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绍兴镜湖将用上城市“中央空调”,是否“叫好不叫座”?

这些年来,南方集中供冷供热一直是热点话题。绍兴的冬天冷吗?需要集中供暖吗?3月初,镜湖新区供冷供热能源站及管网建设项目破土动工,这意味着集中供冷供热的梦想即将变成现实。然而,本报“民情观察室”栏目记者调查发现,早在10余年前,已有集中供冷供热项目低调落户绍兴,其运行并不顺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解剖这一样本无疑对后来者有借鉴意义。


2023年,绍兴镜湖将用上城市“中央空调”,是否“叫好不叫座”?

镜湖新区首个城市中央空调管道铺设现场。


■新闻事件

2023年,镜湖将用上城市“中央空调”

“两根铸铁管道,每根直径500mm,今后可向周边建筑集中供冷供热。”昨天,镜湖新区新泽大厦附近的全心路上,施工人员干劲十足。

据了解,两根管道深埋在地下2米处,一端连着未来用户,另一端连着中心广场能源站。能源站产生的冷热能源,将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所在的房间内。

中心广场能源站,是镜湖新区首个供冷供热能源站及管网建设项目,3月2日动工。该能源站位于镜湖中心广场地下一层,服务区域覆盖规划馆、美术馆、民间博物馆、越商总部等公共建筑,供能规模约40万平方米。

市公用事业集团下属市公用新能源产业公司总经理胡程锋说,按照规划,他们将在镜湖新区建设10座能源站及配套管网,覆盖镜湖新区6个片区。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投资3.8亿元,有4座能源站,分别为中心广场区块、人民医院镜湖总院区块、湖东区块、绍兴北站TOD区块,提供冷热能源服务,总供能建筑面积可达220万平方米,预计将在2023年前逐步投入使用。

“能源站就像城市‘中央空调’,将冷热能源输送到千家万户。”胡程锋说。与传统用电中央空调不同,能源站集中供冷供热的驱动能源是天然气。天然气通过机器做功发电,发电可供电网或直供用户,发电产生的余热,通过设备制冷制热,从而实现天然气梯级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目标。以一期项目为例,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692吨,相当于节约4600万度电;减排二氧化碳19384.4吨,相当于种活了100万棵树。此外,还有降低电空调系统投入成本、提高建筑有效利用空间等优势。

其实,集中供冷供热,不只是驱动能源的改变,还对城市发展有着深远意义。镜湖新区开发办规划建设部规划处处长贺志刚说,实施绿色、节能的集中供冷供热已成为许多南方城市新区建设的首选。镜湖新区作为绍兴大城市核心区,选择综合能源服务的创新型项目,能提高新区整体城市品质,把镜湖新区打造成绿色生态的“公园城市”。

■新闻调查

集中供能,绍兴10余年前已“吃螃蟹”

早在2007年,非电中央空调项目就曾落户越城区迪荡新城,两年后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也是全市首个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在梅龙湖东南角,有幢低矮的白色房子,墙面上“区域非电空调能源站”几个字赫然在目,这就是项目所在地。挨着这行字,有两根粗壮的管道,向迪荡新城11幢商务楼集中输送冷能热能,涉及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

“夏天供冷,冬天供热,这是我们能源站的基本服务。”绍兴远大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兵说。

彼时,迪荡新城建设伊始,绍兴经济开发区启动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从湖南“远大科技”引入该项目。当时,国内能源站“一对一(一幢大楼)”供冷供热的不少,但在区域内“一对多”尚未出现,绍兴率先“吃螃蟹”,该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城市区域能源站。选择落户绍兴,“远大科技”既是探路,也有客观因素考虑,因为能源站离新民热电厂很近,可以利用该热电厂的废热蒸汽制冷制热,实现了余热循环利用,缓解“电荒”。

李洪兵说,这个项目带来的好处远非节能这一个方面。该项目有利于减排,以目前供应的冷热能量看,年减排二氧化硫613吨、二氧化碳2万吨,相当于种植了109万棵树,且末端不产生废气废水,无环境噪音困扰。使用成本上,终端用户不用安装电空调的外机,且日常使用比电空调要省钱。

