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爾寺

塔爾寺

《塔爾寺》 陳榮強

河湟谷地的第一勝蹟就是位於湟中魯沙爾鎮的塔爾寺。許多省外乃至國際旅客千辛萬苦趕到這裡,就是為了領略那青藏高原上的“曠世鄉愁”——

那一年,那一天,我到青海塔爾寺去,被一塊普通的石頭深深打動。

這石頭其身不高,約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長,平整光滑。但它卻是一塊真正的文化石。當年宗喀巴就是從這塊石頭旁出發,進藏學佛。他的母親每天到山下背水時就在這塊石頭旁休息,西望拉薩遙託思兒之情。後來,宗喀巴立新教派成功,塔爾寺成了佛教聖地,這塊望兒石就被請到寺院門口。

塔爾寺,古稱“古崩寺(“古崩”意為十萬體),這裡,就是誕生曠世大師——宗喀巴的地方,也是延續這綿綿曠世鄉愁的地方。

藏曆火雞年(公元1357年)10月上旬,夕陽西下,天邊的雲朵變成了火紅火紅的彩霞,山腳下,潺潺的湟水支流——南川河不知疲倦地用清波碧浪輕輕唱和……

在一個叫魯沙爾的地方(漢語曰“湟中”,藏語曰“日沙爾,即“新牧場”之意),秋收忙完農活兒的日子裡,懷有身孕的香薩阿切感覺身體越來越不便。就在10月10日清晨,香薩阿切欲將家中那頭近來離群跑至蓮花山山坳處吃草、撒歡兒的犏牛趕回牛群,可這頭犏牛卻臥在地上死活不肯起身,香薩阿切感到腹部隱隱作痛。於是,靠在那塊熟悉的石頭上。不一會兒,一非凡的生命呱呱落地,一聲洪亮的啼哭驚醒了寂靜的山野。

出生後的宗喀巴給後世留下了許多奇異的故事傳說。三歲時,宗喀巴在如今叫平安區的夏宗寺受居士戒,七歲正式出家化隆夏瓊寺,拜師頓珠仁欽和宣努相曲,開始了他漫長的僧侶生涯。十六歲的宗喀巴赴藏深造。在西藏期間,遍訪名師,修習佛法,戒行精嚴,貫通顯密,創立格魯派。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去西藏六年後,其母香薩阿切思兒心切,託人給他捎去一封信和一束白髮,盼兒能回故鄉晤面。收到信的宗喀巴因學業未成,大志未酬,用自己的鼻血摻和其他顏料繪成兩張自畫像及勝樂瓶身佛和獅吼咆哮圖,派弟子智華尖贊代表自己回到宗喀,送與魯沙爾的母親和在蘇爾吉的姐姐,並捎話說,如在他出生的地方,以十萬尊獅子吼佛像及那株旃檀樹為胎藏,建起一座寶塔,就如同他回家一般。

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香薩阿切在他人資助下,建成蓮聚寶塔一座。二百年後的嘉慶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僧人官卻慶宗哲等在蓮聚塔基礎上,修建小寺一座。數年後,又在旁修建彌勒佛殿一座,內塑十二歲身量的彌勒佛像,作為經堂,寺院正式命名為“貢本賢巴林”(藏語,十萬獅子吼佛像彌勒洲)……

先有塔,後有寺,鄉愁綿綿無絕期。

六百多年來,宗喀巴的精神、文化從湟水谷地走向雪域高原,淨化了芸芸眾生的心靈,同時又從雪域高原走向了世界;宗喀巴的思想、哲學豐富了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寶庫,在世界佛教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塔爾寺,不僅是中國的喇嘛教聖地,還是造就藏族知識分子的高等學府之一。此外,酥油花、壁畫、堆繡,系塔爾寺“藝術三絕”。在這“藝術三絕”中,這巧奪天工的酥油花更以其瑰奇多姿玲瓏剔透美輪美奐聞名於世,被譽為“青藏高原藏族藝術的一朵奇葩”,且於2006年被錄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酥油花雖美麗,卻也有另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名字,“殘忍花”,是因為製作於寒冬臘月及冰冷的室內。塔爾寺共有二個專門製作酥油花的機構:傑宗曾扎、貢茫曾扎(俗稱“上花院”“下花院”)。酥油花藝術繼承藏傳佛教藝術精、繁、巧的特點,其設計、製作自古是師徒口手相傳,一般都在封閉的環境中精心製作。長期以來,兩院相互閉鎖競爭,在製作上彼此保密,從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色。

