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雇深耕犁将土地深耕还田,第二年小麦却减产3成,哪做错了?

新大风歌


这件事我还真见证过,那一年我并是故意的深耕,是正好遇上一个好机手,人家实实在在尽心尽力的给我深耕了那片地,翻上来的全是底层新土,当时我高兴的不得了,还送了人家一盒好烟(耕地钱照样),结果是出苗直接就不算好。第二年减产。当时我就纳闷,和我一梗之隔的另一家的地,在1958年大跃进时,民兵连曾经一夜之间把几亩地深翻1米,结果是58年大丰收(听那代人说的),再后来就和普通地一样了。

第二年我的麦子减产,我就加大了投入,那时我家养鸡,不缺鸡粪,后来就正常了,那一年只减产了一季,由于我家肥料充足,又是鸡粪有机肥,从来都是高产。


驿动星期六


我们家是个家庭农场,有两辆大拖拉机,到农忙播种时,老公和儿子一人一辆,有耕有播,如果忙得过来,也给别人干些,对如何才能耕好地不陌生。

大拖拉机耕地,造成小麦减产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耕的太深了。

如果地耕得太深,就把阳土全翻到下面去,阴土

翻到上边来了,没经氧化的阴土,咸度大,没营养,不好出苗,也不发苗,庄稼自然就长不好了。

大犁耕地,一般要掌握在18至25公分,不能过浅也不能过深,如果是碱地,一定不能超过20公分。



李文霞4968


我们以前搞深耕,在大犁铧后面加一个小犁刀。大犁铧在熟土层作业,翻转熟土土壤。小犁刀在熟土层下面的生土层松动生土,打破犁底层。几年后,松动的生土就变成熟土,加厚了熟土层,改善了土壤结构。如果一味蛮干,把底下生土翻到土表层,生土肥力不够当然会影响当年的农作物生长。不过对以后几年的农作物生长还是有利的。


greatmy


种植小麦时,深耕地后小麦反倒减产30%,主要原因是打乱了土壤结构,使小麦根系不能正常吸收土壤中的养分造成的。当然,打破土壤结构,一方面说明了原先的土壤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因为深耕后没有很好的相应的施肥措施。

现在种植小麦的状况

现在种植小麦耕地,一般用旋耕犁。我们当地的旋耕犁耕地后,我多次量过,就暄土还不到20㎝,蛰实后在15㎝左右。播种的小麦种子在5㎝左右。而小麦生长,按要求根系在土层的20cm左右较为适宜,现在的根系层仅达到并只能生长在15㎝左右。这就是近凣年小麦稳产而不增产的原因。因为没有增产潜力可挖,只能靠增加肥、水达到小麦在这种条件下的最大效益。

深耕后反倒减产的原因

【1】小麦根系生长对土层深度的基本要求我们种植小麦的时候,一般要求深耕在25一30左右。目的是:深度20㎝以上,是小麦80%根系生长的区域,为扎根层,这层土壤最为关键:基肥充足,土壤肥力好;深度20㎝一30㎝之间,为耕作层,这层土壤是为了蓄积养分,并保存水分等,可称作是后备力量:当扎根层养分、水分减少后,有耕作层提供。当然缺失后需用追肥、浇水来补充,但耕作层从整体上来说是小麦根系汲取养分的后盾。

【2】深耕后反倒减产的原因原因的扎根层(实际是耕作层)仅15㎝左右,而深耕一般在25一30㎝,也就是说把犁底层的板结层加耕深了10一15㎝。本来深耕是好事,但由于把扎根层(耕作层)翻到了底部成了新的耕作层,而板结的土壤成了新的扎根层,致使根系生长不利。

板结土壤的缺点,就是团粒结构差。团粒结构差,表现在土壤孔隙度低,而且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且孔隙单一。因为良好的团粒结构,可以:①调节土壤水分与空气的矛盾;②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③稳定土温,调节土壤热状况;④改善土壤耕性,有利于小麦根系伸展。

种植小麦正确的深耕方式

【1】利用逐年加深的方法耕地:多年施用旋耕犁耕种的麦田,“暄土”仅15㎝左右的一层表皮。如果使土壤“暄土”加深需要深耕,达到25一30㎝以上,需要分两年进行:第一年保证深度在22㎝左右,这样的好处是:既使从板结层翻上7一8㎝左右的土壤,由于小麦主要根系在20㎝左右,仍有12一13cm往年的根系层保其根系正常扎根、生长。按照逐年加深的方式,在第二年再加深7一8㎝,就不会出现减产30%的现象。

【2】增施农家肥板结的土壤,所含的营养元素较少,不利于根系扎根、发芽、发苗和壮苗,因此深耕地后,要增施腐熟的农家肥:农家肥不仅含有小麦生长需用的氮、磷、钾三元素外,还含有较多小麦生长需用的微量元素;最主要的,是农家肥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中空气和水的比例协调,使土壤疏松,增加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

深耕地追施农家肥,要改变先施肥后耕地的习惯:在深耕地25一30㎝后,再施入农家肥、化肥后,需要再一次浅耕地20㎝后,多次细耙,达到土壤、肥料有机结合,土质疏松、细腻的目的。

总之,雇深耕犁后种植小麦,反倒减产30%的原因,就是由于打乱了小麦扎根层、耕作层和犁底层的关系。由于犁底层转变为扎根层后,由于土壤团粒结构差、营养元素降低所致。因此土壤耕作层加深要逐步递进,才能达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要求,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泰山农家人


