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的历史中,唐朝“和亲”的文成公主有着怎样的命运?

王文碧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拜别了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在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下,恋恋不舍离开了长安城,一行人取道青海进藏。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也亲自到青海相迎。汉、藏两支婚礼队伍在青海河源地方相会,举行了隆重的迎亲仪式。



藏历四月十五日,婚礼队伍到达拉萨。此时的拉萨全城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慕中国衣服仪卫之美”,新郎松赞干布脱去胡服,改穿纨绮;事前,他还派人仿效唐京都长安的宫殿建筑专门“为公主别筑城廓宫室”,并禁止吐蕃族民在这一天用赭土涂面,以免惊吓到文成公主。一切准备妥当,婚礼便在为文成公主新建的宫室举行,其规模之大与隆重程度,都是吐蕃有史以来所未曾有过的。至今,拉萨布达拉宫仍有保存完好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二人结婚的塑像和结婚洞房遗址。

文成公主一卸下婚纱礼服,便与松赞干布交谈起了他们的“改革”志趣与理想。在文成公主的指派下,由唐王朝带来的汉人工匠和汉农开始向当地族民传授唐代先进的生产技术。诸如耕作、采桑、纺织、刺绣、制陶、造纸等等。文成公主带去的历算、医药也陆续在吐蕃传播开来:天文历算改变了藏历以麦熟为岁的原始方法;医药改变了藏民治病求神的传统。

新技术与工艺的推广,汉民族文化的传播正在慢慢改变着吐蕃族民的观念与生活方式:他们很多人开始筑室而居,碾米而食,制陶而用。为了表示对文成公主的尊敬和钟爱,松赞干布还带头穿唐装,使不少吐蕃上层贵族也争相“释毡裘,袭纨绮”。文成公主带去的乐师乐队,不仅把唐朝乐曲传入吐蕃,唐朝的乐器制作工艺也一并传授,在西藏拉萨的大昭寺里至今还藏有50余件汉乐器。


文成公主又帮助松赞干布创造了藏文,建立了“遣诸家子弟入国学,习《诗》、《书》”的先进教育制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建立王室宫廷文书公告档案制度。由于文成公主笃信佛教,并从内地带去用铜制造的释迦牟尼佛像,迎奉上供,松赞干布又大力提倡,佛教便在吐蕃流传开来。松赞干布还专门为文成公主建造了一座佛教寺庙--小昭寺。传说寺前两株人称“唐柳”的大柳树,便是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在建造小昭寺破土动工奠基时亲手栽种的,故又称“公主柳”。

文成公主入藏,帮助藏王松赞干布改革,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据史书记载,唐太宗去世时,松赞干布派特使持厚礼专程往长安祭拜;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时,唐高宗也派专使往拉萨祭悼。汉藏两族间政治联合日趋紧密。

公元680年,入藏达40年之久的文成公主与世长辞。这位传播汉藏友谊的使者,活着的时候,从藏王到藏民,无不尊敬她,爱戴她。死后,藏族同胞也都怀念她、纪念她。她经过的地方被视为圣洁之地。拉萨的大昭寺里供奉着她的塑像。他们还把藏历四月十五日定为“萨噶达瓦节”,这一天是文成公主入藏到拉萨那天;又把藏历十月十五日,即文成公主诞辰日,也定为节日。以后每年这两个日子,藏族同胞都进行庆祝,以纪念文成公主。在藏族同胞中,文成公主被亲切称为“阿姐甲莎”,即“汉族阿姐”的意思。


“阿姐甲莎”一直活在藏族同胞的心中,也活在了汉族同胞的心中,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在汉、藏两族同胞中一直流传至今。唐代诗人陈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游史无终


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历史给人印象,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好象是大唐的特别恩典,显示了中原文明威服四夷的风范。

在肯定促进汉藏融合的大前提下,不美化,不贬损,用事实来讨论问题:

634年吐蕃君主(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唐太宗断然拒绝,瞧不起这个蛮夷国家,告诉使者受大唐庇护的吐谷浑王从中作梗。

638松赞干布扬言唐朝不送出公主就要强掠,便率兵入侵唐朝,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今松潘),唐军最终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十分惧怕,立即退兵谢罪,并再次请婚。

640年松赞干布派禄东赞前来长安求亲,携黄金5000两及其珍宝,其中有用黄金制成的一只7尺高、装3斛酒的大鹅作为聘礼。唐太宗心里虽然很抵触,但不得不将一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当时松赞干布有6个女人,还有许多没有名分的女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9年,却只有3年产生交往,谈不上什么受宠。

