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最省錢的電影,卻給了我們最貴的啟示


《十二公民》:最省錢的電影,卻給了我們最貴的啟示


十二個人圍著一張大桌子,100分鐘的室內對話,一部最省錢的小成本電影,卻在100分鐘內,給了我們最貴的啟示。

電影《十二公民》改編自美國電影《十二怒漢》,戲骨演員何冰、韓童生等主演。電影的劇情也很簡單,十二個來自不同行業的家長,作為“陪審員”,參與了一所政法大學舉行的模擬法庭,這些“陪審員”經過認真討論,要審一個二十歲富二代涉嫌弒父是否有罪。

圍繞這一個話題,十二個家長從剛開始的11:1認為這名富二代有罪,經過辯論,最終成了12:0的無罪。

絕地逆轉就發生在這不到100分鐘的激辯中,第一次投票11:1認為有罪,是因為有人證(兩名證人)、物證(一把彈簧刀)是確鑿的,那麼,他一定是有有罪的。但只有八號先生,從開始到最後,一直存在疑問,“我們舉手太容易了,那萬一這個孩子沒有犯罪呢?證人證物出錯了呢?”

帶著這個質疑,他一人面對十一人,展開了一次唇槍舌戰。讓人訝異的是,這場激辯結束,十二個人全部舉手表決:孩子無罪。

就這麼一個簡單不過的小成本電影,前後發生如此大的轉折,其過程卻給了我們每個人和社會最貴的啟示。

01保持合理的質疑

影中不止一次的提出“合理的質疑”,在知乎上搜索,看到這麼一個問題,“合理懷疑”的標準是什麼?一定需要有證據嗎?答案不多,但是都毫無例外的給予肯定,“合理懷疑”是存在的,不一定需要證據,人就是一個感性兼理性的高級動物,具備思維的能力,有時候面對一個值得懷疑的事件,其實並無任何確鑿證據,但就是針對某件事、某個人感覺不對。

無獨有偶,百度也給予了這樣的解釋:質疑精神被廣泛的用來指一種任何提問的態度。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對任何事情都提出一個“為什麼?”。尤其是當把質疑精神結合到教育中的時候我們發現,我們國內更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更忽略了學生們質疑精神的培養;外國的學生剛好相反,他們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卻忽略了基礎知識的積累。

面對大千世界提出我們的問題,不僅僅是對個人成長的負責,更是對大自然進化、對社會進步的一個負責。越來越多的問題出現在我們眼前,小到老人倒地了用不用扶起來?大到全球生態的退化、野生動物的瀕臨,都需要我們人類自己給自己一個提問,並去尋找真相。

我們的質疑不需要提供證據,更不用因為質疑者的身份而產生誤解,合理的質疑權利屬於每個人,只是看我們會不會利用這個合理的質疑,去揭開真相。

影中八號先生,當時一個人質問他“你有什麼證據來認定他無罪呢?”八號先生思考過後回答,“我沒有證據確定他無罪,我也沒說他無罪,但是,我們都這樣簡單的舉手來斷定一個孩子的生死,我感覺不對。如果,我是說如果,萬一這個孩子沒有殺人呢?萬一人證和物證出了問題呢?”

就是在這份堅持的質疑中,十二名“陪審員”展開了一場激戰,在這場激戰中,有現場模擬,有科學計算,還有對每個家庭每個人生長曆程的回顧,這些豐富的資源都給了更多的觀影人一種感覺,合理的質疑,真的應該有。

其實不光在電影中,即便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都太過於相信既定的事實,但講真,很多時候,我們聽到的、看到的,卻真的不一定是真相。

02

每個人經歷過的故事,就是自己和孩子未來的樣子

十二個“陪審員”來自社會各行業各階層,有醫生、開發商,有保安、包租公,還有入過獄的和買保險的,林林總總,十二位陪審員儼然就是一個小社會了。

不同的行業代表,從剛開始的緘默,到後來的反省、爆發,每個人都經歷著別人不曾知道的故事。

韓童生扮演的出租車司機固執暴躁,聽不得他人意見,和自己的兒子鬧翻,造成兒子離家出走六年未歸。他開口閉口就是,不聽話就要打,老子就是這麼過來的!這句話,暴露了他“子承父業”,家庭中毫無民主可言,造成了兒子離家出走。

九號是位老年人,他當然最懂老年人渴望得到的是關注,常年的孤獨和被遺忘,促使他們渴望被社會所看到,為此做證的老爺爺不惜說假話,就像劇中那句臺詞“他不是撒謊,他只是為了讓人關注和重視自己”。這話雖然是臺詞,確實人心最深處的自證。

人人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開發商對此不屑,“我沒有用鬼推過磨!我的錢也是我辛辛苦苦合法經營來的,我和女大學生的愛情也是真摯的,社會不應該仇富!”

每個人都經歷著別人不曾知道的故事,這些故事伴隨著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成長,有的故事給了孩子們壓抑和痛苦,有的故事給了孩子們無限的希望。但唯一共同的是,我們都前所未有的關注到下一代的成長,不管父母是做什麼的,是哪個所謂的階層,哪怕就是憑藉收租的包租公,沒素質沒文化,他也是張口閉口孩子的未來重要。

我們的故事影響著我們,更影響著孩子,我們無從知道涉嫌弒父的那個富二代家裡發生了什麼,但是我們知道,成年人的故事一定影響著我們和他們。

所以,用心珍惜我們的經歷和故事,讓我們和下一代成為想要的樣子。

03

向真理低頭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當最初的11:1變成0:12,這個巨大的反差就說明,大多數要向少數人低頭,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但最終,也是一個很幸福的過程。因為之所以願意低頭,是因為真理的緣故。布魯諾捍衛和發展真理,被宗教裁判為“異端”,1600年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他為了真理不惜獻出生命。

當人們拋下固有觀念,能夠遵守規則和吸取他人經驗,來反省自己,無疑是最重要的成長。

影中最後一次投票,當“陪審員”們都陸續舉手,成為0:12認為孩子無罪的時候,有的家長默默流淚的,有的家長放聲痛哭,這些淚水和哭聲,是一種解脫的宣洩,救贖了那個孩子,也救贖了曾經的自己。

而影片結束後的字幕上顯示:“檢察院本著存疑不起訴的原則,沒有起訴。一個月後,真兇落網。”

此時,更應該為真理鼓掌,為堅持真理的十二個“陪審員”鼓掌,正是他們不惜低下自己堅持了大半生的理念和頭顱,才換來了真相,這就是真理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