我们北方农村一般都是在收完玉米种小麦之前也就是秋天进行犁地,我们老家这边就是旋耕机犁地,其实说实话单纯旋耕机犁地的话做不到深耕这个层次。其实土地深耕还田好处也是不少的,减少病虫害和草害,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并且有利于还田后秸秆的腐烂。但是题主提到的深耕还田小麦却减产是怎么回事呢,我说下我个人的分析。



第一点,没有施农家肥,也就是有机肥。你把耕地下面20-30公分的土壤翻到上面来,翻到上面来的土壤肥力不够,我们要施农家肥来做底肥,增加土壤的肥力。用其它复合肥进行追肥。


第二,要对小麦灌溉越冬水。土地小麦这种农作物既怕寒又怕旱,深耕还田以后种植上小麦,等麦苗都长出来以后要进行灌溉,立冬以后我们还要进行一次灌溉,这次灌溉增加了土壤的水分,又能避免干冻。灌溉越冬水也给小麦春季返青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现在都基本上实现了秸秆还田,但是隔2-3年深耕一次对耕地和农作物还是比较有利的。


鲁北农人


深翻土地,如果晒一冬天,可以使阴土中的微生物活化增加。光有肥料没有能量和微生物的土是没有生命力的。万物生长靠太阳。如果没有太阳的能量,再多的肥料和水也无法使植物生长。这就是阴土难长庄稼的原因。

冬小麦一般在秋天播种。而秋天之前这块地是种植其它庄稼的。所以你一定是收割完上一茬之后深翻土地立马种植小麦的。这必然造成小麦减产。太阳晒两年后产量就恢复了。


含有无意义的字母


近年来,由于秸秆还田的施行,不少北方农民在冬小麦的播种时候,都会加了一项动作,那就是从外地雇来深耕犁,用于自己土地的深耕和还田,本来嫌弃自己的旋耕机耕地太浅,没想到采用深耕犁之后,花钱不说,反而还造成了冬小麦的减产。这是咋回事?

其实在2018年的时候,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申底村的十几个小农户,就这么干过,他们请来了一个大拖拉机,对自己的田块进行深耕犁地。并且他们让机器犁地之前,先把化肥洒到了地表上,通过犁地之后,化肥滑入了犁底。深耕深度约40厘米,他们再次撒化肥到地表,并再让旋耕机旋耕了一次,这样,化肥和土壤经过了充分的搅拌,旋耕过的土壤细腻,手抓上去,还有一种软绵绵的感觉。

不仅只是感觉上不错,看起来也不错,表面看来,这可比把秸秆直接堆放在田里好看的不止一星半点。因为深耕加旋耕后,地面少了粉碎后的秸秆,麦苗出苗良好,整齐划一,农民心想,这下是开了一个好头了。但坏事才刚刚起头。

随着冬小麦的分蘖,渐渐的农民发现不对劲了,这前期长势良好的麦苗就像是一个个的病秧子,长势越来越弱,甚至还赶不上粉碎秸秆直接旋耕的麦苗。等到开了春冬小麦开始返青,加大了追肥量,却依然无效,费了这么大劲,本以为能丰收的麦子,最后却直接减产了3成多,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按照理论上说,冬小麦的根系下,能扎在50厘米深的土壤中,可旋耕加深耕才40厘米,怎么会减产呢?

这还得从阴阳土说起。在农村,把地表层向下20厘米左右的土层,叫做阳土。而20厘米以下的部分叫做阴土。申底村农民常年采用粗放的旋耕模式,所以在地表约20厘米的地方,有一层阳土。而深耕加旋耕之后,这层阳土被翻到了地面下,变成了阴土。而新的阳土很久没见过阳光,也没有被雨水滋润过,营养物质贫乏,最终只会导致冬小麦减产了。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秸秆还田。大量的玉米秸秆被犁深耕到了土层深处,耕作层有一种悬空和土壤不实的情况存在,刮风、下雨之后,土地透风透气,土壤板结松动而下方根系悬空,这也是小麦苗变黄不再长大的原因。解决方法是,及时浇水,把土地坐实。




刚哥商社


土地耕种是要讲究技朮的,如洛阳孟津这里般麦收了,即播种玉谷,玉谷收后稭杆还田种冬小麦,稭杆还田有好处这些稽杆,可以提高地肥力,但是要注意一个问题,冬天一定浇一次封冻水,或春节后浇一次返青水,最少浇一次大水漫灌,才能地下面坐实实,不浇大水天下雨,或:雪,不解决问题,麦根扎在稭杆那层,或种时士块不实,容易造成麦苗空死,造成减产。

必须冬季一次大水!!!


中阳寺河山


土地分为上面耕层和下面犁㡳层,所有的有机质,微量元素都分布在耕层,犁底层是生土和死土,如果我们耕地时耕深了,会将耕层的熟土深埋于犁底层生土下面,作物只能生长在原来的犁底层生土上面,因犁底层土壤孔隙度小,根系很难生长,又因作物根系长度有限,无法吸收深埋在下面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故尔产量变低。要想使耕层土层变深,要采取循序渐进,逐年加深的方法。不要一次性深翻,


证真证伪黄酒生产


小麦是不宜深耕的小麦根系比较浅,原来没深耕的土地深耕后把几年或十几年沉淀在深层次的没养份对草本植物有危害的东西全部翻出来了,一般要深耕就得在深耕地里施农家肥(牛羊猪鸡鸭鹅或鱼塘淤泥切记除鱼塘淤泥外其他农家肥要催熟才能施)有条件的在种小麦前10天用石灰混和农家肥一般2:10混合施,水源好的用石灰水在深耕前半个月灌一下土地(每立方水大约100斤石灰)。没水源的直接在深耕前一个星期左右撒一次石灰(手工出品见白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