史载:文成公主抵蕃后,来自尼泊尔尺尊公主大发淫威,宣称她先事王,是正室,正室为后,偏室为婢,使得文成公主无人服侍。一个月后,文成公主实在难忍,找来禄东赞质问。禄东赞说,我无力见到赞普,也无力奉送饮食,一切都是尺尊公主做主。

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耗费巨资修建大昭寺,供奉她从尼泊尔带来的释迦氏8岁等身佛像,为文成公主仅修了小昭寺,供奉从大唐带来的释迦氏12岁等身佛像,可见两人的地位差距。710年唐中宗命金城公主入藏为吐蕃国主正妻,她将两座佛像互换,一直延续至今。

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带去了蔬菜、谷物种子和医药、营造、工技、农桑等技艺,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年,却守了31年的寡,并不是那么美好、那么光鲜,与人们想象中深受吐蕃人尊敬形象相差甚远。

只是历朝史官们竭力掩盖和亲的被迫性、无奈性,夸大文成公主入藏后的地位和影响,故而营造出了众蛮夷景仰大唐的假象。

以上仅一家之言,本着学术多元化,希望不戴帽子,不打棍。(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天宁阁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可谓耳熟能详,在我们当年所学的课本上更是对文成公主和亲之事进行了热情地讴歌。在很多人眼中,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之后,松赞干布为她修建了布达拉宫,两人过上了神仙眷恋一般的生活。然而,真实的历史除了我们课本山知道之外,还有很多课本上没有说的,文成公主的真实命运令人落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的第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一统吐蕃,建立了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朝。公元634年,17岁的松赞干布向大唐派出使臣,非要娶一个唐朝的公主做老婆,唐太宗李世民不同意。松赞干布知道后很生气,出兵击败了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的松州,扬言唐朝不和亲的话,就派大军大举进攻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可不是吃素的,岂能被松赞干布的威胁吓到!他派大唐名将侯君集率领大军前往迎战,唐军主力还未到,吐蕃军就被唐军先锋击败。松赞干布害怕了,就直接撤兵,退回了吐蕃,赶快派使者携带黄金,向唐太宗李世民谢罪,并再次求婚。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边境的和平,这才勉强同意将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

实际上,文成公主并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她只是唐朝的一个宗室女,被唐太宗李世民临时封为公主,糊弄松赞干布。公元641年,李世民下诏将16岁的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随后,文成公主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拉萨,与松赞干布完婚。由于文成公主代表唐王朝的高贵身份,松赞干布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封文成公主为王后,还为其修建了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

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认为松赞干布费了这么大劲才娶到文成公主,又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布达拉宫,一定非常爱文成公主,两人就此过上了神仙眷侣般的美好的生活才对。然而,童话都是骗人的,不要忘了这场和亲归根结底还是一场政治联姻。据记载,除了文成公主外,松赞干布至少还有6位有名分的妻子,特别是尼泊尔的尺尊公主更是深得松赞干布的宠爱。松赞干布只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而为尺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还将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像放在了大昭寺。由此可见文成公主并非独得松赞干布恩宠,可能更多的只是一个摆设。

这还没有结束,在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9年后,松赞干布就英年早逝,25岁的文成公主成了一个年轻的寡妇。丈夫死了,她远离家乡,又不得回家,看似过着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实则留给她却是无尽的寂寞空虚冷!

我们必须要承认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和平给唐朝和吐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历史功绩值得后人世代传颂。无论这表面上如何光鲜,但是这场和亲归根结底还是一场政治联姻,而文成公主则是这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对文成公主本人来说这真的公平吗?有没有人问过她到底过得幸福不幸福呢?

在松赞干布逝世后,文成公主又在吐蕃生活了30年,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唯有她本人知晓。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终年55岁。文成公主就这样走了,这可能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她终于可以梦回大唐了。各位,你们认为呢?


密探零零发


其实文成公主的命运并不像书上写的那样美好。她是唐朝和吐蕃和亲的工具,吐蕃当时的首领松赞干布对唐朝繁荣的文化有所向往,所以就提出和亲。而唐太宗并没有合适的女儿可以去和亲,所以就想到了远房亲戚的女儿,也就是文成公主。


其实文成公主还是挺想和亲,她是抱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态度答应的;虽然松赞干布是个糙汉子,但身材结实,为人又聪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唐太宗在她出嫁时还给了丰厚的嫁妆;不过这是唐太宗为了笼络吐蕃用的。我多给你点宝贝,你就少惹点麻烦;松赞干布也就欣然接受了。期间还把文成公主和一群丫鬟放到一起,让松赞干布来猜哪个是真正的文成公主,倒也是愉快的完成了娶亲过程。文成公主到了吐蕃后,吐蕃的人民还是很欢迎她的,可能是因为带了很多嫁妆的原因吧。


