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春和景明;復工復產,腳步匆匆。
復工復產以來,全區上下抓疫情防控不鬆勁,抓復工復產逐春光,密集出臺各項政策,政企聯動緊密配合,復工復產不斷提速。
組建服務企業專班,全面組織實施“親商富商結隊子解難題”專項行動,組織下派175名領導幹部對接包保企業,幫助全區241家企業解決口罩11.8萬個。
加大惠企政策落實,全區共出臺14項支持企業保經營、穩發展具體舉措,幫助35家企業解決貸款4895萬元,為28家中小企業減免房租31.2萬元,推動更多企業儘快復工復產。
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個專班、一張魚骨圖”的定向包扶制度,對前期推進項目,實施預審批壓縮時限,確保從土地摘牌到開工許可不超過45天。
抓實招商引資工作,明確提出“包裝一批、簽約一批、儲備一批”的工作要求,對全區可開發利用地塊進行梳理、包裝、策劃,結合“飛地經濟”發展,開展有針對性招商,3月3日,全區網上籤約5個項目,計劃投資11.9億元。
……
“要抓緊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精準有序紮實推動復工復產,實現人財物有序流動、產供銷有機銜接、內外貿有效貫通,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指揮若定,為復工復產指明瞭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信心。
在全國上下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努力下,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但全球疫情快速擴散蔓延,可能嚴重衝擊世界經濟,使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上升。受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當前我區和全國一樣,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
面對複雜的內外形勢,特別是境外疫情帶來的防控和經濟發展雙重挑戰,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任務艱鉅、責任重大。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
化困難為信心。不管多嚴重的疫情,衝擊都是短期的,出現的一些困難和問題也是暫時的、階段性的。疫情當前,信心比金子更重要,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國家堅定信心。信心從哪裡來?信心就在我們腳下,信心就在我們手中。我們在做好精準防控的同時,要進一步增強抓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做到先謀後動、通盤考慮、主動作為,以“一天當三天用”的勁頭狠抓落實,有序有力落實好復工復產各項要求,儘快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化危機為機遇。堅持辯證的眼光看待危機與機遇,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無處不在,有問題就會有困難和挑戰,也會有機遇。危中有機,事在人為,這次疫情中,一些傳統行業受衝擊較大,而無人配送、在線消費、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產業都打開了新空間,只要瞄準市場新機遇、捕捉市場新需求,堅持用新理念、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不斷催生新消費、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就能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實際上,我區在推動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方面,一直在頻頻發力,不僅沒有被困難壓垮,反而在逆境中越戰越勇,這就是危中求機、化危為機的有力行動。
化壓力為動力。堅持辯證的眼光看待壓力和動力,壓力和動力往往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沒有壓力往往就會沒有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如果滋生‘驕’‘嬌’兩氣,受不得一點壓力,一些老的辦法不能用,新的辦法不去想,那麼發展也就難以為繼,那面對的就是‘山重水複疑無路’;如果把壓力轉化為動力,促進發展理念的轉變、增長方式的轉變、政府職能的轉變,那麼發展就能走出一條新路,就能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毫無疑問,新冠肺炎疫情會對我們決勝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帶來一定的困難與挑戰,各級領導幹部面臨著更大的壓力,但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迎難而上,破難而進,變壓力為動力。只要各盡其責、苦幹實幹、全力以赴,就能激盪出無往不至、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我們就一定能贏得大戰,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疫情正在散去,春花悄然綻放。在這萬物勃發的季節,讓我們迎著春光出發,化危為機、攻堅克難,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全區上下一股勁,擰成一股繩,不負春光勤耕耘,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文字:崔桂忠)
閱讀更多 旅順口發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