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個國家都能印刷錢,為什麼不能自己想用多少印多少啊?幹嘛還去別的國家借錢呢?

用戶5790559123


貨幣當然不能隨便印了,在正常情況下,適當的多發些貨幣是可以,但印的太多將引發劇烈的通貨膨脹,更嚴重的則會造成貨幣系統崩潰,這對國民經濟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

一個國家的是否有錢,不是指這個國家的貨幣有多少,而是指這個國家的物質財富有多少。貨幣可以隨便印,但是一個國家的物質財富卻無法憑空產生的。

文科生應該都知道,在高中的政治課本中都講過,世界上具有天然貨幣屬性的物品只有貴金屬黃金,而紙幣本質上就是一張紙,這是一種以國家強制力做保證的貨幣,由每個國家的央行發行,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拒收本國發行的貨幣。而一個國貨幣發行量的多少是在不斷變化的,其主要依據是本國的經濟總量。(美國央行——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大樓)

在理論上,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是多少,就發行多少貨幣(注意:這僅僅是理論),例如某國的經濟總量是10萬億,那麼該國央行發行的貨幣總額也應該是10萬億。

當然,在實際情況下發行貨幣會更加複雜。一般情況下,貨幣的發行量達到本國經濟總量的70%就已經夠用了, 例如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是10萬以,那麼發行7萬億的貨幣就已經夠用了,因為大家並非同時使用現金,大部分的錢都在大部分的時間中都是躺在賬戶上,所以雖然經濟總量為10萬以,印7萬億也夠用。

總的來說,貨幣的發行量要與實際的經濟總量保持一個平衡,隨著經濟的增長,貨幣的流通量也是在不斷增多的。而貨幣供應量一旦超過實際的經濟總量,就算是貨幣超發。

貨幣超發在一定程度上會引發通貨膨脹,也就是會引起物價上漲,這個是比較好理解的。例如一個市場上有十個蘋果,按一個蘋果一塊錢的話,這個市場上應該流通10塊錢。假如突然又多出了90塊錢,那麼一個蘋果的價格就會漲到10元錢,這就叫通貨膨脹。

但是適度的通貨膨脹會有利於經濟的增長。因為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多了,人們投資的慾望也就增大的了,所以各國的貨幣都是適當的多印一點。

(美元也在大量超發,只不過由於美元是全球貨幣,大量美元都流入國外,因此即便是超發了許多美元,但仍舊不會引發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

當然,美元這個例子是比較特殊的。其他國家的貨幣超髮量都在一定控制範圍,更不能隨便印錢,否者貨幣體系就崩潰了,其中最知名的例子就是津巴布韋。

津巴布韋原本是英國的一塊殖民地,在英國統治及獨立初期,白人一直控制著津巴布韋,由於自然條件很好,這裡種啥長啥,津巴布韋的經濟發展在非洲還是很不錯的。

但是自從1980年穆加貝掌權以來,他無償強行沒收了白人的土地,導致國內白人大量離開,而接管這些土地的黑人又不善耕作,於是津巴布韋的糧食產量一落千丈,經濟也越來越差。

由社會上流通的糧食和商品越來越少,商品的單位價格自然就升高了,有是供需矛盾引發的通過膨脹。為了應對物價上漲,津巴布韋政府採取一招非常簡單而“有效”的方法,開足馬力印鈔票,多印些錢放到市場上,大家不就都能買得起商品了!

這種神操作直接導致市場上的貨幣數量遠遠超過了經濟總量,進一步加劇了通貨膨脹,隨之而來的就是猛烈地物價飛漲。

在最瘋狂的時候,津巴布韋元的最大面值達到了一百萬億,一個雞蛋的價格都是數百萬元,此時的津巴布韋元已經失去價值了,如同一堆廢紙。

(津巴布韋元,世界上面值最大的貨幣)

到2009年初,津巴布韋政府直接放棄了津巴布韋元,津國政府宣佈允許以美元和南非蘭特作為合法貨幣使用。

津巴布韋的教訓就是典型的濫發貨幣造成的,而除了津巴布韋以外,希臘也曾經試圖通過狂印貨幣去還債。但好在有歐盟攔著,沒讓希臘得逞,要知道希臘也是使用歐元,一旦巴爾幹懶豬開足馬力印鈔,歐元就算是歇了。