文成公主在吐蕃过得还算不错,她和那边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啊,大叔大婶们啊,相处的还都挺好的。且她样貌出众,端庄秀丽,皮肤白皙,还会女红刺绣;所以松赞干布还是很喜欢她的,但没过多久,就没那么受宠爱了,基本上都是在服侍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心机也是很深的,他之所以提出和亲也是因为对唐朝的一些技术崇尚和向往;他需要你的时候就百般讨好,不需要你的时候就一脚踢开,不过好在史书上还没有记载过文成公主被虐待的事情。不过当时的唐朝还是比较忌惮吐蕃的,因为松赞干布的军队就像是一群土匪,所以唐太宗也有所顾忌。
算一算文成公主在吐蕃的40年里,只有9年是真正跟松赞干布在一起的,剩下的31年基本都是在守空房。只是史书为了美化唐朝的形象,所以没有将真实情况写下来。所以文成公主还是很孤独的,很让人同情啊。 不知道大家对于文成公主的命运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梦晓山海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或多或少都会面临其他民族的威胁,有的朝代甚至被外族消灭。为了稳固国家的政权、经济发展,有的会采取和亲的政策,维护国家边境地区的稳定。其中最出名的两位应该是汉朝的昭君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的和亲命运是怎样的呢?

公元634年,松赞干布向唐朝提亲遭到唐太宗的拒绝。松赞干布出兵被唐军击败,松赞干布向唐太宗谢罪,并再次下聘礼。唐太宗将远支宗室一女册封为文成公主,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松赞干布的王后。文成公主虽然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但是在吐蕃的地位很高。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宫殿,就是著名的布达拉宫。文成公主也将唐朝先进的农业、手工生产技术带到了吐蕃,当地的人民也很尊重文成公主。

但是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生活真的幸福吗?这个只有他们自己才了解,毕竟这个是一场政治的交易。

抛开私人生活是否幸福不讲,文成公主的和亲开创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交往,促进了吐蕃的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为汉族和藏族的融合与交流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直到现在,藏族人民也世代的供奉文成公主,可见文成公主在西藏人民心中的影响力。




小艾爱历史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这件事对于唐朝个西藏友好发展,带来了深远的意义,文成公主当年下嫁的这一举动,让后人给出了好评,但历史上文成公主真的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吗?按照史实可以推测出其实并没有历史记载的那样光鲜靓丽,也没有后人说的那样命运悲惨。

文成公主其实并不是唐太宗的亲生女儿,而是宗氏的子嗣。当时唐太宗其实跟吐蕃国并没有那么友好,而是摩擦不断,大战乱没有,小战乱不少。

当时松赞干布作为西藏地区的领导者,是一个很有实力的人,他多次想要请求和亲,但唐太宗都没有答应,毕竟那是自己的女儿,谁知因为一张战役,最后双方不得不做出让步。

后来松赞干布再一次请求和亲的时候,唐太宗无奈答应了,当时文成公主是现封的,而且天资聪颖,长相极好,属于适合的女子中不错的人选。

这一去半年谁会心甘情愿,最终文成公主带着使命历经半年多终于到达了西藏,历史记载中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准备的厚礼,是很体面的。

但那时候松赞干布已经步入中年,而且当时松赞干布已经有六个老婆了,最终文成公主只跟松赞干布生活了几年而已,这一点不可否认文成公主是不幸的,但从另一面来说文成公主又是幸运的。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其实是备受宠爱的,因为松赞干布正是因为文成公主的建议,才要学习唐朝的文化,还改掉了很多陋习,这一点看来文成公主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后来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是孤苦伶仃一个人,虽然后人说文成公主还嫁过别的男人,但其实文成公主自始至终只有一个丈夫,那就是松赞干布,可以说文成公主过户守寡了三十年这一点虽然不好听,但确实事实。

后人说文成公主守寡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其实这是肯定的,身边没有可以依靠的男人,自然是凄苦了一点,但那时候就凭借文成公主的身份,自然也不会有人对她怎么样。

文成公主去世后,后人为了纪念她,还专门建了一个她跟松赞干布的石像,这一点是其她女人没有的,虽然文成公主一生的荣耀,大多是大唐给的,但文成公主的命运,真的不至于悲惨。


