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大消費報告丨轉機篇:自助者“天”助

危機·轉機·生機

疫情下的大消費報告

疫情自全面爆發已歷時兩月,服務業和產業鏈遭受史無前例的衝擊,餐飲、旅遊、娛樂、房車等消費告急,繼而因物流、人流和資金流的不暢,壓力正轉移到製造業。

疫情下的大消费报告丨转机篇:自助者“天”助

野渡無人舟自橫。疫情之下,大消費企業紛紛自救和互助,並尋求政策紓困。企業還在咬牙堅持,並不樂觀,唯有疫情結束,才能迎來釜底抽薪。

沉舟側畔千帆過。疫情之下,市場格局正在重構,消費偏好正在重塑,宅經濟發達,雲經濟發力,數字化浪潮開始發軔,於一片蕭索之中,另顯勃勃生機

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我們熱切期盼的一天。危機,首先是痛苦和損失,但危機也是創新和改革的窗口,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隨著復工復產箭已扣弦,北京商報在持續兩個月的“戰疫·綢繆穩增長”的報道中,在大量的數據分析和調查樣本中,將關注轉向疫情之下的經濟生機,力圖呈現消費市場受到衝擊、經受歷練並尋找生機的全景過程。

【轉機篇】沉舟側畔千帆過

自助者“天”助

危機之中,暗藏轉機。特殊時期,各謀出路。有的企業及時止損停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的企業大方共享大膽跨界,積極創新開闢第二戰場。行業之間報團取暖、打通供應鏈,一場疫情下的經濟保衛戰如火如荼。

事在人為,辦法總比困難多。企業自強,政策紓困,擰成一股繩。疫情暴發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針對企業的困難和訴求,政策助力以降成本和穩就業為主線,幫助企業回補和維繫現金流,穩企穩崗保就業。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3月23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指出,當前,以武漢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而在經濟的第二戰場,企業在疫情之下紛紛自救和互助,並尋求政策紓困。不同方向的試錯,有可能推開一道“窄門”。當商業故事有了新腳本,經營模式有了新思路,危中之“機”,留給了有準備的人。

企業自救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消費按下“暫停鍵”,迫於生存壓力的企業卻不能無動於衷。自今年1月疫情暴發以來,很多行業特別是製造業生產幾乎陷入停滯,“隔離”凍住了餐飲、旅遊、娛樂等熟悉的日常需求,讓置身其中的多個行業遭遇當頭一棒。企業逐漸清醒並意識到,疫情總會過去,活下去才有未來。在此背景之下,各路企業逆流而上,一邊全力止損一邊大膽創新自救,宛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節流止損:休克療法與高管降薪

To be or not to be。生存大考,不少企業選擇“來日方長”。

疫情突然暴發,如何最大限度地止損成了擺在企業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因此,閉店抽身成了不少小微企業的首要選擇。“休克療法”有其自身邏輯,對小微企業而言,與其將有限的現金流耗費在房租、員工工資等方面,跟不確定的疫情做長時間的拉鋸戰,倒不如果斷閉店及時止損,避免過度消耗。

疫情期間,以餐飲、KTV為代表性的企業大多抽身。其中,小微企業因為自身的靈活性關起來更加容易,降成本效果明顯。但對於一些大型乃至中型企業來說,閉店就不那麼容易了,只能盡最大努力削減一切不必要的開支,以降薪裁員降本增效最為普遍。

3月9日,國內旅遊業龍頭企業攜程集團CEO孫潔發佈員工內部信稱,從本月開始,她和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開始0薪,同時公司高管層也提出自願降薪,最低半薪,直至行業恢復;其他員工暫緩漲薪;服務部一線員工可正常調漲薪資。

轉戰線上:探索數字化轉型

節流與開源往往並存。

疫情帶來的最大沖擊就是線下消費幾乎被瞬間暫停,傳統產業受到的衝擊不言而喻。但與此對應,以跨界融合、開放共享、高成長低成本為特徵的線上經濟卻展現出了強大的韌勁和潛力,直播帶貨逐漸成為連接商家與消費者的重要樞紐。

3月2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高杲透露,從前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看,下滑比較多,但是實物商品的網上零售額仍實現了增長,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同比還提高了5個百分點。信息服務業的生產指數也增長了3.8%。