順便說一句,德法真是非常後悔吸納希臘加入歐盟,當年希臘債務危機嚴重拖累了歐盟經濟,而希臘之所以能加入歐盟,主要是靠做假賬,這個只能怪歐盟自己把門不嚴了。


千佛山車神


我們先舉幾個案例:

民國時期,國民黨在經過抗日戰爭後,撕毀國共停戰協定,發動內戰,全國進入解放戰爭時期。大家都知道,打仗是非常燒錢的事情,而國民黨缺錢,就找中央銀行借,中央銀行也沒有錢,怎麼辦,那就印錢吧,反正印鈔機在中央銀行手裡。於是,國民黨中央銀行開始大肆印刷鈔票。

1937年當時法幣100元可以買兩頭牛,到了1947年可以買三分之一的火柴,而到了1948年的時候,當時上海的百姓去買米,都要提一麻袋錢才能換回一袋米,這時候國統區金融基本全部崩潰了。反而鄉下百姓還好一些,反正基本的生活用品,就是米,菜而已,可以自產自吃,但是國統區城市不行了,完全崩潰了,百姓財富一掃而空,沒錢吃飯,活不下去了。

這時候蔣介石急了,要進行金融改革,又是印發金融券,又是派太子蔣經國去上海整治腐敗,打老虎。很可惜,蔣經國打老虎打到了四大家族的孔家,孔祥熙的兒子孔令侃。這隻“大老虎”打不動了,蔣經國的金融整頓進行了70多天就失敗了。金融整頓的失敗,加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敗亡。

到了現代,也有一個國家,就是津巴布韋,大量發行貨幣,結果本國貨幣直接變成廢紙,一文不值。通脹率達到了2500%,現在津巴布韋使用美元或者人民幣等貨幣作為常用貨幣了。

津巴布韋的500億一張的貨幣


所以說,過度的印發貨幣,只能導致通貨膨脹,錢不值錢了。購買力下降了,如果印刷嚴重超標,人們不相信該貨幣,只能放棄該貨幣的使用,回到原始社會以物易物了,或者使用其他不貶值的貨幣了。


因此,任何國家都會根據本國國情酌情適量印刷貨幣的,根本不會超標的,寧可借錢也不會濫發貨幣,否則會造成金融震盪的。


當然,還有一個集團是無視這個規則的,那就是假幣集團,他們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不管人民死活的。


而華夏在支付寶,微信廣泛使用後,我們都使用手機支付電子貨幣了。假幣集團也基本無所作為了,坑害不了華夏百姓了。


但是作為一個國際人士,我們看到歪果仁,西方發達地區還在使用紙質貨幣,給假幣集團有可乘之機,我們表示深切的憂慮哈!


大家對西方使用紙質貨幣有什麼擔憂嗎? 歡迎評論區評論哦



蕭子北唱衰西方


說的太複雜的話,很多人會看不懂,因此我們通過兩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為什麼不可以無限量的印刷貨幣。

財富總量

一個國家在一定時間內,其整個社會的財富總量是固定的,比如截止2018年末,A國的GDP總額約為90萬億,那麼相對應的A國家就讓央行印刷90萬億的貨幣量,這時候一個蘋果一元錢,假設A國家印刷180萬億呢?社會的總財富沒變,這時候只能變為一個蘋果2元錢,依此類推,當A國家印刷900萬億元的貨幣時,一個蘋果就變為了10元錢。

理論上來說,A國家可以無限量的印刷,愛印多少就印多少,無非就是蘋果的價格不斷提高,但是現實不是這樣的,因為這樣等於掠奪民間的財富,比如原本全社會只有90萬億的貨幣量時,你擁有10000元的資金,可以購買10000個蘋果,當印刷的貨幣數量達到900萬億時,你就只能買1000個蘋果了,相當於你的財富損失了九層,損失的9層財富在發行者手中,因為是它們發行的貨幣。

一旦無限量的發幣,最終的結果是沒人願意接受本國央行印刷的貨幣了,轉而進行以物易物等方式,這種行為等於拋棄本國貨幣(比如之前的津巴布韋,現在的委內瑞拉),最終的結果是整個社會經濟體系的崩潰,所以印刷貨幣量要有限度,與國內的財富總值相匹配。