塔爾寺酥油花藝術形式多樣,題材廣泛,內容多涉及佛經故事、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如《釋迦牟尼本生故事》《蓮花生本生故事》智美更登王子故事》《西遊記》《六世班禪進京向乾隆帝祝壽》……

每當正月十五,遊客如織,皆爭相一睹酥油花的風彩。在大金瓦殿牆外,上下兩處花架被寺院珍藏的堆繡藝術珍品圍起了高高的的幔幛。幔幛內十幾米高的花架呈寶塔狀層層擺放,一尊主佛和左、右花架並排而起。花架上的佛像莊嚴肅穆,花架人物千姿百態,形神兼備;亭臺樓閣精巧玲瓏、錯落有致;花草樹木色彩豔麗、競相開放;飛禽走獸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幔幛後面是塔爾寺花架樂隊演奏的國家非遺項目“花架”音樂。明月朗照,燈火輝煌,香菸繚繞,梵音陣陣,使人沉浸在“都說天堂遙不可及/酥油花卻是佛家親切可愛的手語/它比美更美、比愛更深/是徹悟和創造的人本身……”的詩意中。

一場春雪後的一個正月十五的傍晚,我來到了塔爾寺。在毗臨塔爾寺的東山,俯瞰了宗喀巴大師誕生地壯美的雪景。一群鴿子傍著夕陽,在梵聲四起中飛旋於寺院大金瓦寺的上空,陡然間著名詩人昌耀先生的詩作《古本尖喬——魯沙爾鎮的民間節日》浮上心頭——

我在月波下喘息

身邊,沒有船的湖猶如無弦的夢。

猶如沒有鳥翼的花園

……

予我幽思

深深的山谷

旃檀樹不朽的十萬葉片有十萬佛的鼾息嗎?

但你聽:油彩的膏脂

好似仍在肉體的狂歡之海上波動

站在半山坡俯瞰,只見群山環裹,如蓮花瓣。坐落在這蓮花瓣上的塔爾寺,就像一朵綻放的大蓮花,在夕陽的映襯下,紅、黃、白,諸色駁雜。就在白雪與鴿群飛舞中,感受著魯沙爾鎮正月十五的詩意——空中男女的足音雜沓而來,青春之烈焰比閃光的佛焰苞遠為華麗。

進得寺院,寺廟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眾多的殿宇、塔剎、經堂、僧舍,層階佈局疏密有致。行在其中,香菸縹緲,經聲朗朗,人多卻不顯嘈雜,靜謐不掩內心起伏;徘徊其內,感悟佛國氣氛拜謁諸尊大德。護法殿、祈壽殿、彌勒殿、釋迦殿、文殊殿、大經堂依次排開。

隨著摩肩接踵的人流,我走進塔爾寺最大的殿宇——大金瓦殿。只見殿內金壁輝煌,雍容華貴。殿中央高達十二多米的大銀塔上纏繞著數不勝數的白色哈達,塔上的盒龕中宗喀巴大師面帶微笑,俯視跪拜的信徒。四周牆壁佈滿脊獸圖案;天庭之上,由寶珠、寶瓶、瑞獸和蓮花組成的金光閃爍的寶幢。寶幢兩旁配有菩提金羊;數根巨柱巍然聳立,巨柱上盤繞著姿態各異的金色雀鳥圖;墊木之下,懸掛色彩斑瀾的絲制刺繡飄帶和幢幡。

在大殿內,千百盞酥油燈閃爍著淡紅的焰火。每一顆焰苗都投下斑駁的影子,恍惚迷離,幻若夢境。 “金塔下,長明燈一字擺開/ 我望見菩提,菩提亦望/我有誰看見,我和它在大殿緊緊相擁/溫暖照亮彼此的心……” 在昏暗的燭光中,是一個跪拜的身影。他們雙手合十舉過頭頂,然後放在胸前,雙膝跪下,手撐地面,向前伸直雙手,整個人匍匐下來……如此反覆,週而復始。

聽著他們輕輕地念經聲和手與地板摩擦的唰唰聲。那一瞬,我平日裡堆積心頭的浮躁忽而沉寂下來。那一刻,我和他們一樣,心是純淨的,如同嬰兒的眼神,映出心地的清澈……

行走在紅牆金瓦之間,彷彿時間在塔爾寺的每一個角落靜靜地流淌。在燭燈與白雪光影中,整個塔爾寺沐浴著佛光,座座殿宇瀰漫在一片薰香的氤氳之中。徜徉其間,感受著塔爾寺的世事滄桑及曠世鄉愁——

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們磕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