數據顯示,在被稱為“疫情下的雙11”的天貓“38女王節”期間,淘寶直播帶動的銷量同比大漲264%,最高的一天帶動成交量增長了650%。

直播熱的背後是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趨勢。最近幾年,不少企業已經有意在宣傳中加入“數字化”的包裝,如今疫情突發,再次倒逼企業進一步擁抱數字化——在線教育獨樹一幟,“雲旅遊”打開群眾新世界大門。飛豬平臺數據顯示,進入到3月,雲旅遊的直播場次和觀看量都出現三位數的環比增長,單場最高觀看量達到800多萬。此外,線上生鮮在疫情中強勢崛起,互聯網醫療逆流而上。

開發周邊:餐館變身社區“菜籃子”

比起線上探索,也有不少企業就地“變身”。

這些企業結合自身優勢,通過解決群眾關切,很可能在疫情阻擊戰中另尋出路。例如生鮮蔬菜、米麵糧油等生活必要品成了打贏防疫戰的重要保障,為此,許多餐館通過設置便民菜攤、蔬菜線上外賣等多種形式助力蔬菜供應,成了市民家門口的便民“菜籃子”。

便民“菜籃子”的意義是兩方面的。一來餐飲企業面臨停擺,大量食材積壓,變身“菜籃子”既能有效止損,也方便了周邊社區居民。而對附近居民來說,購物便利之外,還存在人員流動量少,交叉感染可能性低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一舉兩得。

如今,疫情逐漸出現好轉,最初的“菜籃子”略顯過時,但這種模式卻為企業開闢新業態積累了重要的經驗,誕生於疫情期間的“菜籃子”也可能會在逐步迭代中醞釀新的生機。

以眉州東坡菜站為例,據瞭解,該菜站本是為解決春節團圓飯大量退餐導致的新鮮食材庫存壓力,在店內的零售區域和一些社區門口臨時支起來的便民平價菜站,但隨後該菜站隨形勢迅速更迭。2月11日,眉州東坡菜站小程序正式線上,2月24日,眉州東坡菜站在北京物美通州梨園店、昌平西關店、玉蜓橋店和新街口店開設店中店。

跨界“抗疫”:“比亞迪們”的口罩策略

看準需求缺口,本行之外,諸多企業紛紛轉行。

疫情突襲之下,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瞬間告急,復工復產的臨近進一步加劇了防護物資的緊缺。2月初,新能源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另闢蹊徑”生產口罩。3月中旬,比亞迪宣佈,目前比亞迪口罩日產能可達500萬隻,成為全球最大口罩生產商。

比亞迪產口罩、捐口罩的行為背後,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但對比亞迪來說,此舉還帶來另一層面的收穫,即比廣告效果更為直接且明顯的企業口碑,而這也可以算是另一種層面上的企業自救。

如今中國疫情出現好轉,海外疫情大舉爆發,醫療用品短缺將是全球性問題,口罩也很可能成為國家出口歐美等國的重要戰略資源,據瞭解,以日產500萬隻口罩計算,這一項業務能夠讓比亞迪“月入過億”。

此外,平日做皮鞋、服裝、家紡的企業也紛紛轉產口罩、防護服,為全社會提供防疫物資保障。有數據顯示,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28日,經營範圍涉及醫療器械、口罩等防護用品企業增速可觀,全國範圍內醫療器械企業新增量超3萬家,消毒產品次之。

十隻筷子抱成團

特殊時期,企業需要的不僅有自救,還需要抱團取暖。目前中國擁有當今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疫情的影響通常會順此蔓延,當疫情開始逐步穩定,如果上下游企業不能及時復工,相應地產品的供應鏈也就無法暢通運轉,這時候單個企業的復工就會多少顯得有些徒勞,抱團取暖成了企業自救成功的下一步必經之路。

共享平臺&員工:“閒得慌”牽手“用工荒”

疫情期間,一度進入寒冬的共享經濟熱了起來。

共享平臺、共享員工逆勢突圍。2月3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盒馬鮮生超市公開宣佈接納雲海餚、青年餐廳(北京)的員工到盒馬各地門店工作,並喊話其他餐飲企業,發出招工令。短短几天,這種“共享員工”模式開始延展,沃爾瑪、京東、蘇寧物流、物美、58同城、聯想等企業相繼跟進。