外匯及黃金

或許有人會說,那麼我印刷一些去國外買東西呢?理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一國要在國外進口東西或者支付外債,只能以自身的外匯儲備或者黃金進行支付.其餘的別國也不會接受,你比如,泰國、老撾等這些國家你讓它們印刷個幾千萬億本國的資金到國際上買產品,你看看有誰會賣給他。

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元是通行的主流貨幣外,其餘的人民幣、日元、歐元具有小區域一定範圍內的接受度主要也是經濟及龐大外匯儲備支撐。如果說此時日本一下子印刷幾千萬億的日元,遠超過其國家的外匯儲備,那麼日元也就是廢紙了。同樣的道理美元作為全球通行的貨幣,美聯儲都不敢瘋狂亂印刷,就是為了維持穩定,如果瘋狂超發,只會照成美元體系的崩潰(這就為什麼美國政府要借債,而不是通過美聯儲瘋狂印刷美元解決債務問題)。

總結

發幣的具體數量是各國央行一個重要的研究客戶,適當的超發有利於推動經濟的發展(掠奪民間的財富用於經濟建設),但是這個量要控制在一個度的範圍內,否則容易形成津巴布韋的情況。


鯉行者


第一天,人拿著十塊買了一斤肉。

第二天,國家印刷了好多錢,人又拿了十塊買了一斤肉。賣豬肉的就急啦,你們這麼有錢,我不能還跟以前一樣賣十塊一斤啊,於是肉價上漲。

錢越印越多,物價也飛快升漲。以前一張十塊買一斤,現在拉著一車錢才能買一斤,有意義麼。。。。

其他國家還是正常貨幣流通,人民幣一車買一斤肉那不貶值了麼。所以貨幣不能隨意印刷


傑森郭達森


國家缺錢時為什麼不多印一些鈔票,而去向他國貸款?

簡單告訴大家,經濟基礎與生產力的關係。所謂生產力就是生產出來的價值。這個價值及為經濟的基礎,可用貨幣展現出來。

一個國家在頭一年假定生產力的總價值是100。第二年是150,扣除頭一年的100,第二年增長了50,這增長的50就可以印刷成貨幣代替。不然成為有貨無錢,等於沒增長。

假如頭一年是100,第二年降成80,貨幣多過生產力的20,等於是有錢無貨,必然引起通貨膨脹。

再舉個例子:去年開礦山冶煉出了100噸黃金,今年冶煉出120噸,增長2%。但是其他產品如汽車銷售降了1%,外匯創收降了1%,等等,綜合國民經濟與去年相比不增不減,將究去年發行的貨幣就有可能引起經濟動盪,更不用說印刷貨幣發行了。

綜上所訴,貨幣是不能隨便發行的。必須要與生產力掛鉤。你沒創造得有價值,大量印刷貨幣發行,等於是有錢無物,必然通貨膨脹,置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不用一槍一炮,這個國家就自取滅亡了。


凝解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不可能通過不斷的印刷鈔票,從而實現發家致富,狂印鈔票的結果,最終導致的是國民經濟崩潰以及高通脹帶來的社會災難。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的前幾年的津巴布韋,津巴布韋狂印鈔票導致通脹達到了一個非常驚人的地步,在津巴布韋吃飯都要用鈔票數億甚至數十億元(津巴布韋貨幣),最後導致印鈔票這一招玩不下去了,因為印出來的鈔票的面值還不如印鈔票的紙值錢。後來津巴布韋使用世界各國的貨幣,解決了一部分問題,現在在津巴布韋流通的是美元、人民幣,歐元、人民幣等外國貨幣,本國人已經放棄了貨幣發行權,因為津巴布韋的政府根本沒有公信力,也已經無力再發行令人信服的貨幣。

其次的例子就是民國後期,國民政府大肆的印鈔票,來掠奪社會財產,一度在敗退之前,國民政府發行面值50萬一張和100萬一張的法幣,最終導致一麻袋錢連一個饅頭都買不了。法幣完全沒有購買力,也沒有任何國家信用,從而也加速了國民政府敗退的時間,因為在這方面來看,已經全面了失去了民心。

即使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發行權,依然不敢大肆的狂印鈔票,印太多的鈔票,本國無法消化那麼多的貨幣,輕則導致通貨膨脹,重則導致經濟崩潰,會出現很多社會問題。只要是一個正常的國家都會慎用狂印鈔票這一招,除非一個國家的政權即將倒臺前,倒是有可能做出如此瘋狂的舉動。

既然一個國家不能狂印鈔票實現財富增值,那隻能向外國借錢了。事實上,一個國家發行的貨幣量與本國經濟發展相匹配,貨幣是財富衡量工具,本身不具有價值,而是國家通過公信力來給貨幣賦予價值,一個國家的貨幣是否只有價值就要看他的政府公信力有多大?

