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与动荡 财富管理行业寻转变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伤害的不仅仅是投资者的美股和A股账户,也不单单是持有的黄金和基金,看似最稳妥的银行理财也受到波及。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越走越低,而且还有可能更低。

监管与动荡 财富管理行业寻转变

监管与动荡 财富管理行业寻转变

而在全球动荡形势下,“监管”和“转型”显然依旧是财富管理市场的关键词。

银行理财收益成本倒挂迫在眉睫

根据银登中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9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资产端配置构成如下:55.93%为债券,17.02%为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9.25%为权益类资产,其他的是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现金及银行存款、公募基金等。

疫情爆发后,国民经济受到影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会相对积极。央行采取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准、降低逆回购、MLF利率下调来引导LPR下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利率会逐步下降,不易于银行维持现有理财收益率。

经历了疫情国内爆发和全球流行的两个阶段,银行理财想要增厚收益难上加难:资金面持续宽松、债券收益持续下行、权益投资由于二级市场波动而停滞,非标市场倒是有价格,但不能尽调、不能线下商谈,谁敢签合同?

收益成本倒挂近在眼前,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之路走得胆战心惊。摆在银行理财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挽救收益,不让客户用脚投票?一位华东银行理财子公司高管称,还是通过债市的波段和杠杆策略来赚钱,另外就是依靠此前积累下来的成本计价的资产。

国商信联的专家表示,目前理财子公司产品存续期都较长,一年期以上产品超过一半,稍微能平滑一下收益曲线。而且以固收产品偏多,多数子公司理财产品受到权益市场股价缩水的影响不大。

保本型理财重获理财经理和客户青睐

市场震荡,投资者避险情绪浓厚,这使得可以保本的理财方式受到更多关注。尤其是低风险、保本的产品受到不少投资者青睐,甚至出现抢购。

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共有331家银行发行了6837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保本产品1797款,非保本产品5040款。保本产品占全部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比重为26%;而去年同期,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占当期银行理财发行总数的比重为30.3%,在一年的时间中,保本理财产品的占比降低了4个百分点。

“在资管新规的推动下,银行正加大力度推动净值型产品的发行。保本型产品的占比是在不断降低的,但是还有不少客户习惯了预期收益类产品,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一时还无法接受,投资者仍然最倾向于购买保本类产品。所以很多收益相对较高的保本类产品一经面世,便会‘秒光’。”一位股份制银行负责人表示。

信托公司团战消费金融

在“去通道”“降杠杆”监管政策的引导下,不少信托公司开始转型,并在消费金融这块“大蛋糕”上发力。近日有市场消息称,云南信托最新推出了一款自营消费贷款产品“云信小水牛”,唯一入口为微信公众号。不过,“云信小水牛” 微信公众号日前已经被删除,查询不到访问入口。对此,云南信托方面回应称,“云信小水牛”是该公司为了强化消费金融的客户服务能力,仅用于策划、检测客户服务的一项研究尝试。而此举也印证了信托公司对这一领域的“兴趣”。近年来信托公司加速布局消费金融业务频频引发业内讨论,当“转舵”扩张已经变成趋势,如何避免可能碰到的“暗礁”也成为信托公司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融资类信托遭严控

在“去通道控地产”以外,监管部门为信托业圈定“逐步压降融资类信托”的新目标。

据悉,业内多家信托公司近日收到监管要求——压缩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信托融资业务,并制定融资类信托压缩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有数位接近银保监会的消息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已对今年的压降规模有初步计划:2020年全行业压降1万亿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类信托业务。

据了解,业内已有信托公司制定了年内压降三成融资类信托的计划。“长期看,信托业要逐步压缩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推动信托公司培育发展财富管理信托、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等本源业务。”上述消息人士说。

过去三年中,中国金融业已经为三大攻坚战,尤其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诸多成绩。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是中国金融业头号要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