共享模式興起的背後,是疫情期間一對突出矛盾的互補。以共享員工為例,一方面,餐飲等企業生意慘淡,因不能正常經營從而出現人力冗餘現象。另一方面,“宅家”需求迫使生鮮電商的配送業務呈現爆炸式增長,線下零售行業也因需求的增加而出現活多人少的情況,於是,當以西貝為代表的傳統餐飲企業“閒得慌”遇上以盒馬為代表的生鮮電商“用工荒”時,“共享員工”模式的優勢便再度凸顯。

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僅盒馬就通過“共享員工”模式,接納了來自西貝、溫莎KTV、大眾出行等40多家企業、超過5000名“共享員工”加入盒馬用工隊伍,降低了企業成本壓力,保障企業員工在疫情期間的穩定收入,同時也讓盒馬緩解了人力稀缺的挑戰。

3月1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互聯網+”和平臺經濟是就業的重要支撐,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會議決定,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催生新崗位新職業,支持發展共享用工、就業保障平臺,為靈活就業者提供就業和社保線上服務。

打通產業鏈:幫扶上下游

共享模式更多適用於橫向互補,強調的是閒置資源的有效利用,縱向互補則要更多依賴打通產業鏈。

對於產業鏈上的企業,上下游之間唇齒相依。以汽車產業為例,該供應鏈是一個包含各類供應商、製造商、物流商、銷售商等多個主體的複雜而又龐大的系統,主體是零部件等物料供應體系。一輛汽車的生產涉及上萬個零件,物料也早已形成了全球化的採購,一旦上游的個別或部分供應商停擺,汽車生產的整條供應鏈就可能出現斷鏈危機。

共享模式不再適用,供應鏈方面的協同就成了企業抱團取暖的重要方式。近日,上汽通用五菱就拿出150億元用於支付供應商貨款,並承諾比雙方合同規定付款時間提前1個月支付,以緩解供應商現金流壓力,同時組織生產1000萬隻“五菱牌”防疫口罩,用於支持供應商、經銷商一線員工復工復產,幫扶產業鏈夥伴渡難關。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上汽通用五菱針對產業鏈夥伴當前的需求痛點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這對廣大汽車產業的上下游配套企業來說是“及時雨”和“強心劑”。

政府紓困

企業自救,政策護航,兩者同心,其利斷金。

疫情發生以來,從黨中央、國務院到中央各部委,再到地方政府,針對其企業的集中訴求,接連密集出臺一系列紓困政策,為企業降低經營成本,回補和維繫現金流,以穩定就業崗位,穩住經濟發展大局。

按照時間順序看,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出臺了三批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稅費政策:

第一批政策主要聚焦疫情防控工作,既注重直接支持醫療救治工作,又注重支持相關保障物資的生產和運輸,還注重調動各方面力量積極資助和支持疫情防控。

第二批政策主要聚焦減輕企業社保費負擔,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徵基本醫療保險費,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增強其復工復產信心。

第三批政策主要聚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按單位參保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的個體工商戶,為個體工商戶減免物業租金的出租方給予稅費優惠,增強其抗風險能力,助其渡過難關。

而從具體解決問題的角度看,截至目前,出臺的系列政策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對租金、水電暖費、行政性事業費等各類收費直接減免。二是維繫企業資金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三是大力穩企穩崗,免徵緩徵社保費,減免增值稅。

降成本:解決企業當務之急

疫情影響之下,降成本是企業的當務之急。

從企業自身層面來看,薪資及經營壓力之下,企業收入出現大幅下降,現金流極度緊缺,縱是企業採取系列自救或者行業抱團,也只能是權宜之計。因此,國家“有形的手”開始發揮作用,政策連推的減稅降費系列措施在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幫助企業進一步降低經營成本和壓力。

2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就曾印發《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六方面20條幫扶舉措。其中提到,工信部門將推動有關單位對疫情期間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用電、用水、用氣,實施階段性緩繳費用,緩繳期間實行“欠費不停供”措施。本月早些時候,海關總署從減免滯報金和滯納金、關稅保證保險及加工貿易核銷、結轉、內銷等業務延期四個方面,進一步降低進出口環節通關成本,積極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促進外貿穩增長。