鸭梨山大


历史上,文成公主入藏多年,无子无宠,地位平庸,平日如丫鬟般伺候松赞干布的饮食起居,实与那个高高在上、雍容高贵、深受吐蕃人敬重的国母形象大相径庭。文成公主的一生相当不幸,她在遥远的番邦生活了40年,却守了31年的寡,大半的青春韶华都埋没在了雪域高原。即使在松赞干布去世前的9年中,她的婚姻也绝不幸福,年事已高的松赞干布共有6个有名分的女人,还有无数没有名分的,又能顾及文成公主多少?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9年,却只有3年产生交集,大部分的时间被冷落遗忘,显然谈不上受宠。

虽然文成公主当时的陪嫁异常丰厚,不仅有大量财物,还有大批工匠,给吐蕃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但据敦煌文书的记载来看,吐蕃人把这些视作唐朝畏惧吐蕃兵威前来乞和的贡物,由此也能看出唐太宗曾用女人、财物换和平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松赞干布不惜为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耗费巨资修建大昭寺,将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供奉其中;来自大唐的文成公主虽然带着佛家至宝,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松赞干布却只为她修了一座规模远逊的小昭寺来安置,二人地位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后来金城公主入藏为吐蕃国主正妻,才将两座佛像互换,一直持续至今。


跪射俑


我是历史零距离 我来回答

文成公主是李渊建立唐朝后为了和周边国家搞好关系而想出的办法。不过这种办法确实是换来了唐朝的安定生活。在唐朝记录的文章中有说道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的是相当的幸福美满。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之所以可以这样认为也是有依据的,那就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后,并没有过的多么的好。松赞干布一直都是风流人物,留恋于各个美女之间,有怎么会独守文成公主一个人呢?



此外,松赞干布不惜为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耗费巨资修建,将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供奉其中;来自大唐的文成公主虽然带着佛家至宝,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松赞干布却只为她修了一座规模远逊的小昭寺来安置,二人地位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后来金城公主入藏为吐蕃国主正妻,才将两座佛像互换,一直持续至今。

而实际上,文成公主入藏多年,无子无宠,地位平庸,平日如丫鬟般伺候松赞干布的饮食起居,实与那个高高在上、雍容高贵、深受吐蕃人敬重的国母形象大相径庭。文成公主独守空房31年,就这样荒废了自己的一生。女人的一生本来就是那么些年头,文成公主还在孤独中度过。另外,文成公主远嫁的时候,唐朝还给了许许多多的中原特有的东西作为陪嫁,只是这些东西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农作物上的。西藏的人对此还感到看不上,这也是从壁画上可以看出来的。



从这些壁画和松赞干布的为人来看,历史上记载的文成公主的命运是错误的,至于为什么那样写,也许是为了李渊着想,也许是想给后人留下好的印象。真相是怎样的,谁也不知道。文成公主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也是众多出生在皇宫之家的女性的代表。出生就注定着沦为牺牲品,不能享受到常人的幸福。对于文成公主远嫁在西藏这一件事情,我还是听挺佩服她的,不管她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的为了国家社稷着想而远嫁西藏,她能够在西藏生存的那么久都是不容易的。

一方面,西藏和中原有着不同的气候和饮食等方面的习惯,不知道她是如何受得了。即使是现在的我们,一下子到西藏,还不得不用药物来驱赶高原反应,何况是当时不发达的社会!另一方面,都说''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是泼出去的水''。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没有靠山,在西藏不是正牌妻子,也不是受到宠爱的妃子,可以说是无依无靠的,怎么能够忍受得了任人摆布的日子呢?

和亲''这种方法在当时的社会中有时候是一种好办法,毕竟''牺牲一个人,换取所有人的安定''总比打仗要好的多。但是这也是对和亲的对象的不公平,人家也有自己的权力,也想过上安定的日子,而不是无依无靠的日子。总的来说,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有着它的好处和弊端,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历史零距离


文成公主肯定不如正史记载的那么幸福

文成公主,本是李氏宗族旁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和亲吐蕃,将其封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确确实实是国家政治的牺牲品。虽然和亲以后,吐蕃朝拜大唐,双方世代友好,文成公主本人在吐蕃生活的怎么样?

吐蕃地处高原,中原地区人士入藏,肯定不适应。文成公主自入藏以来,多年无子,在母凭子贵的古代,虽然文成公主贵为王后,她生活的恐怕不会如意。松赞干布作为吐蕃的统治者一样是妻妾成群,历史记载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还亲自穿丝绸衣服,渐慕华风,而且派吐蕃贵族子弟去国学以学习《诗》《书》。这些多是做给天朝上国的大唐看的。

文成公主为国家稳定民族和谐做出来重大贡献。


月下读史


呵呵😊喜欢看您们的文章。反正老头我援藏两年就在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的家乡,墨竹工卡县,甲玛乡。藏王和咱们汉族公主👸生活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