运行存在困难

集中供能“叫好不叫座”

记者了解到,为在迪荡新城推广使用该项目,当时的绍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项目引入时采取了多项措施:出台奖励政策,使用非电区域空调的,根据面积大小,每幢楼的业主可获一定金额的奖励;规定迪荡新城核心区域内所有商务楼、宾馆、商场不得再安装有室外挂机的空调。

从项目本身优势,到政策多番推动,该项目应该会受到市场认可。但现实并非如此,李洪兵透露,他们的项目已运行10余年,目前仍处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有多方面。新民热电厂搬走后,原有的驱动能源发生变化,只能改用天然气,结果改造成本花了3000多万元,也增加了运行成本;产能尚未开足,该项目可供能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目前产能仅开到一半;一些新建房产项目不愿选择集中供冷供热模式,对这一供能模式存在顾虑,还有些房产商为了降低成本,直接将毛坯房交给业主,让业主自行安装空调。

一些政策也未得到落实。当初说业主使用集中供冷供热,可以获得奖励,但这一奖励政策并没有兑现。商务楼选择安装空调室外挂机,也没人劝阻。此外,绍兴人对冬季供热的愿望并不强烈,实际使用的时长偏短,但能源站开启后的成本居高不下。

一方面集中供冷供热运行不畅,另一方面用户也有话说。“传统电空调吸走空气中的水分,使用后室内干燥,时间一长人会不舒服。集中供冷供热舒适度较高,且日常使用费略低于电空调,但能源站的设备需要养护,有三四个月不提供冷热能源,我们不能随时随心使用。”黄金时代大厦用户吕先生说。因此,有些用户放弃集中供能,自己购买电空调。也有用户抱怨,该项目夏天制冷效果不理想,但“远大科技”解释是用户风机未保养所致。孰是孰非,难以定论,这或多或少影响其推广。


2023年,绍兴镜湖将用上城市“中央空调”,是否“叫好不叫座”?

位于迪荡新城的非电中央空调项目


■新闻观察

好项目“用好”才是真的好

近年来,南方城市集中供冷供热的呼声日渐高涨,且国内上海、苏州等城市已进行尝试,有些取得了积极成效。如今,镜湖新区启动能源站建设,从投资体量、供能规模等看,与迪荡新城的项目相比,无疑是“大手笔”。再从城市发展、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考虑,该项目的意义不言而喻。“‘好项目’一定要用好,才是真的好,避免出现‘花架子’工程。”采访时,各方有期待有担忧。

针对该项目建成后如何运行,其实政府部门也有着长远的打算。贺志刚说,目前镜湖新区新开工政府投资公建项目均采用集中供冷供热,确保项目能真正“开起来”,同时也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酒店、商业综合体、商务楼采用集中供冷供热。

胡程锋说,在建好项目时,他们也在思考如何让项目真正发挥作用。在今后运行管理上,他们已有相应方案,在能源站辐射范围内的建筑项目设计阶段,主动介入,提供最优供能方案,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对不同业态,提供不同供能套餐,充分满足客户不同需求。

浙江中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徐水军说,从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建设等因素考虑,城市集中供冷供热对新城建设发展而言是好项目,但南方城市要不要实施,多年来国内专家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像绍兴这样的城市,每年严寒和酷暑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四五个月,因此每年供冷供热周期相对较短;加上绍兴人生活节约,对冷热能源使用能省则省,末端使用率偏低,导致能源站运营成本上升,影响经营效益。

“因此,该项目既要建设好,更需运行管理好。在建设上,选择合适的供冷供热半径,高效的制冷制热及输送设备,适当的供冷供热温度等。在运行上,政府前瞻性引导,项目精细化管理,需要考虑用户白天与晚上的用热量平衡,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让好项目效益最大化。”徐水军说。

这一建议,也得到了李洪兵的认同。他说,好项目离不开政府主导,规划先行。项目高效运行才是根本,这需要政府从宏观上统筹,如在地块出让招商、建筑审批时只允许入网非电中央空调,同时出台政策,对主动入网的工程予以奖励。


来源 绍兴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