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否成全球疫情新“震中”?

截至北京時間3月26日19時29分,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增至69197例,死亡人數累計達1046人。美國已經連續3天新增確診病例過萬。世衛組織發言人24日稱,隨著確診病例的快速增加,美國可能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

那麼,美國疫情形勢如何?近日,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問題高級研究員、美國塞頓霍爾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全球衛生研究項目主任黃嚴忠教授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美國會否成全球疫情新“震中”,取決於美國接下來防控措施的力度。

談疫情防控▷▶反應遲緩錯失窗口期

南方日報:有推測,按照目前美國的疫情形勢,確診數可能很快會超過意大利。美國會不會成為全球疫情的新“震中”?

黃嚴忠:近期美國確診數快速增長,我認為有幾方面原因:一是疫情初期美國政府沒有進行有效防控,導致疫情蔓延,現在進入高峰期。二是檢測能力上來、檢測範圍擴大。一開始檢測權限集中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而且檢測範圍偏小(注:CDC在2月規定,不是“在過去14天裡去過有疫情地區或接觸過確診病例”的人不可接受病毒檢測。在幾度放寬檢測條件後,3月3日宣佈“取消新冠病毒檢測限制,任何美國人都可檢測”),3月份後檢測權限才陸續下放到州一級,並允許一些私人機構進行檢測,一些地方比如疫情最嚴重的紐約州開始啟動大規模核酸檢測,使得感染病例浮出水面。隨著檢測量增加,確診病例會同步上升。

但相比意大利來說,目前美國新冠肺炎病亡率不高,大約不到2%。而意大利病亡率目前超過了10%。美國是否會成為全球疫情的新“震中”,還得看接下來的防控措施是否得力。

南方日報:2月26日美國出現首例社區傳播,3月13日美國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隨後紐約州等疫情嚴重州採取“封城”措施,美國民眾對病毒的認知態度才開始急轉彎。從這個過程來看,您認為美國疫情防控是否存在問題?

黃嚴忠:我認為有幾個問題:一是輕視疫情、疏忽怠慢。疫情初期,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在內的美國當局並不特別重視。CDC認為新冠肺炎病毒致死率較低,只是傳播速率比SARS快;特朗普也曾在節目上稱新冠肺炎為“新型流感”。實際上,在1月23日中國武漢“封城”後,美國就應該像新加坡那樣行動起來。前期的疏忽怠慢、步步拖延,導致民眾認識不到疫情的嚴重性,放鬆警惕,錯過了窗口期。

二是反應遲緩、準備不足。疫情應對中,被吐槽最多的是病毒檢測。美國的核酸試劑盒2月初生產出來,但直到3月初還有好多州拿不到足夠的試劑盒。試劑盒不夠,就無法對所有出現症狀的人進行檢測。除了在新冠病毒檢測方面的不足,呼吸機、口罩等醫療用品緊急儲備也滿足不了需求。而在防控措施上,雖然美國較早實行旅行限制令,但這類舉措本身對控制疫情蔓延意義不大,更何況美國沒有輔以有效的隔離措施,也沒有對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

談疫情走勢▷▶無法判斷傳播情況

南方日報:暫停與歐洲旅行往來、暫停全球所有簽證服務、暫時關閉美墨美加邊境、十幾個州頒佈“居家令”,在防疫舉措步步升級之際,特朗普3月23日卻在記者會上暗示,有意放鬆限制措施,希望在4月復活節到來前“重啟”經濟。

黃嚴忠:特朗普之所以這樣暗示,是不希望疫情衝擊太大,影響到選情,想把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但疫情還在上升期,最終還要看疫情控制得如何。

南方日報:對接下來美國的疫情走勢您有何判斷?

黃嚴忠:美國的疫情走勢現在很難判斷。如果能夠早點進行大範圍檢測,就可以知道疫情暴發點在哪,有針對性地進行封堵。一開始沒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造成疫情蔓延,已經無法去研判傳播情況。而且說實話現在大規模的檢測對大多數輕症患者而言也沒有多大意義了,因為不管是何種結果,都是居家治療。所以現在的策略要改變,重點保護老年人和易感人群,救治患者。

上週,紐約州開始採取大規模的“社交隔離”措施,通過限制社交距離和人群聚集,降低感染人數的可能性,希望一個月後作用能體現出來。

談國際合作▷▶中國展現良好國際形象

南方日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6日介紹,中國已對83個國家以及世衛組織、非盟等國際組織提供緊急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等醫療物資。您如何評價中國在全球戰“疫”中的表現?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各國之間如何加強合作?

黃嚴忠:面對全球疫情的嚴峻形勢,中國在繼續做好國內疫情防控的同時,一直在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在全球合作抗疫上,做了不少為國際社會稱道的事,也展現了自己良好的國際形象。

由於人類對這一新病毒瞭解有限,國際合作空間很大,但現在做得還遠遠不夠。當務之急是國際社會要積極開展抗疫合作,充分加強在信息溝通、疫苗研發、藥品開發等領域合作。

南方日報記者 鄭幼智 胡素青

策劃:劉江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