借外國的錢就是通過他國的貨幣,來獲取他國的購買力,從而實現購買和調動資源的能力,比如曾經我國就借了大量美元,甚至用黃金來兌換美元,再用美元購買急需的工業設備,畢竟本國貨幣在經濟力量非常弱小時,別國不一定認可你的貨幣,你必須用國際通用的流通貨幣(美元)來購買繼續的物資。

即使掌握世界流通貨幣美元的發行權都美聯儲,也不敢狂印美元,只敢每年多發行一點美元,讓外國消化,從而實現對全世界人民的財富掠奪,美元印多了也會導致通貨膨脹,甚至經濟崩潰,美國世界霸權的核心就是美元霸權,所以更會謹慎發行美元的貨幣量。

所以美國想了一個非常好辦法,為了彌補敷不入出的財政,在市場上發行美元國債,給予一定的利息,從而獲取市場上多餘的美元,如外國因為貿易順差導致手中持有的大量美元(如中國,日本和中東石油富國等),這些國家會因為手中持有大量的美元,害怕其貶值,會購買一定量的美元國債,實現外匯儲備的保值和增值;

甚至美國本國投資也會把手中大量的美元購買一定量的美元國債,因為相對其他投資項目來說,美國國債還是一個比較穩定的優質投資產品,這就是美國政府22萬億美元的債務規模的來源,美元霸權的這一套玩法,才能夠玩得轉。


大正看世界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流通性的問題,確實一個國家可以想印多少錢就印多少錢,但最後這些錢的流動性會出問題,不僅在國內如此而且在國外也是如此。

一國的貨幣最終要在一國流通,比如一個國家偷偷的印發貨幣,然後按照現行匯率去換算成外幣,那麼這個國家是否就真的賺到了?

起初可能感覺是拿廢紙換“黃金”,但是其實不然。當這筆錢還沒流入市場的時候,它不對市場完成影響,別人拿著這些錢同樣可以在當地買到與最初外幣等值的東西,流通的風險最終仍然是有本國承受。

後面的是大家都會知道,通貨膨脹要發生了,人民對於本國貨幣的信任就會崩塌,國際上對於該國的貨幣信任也崩塌,大家都私藏外幣,也沒有人給你兌換外幣,對外貿易就做不了,經濟發展就會嚴重受到威脅。

向其他國家借錢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也是因為借來的錢本身流通性沒有問題。

借錢相當於招商引資,把一個地方的錢放到另一個地方使用,一個地方錢多了,一個地方錢少了,本身是一種平衡狀態。拿到錢的國家如果在貨幣發行國消費的話,價值不會發生變化,也不會對該國的貨幣流通造成影響,所以其在國際流通中也就沒有毛病。




徐徐成翔


世界上每一個主權國家都有權印鈔票。所以,全球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的貨幣也不盡相同。但是,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什麼多數國家政府並不能想用多少錢,就印多少錢呢?幹什麼還要向別的國家去借這麼多外債呢?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凡是央行被其政府或者執政黨控制的國家,永遠都是存在貨幣超印發的潛在危險。只是有了津巴布韋和委內瑞拉的前車之鑑,大家都不敢輕易那麼做了,但只要發生某種極端條件下,導致政府嚴重缺錢,於是貨幣超發現象就很可能會上演。比如說,經濟危機或戰爭期間。

實際上,全球每個主權國家都能隨心所欲大量印鈔票,但絕對不能想印多少就多少。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首先,在發達國家裡,政府權利再大,也不能要求其央行濫發鈔票,該國的央行在貨幣政策上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不用聽從政府部門的指令。而委內瑞拉和津巴布韋政府控制著這些國家的央行,這才導致了這兩個國家隨意發行貨幣,惡性通貨膨脹接踵而至,最終民不聊生。

而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上始終堅持著獨立性,才穩固了美元的霸權地位,否則美元早就成為廢紙。也正是因為美國政府無法隨意印美元來使用,所以到了缺錢的時候只能向美國國會申請要求再次批准其突破財政預算上線,通過發行美國國債的方式,向全世界打借條借錢。顯然,多數國家印刷錢是受到自己央行制約的,除非該國央行在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那就必然導致惡性通脹的來臨。

