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重文抑武的國策,是不是矯枉過正了?其利與弊怎麼評價?

滄州老夫子


趙匡胤宋朝的開國皇帝,“從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登上皇位,後稱宋太祖趙匡胤。

那麼趙匡胤的重文輕武的國策,是不是矯枉過正了呢?其利與弊怎麼去評價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吧!

從趙匡胤的這個舉動開始,就知道為什麼宋朝重文輕武了,因為趙匡胤是用武力來奪得的皇位,所以他也害怕會有那麼一天別人也會像他一樣,用武力來奪走他子孫後代的皇位。宋朝從此,立下規矩,凡是武將都不可以重用提拔他。岳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真的有點像“一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因為當時,趙匡胤是手握重兵,又是一個武將,隋朝時期,柴榮只留下了一對孤兒寡母!沒有什麼能力和權力,只能任人宰割,任人擺佈的棋子了。

所以宋朝從趙匡胤這一代開始,皇位的繼承人只要傳給自己的弟弟“趙光義”,不能傳給自己的兒子。這樣才有可能代代相傳下去,但是,宋朝立下這樣的規矩,也是有錯的。所以才導致了後面宋朝越來越嚴重,並不是每個人都像宋太祖趙匡胤一樣的,手握重兵就想奪皇位的。

01趙匡胤重文的利:

從這趙匡胤重文輕武這個角度來看,有利也有弊,利是,重文別人不能輕易的奪走皇位繼的承人,不能夠重蹈覆轍趙匡胤的手握重兵,奪權、簒位。重文是把權力都分散在文臣的身上,雖然那些文臣都掌管著各種權力,但是,他們沒有兵力在手,所以是很難簒位。

02趙匡胤的抑武的弊:

弊是,武將沒有發揮的作用。因為你沒有掌握兵力,調動兵力的權力,一旦上戰場,不能夠及時的調動兵力部署,你就會輸掉。岳飛精忠報國就是這樣的下場,沒有兵權,不能夠及時的調動兵馬,就算你再怎麼能打,也不可能戰勝。

岳飛本來想為國為民族而戰的,可惜,有奸臣害死了岳飛。有四個人分別是;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卨!

所以說趙匡胤的重文抑武的國策有利也有弊,已經分析得很清楚了!





海哥趣說歷史故事


宋太祖趙匡胤重文抑武的國策算是矯枉過正了。尤其是在當時遊牧民族已經佔據了地理的優勢情況下,完全的重文抑武會導致國家的對外政策一直處於劣勢。當然沒有政策是完全是有弊無利的,重文抑武對於當時的宋朝來說也是有利處的,只不過是弊大於利而已。

  1. 加強中央集權:自從唐朝安史之亂後,地方節度使擁有很大的自主權,對於中央朝廷陽奉陰違,很多政令都無法下達,此外五代十國時期,包括趙匡胤自己,很多都是因為武將權力過大,導致更朝換代,所以趙匡胤重文抑武,這樣來加強中央集權,有利於國家的穩定。

  2. 文風昌盛:宋朝是古代文壇最為昌盛的一個朝代,唐宋八大家有六位都是宋朝人,中國古代文壇兩座高峰:唐詩和宋詞,都是無法超越的存在。

  3. 名臣湧現:宋朝由於文臣地位很高,文臣治理天下,對當時宋朝的政治經濟發展都有很大的貢獻,不可否認的是,正是有像王安石,范仲淹,歐陽修這種名臣,才會有宋朝經濟的繁榮。

  1. 軍隊戰鬥力低:由於武將地位過低,所以宋朝統兵大多為文臣,而且宋朝的軍事制度,造成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對於軍隊戰鬥力有很大的影響。

  2. 對外態度:由於上一點軍隊戰鬥力低,宋朝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一直處於守勢,而且由於朝廷文臣當道,缺乏武將的血性,所以對外政策多以和談為主,對外的歲幣是宋朝的一大支出。

  3. 民族血性:長期的武將地位低下,造成當時的人們都願意從軍,經濟的滿足,更是加劇了這種現象,北宋的滅亡是當時金朝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本來當時金朝只是想劫掠一番,可是沒有遇到太多的阻擋直接就將北宋皇帝俘虜了。這個問題直到南宋時期,由於湧現出了一大批愛國將領,才最終重拾民族血性,上演了崖山這一中國歷史上最為悲壯的一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