統計局消息稱,近期針對疫情出臺的減稅降費、金融服務、租金減免、穩崗就業補助,特別是支持中小微企業渡難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將有效紓解疫情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困難,進一步提振企業信心,加快企業復工復產步伐,預計3月份我國採購經理指數將會改善。

資金鍊:金融領域率先發力

現金流是疫情下企業遇到的最嚴重的難題,基於此,政策端最早發力於金融領域。

截至3月23日,中國央行此前推出的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支持疫情防控重點企業已超過5000家,企業獲得優惠利率貸款超過2000億元。新增的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支持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目前也已累計發放優惠貸款逾1300億元。

疫情影響初期,政策發力為給企業“借錢”,讓企業先解決眼下的燃眉之急,但“借錢”並非長久之策,在整個產業鏈的背景之下,救企業的目的是讓企業的資金鍊進行運轉,讓國民經濟動起來才是關鍵。只有當全產業鏈上的企業均恢復正常運作,這種“借錢”才能轉化成動力,中小微企業仍“復工難復產”、“復產難達產”的問題才能得到進一步的解決。

3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在分區分級實施精準防控的同時,有序推動全產業鏈加快復工復產。此外,要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對接產業鏈核心企業,加大流動資金貸款支持,給予合理信用額度。

保就業:穩就業就必須穩企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疫情對就業的衝擊顯而易見,而穩就業的關鍵在於穩企業。

3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1-2月,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2月,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會上表示,2月份失業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受到疫情影響,用工需求有所減少,從而造成就業人數下降。

企業受困於緊張的資金流,往往無奈採取停工、裁員、降薪等手段自救。因此,一項迫切的任務是穩就業,而穩就業就必須穩企業。在後期出臺的政策中,減免、緩繳社會保險費,返還失業保險金、援企穩崗等補貼,成為減輕企業的負擔的重要支點。

2月18日召開的國常會確定,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以減輕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影響,使企業恢復生產後有一個緩衝期。除湖北外各省份,從2月到6月可對中小微企業免徵上述三項費用,從2月到4月可對大型企業減半徵收;湖北省從2月到6月可對各類參保企業實行免徵。同時,6月底前,企業可申請緩繳住房公積金,在此期間對職工因受疫情影響未能正常還款的公積金貸款,不作逾期處理。

一週後,國務院再次作出部署,決定自3月1日至5月底,免徵湖北省境內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其他地區徵收率由3%降至1%。二是個體工商戶按單位參保企業職工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的,參照中小微企業享受減免政策。

截至目前,各地均對社保減免政策進行了細化。以北京為例,針對中小微企業(包括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和其他特殊類型單位2月至6月三項社會保險的單位繳費部分將全部免徵,個人繳費部分不免。針對大型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各類社會組織的2月至4月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均減半徵收。政策將惠及全部參保單位(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預計全年將減負500多億元。

穩消費:消費熱起來經濟活起來

疫情防控出現積極向好變化,讓消費熱起來才能讓經濟活起來。

隨著疫情在美歐等地的大範圍蔓延,外貿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因此加快擴大、穩住內需市場就變得尤為重要。而在內需市場中,住宿餐飲、旅遊、文體娛樂、交通等行業是受疫情衝擊最大的幾個行業。

3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提出19條促消費硬舉措;3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再度印發《消費扶貧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020年行動方案》,並聯合27個部門和單位開展30項具體行動。

6天之內,20多個部門兩度聯合發文,含義不言而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3月4日召開會議強調,要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

3月16日,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表示,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上下左右協同發力。當務之急是進一步壓實地方政府推進復產復工、恢復營業的主體責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緊取消過度管控的做法和規定,儘快讓消費熱起來、讓經濟活起來。

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充分發揮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統籌協調作用,與有關部門一道,突出抓好六個方面的消費工作:第一,全力保障吃穿用基本消費。第二,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升級消費。第三,重振文旅和餐飲消費。第四,擴容提質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第五,全面推廣健康消費。第六,著力釋放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消費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