一个蛮夷之族的女人为老婆,虽然自己还要将皇族的女子嫁给蛮夷之人。

在实力对比悬殊,或者并不具备对抗匈奴的条件下,汉朝皇帝的确会采取示弱的方式,把匈奴的地位提升到跟汉朝自己的位置一样高,汉朝前期的几代皇帝,都把匈奴王称“兄弟”,就是用这种等同的方式,避免在汉朝积弱的时期,被匈奴趁机侵扰。

等到汉朝势力得到提升,汉武帝时汉朝的实力已经能够对抗匈奴,那么就不会再采取和亲、岁贡等形式,会采用强势的对抗和用兵。

值得注意的是,跟和亲等方式相似的,汉民族王朝为了稳定匈奴等游牧民族,在自身强大的情况下,会让游牧民族有机会到中原王朝去朝贡,这不仅是彰显汉王朝的强大,而且还会给予愿意承认汉王朝来朝贡的游牧民族,大量的封赏。古代汉王朝当中,甚至会有游牧民族行商,谋求朝贡的机会,来汉王朝获取封赏。

可以看得出来的是,无论在汉王朝势弱或者强势的时候,汉王朝都愿意用较为和平的方式,给予匈奴等游牧民族一定的好处,利用和亲、朝贡等方式,让匈奴迫于从汉王朝获得的利益,而放弃对汉王朝的侵扰。

在这种汉王朝一直都有的态度之下,汉朝的皇帝会利用汉室女子,嫁给匈奴,保持匈奴的臣服和友好状态,但很少会愿意娶一直都很鄙视的匈奴的女人。

以上,汉朝皇帝愿不愿意娶匈奴女人,跟汉民族对匈奴的态度有着很大关系。


亭安读书


先别说漂亮不漂亮,但凡是男人都喜欢温柔贤淑知书达礼的女人。女人太彪悍欲壑难填的女汉子,让男人退避三舍敬而远之。另外,匈奴女人多有“狐臭”,谁闻得习惯。就我而言,年轻的时候在贵州贵阳工作,谈了个对象,认识的时候是冬天,到夏天棉衣一脱,衬衣隔挤窝黢黑,那个味道没有吧我熏背过气,就拜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