再者,一個主權國家的央行雖然有印錢的權利,但是發行貨幣也要與兩樣東西掛鉤,我們將其比喻作為錨(就是相對應的目標),否則天馬行空,胡亂發行貨幣肯定是會受到懲罰的。一方面,貨幣發行量要與GDP總量掛鉤。比如,我們生產了價值100元的社會財富,央行就要投放100元的貨幣相對應。但如果生產了100元的社會財富,卻發行了200元的鈔票,那等於貨幣購買力貶值一半。

另一方面,有的國家貨幣發行量要與貴金屬或大宗商品所掛鉤。1944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當時美國政府宣佈美元與黃金掛鉤,我們稱之為美金。現在美元與石油掛鉤。正因為黃金與石油在地球上的數量是有限的,才只能是有多少這樣商品,就發行多少鈔票,絕不會出現貨幣超發的問題。

最後,如果一個國家經濟不行了,還想靠印刷大量鈔票來向世界轉嫁風險,或向國際社會購買商品,這種事情肯定是“紙裡包不住火”的。一旦濫印貨幣情況發生了,其他國家就不會接受了這個國家的鈔票,這不僅會影響到這個國家的信譽問題,而且還會使自己的信譽發生危機。

世界上很多國家,寧願向外舉債,也不願意開動本國的印鈔機。這主要是,多數國家的政府無法讓本國央行大量發行貨幣的,這些國家的央行的貨幣政策是獨立性的。另外,同期貨幣發行量一定要與國民生產的財富掛鉤,或者把國際大宗商品作為錨,而非無限量發行。最關鍵的是,濫印鈔票會很快使一個國家的信譽崩潰,以後不僅國際社會沒人願意使用該國貨幣,而且該國會面臨信譽危機。所以,有些國家寧願債臺高築,也不願意濫印鈔票,這是一條不歸路。


不執著財經


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你只能印自己的錢,你不能印別人的錢。

如果你可以印別人的錢,在人家不追究你的情況下,想印多少就印多少,那樣的話確實是多多益善。但是這個只能想想,這屬於赤裸裸的財富掠奪,沒有誰會讓你這麼做的。

當然自己的錢如果想的話,確實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的。但是你創造出的價值是固定的,比如說你生產出10斤米,然後可以用20塊錢購買,合2塊錢一斤。但是你印除了兩百萬的錢,但是你還是隻生產出的10斤米,那樣用兩百萬的錢買10斤米,合計20萬一斤,除了浪費造錢的資源,其他一點用也沒有。

這就是所謂的通貨膨脹。

大家都不是傻子,你產生多少價值,就給你多少價值的貨幣。一旦多給,就會造成世界大亂。

津巴布韋的人都是億萬富翁,但是有用嗎?


問答小可愛


誰說世界每個國家不能想印多少錢就印多少?

世界上每個國家他想印多少錢就印多少,這一點是肯定的,不接受任何質疑。

在金屬貨幣時代,政府沒錢了,唯一途徑就增加稅收。

在信用貨幣初期,政府沒錢了,除了增稅的途徑就外,就是開印鈔機。

在國債這個政府融資工具成熟之後,政府沒錢了,又多了一種選擇。除了增稅和開印鈔機之外,還可以借債。

借債這條途徑相對於增稅與開印鈔機這兩種方法對社會造成的影響相對溫和。所以很多國家政府沒錢了,他們的第一選擇往往是借債。

但是增稅和開印鈔機這兩個傳統的方法還是保留下來,不使用這兩種方法只不過沒到必要的時候,如果有必要仍然可以使用。

所以一個國家仍然有權力想印多少錢就印多少錢,只不過沒有必要的時候,國家不會那樣做,畢竟開印鈔機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太大。

開印鈔機的話,會造成社會物價飛漲,民不聊生,最後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政治問題,由此一個國家正常情況下都不會那麼做。

向別的國家借錢,其實借的不是錢,而是物質或者人力。

畢竟錢只是一種交易媒介,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向別的國家借錢,其實是通過錢來借取別國的人力和物力。

因為錢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幫你幹活,所以向別國家借錢,最終的目的是使用別國的人力和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